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的由來和風俗

本文已影響1.58W人 

七月十五的由來和風俗,在我國有很多的傳統的節日,很多的節日在不同的地方都有着不同的習俗,中元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代表着一種風俗文化,而祭祀燒紙是文化表達的一種方式,以下分享七月十五的由來和風俗。

七月十五的由來和風俗1

七月十五中元節的由來

據《修行記》記載:“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因此,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民間都會準備豐富的牲禮,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中元節是道教與中國傳統民俗相結合的產物,二者能夠相應,主要是基於同一宇宙觀: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爲天官、地官、水官所統轄的三界府署。民間通稱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衆神。

中國東漢末年,天師道便已綜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觀,首過需上“三官手書”,分別投於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懺悔罪過,以祈求平安。

經歷六朝時期的發展後,三會日與三元思想結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爲祈福納吉、祭祖拜神的'三元節日,皇帝率百官參與節日儀式。唐、宋以後,三元日成爲民俗節日。

中元節時,道教宮觀,如地安門火神廟、西便門外白雲觀等爲了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每年照例舉辦“祈福吉祥道場”。因爲懼厲的心理,民衆於日常生活中複合儒、佛、道三教,將農曆七月十五的中元節稱爲鬼節,稱農曆7月爲“鬼月”。

佛(教)傳入後,佛(教)中也有一種追薦祖先的超度儀式,稱爲“屋蘭瑪納”(印度話ULLAMBANA),也就是“孟蘭盆會”。孟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

爲了使衆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布絕食物給孤魂野鬼。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且佛(教)也是在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舉行超度法會,因而中元節和孟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

七月十五的由來和風俗

七月十五中元節習俗

中元節“廟普”

每逢七月,民間必定會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全國各地,無論是商業區還是組屋區,都可以看到慶中元的紅色招紙,張燈結綵,設壇酬神。

“普度”儀式是中元節中最最重要的環節,大致可分爲街普、市普、廟普等,以街坊爲主的.普度稱爲“街普”,以市場爲主的普度稱爲“市普”,由廟宇住持的普度稱爲“廟普”。

普度通常以寺廟爲中心,附近居民將祭品拿到寺廟來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門前擺放供桌,陳設祭品,還會在屋檐下掛紙燈。

祭祖節在陰曆七月十五,所以簡稱“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並不侷限於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對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動先人的牌位。

到了祭祀的時候,則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請出,恭恭敬敬地擺放在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三十送回爲止。

有先人畫像的,也要請出掛起來。祭拜時,依照輩份和長幼次序,給每位先人磕頭,默默禱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送回時,要選擇斷黑之後,一般是一家之長及家中男丁攜帶炮竹、紙錢、香燭,找一塊僻靜的河畔或塘邊平地,用石灰撒一圓圈,表示禁區。再在圈內潑些水飯,燒些紙錢衣物,稱燒「包衣」,鳴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迴轉“陰曹地府”。

現在,中元節的祭祖儀式已經簡化,大部分地區都是在農曆七月十五或七月十四傍晚開始舉行祭祖儀式。祭祖儀式也已經簡化了,逐漸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爲對祖先的緬懷和紀念。

七月十五的由來和風俗2

一,中元節的由來是什麼?

七月十五中元節的由來,第一種是道教的說法,道教傳說中有三官大帝,也就是天官、地官、水官,他們分別在三元日檢校人間的功過,然後決定獎罰,這三元日是指中元、上元和下元,說具體一點上元節是正月十五,中元節是七月十五,下元節是十月十五。

傳說中的中元節,地官就會打開地獄之門,讓衆鬼離開地獄接受檢校,有主的回家,沒主的在人間遊蕩,徘徊在各處找東西吃,在這一天,道教的道士們會超度亡靈,很多人都會在這一天拜祭祖先和親人,因此這一天又叫作鬼節。

無獨有偶,佛家的說法和道教相似,據說如來弟子目犍連尊者在禪定中看見母親在餓鬼道中受苦,他使盡神通也無法讓母親擺脫飢餓之苦

於是求助佛祖,佛祖開示解決之法,也就是在七月十五敬設盛大的盂蘭盆供,以百味飲食供養十方僧,仗十方衆僧的威神道力救脫,佛家的說法也和鬼有關,不知這是否巧合?

七月十五的由來和風俗 第2張

二,七月十五有哪些習俗?

七月十五是鬼節,那麼這天有哪些習俗呢?帶着這個問題詢問村裏的老人,老人們說,在七月十五我們這裏有這樣的習俗。

1.晚上的時候最好不要夜遊

由於七月十五是鬼節,所以人們認爲這天會有鬼或者不潔淨的東西在遊蕩,所以就告誡在這天晚上不能外出,否則可能會碰見不乾淨的東西,給自己帶來厄運,當然,這有點迷信色彩喲!

不過仔細想想,七月十五晚上不讓出門,也有一點道理,假如咱們這天晚上外出,要是碰見有人給祖先燒紙,確實有點嚇人啊!

2.不要亂撿東西,不胡亂殺生

老人們還說,在七月十五這一天,咱們千萬不要貪圖小便宜,更不要亂撿地上的東西,說不定這些東西都是祭品,把祭品帶回家多麼不吉利啊!老人們還說這一天最好不要殺生,更不可胡做非爲,畢竟這一天是上天的神仙檢校人間善惡的時候,胡亂殺生,亂做壞事,是要被懲罰的。

這雖說有點迷信,但是也道出了古人們對自然的敬畏,對生靈的敬畏,人也是自然的一員,和萬物和諧相處,不貪不佔 纔會和自然萬物和諧共生嗎!

七月十五的由來和風俗 第3張

3.吃粗茶淡飯

據老人們說,在中元節仙逝的祖先會回家看望自己的後人,在祖先回來的日子,最好要粗茶淡飯,否則胡亂奢侈會讓祖先認爲是敗家子,會引發祖先的反感,也得不到祖先的庇佑,在中原地區中元節也被稱爲“掐嘴節”,也就是這個原因。

還有地方在七月十五講究吃鴨子,原因是祖先回家要過奈何橋,沒有喘過不了,所以這天最好吃鴨子,或者使用鴨子拜祭祖先,這樣鴨子游泳可以把祖先載回來。還有的地方講究吃扁食,或者其他食物,不過這些或多或少都有對祖先的哀思。有些地方,中元節一定要吃鴨肉

三,總結

七月十五,是一個傳統的節日,從這個節日可以瞭解我們祖國的一些文化現象,雖說有點迷信,可是從這個節日可以看出咱們傳統的孝道,傳統的懲惡揚善的觀念,當然裏面也有不足取的地方,我們可以批判的繼承嗎!

七月十五的由來和風俗3

來歷:

這個節日源於早期的“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而被稱爲“中元節”,則是源於東漢後道教的說法。道教有“三元說”,“天官上元賜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來。

風俗:

中元節(別名:七月半、吉祥月、施孤、齋孤),道教名稱,佛(教)稱爲盂蘭盆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

七月十五的由來和風俗 第4張

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該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