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難是什麼意思

本文已影響2.48W人 

色難是一個漢語詞彙,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對父母)和顏悅色,是最難的。

色難是什麼意思1

色難意思是子女侍奉父母,要經常保持和顏悅色,是件很難的事。容易意思是在君王面前指陳得失,不可輕易從事。

色難一語,出自《論語·爲政》,容易見於西漢《非有先生論》。常見句子有:”成敗色難,得失容易“,這句話意思是:人於大起大落的成敗之間,能寵辱不驚,得失之間,亦能坦然。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爲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

色難是什麼意思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與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成敗色難,得失容易“這句話的難點在於”色難“二字。”色難“這個說法,見於《論語》.一般理解它的意思是說,最難的事情是和顏悅色。

”容易“,見於西漢《非有先生論》:”於戲!可乎哉?可乎哉?談何容易!今則不然,反以爲誹謗君之行,無人臣之禮,果紛然傷於身,蒙不幸之名,戮及先人,爲天下笑,故曰談何容易!“

色難是什麼意思2

多指對待父母要真心實意。不能只做表面文章。出自《論語·爲政》。

色難:(對父母)和顏悅色,是最難的。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爲孝乎?”(《論語·爲政》)譯文:子夏問:“怎樣是孝道?”孔子:“難在子女的容色上。若遇有事,由年幼的操勞,有了酒食先讓年老的吃這就是孝了嗎?"

色生氣;變臉。如:色作(作色,改變臉色);色勃(驟然變色。發怒的樣子);色動(臉色改變)。

諺所謂室於怒,市於色者,楚之謂矣。——《左傳·昭公十九年》

又《戰國策》:怒於室者色於市。注:色,作色也。

百度百科上是這樣解釋“色難”

色難是一個漢語詞彙,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對父母)和顏悅色,是最難的。多指對待父母要真心實意。不能只做表面文章。出自《論語·爲政》。

這個故事不知真假,但是作爲母親的我深有體會,我也常常因爲兒子的對我說話不好聽而生氣。

雖然兒子整體對我們倆還是孝順的',但是如果他那天累了心情不好就會對我說話態度不好。

因爲此事我非常生氣,傷心,號啕大哭。

色難是什麼意思 第2張
  

那天他爸就此事和孩子談論了好久,他爸說:“房檐滴水——放任自流。這是啥意思呢?比喻前人怎麼做,後人跟着學。 ”

“你孝順您媽,你結婚以後你的子孫後代也會跟着做,你對您媽說話不好聽,你的子孫後代也會跟着學。”

“即使你將來事業再成功,可你不孝順父母,那就永遠談不上成功。”

兒子聽着他爸的教誨,默默地記在心裏。

從那以後兒子再沒有和我大聲說過話,作爲母親的我,也給予兒子更多的關心和愛護。

比如兒子下班了,我會問兒子:“今天工作忙嗎?累不累?”

兒子有時會說:“不累。”有時會說:“這段時間可忙可累。”我就會讓兒子早點休息,儘量不讓兒子做家務活。

生活中有好多人,對朋友對外人謙謙有禮,可是對父母對妻兒哼鼻子楞眼,這是現實中好多人的通病,還美其名曰:“把最壞的脾氣都留給了最愛的人。”

是啊,親戚朋友他不敢發脾氣,他發脾氣誰吃他那一套呢?

可是父母家人呢?你的壞脾氣,你的一切缺點,父母都會包容你,容納你。

但是要互相理解,父母包容你,你也要理解父母,尊重父母,不對父母色難。

色難是什麼意思3

心得總結:

本篇是關於什麼是孝道的延續。之前幾篇,孔子指出“孝”首先得遵守禮法,不得違逆。其次當爲人端正,不要讓父母操心。

再次,奉養父母不能僅僅滿足衣食,還應同時提供情感關懷。這章講的就是做到以上那些,還需要保持好臉色,不要讓父母受氣。這點是孝道里面最難達到的。

關於什麼是“色難”,有兩種解釋,一種認爲要理解父母的臉色很難,另一種認爲伺候父母能保持好臉色很難。從上下文來看,應該是保持好臉色很難。人是情感動物,並非能常常保持理性。

侍奉父母難免心交力瘁,有時候就會產生報怨,甚至會發脾氣。人的神情是由內心決定的,當你內心感到煩悶或者不爽時,神情就能表現出來。如果不是真心實意、心悅誠服地侍奉父母,臉色就會難看,這點無法隱藏。所以,侍奉老人得出自真誠、發自肺腑,這來不得半點虛假。如果違心地去做,那遲早會引發矛盾。

色難是什麼意思 第3張
  

當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生活節奏很快。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每個人的`內心都充斥着焦躁和不安。繁忙的工作、學習以及瑣碎的生活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壓力,從而影響我們的情緒。

當我們情緒不穩定時,見到父母,態度可能會不好,臉色會變得難看。這時候可能並非內心不孝順,而是每個人都有情緒。這時候怎麼辦?這個時候可以緩一緩,讓自己情緒穩定了再去面見父母。子女應當始終以愉悅的神情出現在父母面前,不把壞情緒帶給老人,這樣才能讓他們安心舒暢

至於有事讓年輕人做,美食優先給老人,這是爲人的基本要求。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到,那還談什麼孝順呢?孔子這裏的詰問,是爲了表達憤慨。

他對於人們的一些做法感到不滿意。其實如今社會,依然存在着把好的留給自己和孩子,把不好的留給老人的現象。這就與孝順大相徑庭了,我們當引以爲戒。

最後,還是那句話,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難處。我們不要從道德制高點來要求和指責他人,我們只需嚴以律己,讓自己做得越來越好。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