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霸王別姬出處

本文已影響6.79K人 

出自項羽和虞姬的故事。劇本由梅蘭芳先生編著。

京劇霸王別姬出處1

劉邦和項羽相約以鴻溝爲界,各自罷兵。項羽有勇無謀,剛愎自用,不納忠言。漢軍元帥韓信善用兵,一面命李左車詐降項羽,誆其進兵;一面在九里山下安排十面埋伏,終困項羽於垓下。項羽突圍不得,愁悶飲酒,醉臥帳中。虞姬巡營,聽得四面楚歌,急告項羽。項羽疑楚軍皆已降漢,撫愛騎烏騅馬長嘆。爲解君憂,虞姬拔劍起舞,慷慨悲歌。漢軍攻至,虞姬恐誤項羽而自刎。項羽殺出重圍,迷路,自刎烏江。漢遂滅楚,奪得天下。

該劇一名《九里山》,又名《楚漢爭》、《亡烏江》、《十面埋伏》。事見《史記·項羽本紀》、《西漢演義》第七十九回至八十四回、明沈採《千金記》。最初,清逸居士根據清內廷本《楚漢春秋》改編成《楚漢爭》,由國劇宗師楊小樓與尚小云演出。後齊如山在《楚漢爭》基礎上改編成現在的《霸王別姬》,由梅蘭芳、楊小樓聯袂演出,成爲梅派保留劇目。後梅蘭芳在上海又同金少山合演此劇,造就了一個“金霸王”。從梅蘭芳赴美訪問演出時起,由劉連榮演霸王,直至梅蘭芳晚年。

《霸王別姬》是梅蘭芳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構成梅蘭芳表演體系的重要一環。在這齣戲中,梅蘭芳不僅塑造了一個古典美人虞姬的形象,更創造了一個載歌載舞的花衫行當。如果說梅蘭芳的表演風格是“雍容大方、清新華麗、節奏準確、姿態優美”,那麼這一立論通過虞姬這個藝術形象更能充分地體現出來。

京劇霸王別姬出處
  

首先看虞姬的扮相,古裝頭套,頂插如意冠,頸戴金項圈,白色繡馬面裙子,明黃圓領半肥袖上衣,外穿魚鱗甲,繫腰箍飄帶,披珠串改良雲肩,罩黃色繡花斗篷,足穿彩襪、彩鞋。這是一個不同於其他任何扮相的藝術形象,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既清新亮麗而又沉穩從容。

京劇最善於用音樂來刻畫人物形象。在《霸王別姬》中,梅蘭芳不用複雜的板式,僅用點睛之筆,“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的[南梆子]和“勸君王飲酒聽虞歌”的[西皮二六]及虞姬與項羽訣別時唱的四句[哭相思],以簡潔大方的行腔,配合廓遠清幽的詞意,勾勒出楚霸王妃子虞姬既雍容華貴又溫婉賢達、瀟灑從容的氣度。

劇中的“劍舞”是梅蘭芳的一大創造。虞姬歸屬花衫行當,其舞劍不同於武旦、刀馬旦那樣以衝、溜、狠取勝,而以動作優美、剛柔相濟、寓情於舞見長,再佐以徐蘭沅先生出神人化的京胡曲,形成一種樂舞並重的完美藝術境界。這次的整理本特附“舞劍說明”,這是1955年拍攝此劇舞臺藝術片時,梅先生持劍邊說邊舞,對舞劍的表演細加分析說明的文字記錄,是十分珍貴的'藝術文獻。

項羽在劇中當然佔有重要地位,他不是草莽英雄,也不是一般的武將,而是一位叱吒風雲的蓋世英雄,因此一般演員難以勝任。楊小樓軀幹偉岸,聲如裂帛,飾演楚霸王無論颱風、扮相還是氣派、聲勢,無一不佳。金少山雄偉高大,聲如洪鐘,他扮霸王往臺上一站,亞似半截黑塔,氣度非凡,令人望而生畏。劉連榮雖不像楊、金那樣特色突出,但其表演也是中規中矩,切合人物身份。

自梅蘭芳《霸王別姬》問世,後學者不乏其人,一時間能否勝任此劇便成爲驗證“花衫”的試金石。梅門弟子中的李世芳、言慧珠、楊榮環、杜近芳都擅長此劇。其他派別中人如雪豔琴、章遏雲、吳素秋、李玉茹、李硯秀也皆有上乘的表演。後學演項羽的演員中分武生和花臉兩個行當,武生中應推高盛麟、李萬春當先;花臉行中的劉奎官、孫盛文、袁世海、景榮慶也頗得觀衆的喜愛。

京劇霸王別姬出處2

西楚霸王項羽被漢軍困於垓下大營之內,兵少食盡,四面楚歌,於是項羽對勸說虞姬逃離,但是虞姬爲了表決自己的真心以及不拖累項羽,選擇了自殺,項羽痛苦不已後攜帶虞姬屍首以及士兵渡河,卻遭遇漢軍,最後他自刎烏江,這就是霸王別姬的.故事。

霸王別姬的歷史故事

京劇霸王別姬出處 第2張

霸王別姬來源於西漢初年,西楚霸王項羽被百萬漢軍困於垓下大營之內,而項羽身邊只有八百名的壯士,兵少食盡,夜裏四面楚歌之聲,人心皆背楚,項羽夜不能寐,解酒消愁,對美人虞姬道我是必敗定死無疑,你長的漂亮,劉邦肯定不會殺你。

項羽感嘆自己空有一身頂天立地的力氣,但是不能打敗敵軍,於是發出虞姬虞姬,爲之奈何的悲壯嘆息,虞姬爲了不拖累夫君,希望他能夠殺出重圍,所以選擇了自殺。

項羽痛哭不已,此時的他已經了無牽掛,將虞姬屍首帶在身旁,帶領800名壯士渡河,遭遇漢軍低拼命抵抗,最後準備度過烏江之時,他卻選擇了放棄,自刎身亡。

京劇霸王別姬出處3

京劇十大名曲是

1、霸王別姬(摺子戲)

霸王別姬,是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表演的梅派經典名劇之一。秦末,楚漢相爭,[2]韓信命李左車詐降項羽,誆項羽進兵。在九里山十面埋伏,將項羽困於垓下(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

項羽突圍不出,又聽得四面楚歌,疑楚軍盡已降漢,在營中與虞姬飲酒作別。虞姬自刎,項羽殺出重圍,迷路,至烏江,感到無面目見江東父老,自刎江邊。

2、白蛇傳(旦角摺子戲)

《白蛇傳》是中國戲曲名劇,故事初見明·馮夢龍著《警世通言》(卷二十八)《白娘子永鎮雷峯塔》。明人陳六龍編《雷峯塔傳奇》。清人著有《義妖傳》彈詞。

3、定軍山(摺子戲)

《定軍山》是依據《三國演義》第70回“……老黃忠計奪天蕩山”和第71回“佔對山黃忠逸待勞……”改編的京劇傳統劇目,敘述蜀老將黃忠,當曹操攻打西蜀重鎮葭萌[jiāméng]關時,發揮老當益壯精神。

向諸葛亮討令拒敵,打退敵將張郃,乘勝攻佔曹軍屯糧的天蕩山,後又再接再厲地用計斬了曹軍大將夏侯淵,奪取了曹軍大本營所在的定軍山。

4、貴妃醉酒(旦角摺子戲)

京劇《貴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是一出單折戲,取材於中國唐朝歷史人物楊貴妃的故事,經過中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創作、表演而廣爲認知,是梅派代表劇目之一

5、借東風(摺子戲)

《借東風》是京劇傳統經典劇目,敘述:曹操伐吳,兵扎長江。龐統獻連環計,誘曹操釘鎖戰船,以利火攻,曹操中計。

然時值隆冬,獨缺東風,難將火勢引向曹營,周瑜因之憂思成病。諸葛亮料定甲子日東風必降,因借探病之機向周瑜建言,自稱能借得東風。

京劇霸王別姬出處 第3張
  

6、金玉奴.洞房(旦角摺子戲)

《金玉奴》是戲曲傳統劇目,亦名《棒打薄情郎》,取材於《古今小說》第二十七卷《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豫劇皇后陳素真、京劇大師荀慧生的早年劇目,還有評劇、河北梆子均有此劇目,川劇有《棒打莫稽》,徽劇、滇劇均有《紅鸞喜》。

7、空城計(摺子戲)

《空城計》又名《撫琴退兵》,京劇傳統劇目,取材於《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該劇目在劇情上通常前接《失街亭》,後接《斬馬謖》,合成《失空斬》

8、穆桂英大破天門陣(全劇)

中國豫劇《大破天門陣》是原河南省豫劇院二團根據京劇移植過來的一個劇目,經豫劇大師唐喜成,豫劇大家吳碧波、楊素真,豫劇名家楊志禮、李文斌等聯袂演繹後,可謂紅極一時,很快成爲豫劇的一個保留劇目。隨被全國豫劇界所搬演。

9、蘇三起解(旦角摺子戲)

《蘇三起解》因話本和戲劇聞名的`蘇三,在中國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而蘇三蒙難,逢夫遇救的故事,也確實發生在山西洪洞縣。直到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洪洞縣司法科還保存着蘇三的案卷。

10、讓徐州(摺子戲)

《讓徐州》根據《三國演義》第12回改編的歷史故事。

敘述三國時期,曹操圍攻徐州,徐州府君陶謙將劉、關、張三兄弟請來解圍,痛陳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惡行,並待爲上賓,誠懇邀請劉備主持徐州政務,以表示自己對漢王朝的衷心。

劉備表示心領,但他決不能接受這個請求,暫留小沛。無奈,陶謙苦苦哀求,關羽、張飛也幫助勸說,劉備這才勉強應允。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