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好看還是現實好看

本文已影響1.98W人 

自拍好看還是現實好看,愛照鏡子的人會發現,同樣的裝扮,有時鏡子裏的自己會比照片裏更好看,鏡頭偏愛尖、細、瘦、薄的東西,因爲照片本身就是把立體的東西平面化,下面看看自拍好看還是現實好看。

自拍好看還是現實好看1

反映真實的平面鏡

平時我們使用的鏡子屬於平面鏡,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當光射入鏡子時,鏡面將光進行反射,我們在鏡中看到的景物其實是由光的反射光線的延長線的交點形成的一種虛像。

這個虛像與物體本身大小相同,虛像與物體距離平面鏡的距離相等,虛像與物體相對於平面鏡本身呈現對稱關係。

也就是說,你透過鏡子看到的就是真實的自己。

照片中的騙局

人會產生鏡子裏看到的自己比真實的自己好看的這種感覺。主要是因爲,自拍照或者別人給自己拍攝的照片中的自己,和印象中鏡子裏的自己差距有點大。其實照片中的你的樣子,大多數時候都並不是真實的你的樣子。

自1913年德國人奧斯卡巴納克研製出世界上第一臺照相機距今,不過也才過了不到百年的時間。攝像技術算是一個“年輕”的技術了。

現在相機大廠商,比如佳能、尼康都還在以兩年爲週期更新它們的相機品種。相機就如同手機、電腦等數碼電子產品一樣,更新換代非常快。

爲什麼?因爲這些相機產品都在追求能夠拍出“更真實的現實場景”。

即使是現在相機發展得足夠迅速了,但現代數碼相機依舊不能拍出完全真實的現實場景。相機裏面藏着的很大的玄機,舉個簡單的例子,你把同樣的一款相機交給你沒接觸過數碼相機的攝影小白,和交給攝影師,拍出來的照片水平會是一樣的嗎?

拋開拍攝技術不談,以同樣的相機拍人,用“JPG”格式拍出來的圖片就要比用“RAW”格式拍攝出來的圖片遜色不少。

所以,照片裏面是含有騙局的。

自拍好看還是現實好看2

鏡子裏、照片裏、現實中,哪一個自己更真實更好看?愛照鏡子的'人會發現,同樣的裝扮,有時鏡子裏的自己會比照片裏更好看,鏡子照久了貌似鼻子也沒那麼塌了,眼睛也沒那麼小了。網上有爆料說,鏡子裏的自己會被美化20%~30%。真是這樣嗎? “照鏡子被美化其實是種自我暗示。”心理醫生分析說,照鏡子是否美化了自己跟兩大因素有關,一是當時的心態,

如果當時情緒很低落,鏡子裏的自己很難是美化的。二是跟照鏡子的動機,也就是跟當時做的事有關。至於鏡子能美化20%~30%,這個數據不好說,沒有明確的研究結果。

不過有研究表明,多照鏡子可以有效減輕心理壓力和煩躁情緒,提升自信。所以有心理學家建議,在辦公桌上不妨放一面鏡子,當工作中出現困難或心情不好時,對着鏡子笑一笑,你會輕鬆許多。(越自戀的人效果會越好) 從科學的角度,有人分析說: 照片中:高清照相機正常焦距下一米開外照出來的是人的真實影像,確實是真實的,所以看到自己照片的同學不用懷疑了,照相機的鏡頭比人眼厲害百倍,不僅“客觀”,而且整體性很強,優點缺點都展現得明明白白。

自拍好看還是現實好看

鏡子裏:相比之下,眼睛則是有選擇性的看的,首先眼球就是一個活動的成像器,而且每個人還會帶着感情和喜好去觀察,有的地方會多看幾眼有些則一掃就過,比如看到漂亮的眼睛會忽略臉型上的缺陷,健康的皮膚氣色彌補五官上的不足~

可以說人眼中的自己幾乎就是鏡子裏的自己,除非你選了特別好看的鏡子每天在特定的光線和POSE表情下自欺欺人,平常多留心下街上或者店裏的鏡子,換幾個光線或者角度全方位感受一下,八九不離十,就是別人對你的感覺,不過不要離鏡子太近或者特意拿角度去看鏡子裏的自己哦,這跟自拍是一個道理,失真。

另外相機是個愛挑刺的主,它也有自己的喜好,一般瓜子臉比鵝蛋臉上鏡,尖眼角比圓眼角上鏡,沒有肉比有肉上鏡。

總的來說就是鏡頭偏愛尖、細、瘦、薄的東西,因爲照片本身就是把立體的東西平面化,動態的東西靜態化,所以說鏡頭挑人的話真是一點也沒錯,但是“挑”出來的就一定是好看的嗎,倒不見得,只能說挑出來的是一些特別有“鏡頭優勢”的人而已,這些優勢如果擺到生活中來看反而有些過猶不及,生活中欣賞的是動態立體的東西,人不可能活在一張紙上面。

從這個方面來說,鏡頭相對於人的主觀感受,同樣是“失真”的,而且拍照的時候還可以藉助光影,角度,姿勢,表情等等因素,與眼睛看到的各個方位距離下連續逼真的形象不可同日而語,所以漂不漂亮這個問題,相信你周圍的人早就告訴你了,不必糾結於相片,但是可以藉助相片發現自己有待改善的地方。

自拍好看還是現實好看3

鏡頭下的樣貌並不是我們真實的樣貌,根據研究顯示,現實生活中的你要比鏡頭下的你好看很多。

凍臉效應

在生活中我想很多人都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在對着鏡子化了一個滿意的妝容,感覺自己美極了之後,一打開手機前置自拍又會進入自我懷疑,爲什麼照片中的自己要比鏡子中的自己丑那麼多!

其實,手機中的自己有時候沒辦法表現出你真正的容貌,因爲現在很多的手機前置攝像頭都使用的是廣角攝像頭,這會導致我們靠近邊緣位置的臉被拉伸,鼻子和眼睛也都會因此發生變化,拍出來的自然就不好看。

加州大學的心理研究小組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先是準備了一段視頻和視頻中的一些同款截圖,隨後尋找二十多個志願者爲這些視頻和截圖中出現的人進行打分。

在實驗結束後,他們發現:同一張臉在視頻中的得分要比截圖的得分更高。

自拍好看還是現實好看 第2張

爲了讓實驗更加嚴謹,他們又用不同的方式再次進行實驗,但是不論是改變播放順序,還是改變打分人羣,所有的結果都是“動態臉要比靜態臉的得分更高”。

加州大學的羅伯特·博斯特(Robert Post)和他的研究團隊,將這種效應稱之爲“凍臉效應”。在人們照鏡子時是動態的,擁有着一系列的動態神情和肢體動作,這些都會給他的外貌加分,但是照片是靜止的,是固定的光線下對單一表情的捕捉。

我們大腦中的人臉識別機制也是針對動態臉而誕生的,它在識別樣貌的時候是通過統計多方面的平均值才得出的結論,簡單來說人的臉從各個角度看都是不同的,而我們的大腦就是將這些角度中所看到的畫面進行“平均化”。

也因此動態臉要比靜態臉更加的真實。

鏡中的自己要比照片更好看

除了凍臉效應,還有拍照姿勢、大腦工作、只看局部等等的原因讓鏡中的自己比照片更好看。

拍照姿勢

在照鏡子的時候,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是實時的,我們可以根據鏡子中反映出來的樣貌進行改變,並糾正那些自我感覺不好的表情,一直到我們對其滿意爲止。

但是拍照不一樣,拍照的時候我們看不到自己呈現出來的狀態,只能靠感覺去做姿勢和表情,自然沒有辦法得到最完美的自己。

大腦誘騙

在照鏡子時,我們的大腦會自動將周圍的光線均勻化,讓我們看到一個自然的自己,但是相機的工作原理和人腦不一樣,它們需要自我捕捉色彩、光線和陰影,也因此照片和真實看到的樣貌有時候是完全不同的。

只看局部

我們在化妝的時候會專注於一個點,比如化眼睛就會專門的看眼睛,並不會去考慮這個妝容和整體的臉搭不搭,但是拍照的時候是一次性的看到整體的臉。

自拍好看還是現實好看 第3張

單純曝光效應

不過也有這樣一句話:鏡子中的自己,要比現實中的自己好看30%。

這是因爲“單純曝光效應”影響,這個心理學概念是1968年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Robert Zajonc提出的。

它指的是,當人們在短時間內反覆的暴露於某一刺激,他們就會對此刺激表現出“習慣性”的偏好。簡單來說,就是當一件事物反覆的出現在我們的視野當中,就會增加我們對它的喜歡程度。

這也是爲什麼,當我們處於一個陌生環境的時候,會對那些不認識但“彷彿見過的臉”感到莫名的安心和熟悉。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最多的臉肯定是我們自己的,每天的刷牙、洗臉、刮鬍子增加了臉對我們大腦的曝光度,自然就會產生好感。

反過來說,人們常說“理完髮丑三天”也是這個道理,新的髮型改變了我們的整體樣貌,讓它和“熟悉的臉”產生了偏差,有了許多的陌生感,因此會覺得自己丑。

根據曝光效應,我們已經無法客觀的評價自己的顏值,所以纔會和別人眼中的自己產生偏差,而如果要讓別人也覺得你好看,那麼很簡單增加自己的曝光度,多出現在對方的視野中就好了。

聲音

除了顏值之外,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印象中自己的聲音也和實際上的聲音有偏差,埃塞克斯大學的心理學家Silke Paulmann博士說道:在聽到別人聽自己語音的時候我們會感到尷尬、不自然。

這是因爲每個人對自己的聲音都會有一個預設,但是聲音一般是通過:骨傳導和空氣傳導兩種傳播方式進入耳內的。

別人聽到的聲音是經過空氣的傳導,而進入自己耳內的是通過骨傳導,特點是音色要比空氣傳導的更低沉。

通過錄音軟件播放的聲音更像是別人聽到的聲音,它比我們印象中的聲音更高,因此我們纔會覺得陌生、不自然,而這種感覺會讓自己對自己產生猜想,對其他方面也出現懷疑。它被稱作爲“聲音對抗”。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