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劍的寓意

本文已影響2.15W人 

刻舟求劍的寓意,我們從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各種各樣的成語了,刻舟求劍是一個含有一定貶義的成語,學習刻舟求劍這個成語,首先要理解刻舟求劍的意思,下面分享刻舟求劍的寓意及相關資料。

刻舟求劍的寓意1

刻舟求劍含義及寓意

刻舟求劍一般比喻死守教條,拘泥成法,固執不知變通的意思。

刻舟求劍的寓意:向人們說明以靜止的眼光來看待變化發展的事物,必將導致錯誤的判斷。情況變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手段也要隨之變化,否則就會失敗。告誡人們不能片面、靜止、狹隘地看待問題。

刻舟求劍的寓意

刻舟求劍的故事由來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呂氏春秋·察今》

【譯文】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中掉到水裏。他急忙在船邊上用劍在掉下劍的地方做了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後停了下來,這個楚國人從他刻記號的地方跳到水裏尋找劍。船已經航行了,但是劍沒有行進,像這樣尋找劍,不是很糊塗嗎!

刻舟求劍的寓意2

刻舟求劍講的是楚國人劍掉水裏了,就在船上刻記號等到船停了再找劍。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該墨守成規、死守教條,而應根據事情的發展變化靈活、變通地處理問題。

刻舟求劍出自於《呂氏春秋·察今篇》,楚國人的劍掉到江裏就該立馬去打撈,否則船前進劍卻不會隨水流前進,即使在船上做記號也是於事無補。楚國人刻舟求劍的這一做法是對樵夫斧頭掉下山做記號的模仿,但他卻不知變通,沒有考慮到實際問題的複雜性。

刻舟求劍這個寓言故事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是要學會變通,樵夫找斧頭刻記號是相對靜止的,而楚國人找劍則是相對運動的。因爲船在繼續前進,記號又是刻在船上,可劍掉下去就相對靜止了。因此不能拿樵夫的經驗來找劍,即使用也該找一個不動的樹木或建築物等做參照。

刻舟求劍的寓意 第2張

由此可見,楚國人的“拿來主義”是不經過思考的,完全是教條主義,不能根據現實問題隨機應變,也不能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客觀判斷,所以告訴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全面的看待問題,否則很容易犯錯誤。

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刻舟求劍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我們做一道題目時,往往沒有弄清楚原理是什麼,只顧照葫蘆畫瓢去做,題目稍微一發生變化就會出錯,這就是刻舟求劍的結果。所以大家只有知其所以然才能少犯錯誤。

刻舟求劍的寓意3

刻舟求劍的寓意爲: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當考慮到這種變化,適合於這種變化的需要。

刻舟求劍指死守教條,比喻拘泥成法,固執不知變通。

近義詞:守株待兔、墨守成規、鄭人買履、表水涉澭、引嬰投江、按圖索驥。

反義詞:看風使舵、見機行事 、隨機應變。

刻舟求劍的寓意 第3張

刻舟求劍的故事爲:

戰國時期有一個楚國人,總是隨身佩帶一把寶劍。一天,他搭乘一條渡船過江。他立在船舷邊,陶醉於美景的他不小心,讓那把寶劍滑落到江裏去了。旁人勸他趕緊跳下江去打撈,這位楚國人卻笑着搖搖頭。

只見他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劍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記號。船繼續前行,待船家停船時,這位楚人站起身,面對驚訝的目光,從容不迫地脫了衣服,從船舷邊所刻記號處跳人水中。他在水中撈來撈去,怎麼也撈不到那把劍。

楚國有個人過江時把劍掉在水裏,他在船幫上劍落的地方刻上記號,等船停下,從刻記號的地方下水找劍,結果自然找不到(見於《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

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勢的變化而改變看法或辦法。刻舟求劍,比喻人的眼光未必與客觀世界的發展變化同步,也比喻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

是《呂氏春秋·察今》中記述的一則寓言,說有個楚國人,坐船渡河時不慎把劍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一會兒到岸的時候我就在這跳下去找劍。”當船停下時,他沿着記號跳入河中找劍,遍尋不獲。該寓言勸勉爲政者要明白世事在變,若不知改革,就無法治國,後指不會靈活變通之意。

刻舟求劍的寓意4

刻舟求劍: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典出《呂氏春秋·察今》記述的'一則寓言,說的是有個楚國人坐船渡河時,不慎把劍掉入河中。

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記號,說:“這就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當船停下時,他才沿着記號跳入河中找劍,遍尋不獲。該寓言勸勉爲政者要明白世事在變,若不知改革,就無法治國,後引伸成墨守成規,不懂變通之意。

擴展資料

刻舟求劍kè zhōu qiú jiàn

[釋義] 舟:船;求:尋找;尋求。在船上刻記號;尋找失落水中的劍。比喻辦事方法不對頭;死守教條;拘泥固執;不知道隨着情勢的變化而變化。

[語出] 《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正音] 刻;不能讀作“kē”;劍;不能讀作“jiǎn”。

[辨形] 劍;不能寫作“箭”。

[近義] 守株待兔 墨守成規

[反義] 看風使舵 見機行事

[用法] 含貶義。多指做事不知進退;墨守成規;不懂得隨着客觀情況的變化來處理事情。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 連動式。

[辨析] ~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變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但~重於“刻”和“求”;強調雖然主觀上努力;但不注意變化了的客觀情況;不能相應地採取適當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強調主觀上不努力;僅想坐守等待;僥倖得到意外收穫。

[例句] 我們應當記取~的教訓;使我們的思想適應客觀形勢的變化。

刻舟求劍的寓意 第4張

[英譯] ridiculous stupidity

[原文]

(戰 國)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 ,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呂氏春秋.察今》)

[成語寓意]

刻舟求劍是一個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一般比喻死守教條,拘泥成法,固執不知變通的.意思。以靜止的眼光來看待變化發展的事物,必將導致錯誤的判斷。

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這樣的錯誤。揭示道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不能憑主觀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條。

情況變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手段也要隨之變化,否則就會失敗。告誡人們不能片面、靜止、狹隘地看待問題。諷刺拘泥成例 不知道跟着情勢的變化而改變看法或辦法 的人。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