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撒的謊都打在自己臉上

本文已影響2.32K人 

對孩子撒的謊都打在自己臉上,孩子撒謊對於我們來說也是非常常見的一個問題,所以對於孩子撒謊的情況需要及時的教育很多必要,以下分享對孩子撒的謊都打在自己臉上。

對孩子撒的謊都打在自己臉上1

熱鬧喜慶的春節假期,轉眼就結束了。不少人都返回到崗位上,開始了新一年的忙碌。在離家前,如何和留守的孩子說分離,成了一道困擾父母們的難題。

前天,朋友和我講述了她的經歷:

初八上班,夫妻倆準備年初七就返回到G城。因爲一些原因,孩子需要和奶奶暫時留在老家,等到2月底才能來城市裏。怎麼和孩子說這事呢?

朋友再三思量,決定這樣和孩子解釋:

春運的車票很難買,爸爸媽媽只買到兩張初七的車票,寶寶和奶奶的車票是20天以後的。所以寶寶只能等20天后和奶奶一起走。媽媽答應你,到時候一定會在車站等着你,你一出來就可以見到媽媽了。好不好?

孩子起初哭了,但再三的'解釋之下,最終還是接受了。並在初七當天,和爸爸媽媽揮手告別,末了不忘提醒一句:“記得要在車站等我喲!”

朋友說,不想欺騙孩子,不會對他許下“媽媽不走,很快就會回來!”的虛假諾言,甚至瞞着他偷偷的走掉。

“我寧可他在我眼前盡情的哭泣,也不願意他背地裏黯然掉淚,那纔是最大的傷害。”

“大人的謊言VS孩子的傷害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這樣對孩子撒謊:

“你不聽話,我就把你丟出去,再也不要你了”

“再哭就讓警察叔叔把你帶走”

“你再這樣鬧,我就不愛你了”

“寶寶乖,不哭,媽媽很快回來”

有些父母覺得孩子還小,哄哄騙騙無所謂,反正孩子長大了也不記得這事。

有些父母覺得這是一種捷徑,可以節省時間不用和孩子解釋太多,簡單迅速的達到目的。

有些父母則是因爲不忍看到孩子哭泣,所以選擇撒謊或者悄悄地離開。

然而,無論是哪一種理由,都不足以彌補謊言給孩子帶來的傷害。

你以爲孩子若無其事,就不用在意了嗎?

你以爲聽不到孩子的乞求,就萬事大吉了嗎?

你以爲看不到孩子的淚水,就沒有傷心了嗎?

要知道,恐嚇、哄騙、偷偷離開的那種“被拋棄”感帶來的傷害,遠遠要大於孩子流的淚水。

這些謊言,在時間的長河裏會被打磨成鋒利的刀子,一次次的捅傷孩子原本純淨的心,最後瓦解孩子對大人的信任。

孩子會覺得:原來最愛的爸爸/媽媽也欺騙我,太讓人傷心了!連最親密的人都不值得信任,還可以信任誰呢?

而孩子對於世界的不信任感,可能也就是源自於此吧!

“不想撒謊你可以這樣做!

縱然,分離的滋味不好受,但也是一種體驗。想讓孩子領悟其中,謊言並不是最佳的成長養料。除了撒謊,其實你還可以有更好的應對方法。

對孩子撒的謊都打在自己臉上

提前準備

孩子也需要時間去消化和接受,所以不要抱着一次就成功僥倖心理。分離前,多和孩子溝通,

讓孩子慢慢的過渡。

→示範做法:提前一週告訴孩子,爸媽離家的具體時間,並和他一起在日曆上做記號,每做一個記號就意味着減少一天。我們拉鉤,約定到了離家那天,如果孩子傷心,也可以哭一哭宣泄情緒,但是畢竟有心理準備了。

如實告之

拋棄所謂的“善意的謊言”,寧可如實跟孩子說明情況,孩子接受的信息也都是真實的存在,不疑二心。

→示範做法:爸爸媽必須要工作,不然公司會批評我們的。而且工作才能掙錢,我們纔可以買很多東西,好吃的、好玩的。

約定再見時間

蹲下來告訴孩子爲什麼,然後約定見面的時間。當孩子知道爸爸媽媽的離開不是因爲不愛自己,而是逼不得已,那就會理解。

→示範做法:媽媽答應你,X天后一定會來接你。媽媽會每天給你打1個電話,打完X個電話後,媽媽就會出現了。

謊言,不過是大人自己騙自己的把戲,最終還是會變成打臉的巴掌,狠狠的扇在自己的臉上。唯有把孩子當做一個完整而獨立的個體來尊重並理解,才能讀懂孩子的內心,打造出親密的親子關係。

對孩子撒的謊都打在自己臉上2

案例故事

2歲11個月的玲玲跑過來要拿奶瓶喝水。爸爸說:“你都快3歲了,不要用奶瓶了,還是用杯子喝水吧!”可玲玲非要用奶瓶喝水。這時她看到媽媽走過來,就告狀說:“媽媽,爸爸不讓我喝水。”媽媽說道:“爸爸不是不讓你喝水,只是讓你用水杯喝水。”

專家分析

孩子混淆想像和現實

這一階段的孩子有時不免將想像的事情當做真實的,其實不是在故意說假話。例如,明明聽了孫悟空的故事,會告訴媽媽他跟孫悟空一起玩,並一起打妖怪。又如,珍珍告訴老師:“我們家有汽車,是紅顏色的。”其實,孩子不是在有意撒謊,而是他在其中融入了自己的想像。

對孩子撒的謊都打在自己臉上 第2張

家長在引逗中無意強化

例如,姥姥問3歲的青青:“你喜歡姥姥,還是喜歡媽媽?”青青說:“喜歡媽媽。”這時,姥姥板起臉孔,教訓她:“好沒良心的東西,從小我就帶着你,給你買吃的,買穿的,你卻喜歡媽媽!”青青一看這勢頭,馬上改口說:“我喜歡姥姥,姥姥好!”於是,姥姥笑得嘴都咧開了,又是抱又是親。從此,青青學會了看什麼人說什麼話,當着媽媽說媽媽好,當着姥姥說姥姥好!

家長有時候不讓孩子講真話

例如,4歲的文文不小心打碎了鄰居的花盆。媽媽告訴文文:“如果有人問你,就說不是你打碎的,要不,鄰居要打你的,媽媽還得賠花盆。”文文按照媽媽的話做了,媽媽誇獎道:“文文就是聰明!”從這件事中,文文能得到一個結論,媽媽喜歡撒點謊的人。

還有時候,家長在家議論別人的短處,被孩子聽見了,要求孩子別到外面說。

孩子爲了避免受罰

當孩子說實話受到懲罰時,他就會用撒謊來自衛。例如,爸爸發現自己的錢少了,問到孩子,孩子承認是他拿了,爸爸不由分說,一頓飽拳,還大聲罵道:“你這麼小,就會偷錢了,今天,我要好好教訓你!”孩子對這種教訓記憶猶新,每遇到犯錯誤或不中爸爸意時,說話就要動腦筋了,要不就會受懲罰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