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戲主要特點在什麼

本文已影響9.43K人 

黃梅戲的三大腔花腔、彩腔、主調

黃梅戲主要特點在什麼1

黃梅戲的特點有:黃梅戲的唱腔分花腔、彩腔、主調三大腔系;黃梅戲角色行當的體制是在二小戲、三小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黃梅戲的服裝是漢民族傳統服飾的延續;黃梅戲妝容重眉眼,講究神韻;黃梅戲最初只有打擊樂器伴奏,後才並逐步建立起以民族樂器爲主,西洋樂器爲輔的混合樂隊。

1、唱腔方面,黃梅戲的唱腔是板式的綜藝,有花腔、花腔、主旋律三大體系。

2、業務方面,黃梅戲的角色業務體系是在“兩小戲”和“三小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整部劇上演後,角色業務逐漸發展到鄭丹、鄭聲、肖丹、蕭聲、小丑、老聃、奈生、花花。

3、服飾方面,黃梅戲服飾是中國傳統服飾的`延續。與京劇服飾相比,它們沒有那麼絢麗多彩,更優雅美麗,自然雋永,有自己的浪漫風格。

黃梅戲主要特點在什麼
  

4、妝容方面,黃梅戲的妝容強調眉毛和眼睛,講究神韻,類似古代仕女的淡妝。真實而簡單,眉目上揚,眉目上揚,微聚高峯,美與美的精神,優雅與美麗。華丹的眼神和眼神充滿了深情,自然有一種浪漫的場景。

5、樂器方面,黃梅戲最初是以打擊樂器伴奏,後來逐漸建立了以民族樂器爲主,西方樂器爲輔的混合樂隊。

黃梅戲主要特點在什麼2

黃梅戲起源於哪個省

黃梅戲起源於湖北黃梅,原名黃梅調、採茶戲等,現流佈於安徽省安慶市、湖北省黃梅縣等地。清末湖北省黃梅縣一帶的採茶調傳入毗鄰的安徽省懷寧縣等地區,與當地民間藝術結合,並用安慶方言歌唱和唸白,逐漸發展爲一個新的戲曲劇種,當時稱爲懷腔或懷調,這就是早期的黃梅戲。

其後黃梅戲又借鑑吸收了青陽腔和徽調的音樂、表演和劇目,開始演出“本戲”。後以安慶爲中心,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黃梅戲成爲安徽主要的地方戲曲劇種和全國知名的大劇種。

一、唱腔

黃梅戲唱腔有三種形式:主腔、花腔、三腔(“彩腔”、“仙腔”、“陰司腔”三種腔體的統稱)。

二、主腔

它以板式變化體(或稱板腔體)爲音樂結構的原則,正是這一主要特點使它區別於曲牌聯綴體(或稱曲牌體)的“花腔”以及兼有兩種體制特徵的“三腔”。

黃梅戲主要特點在什麼 第2張
  

1.花腔的藝術特點

花腔的藝術特點體現在調式色彩的明朗化、表情達意的質樸化、節奏律動的舞蹈化、旋律線條的口語化、唱詞結構的襯字(詞)化等方面。

花腔是一個調式豐富的腔系。有典型的五聲宮、商、角、徵、羽調式,還有運用偏音的五聲性的六聲調式等。

2、彩腔

彩腔的.基本結構是四句體。男女腔保持着共同的調式、共販字位安排及共同的核心樂匯,但旋律線是男腔走低女腔走高。彩腔以“花腔六槌”作入頭,第二句唱腔後用“花腔四槌”,第三句唱腔後用“花腔二槌”,一段彩腔唱完可用“花腔一槌”終止唱段。

黃梅戲是中國戲曲劇種之一,起源於湖北黃梅地區,流行於湖北、安徽、江西等地。黃梅戲的特點主要包括:

1、音樂風格:黃梅戲以“三板兩拍”爲基礎的節奏和調式,輔以以笛、琵琶、二胡等樂器爲主的民族樂器,音樂清新、優美、動人。

2、語言表演:黃梅戲以方言爲基礎,語音悠揚、抑揚頓挫、生動形象。黃梅戲中的唱腔多采用“摺子戲”形式,即唱快板、中板、慢板等不同節奏的唱腔,具有強烈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3、劇情設置:黃梅戲以民間故事、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等爲素材,大多情節貼近生活,人物形象鮮明、情節跌宕起伏,具有很強的故事性和戲劇性。

4、角色扮演:黃梅戲中的角色形象多樣,有男女老少,每個角色都有不同的性格特點和行爲習慣,演員需要通過表演來刻畫角色性格,塑造角色形象。

5、舞蹈表演:黃梅戲中的舞蹈以表現角色情感爲主,既有大型集體舞,也有獨舞和對舞,舞蹈動作簡練、流暢、優美。綜上所述,黃梅戲以音樂、語言、劇情和表演等多個方面爲特點,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

黃梅戲主要特點在什麼3

黃梅戲的表演程式,一般都是受京劇程式的影響形成的,據《中國戲曲志·安徽卷》載:1930年前後,活動在安慶城內的個別黃梅班社,“開始試驗用京劇唱、念方法,或用京二胡託腔,同時學習京劇化妝和包頭”。由此可見,京劇程式對黃梅戲早期表演程式的影響是較深的。

除此之外,早期的黃梅戲演員通過對生活中熟悉的、常見的.動作仔細揣摩、留心觀察後搬上舞臺,一經觀衆認可、同行接受,就推廣流傳,成爲本劇種的表演程式,比如上樓、下樓、開門、關門以及推車、行般、擔水、紡紗與京劇那雍容雅緻的大家風範相比,黃梅的表演程式其幼稚、憨拙之態,使人頓生憐愛之情。

黃梅戲主要特點在什麼 第3張
  

但是,早期黃梅戲只是偏於一隅的地方小戲,其表演團體一般都是農村季性的半職業班社,演員多爲農民和城鄉手工業者,學戲方法一般都是靠師傅口傳身教,表現內容都是如《打豬草》、《夫妻觀燈》等鄉土生活小戲。這樣的條件,決定了黃梅戲不可能像京劇那樣表演,劇種獨特的生活化、鄉土化氣息,決定了黃梅只能走非程式化表演的道路。

所謂“非程式化”表演,不是無程式,而是靈活地運用程式,根據表演內容選擇表演程式的規範和制約。

黃梅戲的非程式化表演,其另一個明顯的表徵之一,就是模糊的行當劃分。黃梅戲由於“先天不足”,其行當的劃分早期就是簡單的“二小戲”、“三小戲”,甚至還有獨腳戲,演員講究以“一行爲主,行行都行。”這樣的行當表演黃梅戲現當代表演中,更被演繹、光大到登峯造極的地步。模糊化的行當劃分,使黃梅戲演員的表演潛質得以大大開發,亦使得黃梅戲表演較其他古老戲曲更適合時代,更適應青年觀衆的口味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