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個民族有哪些風俗

本文已影響2.99W人 

56個民族有哪些風俗?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有56個不同的民族,每個民族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以及節日風俗也都各有不同。今天小編帶大傢俱體瞭解一下56個民族有哪些風俗。

56個民族有哪些風俗1

1、滿族

滿族分佈在全國各地,其中以遼寧省爲最多。

使用滿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有南、北2種方言。由於與漢族混居、交往密切,因而現在滿族人都習用漢語,只有少數偏遠的聚居村屯,還有少數老年人會說滿語。16世紀末,在蒙古文的基礎上創制了滿文。現在滿族人都用漢文。

滿族人曾信仰多神的薩滿教,現已消失。

2、朝鮮族

朝鮮族人主要分佈在吉林省,其次在黑龍江省、遼寧省,還有些散居於內蒙自治區。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最大的聚居區。絕大多數朝鮮族人使用朝鮮語和朝鮮文。朝鮮語屬阿爾泰語系(尚未有定論),有6種方言。

朝鮮文是朝鮮李朝世宗主持下,於1444年創制的拼音文字。

信教的人很少,只有極少數人信仰佛教或jidujiao或天主教。

3、赫哲族

主要聚集在黑龍江省同江縣、饒河縣、撫遠縣,少數散居於附近縣的一些村鎮。

使用赫哲語,屬阿爾泰語系滿一通古斯語族滿語支。有奇楞和赫真2個方言。現在只有五六十歲以上的人還能講赫哲語,其他人由於與漢族人的長期交往已都使用漢語,並使用漢字。原信仰薩滿教,相信萬物有靈。現已基本不信仰薩滿教了。

4、達斡爾族

達斡爾族人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及附近旗縣、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郊及附近縣,少數居住在新疆塔城縣。

達斡爾族人使用達斡爾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有布特哈和齊齊哈爾兩種土語。其語言豐富,有大量反映漁牧狩獵農耕的詞彙,其中有漢語,滿語和鄂溫克語藉詞,特別是漢語藉詞較多。

沒有本民族的文字,主要使用漢文,少數人能使用滿文,蒙古文,哈薩克文。

信仰薩滿教,是集自然崇拜、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之大成的原始宗教。少數人信仰lamajiao。

5、鄂倫春族

聚居在內蒙古和黑龍江交接處的大小興安嶺中,特別是在內蒙古呼倫貝爾盟鄂倫春自治旗。

使用鄂倫春語,屬阿爾泰語系滿一通古斯語族通古斯語支。

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

鄂倫春族人普遍信仰薩滿教,崇拜自然物,相信萬物有靈。盛行對祖先的崇拜。

6、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人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鄂溫克自治旗和周圍幾個旗、黑龍江省訥河市等地。

使用鄂溫克語,屬阿爾泰語系滿一通古斯語族通古斯語支。有海拉爾、陳巴爾虎、敖魯古雅3個方言。

鄂溫克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牧區通用蒙古文,農業區和靠山區通用漢文。

過去,鄂溫克族人多信仰薩滿教,牧民同時信仰lamajiao。

7、蒙古族

主要聚居於內蒙古和新、青、甘、黑、吉、遼等省區,其他散居於寧、冀、川、滇、京等地。

使用蒙古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中國蒙古語有3個方言,即內蒙古方言、巴爾虎—布里亞特方言、衛拉特方言。使用蒙古文。13世紀初由回鶻字母創制了蒙古文字,經多次改革,成爲今天規範的蒙古文。多信仰lamajiao。

8、回族

主要聚居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在甘、青、豫、冀、魯、滇省等分佈較多,有大小不一的聚居區。中國其他地方也有許多回族人聚居和散居。回族分佈廣泛,可以說回族散於全國各地,是中國分佈最廣的少數民族。回族人與漢族人長期生活在一起,因此都使用漢語,與其他民族生活在一起的回族人也會使用那個民族的語言,少數人通曉阿拉伯語和波斯語。使用漢文字。信仰yisilanjiao。

9、東鄉族

主要聚居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少數散居在甘肅省蘭州市和定西地區、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使用東鄉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可分爲鎖南、汪家集,四甲集3個土語。大多數東鄉族青年兼通漢語。沒有本民族的文字。

多信仰yisilanjiao。

10、保安族

主要分佈在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少數散居於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和青海省循化縣。在聚居區的保安族人使用保安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大多數保安族人通曉漢語。保安族人以漢文爲交際工具。信仰yisilanjiao。

11、撒拉族

主要聚居於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及其附近地區。少數人散居於青、甘、新等地,與漢、藏、回、維、哈等族人居住在一起。

使用撒拉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西匈語支。大多數人通曉漢語。沒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漢文。

撒拉族人信仰yisilanjiao。

56個民族有哪些風俗

12、土族

主要聚居在青海省東部湟水以北、黃河兩岸及其毗連地區,其中大多數人聚居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及周邊的民和,大通、同仁等縣,還有少數人居住在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

使用土族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族。有互助和民和2個方言。過去一直通用漢文,現有新創制的以拉丁字母爲形式的土族文字,正在試行。

13、裕固族

主要聚居在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少數人聚居在酒泉市的黃泥堡裕固族鄉。

現使用3種語言。一種是西部裕固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一種是東部裕固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還有一種是漢語。

沒有本民族的文字,一般都用漢字。

裕固族人多信仰lamajiao

14、俄羅斯族

俄羅斯族人散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烏魯木齊等地,以伊犁地區爲多,還有少數人分散於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

使用俄羅斯語(簡稱俄語),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東斯拉夫語支。通用俄文。俄羅斯族人多信仰東正教。

15、烏孜別克族

散居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伊寧、塔城、烏魯木齊等城市較爲集中。

使用烏孜別克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西匈語支。有以阿拉伯字母爲基礎的拼音文字。大多數人通用維吾爾文。多信仰yisilanjiao。

16、塔塔爾族

散居於新疆,比較集中的有伊寧、塔城、烏魯木齊等城市。

使用塔塔爾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西匈語支。除一些老年人使用塔塔爾語外,其他人一般都使用當地的哈薩克語或維吾爾語。

塔塔爾族通用以阿拉伯字母爲基礎的文字。多信仰yisilanjiao。

17、錫伯族

錫伯族人主要分佈在遼、吉、黑等省,還有一部分人居住在新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及周邊地區。

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錫伯族人使用錫伯語,屬阿爾泰語系滿一通古斯語族滿語支。居住在東北的錫伯族人使用漢語。

錫伯文是1947年在滿文的基礎上略加改動而成。大多數錫伯族人通用漢文。

錫伯族人曾信仰薩滿教、lamajiao,現多已不信教。

18、哈薩克族

主要分佈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和巴裏坤哈薩克自治縣,少數分佈在甘肅省阿克賽哈薩克自治縣。

使用哈薩克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西匈語支。有西南、東北兩個方言。

哈薩克文是一種以阿拉伯字母爲基礎的拼音文字。信仰yisilanjiao。

19、柯爾克孜族

主要分佈於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少數散居於新疆各地和黑龍江省富裕縣。

使用柯爾克孜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有南、北2個方言。居住在南疆的人通曉維吾爾語,居住在北疆的'人通曉哈薩克語,居住在黑龍江省的人通曉漢語、蒙古語。

有以阿拉伯字母爲基礎的文字。

多信仰yisilanjiao,少數人信仰lamajiao或薩滿教。

20、維吾爾族

主要分佈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大多數聚居於天山以南的各個綠洲,少數分佈在湖南省桃源、常德等縣。

使用維吾爾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有中心、和田、羅布3個方言。使用以阿拉伯字母爲基礎的拼音文字。

大多數信仰yisilanjiao。

21、塔吉克族

主要分佈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聚居於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其餘在莎車、澤普,葉城和皮山等縣。

使用塔吉克語,屬印歐語系伊朗語族帕米爾語支。莎車等地的塔吉克族人使用維吾爾語。

塔吉克族人普遍使用維吾爾文。塔吉爾族人普遍信仰yisilanjiao。

22、藏族

主要聚居於西藏自治區,以及青海省的海北、黃南、海南、果洛、玉樹幾個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縣,四川省的阿壩、甘孜兩個自治州和木裏藏族自治縣,雲南省的迪慶藏族自治州。

使用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有衛藏、康、安多3種主要方言。

藏文是公元7世紀時參照梵文字體創制的自左向右橫寫的拼音文字。

普遍信仰lamajiao。

23、珞巴族

主要分佈於西藏東南部的洛渝地區及相鄰的察隅、墨脫、米林等縣。

居住在墨脫縣北部的珞巴族人使用藏語,其他珞巴族人都使用珞巴語。珞巴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語支未定)。不同地區的珞巴族人之間的方言有差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珞巴族人還在使用刻木結繩來記事。沒有本民族的文字,少數人通藏文。

珞巴族人信仰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

24、門巴族

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區東南部的門隅地區,少數聚居在墨脫地區。

使用門巴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由於生活於西藏地區,和藏族人交往密切,所以多通藏語。沒有本民族的文字,通藏文。

普遍信仰lamajiao,少數人信仰原始宗教。

25、納西族

主要聚居於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及周邊地區,四川省鹽源、鹽邊、木裏等縣和西藏的芒康縣也有分佈。使用納西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由於與漢族交往密切,因此大多數人會講漢語。

不定期去納西族有兩種文字,一種是表意的象形文字,叫東巴文,一種是表音的音節文字,叫哥巴文。1957年設計了一種以拉丁字母形式爲基礎的納西拼音文字方案。

過去納西族人普遍信仰多神的東巴教。少數人信仰lamajiao、道教或jidujiao。

26、彝族

分佈在雲、川、貴、桂四省區。

使用彝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有6個方言。與漢族人居住聯繫比較多的彝族人能通漢語。

過去流行多神崇拜,清初盛行道教,19世紀末年天主教、jidujiao傳入,但信教的人很少。

27、普米族

主要聚居於雲南省蘭坪、麗江、維西、永勝等縣和寧蒗彝族自治縣,少數人居住在四川省木裏藏族自治縣和鹽源縣。

使用普米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支。有南部和北部兩個方言,其間差別很大。普米族曾使用過一種用藏文拼寫的文字,但流行不廣。現通用漢文。

普米族人大多數信仰多神的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還有少數人信仰lamajiao和道教。

28、白 族

主要居住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分佈於雲南省各地及貴州省畢節地區、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湖南省桑植縣。

白族人使用白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有南部、中部和北部3種方言。絕大部分白族人使用本民族語言,並通曉漢語。

白族人民從唐代開始曾經使用過以漢字爲基礎的方塊白文,以記錄白語。由於漢族和白族的交往,白族人長期學習漢族先進文化,所以白語裏含有大量漢語詞彙,漢文很早就成爲白族通行的文字。崇拜相當於村社神的本主,信仰佛教。

29、傈僳族

主要聚居於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少數分散居住在附近的州縣和四川省鹽源,鹽過、木裏等縣。

使用傈僳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先後使用西方傳教士創制的拼音文字、維西縣傈僳人創制的音節文字和新中國成立的後製的拉丁字母式的新文字。

傈僳族人過去信仰原始宗教,20世紀初西方傳教士進入後,少數人信仰jidujiao或天主教。

30、怒族

主要聚居於雲南省碧江(現已撒消)、福貢、貢山三縣,附近的蘭坪、維西有幾處怒族的聚居點。

使用怒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語支未定。各地方言差別很大,以致不能互相通話。沒有本民族的文字,大都使用漢文。

怒族人過去信仰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部分人信仰lamajiao或天主教、jidujiao。

31、獨龍族

獨龍族人聚居在雲南省貢山獨龍族自治縣獨龍江流域的河谷地帶。

使用獨龍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沒有本民族文字。

獨龍族人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物,信鬼。

32、景頗族

主要聚居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潞西、瑞麗、隴江、盈江和梁河等縣山區,附近州縣山區也有少數散居的景頗族人。

使用景頗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景頗語支。

使用的景頗文是一種以拉丁字母爲基礎的拼音文字。

過去多信仰萬物有靈的原始多神教,少部分人信仰jidujiao。

33、阿昌族

主要分佈在雲南德宏州的隴川、梁河等縣,少數分佈在盈江,潞西、瑞麗等縣及保山地區的龍陵、騰中縣。

阿昌族人使用阿昌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有梁河,隴川、潞西3個方言。由於長期和漢、傣族雜居,所以阿昌人一般都通曉漢語或傣語。阿昌族沒有文字,習用漢文和傣文。阿昌族人聚居區,普遍信仰小乘佛教。

34、德昂族

德昂族散居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及保山、臨滄、思茅地區。其中潞西縣三臺山和鎮康縣軍弄等地是德昂族聚居區。

使用德昂語,屬南亞語系佤德昂語支。可分爲納盎、佈雷、若買3個方言。人多數德昂族人通曉傣語,漢語或是景頗語。德昂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不少人能用漢字或傣文。

德昂族人信仰小乘佛教和原始宗教。

35、佤族

主要聚居於雲南省西盟、滄源、孟連三縣及其周圍山區。

使用佤語,屬南亞語系佤德昂語支。有巴饒克、佤和阿佤3個的佤族文字方言。佤族原來沒有文字,1957年設計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爲形式的佤族文字方案。信仰萬物有靈的自然宗教。

36、拉祜族

主要聚居於雲南省瀾滄縣、孟連縣、少數人與其他民族雜居於雲南省西南邊境縣。

使用拉祜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有拉祜納和啦祜熙2個方言。由於拉祜族人長期與漢族、傣族交往密切,因此大多數拉祜族人能兼用漢語和傣語。1957年在原有文字的基礎上創制了拼音文字式的拉祜文。

20世紀50年代以前,拉祜族人信仰多神的原始宗教。後大乘假佛教傳入,又流行這一宗教,還有少數村落居民信仰jidujiao或天主教。

37、布朗族

主要分佈在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勐海、景洪,臨滄地區的雙江、永德、雲縣、耿馬。思茅地區的瀾滄、墨江等地。

布朗族人使用布朗語,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布朗語支。有布朗、阿爾佤兩個方言。部分佈朗族人會講傣語、佤語或漢語。

布朗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部分佈朗人會漢文、傣文。信仰小乘佛教。

38、傣族

傣族人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少數散居在附近其他縣。

使用傣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有德宏方言和西雙版納方言。傣族有拼音文字,各地使用文字略有不同,可分爲傣仂文(西雙版納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繃文和金平傣文(又稱傣端文)4種。4種傣文都來源於古印度字母。

傣族人多信仰小乘佛教。

39、基諾族

主要聚居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縣基諾鄉及四鄰山區。

使用基諾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沒有本民族文字。

基諾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盛行祖先崇拜。

40、哈尼族

主要分佈在雲南省西南部禮社江下游紅河西側的哀牢山區。

使用哈尼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分哈雅、碧卡、豪白3個方言。

哈尼族原來沒有自己民族的文字,1957年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爲基礎的拼音文字。

哈尼族信仰多神和祖先崇拜。

41、京族

主要分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各族自治縣的山心、萬尾、巫頭三個小島及其附近地區,有“京族三島”之稱。

使用京語,屬系未定,與越南語基本相同。還有些人使用漢語粵方言。沒有本民族文字,使用漢文。

京族人崇拜祖先,信奉的神多與海洋有關。

42、黎族

主要分佈在海南省。

使用黎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黎語支。居住的地區不同,其方言也各異。由於與漢族來往密切,所以很多人通曉漢語。1957年創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

以前黎族人信仰原始宗教,近代少數人信仰jidujiao。

43、毛南族

主要分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的環江縣的上南、中南、下南山區,及河池、南丹、宜山、都安等地。

使用毛南語,屬阿爾泰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由於長期和漢族、壯族人交往,所以絕大多數毛南族人都通漢語和壯語。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信仰道教。

44、壯族

壯族是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主要聚居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少數人分佈在粵、湘、貴、川等省。

使用壯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分南、北兩個方言。

南宋時曾在漢字的基礎上創制過土俗字,但不規範。1955年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爲基礎的壯文。壯族人多使用漢文。

壯族人過去多崇拜自然和多神的原始宗教。唐宋以後,佛教、道教先後傳入壯族地區。近代,jidujiao、天主教也傳入壯族地區,但影響不大。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是中國嶺南的土著民族。

45、仫佬族

主要聚居於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少數散居在附近縣市,與漢、壯、苗、瑤、侗、毛南、水等族人雜居。使用仫佬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

仫佬語與毛南語、侗語、水語相當接近。大多數人會漢語,部分人還會說仕語。

沒有本民族的文字,歷來以漢文爲交際工具。多信仰道教,少數人信仰佛教。

46、瑤族

主要分佈在桂,湘、滇,粵、貴等省也有分佈,居住形式爲大分散,小聚居。

使用瑤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瑤語支。瑤語是三種語言的總稱,包括勉語、布努語、拉珈語。各地理族人的語言差別很大,往往不能相互通話。瑤族人通常能用壯語和漢語。

沒有本民族的文字,一般通用漢文。

宗教信仰比較複雜,有的人信奉自然崇拜,有的人信仰道教。

47、侗 族

分佈在黔、湘和桂省區的毗鄰地區,其中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地。

使用侗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有南北兩個方言。侗族原無本民族的文字,使用漢字。1958年以侗語南部方言爲基礎,以貴州榕江話爲標準音,採用拉丁字母創設了侗文。

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的原始宗教。

48、苗族

主要聚居於貴、滇、川、桂、湘、鄂、粵等省區,有大的聚居區,也有小的聚居區,還有與其他民族雜居區。

使用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苗語分爲湘西、黔東和川黔滇三大方言。大方言中還有小的分支方言。雜居地區的苗族人,會講漢語或侗語、壯語等。

過去苗族沒有統一的文字。1956年,創制或改革了4種方言的拉丁拼音文字。

多信仰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

49、水族

主要聚居於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其餘分佈在附近的荔波、獨山、都勻、榕江、從江等縣和廣西的融安、南丹、環江、河池等縣。

使用水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有陽安話、潘洞話、三洞話3個土語。

水族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漢字。

水族人過去信仰多神、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

清末曾傳入天主教,但信教人數很少。

50、布依族

主要聚居於貴州黔南、黔西南兩個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其他地區、雲南羅平和四川寧南、會理也有分佈。

布依族人使用布依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與壯語有密切的親緣。布依語有3種方言。

布依族過去沒有文字,使用漢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設計了以拉丁字母爲基礎的布依族文字方案。信仰天主教和jidujiao。

51、仡佬族

主要散居於貴州省的西北、西南和北部,少數居住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和雲南省。

使用仡佬語,屬漢藏語系,語族、語支未定。分稿、阿歐,哈哈、多羅4個方言。由於居住分散,漢語已成爲通用語,不少人還通苗語、彝語、布依語。沒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漢文。信仰多神,崇拜祖先。

52、羌族

主要聚居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及其附近地區,以茂縣,汶川等地最爲集中。少數人與漢、藏、回等民族人雜居。

使用羌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支。分南、北兩個方言,每個方言又分5種土語。大多數羌族人通漢語。羌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長期使用漢字。

過去羌族人普遍信仰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少數與藏族人居住在一起的羌族人信仰lamajiao。

53、土家族

主要聚居於湘、鄂、川三省毗連地區。

使用土家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有南部和北部2千方言。由於和漢族人長期生活在一起,所以絕大多數人使用漢語。使用土家語的人也多通漢語。

土家族人使用漢文。

土家族人崇拜祖先,信奉多神。

54、畲族

主要聚居於閩、粵、贛三省交界處和閩、浙兩省交界處。其中閩、浙兩省最多,佔96%。

使用畲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有兩種方言。本民族內用畲語,與外界交往使用漢語。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漢字,崇拜祖先。

55、高山族

主要聚居在臺灣省臺灣島的山地、東部沿海和蘭嶼島上。

使用高山族語,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有泰耶爾(泰雅)、鄒(曹)、排灣3個語羣,多達20種語言,現在仍在使用的有13種語言。不同名稱的高山族使用不同的語言。

沒有本民族的文字。信仰原始宗教,崇拜天神、自然神和精靈妖怪。

56、漢族

主要分佈在中國的松遼平原及黃河、長江、珠江等大河巨川的中下游流域農業發達地區,並散居於全國各地。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中,漢族人口最多,分佈最廣。

漢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漢字經過3000年的演變,發展成現在的通用簡化漢字。漢族的語言通稱漢語,屬漢藏語系,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最豐富的語言之一。

56個民族有哪些風俗2

1、望果節

西藏人民一年一度預祝豐收的民族傳統節日。慶祝活動從八月一日起舉行,爲期不等,慶祝活動內容有賽馬、演藏戲、歌舞、物資交流等。

2、火把節

彝族、白族等的最大節日,廣泛流行於雲南及四川部分地區。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起一至三天的晚間,男女老幼點燃火把,察看田苗,並飲酒歡聚,盡情歌舞(亦稱星迴節)。

3、銅鼓節

東蘭縣隘洞、長樂鄉一帶壯族傳統節日。分別在每年農曆正月初一、十五、三十日舉行。屆時,各村的小夥子組成銅鼓隊,把銅鼓擡到村附近的高山頂上,懸於木架,首先擊鼓祭祖,然後進行擊銅鼓比賽。其法是大鼓對大鼓,小鼓對小鼓,以四面爲1組,每鼓3人,輪換着打,不能中斷。以打得響亮動聽、節奏明快、耐力持久爲勝。比賽往往通宵達旦。同時,男女青年結伴縱聲對歌。比賽結束,人們以從家裏帶來的糉粑等食物進行野餐,歡歌笑語響徹山谷。

4、蛙婆節

東蘭、南丹、天峨等縣壯族民間傳統節日。俗稱螞

節。節期從農曆正月初一至三十(有的地方至十五)日,以大村寨爲單位或幾個村寨聯合舉行,有“請蛙婆”、“唱蛙婆”、“孝蛙婆”、“葬蛙婆”等祭祀儀式。整個節日活動以讚頌蛙神給人間帶來雨水、保佑豐收的功績貫穿始終,爲樂神娛伯歌舞盛會。人們把大年初一找到的第一隻青蛙奉爲神聖,抓獲此蛙者受到敬重和擁戴,併成爲當年主持祭蛙儀式的首領。現代蛙婆節已演變成羣衆娛樂節慶活動和歌會,故又有“螞

歌會”之稱。

5、吃立節

龍州縣、憑祥市一帶壯族民間節日。“吃立”壯語意爲“歡慶”或“補過春節”。相傳在1894年春節即將來臨之際,法國侵略者進犯邊疆,爲打擊侵略者,當地青壯年紛紛拿起武器,保衛家園,所以未能按時過春節。正月三十日,出征的將士凱旋歸來,鄉親們殺雞宰羊,做糯米餈粑,盛情款待,歡慶勝利,補過春節,並相沿成俗。節日期間,人們舞獅子、耍龍燈,唱歌跳舞,熱鬧非凡。

6、農具節

桂西南地區壯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二月二十九日舉行。是日,各家各戶把自家加工製作的各種農業生產工具,挑到圩上,依次排列成行,有犁架、牛軛、簸箕、畚箕、扁擔、鋤頭、犁頭、耙、鋤柄、籮筐、竹墊、谷籮、谷桶及傢俱等。人們紛紛選購以備春耕。

56個民族有哪些風俗 第2張

7、花婆節

壯族傳統節日。民間傳說,壯族始祖

六甲是從花朵中生出來的。後來主管賜花送子之事。所有的人都是從

六甲花園中的花轉到世上來,故其被奉爲花婆神。農曆二月二十九爲花婆神的誕辰日。壯族婦女舉行祭祀儀式,村寨裏同一輩的婦女結異姓姐妹,湊錢備辦雞鴨從和香燭錢紙,供祭花婆神,然後成羣結隊到野外採花來戴,祈求生育和保佑小孩健康成長。沒有生育的婦女,是日要到野外採花來戴,以求花婆神賜花送子。若日後懷孕,爲使小孩出生後有靈魂,須請師公到野外唸經求花,還要在路邊小溝做架橋儀式,把花從橋上接過來。小孩出生後,要在產婦牀安上花婆神位,定期祭拜。此俗現已淡化。

8、納西族的三朵節

一年裏,納西族的民間有好幾個節日:棒棒會、三朵節、火把節、鬼節(河燈節),還有騾馬會,但這些節日裏面最有民族風情的,當屬“三朵節”了。因爲只有“三朵節”,纔是納西人祭祀本民族的保護神“三朵”的重要節日,也是納西族最盛大的節日。

“三朵節”源於麗江白沙玉龍村的北嶽廟會,納西語叫“三朵頌”,就是“祭三朵”的意思。在東巴古籍的記載中,三朵是玉龍雪山的神靈,是能征善戰、濟困扶危的英雄,千百年被納西族崇奉爲保護神、戰神。據說“三朵”屬羊,因此在每年的二月初八,各地納西羣衆都要到北嶽廟(即玉龍祠,又叫三朵廟)祭拜祈福。除在北嶽廟舉行節慶活動外,納西族同胞要在自家烹製食品,燒香祭拜“三朵”,正如詩歌中所說:“年年春二月,戶戶祝三朵。”

納西族同胞認爲“三朵”就是玉龍雪山的化身,常常顯聖,保護着納西人的安全,唐代已經開始建祠祭祀,深受納西人信奉。忽必烈南征大理過麗江時,敕封三朵神爲“大聖雪石北嶽定國安邦景帝”。明代後,納西族木氏土司曾大興土木,拓修三朵神廟,鑄大鼎、大鐘等重器,詳記“三朵”種種聖蹟。

9、侗族花炮節

侗族是分佈於貴州、湖南、廣西三省毗鄰地區的南方少數民族,其中以貴州省人口最多,古代文獻中稱“駱越”、“僚”、“侗蠻”。他們主要從事山壩農業,兼營林業和漁獵,手工業發達。出產“香禾糯”(有“糯中之王”之稱)、“稻花鯉”、油茶、杉樹,善於編織侗錦,“鼓樓”和“風雨橋”是其特有的精湛建築藝術,是侗寨的標誌性建築。

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節,各地舉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縣來說,是正月初三(農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祿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卻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爲頭、二、三炮,包炮都繫上一個象徵幸福的鐵圈,外用紅綠線包紮。燃放時以火藥鐵炮爲衝力,把鐵圈衝上高空。當鐵圈掉下來時,人們便以鐵圈爲目標,蜂擁爭奪,謂之“搶花炮”。據說,誰搶得花炮,誰在這一年裏就能人財兩旺,幸福安康。集會地點還唱侗戲、演彩調、吹蘆笙、“多耶”、打籃球等助興。花炮節在侗族人民的心中,是最熱鬧的節日。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