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最怕三種父母

本文已影響3.07K人 

原生家庭最怕三種父母,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毫無疑問,童年時代會給人的整個人生帶來很大的衝擊,以下分享原生家庭最怕三種父母。

原生家庭最怕三種父母1

一、虐待型父母

這種父母最“有毒”,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主要表現爲身體虐待(即施暴)和言語虐待(即咒罵)。

1、身體虐待:根據相關調查顯示,我國69.8%的人從小捱過父母的打,由此可見範圍之廣,再升級到身體虐待,應該有不少人都深受其害。

其實隨着育兒思想觀念的轉變,“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思想也曾受到了質疑,只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家長缺乏耐心和控制力,因此常常爆發,忍不住對孩子施暴。

但從根本上分析打孩子的根本,無非是家長想宣泄自己的情緒,因爲暴怒之時,父母早已是情緒的奴隸,這個時候的打罵通常是爲了是發泄自己的憤怒,而忽視了孩子犯錯的真正緣由,因而往往得不到任何教育價值,孩子反而會越來越叛逆,心理越來越敏感。

原生家庭最怕三種父母
  

2、言語虐待:如果說身體虐待是一種肉體上的折磨,那麼語言虐待這是一種精神上的煎熬。

很多父母美其名曰捨不得打孩子,那就罵罵孩子解解氣,於是便開始不分場合、不分時間、不分輕重,用各種難聽的、惡毒的、諷刺的語言去貶低孩子,讓孩子心理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從而產生極其自卑的想法。

而在這個時候,父母往往還會說“我這麼說你是爲了你好,我要不是你媽/你爸,我才懶得管你”等等這樣的話語。但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講這何嘗不是“一件披着羊皮的狼”,看似是爲了孩子好,但是卻傷害孩子於無形。

從孩子的身體及心理髮展歷程來看,不管是身體虐待還是言語虐待,都不是他們能夠承受併合理消化的,因爲孩子的成長過程本就是一個自我意識建立、需要找尋到自我價值的過程,而父母的這些行爲無疑是殘忍踐踏,因此很容易讓孩子走進情感缺陷和心理障礙的誤區,可能一生都會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原生家庭最怕三種父母 第2張
  

二、缺位型父母

這類父母是孩子的災難。主要表現爲父母角色代入感差以及缺席孩子的成長過程。

1、角色缺位:很多父母儘管已經爲人父母,但卻可能自己本身就是個“巨嬰”。甚至可能是“啃老”或者是“啃小”族,就是不管從哪個角度看,他們都沒有進入到父母的.角色,而是一直停留在那個讓他們壓力最小的角色裏面。

比如現在童模、童星行業盛行,因此繁衍出了一大批“啃小族”,那些父母整天就陪着孩子輾轉各大秀場,相對於親子關係他們更像是工作上的夥伴,背後滿滿的都是功名利祿,但其實這些對於孩子來說,無異於毒害。

2、父愛/母愛缺席:這是當前比較突出的問題。現如今,生活壓力大,很多父母在外打拼事業就很容易忽視了家裏還有孩子,因此就出現了“喪偶式育兒”這樣的詞語。

最難過的是,本想着父愛缺席的情況下母愛尚且可以補上,但是當一大批“微商媽媽”的降臨,手機更像是媽媽們的孩子,而真正的孩子只能坐在角落裏等着爸爸下班,等着媽媽看完手機後還能陪陪自己,想想也是極其可憐。

不管是哪種缺位,對於孩子而言,他的童年、他的人生都是不完整的,經常缺少陪伴,缺少關愛和照料孩子,不會幸福,更容易沒有安全感,活得沒自尊,長大後也會成爲社會上的“小透明”,難得有大出息。

原生家庭最怕三種父母 第3張
  

三、操控性父母

操縱型父母就是沒有界限意識,只要是關於孩子的事情,無論大小,都要干涉、都要插手。

這類父母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當下特別流行的“明學思想”——我不要你覺得,我只要我覺得。在他們極強的操控慾望之下,他們往往還會美其名曰是爲了孩子好,而此時的孩子就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殊不知,越是控制慾極強發父母越會養出窩囊的孩子。因爲在父母過度操控之下,孩子會很無力,他們會覺得自己的任何訴求和心願無關緊要,因爲沒有人會聽取,於是便開始走向兩個極端:一是一直這麼忍氣吞聲,將來出社會很容易成爲大家欺負的對象;二是一直伺機反擊,等哪一天逃脫了父母的手掌便會放飛自我,任性妄爲。

但其實不管是哪一種後果,對於孩子來說都是不好的,就好像是被禁錮在牢房裏面的犯人,放出來都你們還想他們有何作爲呢?

原生家庭最怕三種父母2

第一種家庭:說話不算話的父母

“你寫完作業,媽媽就給你看一會兒電視!”

孩子興沖沖地寫完作業,媽媽卻說該到睡覺時間了,不能再看電視了。

“你考試得80分,媽媽就帶你去遊樂場。”

孩子考試考了85分,媽媽卻說媽媽這段時間比較忙。

還有一些父母和親人喜歡逗孩子:看到孩子拿着一顆糖就跟孩子說,我也想吃糖,能給我嗎。

孩子猶猶豫豫地把糖遞給大人的時候,大人卻說:“我逗你的,我不吃。”

這些出爾反爾不算是哄騙孩子的語言,其實正在傷害孩子對這個世界的信任感。

家長一面教育孩子不要說謊,要誠實,另一方面家長卻在肆無忌憚地摧毀孩子的信任。

孩子對父母不信任,其實就會延伸到整個世界,對這個世界不信任,不信任世界的孩子,能有什麼幸福和安全感可言呢。

這樣的孩子做什麼都戰戰兢兢的,也很難有出息。

原生家庭最怕三種父母 第4張
  

第二種家庭:不信任孩子的父母

曾經有一項調查是詢問中小學生最喜歡父母的10種做法,結果顯示:信任我以63.5%的高得票率位居第一。

說明孩子對於父母的要求其實很低,只需要父母信任自己。

明星馬伊俐曾經在《朗讀者》中提到一件事情:老師跟爸爸說馬伊俐跟多個男生早戀,但是爸爸卻讓老師寫下男生的名字,結果老師只寫了一個男孩的名字。

爸爸反問:不是有很多個嗎?

爸爸還堅定地說:我女兒我最瞭解她。我去找校長吧。

父母不信任孩子,對孩子的殺傷力非常的大。

父母是孩子心靈的港灣,當孩子被外人誤解的時候,最希望就是父母能夠相信自己,替自己做主。

如果連父母都不相信孩子,等於在孩子的傷口上撒鹽,對孩子的心靈造成二次傷害。

原生家庭最怕三種父母 第5張
  

第三種家庭:經常打罵,語言暴力孩子的父母

《共情,好的親子關係勝過一切教育》一書提到:經常捱打的'孩子,不良行爲的比例明顯高於其他孩子,表現出自卑冷酷,暴躁等特徵,這些都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潛在動因。

孩子被打罵,受傷的皮膚會慢慢地痊癒,但是內心的傷痕卻會越來越大。

孩子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自己很糟糕,畢竟連生自己養自己的父母都對自己這麼狠心。

父母罵孩子的話會一句一句地刻在孩子的心裏,最終內化成孩子自己內心的東西。

父母罵孩子是笨蛋,孩子慢慢就真的變成了笨蛋。

父母罵孩子沒有出息,孩子就真的慢慢變得沒有出息。

慢慢孩子長大之後能夠對抗父母了,很可能會學會父母這種暴躁的方式來處理問題,會利用拳頭來解決問題,甚至拳頭會擠向自己的父母。

原生家庭最怕三種父母3

習慣控制孩子人生的母親

有一位母親格外喜歡控制孩子的人生,不願意接受孩子任何主觀的思想意願,只希望孩子能夠按照自己已經規劃好的人生去生活。

類似的控制慾望很容易出現在親密關係中,相愛的情侶之間也會出現類似的矛盾。

不同的是情侶之間的控制慾望是建立在平級基礎上的,我們可以自主的進行反抗。

家長更傾向於將自己和孩子放在不同的上下級位置上,要求孩子無條件服從自己的安排。那些喜歡操控孩子的母親,在生活中更容易展現出這方面的特點。

她們對自我有着過於強烈的自信心,總是認爲自己作出的決定和選擇就是最正確的。

有時她們提出的'要求僅僅從自我的角度出發,對孩子實際生活的發展並沒有任何幫助,可她們仍然樂此不疲的奔波在控制孩子的這條人生道路上。

一個人在真正成年實現經濟獨立之前,在家庭中的地位並不算太高,在很多事情上也無法擁有相應的話語權。

再加上我國一直宣傳孝敬父母等文化,大部分家長都很難意識到自己在這方面的錯誤,反而認爲這是一種相對正常的管教。

這類母親從未意識到自己的思想中還有許多並不成熟的觀念,長期沉浸在自身的優點中。

他們時不時就會將自己和孩子放在一起進行比較,認爲自己的智力、社會閱歷等都要遠遠勝過孩子,不肯承認孩子在某個方面已經超越了自己。

原生家庭最怕三種父母 第6張
  

有時她們固執己見的行爲,會直接改變孩子的人生軌跡。例如一個在學習或其他方面有卓越天賦的孩子,誕生於一個經濟條件並不太好,家長思想並不開明的家庭中時,很容易過上像普通人一樣碌碌無爲的生活。

實際上現實生活中有不少家長都有類似的問題。

他們從未想過孩子的獨立性,往往單純將孩子當做自己血脈和人生理想的延續,期盼着孩子能夠爲自己的晚年生活提供幫助。與這樣的母親在一起生活,會讓子女感受到更加巨大的精神壓力。

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無法對自己的人生做決定,成年後也會養成相對膽小懦弱的性格,在工作和生活中顯得畏畏縮縮。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