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今天的孩子變得這麼難教

本文已影響2.4W人 

爲什麼今天的孩子變得這麼難教,智力的遺傳性不可改變,家長應當與孩子統一戰線攻克難關,父母對於孩子不必急於求成,一起努力讓孩子有更多的可能性吧。現在分享爲什麼今天的孩子變得這麼難教。

爲什麼今天的孩子變得這麼難教

爲什麼今天的孩子變得這麼難教1

今天的學生之所以難教,主要有以下原因:

1、早期父母和長輩的過度寵愛使孩子錯過了最佳的教育時期,從而導致他們過早染上了很多不良的生活或學習習慣;

2、家庭條件太優厚,孩子需要的東西幾乎應有盡有,從而變得無憂無慮;

3、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所謂天變地變人更變。社會變得越來越複雜了,人的心態也越來越浮躁了;

4、受孩子同伴的影響,孩子之間互相模仿和錯位攀比,容易產生落差從而誘發不良動機和心理失衡;

5、沒有機會接受勞動鍛鍊和艱苦磨練從而缺乏鬥志和毅力:

6、受相關教育法規約束,老師連隨意的批評都不敢;過於寬鬆的教育環境很難約束學生;

7、受各種媒體的影響從而導致過早的精神污染和陷入網戀而不能自拔;

8、部分家長主動放棄教育責任或失去教育耐性從而把所有問題都留給學校處理,缺乏家校互動的持續教育;

9、父母過早離異造成的單親家庭給小孩蒙上了永久的心理陰影,從而導致孩子人格的多種缺陷。

建議與對策:

1、年青父母要高度重視早期的幼兒教育,不要錯過義務教育階段關鍵時期的系列教育:

2、不要過分寵愛孩子,該出口時就出口,適當、及時的批評還是非常必要的;

3、父母和長輩在家教標準和原則上要高度一致;

4、讓孩子輸在起點上,讓孩子吃得苦,讓孩子承受一點挫折;

5、儘可能讓孩子參加一些體力勞動、承擔一點家務和身體鍛鍊;

6、讓孩子學會做事和做人,不要單純關注考試成績,更要關心孩子的全面發展;

7、不要盲目隨意滿足孩子的豪華消費;

8、要謹慎處理家庭問題,儘量不要因此而影響孩子的成長;

9、密切配合學校執行學校的有關規章制和履行家長的基本職責;

10、密切關注孩子和哪些同伴聯繫;嚴格限制在家上網時間;

11、最好不要給小孩買手機。學生帶手機回學校只有百害而無一利;

12、晚上和週末儘量要陪陪孩子,以便加強交流和溝通;

13、有空多與班主任或科任老師保持聯繫,以便及時瞭解情況和相互溝通。

以上建議和對策,僅供參考。教育既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也是一個常變常新的問題,需要我們持之以恆的毅力和靈活多變的對策和措施。希望廣大家長能夠正視和重視這個問題,共同搞好家校之間的教育工作

爲什麼今天的孩子變得這麼難教2

1、孩子缺動力——需求層次變了

很多父母跟我說:“我們那個時候,啥也沒有,沒吃沒穿的,也沒有什麼人引導啊,不是長得挺好嗎?現在的孩子生存環境這麼好,怎麼還不知道好好學習,努力向上呢?”

是的,沒錯。正是因爲生存條件太好了,問題纔出現了。準確來說,是“因爲生存條件太好了(物質豐盛),而缺少正向的引導(精神匱乏),問題纔出現了”。

人有需求層次,基礎的是生理和安全。在70及以前,大多數吃不飽穿不好,基本的生理需求都沒有滿足,所以,他們一生都在追求“吃”,也總喜歡給孩子留吃的,到了80後,生活好點了,然後求安全,所以,你會發現,他們非常熱衷買房,買了一個想兩個,買了小的換大的,而繼續往上層需求走的相對較少……但是他們的孩子不一樣,一出生生理和安全相對已不錯,如果父母這個時候還是一味地教孩子爲了將來吃好的,買大房子(沒有引導更高的精神追求)而去努力要奮鬥的話,,孩子心理會想:我現在不已經這樣了嗎,幹嘛還要這麼努力吃苦學習?……於是他迷茫了,同時也失去了前進的動力。

更過分的是,即使當你回頭發現這個問題,你還不知道怎麼辦?因爲很多父母連自己都沒有追求過精神生活,更別說去教孩子如何去追求!是不是嗎?也許能做的就是多跟孩子說比如,“孩子,你要有自己的`夢想”,“未來要實現自己的理想”等乾巴巴的話。

所以,對當下很多孩子來說,“物質的豐盛,精神的匱乏”導致了動力的缺乏。一旦缺乏動力,學習可能就沒有那麼上心,不夠主動,沒有熱情等情況就會出來。真碰到這些情況,你說作爲父母,誰不會焦慮、頭痛?

2、父母失溝通權——信息渠道變了

以前,一般的孩子的眼界和知識相對較小,尤其是農村的,整天的活動範圍就那麼大,然後父母是過來人,知道的肯定比孩子多,所以,有什麼東西父母都可以不同程度上的教一教。這樣,父母在孩子心裏和潛意識中,都是有一定的權威,會聽父母的話。

互聯網時代,孩子從小就跟着互聯網長大,他們通過手機、電腦等能看到一個比現實大太多的世界,接受到很多信息,也知道了很多,特別是稍微大一點的孩子,知道的東西很多都不比家長少。遇到問題可以不問爸媽了,互聯網知道會更全更準!慢慢地,父母的權威感就喪失了,孩子內心也沒有那麼想(或者說不屑)跟父母溝通了。

其實不光是信息量大小問題,他們還能夠通過網絡找到跟自己同頻的,有共同語言的人,以及各種更新奇的,更有樂趣的信息,比起天天都能看到的爸爸和媽媽(尤其是一些父母還時常嚴肅,愛教訓),無疑選擇少跟父母溝通甚至不溝通更好。

恰好,很多家長都愛跟孩子講道理,一大堆“無趣”的人生哲理,說實在的,難道孩子就不知道嗎?不,他們知道很多,或者都可以在網上找到,甚至比家長知道的更多。這時你會發現,家長一說道理,孩子就很容易出現不耐煩,說你囉嗦,說自己知道了……一兩遍可能還好,說說了肯定會這樣,而且越是大孩子越容易發生。

對,他們確實知道。不過,他們也只是“知道”,並不是真正地懂。什麼意思?他們能認識每一個字,也都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但是無法體會!爲什麼?因爲沒有體驗,沒有體驗過的東西不可能真正體會的。就像如果從來沒有吃過冰激凌的人,可以從網上,別人口中、書上等地知道它有多好吃,可是隻有當他親口去嚐了,才真正理解這種"好吃”代表着什麼!

同樣道理,當父母跟自己孩子說:“寶貝,你要好好讀書啊,將來會對你人生非常有幫助的”的時候,想傳達給孩子的並不只是這幾個簡單的文字,還有文字背後,說者自身經驗、感悟和體會等,但是這些東西能傳遞過去嗎,不能?唯有他自己有體驗。

所以,大環境的變化,孩子的信息獲取渠道非常多,“知道”的也很多,父母漸漸被降低溝通權,跟孩子溝通更難了,教孩子怎麼會輕鬆?

當然,除了這個兩個方面,還有其他很多方面的變化,而正是這些變化讓教育“變難”了。不過話說回來,還是那句:萬事萬物時刻都在變,但變的都是形式,本質相對不變。若想不受累於它,要麼你能把握本質然後自己應變,要麼你就去學習別人的應變之法。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