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斷奶才能找到工作

本文已影響1.02W人 

離校幾個月了,但是現在仍有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現今的教育制度,培養了很多除了學習別的什麼都不會的人。心理學專業人士稱這種人爲“智力高超、心靈殘疾”。也許下面的案例,對孩子和家長都有借鑑意義。

大學生斷奶才能找到工作

事件記錄

李同學是一名剛走出校門的本科畢業生,直到現在還沒有找到工作。對此,他自己的評價是:“我太笨,除了學習什麼都不會,尤其是不會人際交往與生活自理,單位不要我也是看到我高分低能吧。”李同學的父母是農村人,全家人以前一直指望着李同學考上大學能光宗耀祖,現在看到高昂的助學貸款還貸負擔、無望的工作前景,也很失望。李同學不明白,大家都是應試教育一步步過來的,怎麼偏偏自己就這麼倒黴?

諮詢過程

已經到了初冬,窗外北風掃落葉的場景經常讓人感嘆。一天下午,一陣低低的敲門聲響起來,進來的是一位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他穿着休閒裝,上衣背後藝術性地背了一個帽子,看起來還比較灑脫。

醫生(微笑着):“你有什麼事需要我幫助嗎?”

李同學(看看醫生低下頭):“我是應屆畢業生,可是直到現在還沒找到工作。”

醫生:“那你覺得是什麼原因呢?”

他繼續低着頭。

李同學:“我太笨,除了學習什麼都不會,尤其是不會人際交往與生活自理,單位不要我也是看到我高分低能吧。”

(看來他對自己瞭解得還很清楚,而且並不懼怕當着醫生說自己的缺點。看來他還是比較接納自己的!這也是當代年輕人的一個共同點,就是“非道德化”,對自己比較好,行爲比較隨意,有一種能含着口香糖考試的勁兒。)

醫生(微笑着):“那你看,你很清楚你的問題,那你願意改進你的狀況嗎?”

李同學(看看醫生):“當然願意,但是我不知道怎麼改。”

(其實,以大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我認識能力,醫生覺得他並不是不知道怎麼改。醫生感覺他好像是隨遇而安,並不是真的想有改變,因爲改變是痛苦的,在他的內心也許不改變才安全。)

醫生:“我感到你好像想讓別人代替你來使你進步,而進步的戰果則屬於你?”

李同學(看看醫生,又低下頭):“嗯。”

(看來他還真的是文武通吃,你說什麼他都答應,但就是拒絕對自己負責任。這種表面順從內心執拗的情況,也是他的一種特殊的阻抗。因爲他只要這樣,就會使醫生感到沒辦法幫助他,從而激起醫生的挫敗感。醫生感到需要處理自己的挫敗感,而不是在他的誘導下還擊他。)

醫生:“那你能談一談你的大學生活嗎?”

李同學(笑得像個孩子):“我的大學生活是奶瓶式生活。由於我在本地上大學,整個大學都沒住校,而是住在家裏。父母對我百依百順,只要學習好什麼都不用操心,上大學期間我是混日子過來的,沒想到畢業了卻找不到工作。我父母也爲我的工作操碎了心,但他們也沒有多少社會關係,幫不了我。所以就這樣唄,畢業了卻還找不到工作,還在吃奶,都快成啃老族了!”

他說完,開心地笑着,好像在嘲笑自己,又在這種嘲笑中獲得某些樂趣。

看來,他的問題是過度嬌慣的家庭環境和過去應試教育的學習方式共同造成的,這些情況導致他成了智力高超而心靈殘疾的人,滿載了大人的希望,到最後卻什麼也幹不了。醫生覺得他的情況需要激發他的成長動機。想到這裏醫生很奇怪,既然他不想成長,來找醫生做什麼?醫生打算從這裏入手。

醫生:“那你爲什麼要來做諮詢?”

李同學(又笑了):“不是我要來,是媽媽非要我來,她說我有心理問題。我一想,我的確有心理問題,就來了。”

他說完,咯咯地笑得很開心。

醫生(也笑着):“那你說你的心理問題在哪裏呢?”

李同學(第一次鄭重地):“我的心理問題就是我無法斷奶!”

(好聰明的孩子!能夠運用這麼複雜的象徵!其實這就是他成長的潛力呀,只不過,他現在躺在老人的懷抱裏很舒服,還不想離開這個懷抱,寧願“啃老”也不願意長大。)

醫生:“有一句歌詞,‘我不想我不想長大’,你聽過嗎?”

李同學(點頭):“當然聽過!我也不想長大。醫生,我現在想去考研。”

(醫生知道,考研對於他是一種逃避,是把現在無所事事的狀態推後幾年發生,先不解決自己最急需解決的問題,而是拖延時日。等他研究生畢了業,還要面臨和現在找工作中相同的問題。這種情況簡稱爲“奶瓶問題”。)

醫生:“唉,你的問題好像就像你手裏這個‘奶瓶’一樣?”

(醫生注意到他在拿着一個“奶瓶式水瓶”來喝水。)

李同學(笑了):“是呀,我也這麼想,但是爸爸媽媽總不讓我獨立,怕我出錯或者發生危險。”

醫生:“你已經年滿十八歲了,你的爸爸媽媽已經不能阻止你去獨立。我倒是覺得你自己好像也挺不想獨立的。”

李同學:“我也知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可我卻還總在等待。”

醫生:“你在等待爸爸媽媽和周圍環境先發生改變。”

李同學(點頭):“是啊。”

醫生:“其實你父母未必不想讓你獨立,是你更想要依靠他們,從而使他們覺得你離不開他們,繼而繼續照料你的生活。如果你先發生改變,相信你父母會很高興的。”

(李同學陷入了沉思,醫生沒有打斷他,這段沉默的時間可能正是他突破自己的絕好時機。果然,過了一會兒,他有感悟了。)

李同學:“我試試吧,醫生,你今天一直在把我推出去。”

醫生:“好像醫生不像你父母那樣允許你依賴?”

他點頭,又不說話了。醫生感到他對醫生還是有種情緒,因爲醫生要他獨立,這種情緒最好在治療設置以內得到討論。

醫生:“你對醫生有哪些感受?”

李同學(緩緩地):“你讓我自己負責,而父母總是替我負責。也許在你這裏我可以成長,但在父母那裏我更舒服。”

這就是作爲成年人和做小孩的不同了。

醫生:“也許成長必然要經歷痛苦,不如抱着奶瓶更舒服,但是隻有成長,才能做成年人,才能擁有好的社會功能,將來你父母不在了你才能自立。”

他沉思着,又點點頭。他們第一次諮詢就這樣結束了,約好下週再見面。

過了一週,他又來了。這一次,他看起來比上次嚴肅了許多,看來他真的想認真對待自己的問題了。這次,他們討論了他的社交問題和自立能力欠缺問題,發現原來他總是把別人當作父母一樣想要使喚,使得別人不願意靠近他和被他指使,而他自己在生活上又不能自理,從而陷入被動局面。其實他的性格還是挺活潑開朗的,只要克服這些問題,社交應該沒有太大障礙,自理能力則是需要他用語言向父母表明他想獨立的意願,讓父母放開拉他的手。

經過幾次諮詢,李同學已經結束了治療。他現在變得更獨立,更開朗,更加像個朝氣蓬勃的年輕人。看着他走出諮詢室的背影,醫生在想,你我身邊,不知還有多少這樣抱着奶瓶不放手的孩子。李同學也教育了醫生。對於當代青少年,需要社會和家庭合理的引導,該放手時就放手,而不是讓他們依賴大人一輩子。

窗外,幾許紅葉飄落,也希望李同學將來的人生路能走得更負責,走得更自立。

心理分析

李同學這樣的情況在當代大學生中比較普遍,他們擁有着驕人的學習成績,被當作天之驕子送進大學,過後卻發現自己放棄了自己的責任,在選擇中迷失自己。對於這樣的青年人,主要是激發他們自己的成長動機,讓他們丟掉奶瓶和柺杖,獨立行走。這樣在開始時會有些不適應,但是堅持這樣鍛鍊他們是會有回報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