從穿衣打扮判斷一個人

本文已影響1.81W人 

從穿衣打扮判斷一個人,每個人的審美都是不一樣的,所以穿搭的方式也是不一樣的,而穿搭是非常的重要的,所以我們不能忽視,那麼以下是關於從穿衣打扮判斷一個人。

從穿衣打扮判斷一個人1

穿着類型之一:穿着打扮不得體的人

有些人是想引人注意,明知別人會投以異樣的眼光,卻故意穿得很另類,像許多知名的頒獎典禮,都會有人穿得驚世駭俗,別以爲他們不懂造型,不知道要視場合穿衣服,而是他們想借着不按牌理的穿着來吸引衆人的目光。

當然也有人是缺乏常識,不曉得要依場合的性質來選擇穿着打扮。最常見的狀況是,參加喪禮卻穿得很華麗,這種人大都只注意自己的喜好和心情,而沒有理會別人的感受。所以除非親屬有特別交代,參加告別式時,還是要顧及別人的“視覺感受”。

還有些人是無論出席什麼場合,都以輕鬆舒適爲原則,根據我的觀察,這種人比較以自我爲中心,不在乎別人的批評和眼光,所以他們常常會給人“不尊重對方”的印象。

不過,有些人穿錯衣服,是有不得已的苦衷,他們是因衣櫃裏沒有適合的衣服,只好隨便亂穿。

從穿衣打扮判斷一個人

穿着類型之二:邋遢不修邊幅的人

這種人不會追隨流行的腳步,最大的特徵是,裝扮數十年如一日,不講究細節,不愛燙衣服,總是穿着皺巴巴的衣服,舊兮兮的鞋子。他們可能是不注重穿着的專業人士,或是天生混亂的人,還有一種可能是某個領域的狂熱分子,全心全意投入自己的興趣中,對其他事情一概不予理會。

我碰到過一個到國外留學的藝術家,他的時間彷彿停留在從前,總是跟別人述說過去的光榮時刻,穿着當時最愛的衣服,即使纖維已經失去彈性,仍然照穿不誤,對他而言,過去的一切都是最美好的,現在的東西不管再進步也無法取代。

從穿衣打扮判斷一個人 第2張

穿着類型之三:舒適至上的人

隨着運動休閒風潮的盛行,現在有越來越多人崇尚“舒適至上”的穿衣哲學。像講究學術自由的大學校園,往往分不清楚誰是老師,誰是學生,大家的標準裝扮都是運動涼鞋搭配牛仔褲和T恤。

一般來說,堅持“舒適至上”的人多半對生活感到自在,不愛拘謹嚴肅的場合,生平最痛恨繁文縟節。也因此,他們通常不願意花太多的時間與力氣保養整理衣服飾品。

我有個朋友每年換季,就將衣櫃裏“穿夠本”的衣服全數捐給慈善機構,這樣既省去清洗整理的工夫,更不會佔空間沾灰塵。

有趣的'是,許多“舒適至上”的人都屬於圓胖體型,原因可能是他們過於寵愛自己,絕對不會虐待身體,再加上他們不喜歡太麻煩的事物,很容易就心寬體胖起來。

從穿衣打扮判斷一個人2

喜歡穿短袖或者是沒有袖子衣服的人性格比較放蕩不羈,爲人很隨和親切。會依照自己的喜歡來判斷人和事,比較任性,生活中努力追求感情。

喜歡穿長袖的上衣的人比較傳統,在生活中中規中矩,他們喜愛 追求名利,人生理想很高,很重視在別人眼中的形象。

喜歡穿流行的外衣的人還不夠成熟,他們沒有自己獨立的認識觀,他們喜歡盲目的追隨別人,衣服的選擇上也是追隨時尚和流行。

從穿衣打扮判斷一個人 第3張

穿衣講究和整潔的人比較敏感,他們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認同和讚揚,缺乏冒險的精神。他們一心想得到別人的目光,會忽視了內在的充實。

喜歡穿的比較自然寬鬆的人他們常以自我爲中心,他們多是內向的人,他們不容易接近別人,也不容易被人接近,他們對團體活動不感興趣。

從穿衣打扮判斷一個人 第4張

喜歡穿色彩鮮豔服裝的人性格活潑,單純而且善良,他們聰明智慧,樂觀向上。他們有很強的表現欲。

喜歡單一色系和款式的人性格開朗,給人親切感。他們做事果斷,但是驕傲自大,堅持自己的認知,討厭別人對自己指手畫腳。

從穿衣打扮判斷一個人3

全身名牌的人

有“行爲主義之父”稱號的美國心理學家約翰·華生曾經提出著名的購物心理學理論:“人類希望擁有美好感受的慾望,會轉化爲購物慾望。”

究竟人們想要藉由名牌獲得哪些“美好感受”呢?

從穿衣打扮判斷一個人 第5張

“美好”感受之一:“成就感”。

光是買得起名牌,就足以讓人飄飄然,感覺自己擁有無上的權利,可以掌控一切。這種人通常具有旺盛的企圖心,會努力往上爬,希望自己能夠躋身爲“上流社會”或“成功人士”。爲了表現出自己“與衆不同”的品位,當然要藉着名牌的“高價”來提高自己的“身價”。

我看過不少“全身名牌”的人,都很善於利用外表裝扮來尋找機會,尤其酷愛參加企業界的聚餐活動,他們最厲害的地方是,不管在任何社交場合,都能在最短時間內與“重要龍頭”牽上線,打過招呼。

“美好”感受之一:“自信感”。

當人們想要改變對自己的觀感,或者想要善待自己時,最簡單可行的方法,便是買個名牌犒賞自己,彌補自己所經歷的辛苦。特別是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寵愛自己“報償觀念”,早已深植人心,每當我們想要提升信心,轉換情緒,就會不自覺地走入精品店,名正言順地“對自己好一點”。

從穿衣打扮判斷一個人 第6張

“美好”感受之一:“尊重感”。

有些人花大把銀子買名牌服飾,目的是爲了獲得尊重,讓別人不敢怠慢自己。難怪國際名牌精品店都喜歡強調“貴賓級禮遇”,真的非常瞭解人性。

多年前我曾應邀到一個高級俱樂部演講,沒想到門口代客泊車的服務生居然不願意幫我停車,他用備受侮辱的聲音對我說:“小姐,我習慣開百萬名車,你這種車我不曉得要怎麼開!”

氣得我當場發飆,用極度嚴厲的口吻命令他:“我是主辦單位邀請來的演講貴賓,他們叫你幫我停車。”經過這次事件,我不得不承認,“名牌”有時候的確比“名片”還管用,至少可以避免當衆難堪的處境。

從穿衣打扮判斷一個人 第7張

“美好”感受之一:“歸屬感”。

擁有名牌,就代表自己屬於“高消費”、“有能力”的菁英族羣,或是晉升“名人”之列,從“品牌認同”延伸到“身份認同”。

我認識不少會“以牌取人”的朋友,都有“雙重作風”,譬如說,私下相處時表現得很熱絡,可是到了公開場合卻又假裝不熟悉,令人不知如何是好。

跟這種人打過幾次交道後發現,他們之所以常常“搞神祕”,是因爲不想泄漏“朋友的身份”,以免被人看穿他們真實的身份。所以他們會刻意跟過去“貧窮時代”的朋友保持距離,用意就是要避免泄底。

此外,有些人是不穿名牌就覺得別人“看不見”他,爲了讓自己“更顯眼一點”,他幾乎從上到下,從頭到腳,皆是知名品牌。像很多明星都是基於這種心理而崇尚名牌。還有一種人是基於流行因素,“別人都有的東西,我也一定要有”。通常這種人比較缺乏主見,很容易受別人影響,對人際關係比較沒有安全感!

剛認識一個人時,我們常會依據對方的外表裝扮歸納出“第一印象”,憑心而論,這些信息的“錯誤率”很高,因爲大部分人或多或少會靠穿着來隱瞞其不想爲人所知的真性情。在此提醒想從穿着解讀個性密碼的人,務必要多列幾種可能性,纔不會被自己的偏見所誤導。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