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安靜”不好 自閉症兒童早期3個症狀

本文已影響1.35W人 

【導讀】:孩子太調皮會讓家長們煩惱不已,希望孩子安靜點就好,但是太文靜的孩子不見得是好事哦,3歲的小女孩靜靜一直都很“安靜”,喜歡自己玩,不理睬他人,連父母都不打招呼,結果被醫院診斷爲自閉症。現在自閉症的患兒...

孩子太“安靜”不好 自閉症兒童早期3個症狀

  3歲的靜靜(化名)人如其名,一直都很“安靜”,喜歡自己玩、不理睬他人,見人哪怕是父母都不打招呼也不笑。本來親朋好友都還表揚她說“女孩子文靜一點好”,可是最近當靜靜首次被父母帶去重醫附屬兒童醫院做兒保時,卻被醫生檢查出原來患有自閉症。據重醫附屬兒童醫院心理科梅其霞教授說,所幸靜靜年紀還小,提前對她進行干預可以起到較好的效果。同時提醒家長,孩子太文靜未必是好事。

孩子太“安靜”不好 自閉症兒童早期3個症狀 第2張

  三歲女童只愛獨自玩

靜靜生下來的時候是個喜歡哭鬧的小寶寶,幾乎必須是由大人抱着才能入睡。隨着她的漸漸成長,靜靜變得安靜了起來。吃奶不鬧,你把她放在一旁也不哭。眼睛不喜歡和人對視,總是到處看。家人都說這是“娃兒大了,好帶了”。後來家人發現,靜靜很少和人有互動,你逗她也不笑,更不會和人打招呼,只喜歡一個人玩,一個小熊玩具可以玩一整天。父母教她什麼也不聽,似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如今靜靜3歲,快上幼兒園了,面試時老師提醒家長孩子有點不對勁。結果,在兒童醫院心理門診,靜靜被診斷爲輕度自閉症。

解讀:梅其霞教授告訴記者,我市典型自閉症發生率在千分之零點五左右,也即每2000人中就有一人患病。而每個月因爲懷疑小孩有自閉症到重醫附屬兒童醫院來就診的,有50~100人,其中裏面最多有5個左右真正患有自閉症的兒童。據瞭解,孤獨症又稱自閉症,現在被歸入“廣泛性發育障礙”範疇,它並不是抑鬱症,梅其霞教授保守估計我市孤獨症患兒有2萬。

孩子太“安靜”不好 自閉症兒童早期3個症狀 第3張

  男孩發病率高於女孩

據悉,全世界大約每250名兒童中就有1名孤獨症患兒,多見於男孩,男孩發病率爲女孩的4到9倍。梅其霞說,孤獨症是一種先天性的神經系統疾病,無法治癒。病因至今未能完全明確,可能與基因和染色體改變有關。患病兒童3歲前會表現出語言和溝通能力發展遲緩,不願與人交流,多數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學習有明顯障礙,興趣狹隘、行爲刻板,嚴重的還會有自殘或暴力傾向。兒童醫院心理科每個月都有近百名家長帶着患兒就醫,實際上其中僅約5%的是孤獨症,其餘的是“假性孤獨症”。

解讀:梅其霞說,很多兒童也因其它原因,比如母親孕期情緒不好、產時窒息、鉛中毒、營養不良及教育培養等因素造成“假性孤獨症”。專業機構判斷一個兒童是否患有孤獨症,除了有外在表現外,還需進行病因分析和藥物治療。如果能夠找到原因,並且經過藥物治療有效果,那麼這個孩子就不是孤獨症,可以矯正。

孩子太“安靜”不好 自閉症兒童早期3個症狀 第4張

  音樂遊戲有助於治療

“不管是不是真的孤獨症,家長都應對孩子的異常行爲提高警惕!”梅其霞說,孤獨症患兒有2/3的智力低下,但他們中有的卻具備某一方面的超強能力,如心算、拼圖、記憶、樂感等。因此,孤獨症患兒只要提早診斷後接受特殊教育,可改善症狀,還可培養其自理能力,發揮特長。但是,對孤獨症患兒的特教最好在4歲前進行,這樣效果會非常好。

解讀:梅其霞提醒,如果一些“假性孤獨症”患兒家長不引起重視,很可能會發展爲真正的孤獨症。家長要讓小孩從小多與外界接觸,學會和別人溝通和交往。同時,父母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自立和抗打擊能力。此外,一旦發現孩子性格快速內向、語言遲緩,不愛與外界交往,應及時送到正規醫院診斷治療,大部分患兒可通過音樂、遊戲及藥物等特殊治療方法,得到改善或完全恢復正常。

孩子太“安靜”不好 自閉症兒童早期3個症狀 第5張

 提醒:孩子有這些行爲,家長要留意

我們該如何早期發現孤獨症的孩子呢?梅其霞教授說,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多觀察孩子:

1.不願與你對視:患孤獨症的孩子會有社會交往障礙,與親人不親,對父母沒有依戀,避免與他人目光接觸,叫名字常無反應。在平時與小朋友接觸中缺乏主動性,表現出極度的孤獨。

2.不願與你交談:語言障礙是孤獨症兒童的主要表現,沉默不語或很少使用語言,有的是在兩三歲以前曾有語言表達,以後逐漸減少,有的出生後就一直沒有語言;有的不能主動與人交談,不會使用代詞你、我、他;有的孩子刻板、重複或模仿語言,別人說完話他馬上重複別人剛說過的話。此外,孤獨症孩子還存在語言音調、節奏的障礙,語言單調平淡,常尖叫、哼哼,或發出別人聽不懂的話。很少用點頭、搖頭或其他面部表情來表達要求。

3.常常行爲怪異:孤獨症孩子興趣範圍狹窄,行爲往往刻板僵硬。如只吃固定的食物,吃飯時坐固定的座位,出門一定要走某條路線等。他們可能有不尋常的興趣和非同一般的遊戲方式,對一般兒童所喜愛的玩具缺乏興趣,而對一些通常不作爲玩具的物品卻特別感興趣。他們可能會來回踱步、重複蹦跳、自身旋轉、轉圈走,還可能有撲打、搖動、敲擊、撞擊、前後搖擺身體或頭部等動作,有的甚至有自殘行爲。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