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步改變不聽話孩子

本文已影響1.59W人 

8步改變不聽話孩子,智力的大門需要通過鑰匙來開啓,成長過程中也會伴隨很多的煩惱,掃清成長路上的障礙有利於孩子更好地成長,看完8步改變不聽話孩子,學着啓蒙家裏的小天使吧!

8步改變不聽話孩子1

第一步:從出生時開始關注孩子。孩子從小就期望父母而不是別人的肯定、欣賞和接受,父母的微笑和點頭告訴嬰兒,學習站立和走路很重要,甚至值得冒摔倒的危險。但有的孩子後來漸漸發現,父母的關注總是負面的———批評、命令、不滿,很自然地,孩子就不再有爲表揚而努力的動力。

第二步:正確積極地關注孩子。這一步教父母注意和承認孩子的良好行爲,同時忽視不良行爲。幫助父母欣賞孩子及享受和孩子一起的時光。

通過“特殊時間段”:每天花15—20分鐘,完全投入地與孩子輕鬆遊戲,不要命令、指導或提問,讓孩子做主。最好的遊戲是孩子自己選擇的遊戲,只要時間一到,就對孩子說:現在是咱們一起玩的特殊時間,你想玩點什麼?如果是兩個人玩的,父母就要處於次要位置,讓孩子做指揮官;如果不是能一起玩的遊戲,父母則要心甘情願地做個親切的夥伴和有趣的旁觀者。

原則:1、不指導,不糾正。不管父母說什麼,別指導孩子做什麼,或試圖改變孩子玩耍的方式,這種做法只會被解釋爲您要控制局面,孩子會立刻跟父母頂牛。如果父母的描述不帶批評色彩,孩子就會認爲父母對他乾的事感興趣。

第三步、不提惹人煩的問題。對9歲以上的孩子,父母可以問更多的問題,以顯示父母對孩子有真正的興趣,對年齡小的提問內容要豐富多采,如“你最喜歡哪塊積木?”“我們明天出去玩,你想買什麼?”。

8步改變不聽話孩子

第四步、有選擇地表揚。表揚孩子時應相當具體,也可以因爲沒做不受人歡迎的事而表揚他,如“真高興看到你最近乾淨多了。”

方法:1、家長髮出指令後不要離開孩子去忙自己的事,而是要和孩子在一起,孩子不論何時服從了家長的要求,家長都要表揚他。另外,家長要用放大鏡盯着孩子的良好行爲,如果在沒有家長提醒的情況下,孩子遵守了家規做了家務,家長要給孩子以表揚和獎勵。

第五步:給孩子提出一系列簡單、溫和的指令,如“請把那隻鉛筆遞給我”。不管你相信不相信,孩子養成服從習慣的程度取決於練習機會的多少。每天至少找出兩三次機會指令孩子給家長幫忙,要選擇孩子不是很忙的時候,不至於讓孩子痛恨家長打斷他的事情。在孩子服從每個指令時表揚他1次,對於很小的孩子,可以用點心或飲料作爲獎勵,對大些的孩子口頭表揚就可以了。

對於不聽話的孩子,只要改變發出指令的方式,就能極大地改善孩子的行爲反應。發出指令時請注意:

第六步:不要發出沒有必要的指令。家長髮一些日常指令前,要停下來想想指令的重要性:這是需要先做的嗎?是孩子必須做的嗎?如果回答都是否定的,那家長就不必發這條指令了。如果回答都是肯定的,家長則要準備鼓勵和懲罰雙管齊下,讓孩子服從指令。隨着時間的推移,孩子會逐漸明白,家長是言出必行的,就會更加服從家長。

第七步:家長的指令要簡單,一次只發一個指令。孩子特別是年幼的孩子,如果聽到一個複雜的指令或一次聽到幾個指令,就會犯糊塗,通常的反應是哪條指令也不執行。

第八步:確保孩子聽見家長的話。要看着孩子的眼睛說話,家長不要從另一間房子裏往外喊或連頭都不擡就發號施令,必要的時候輕輕地把孩子的臉轉向家長,以確保孩子在注意家長說什麼。

8步改變不聽話孩子2

爲什麼希望孩子聽話?

在談孩子爲何不聽話之前,我想先聊一下爲何父母希望孩子聽話,這裏指的聽話不是隨意說的要孩子聽話的情況。例如:孩子在玩刀,父母因爲看到了這個意外,所以希望阻止他。

我們今天談論的狀況是:父母長期以嚴厲的態度或者失控的情緒行爲,要求孩子在大部分時間內服從自己。例如:打罵使其就範等。

要求孩子聽話的第一個原因:父母存在害怕被孩子拋棄的焦慮。這樣的父母有可能是在童年的時候受過分離創傷,如果在某個時刻孩子沒有聽話,他們在當下就會形成一種被拋棄感。甚至還會認爲此刻的不聽話是孩子在預謀以後更大程度上的拋棄自己。

有一次沙龍遇到一位家長,在她的描述中,她見不得孩子高興,當她看到孩子開心的時候她會覺得很不爽,所以每當孩子考了好成績開心的時候,她都會拉下臉來說有什麼高興的,隔壁家的孩子比你多1分。其實這類父母的表現包含着一種暗示:你不可以快樂,快樂的孩子會讓有分離創傷的父母感覺到被拋棄。在他們的想象裏,理想的親子關係是一起吃苦,一起愁眉苦臉,而快樂是讓雙方分開的力量。

還有一個例子,一個母親拉着孩子走路,前面的路有兩種狀態,一邊是平坦的,一邊是坑坑窪窪的。這個時候機智的你應該可以猜到結果了,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會選擇去走那段不好走的路。而大部分母親則會抱怨爲何有平坦的路不走,回去又要刷鞋。這讓母親感覺到失控的同時,我們試圖再往深的去看這個問題:其實孩子是在對自己進行訓練,我們把這種訓練叫做感覺統合訓練,而這種能力,是今後學習和生活中都必備的能力。拋開這層不談,冒險、挑戰這些人類天性喜歡做的'事情,確實是孩子每天最重要的活動和樂趣,而這些被家長禁止,顯而易見是因爲這些行爲並不能帶來明顯的收益,反而有可能給自己增加麻煩。

8步改變不聽話孩子 第2張

要求孩子聽話的第二個原因:父母有着脆弱的自尊。這種情況我們在工作中也經常會遇到,有的單位的領導自尊非常脆弱,他希望員工都聽他的。而相反,自尊不是那麼脆弱的領導則會更加喜歡那些不那麼聽話,而創造力更多一些的員工。

上個月有個叫浩然的小朋友來諮詢,我瞭解到孩子的父親是一個自尊心極度脆弱的公司高管,每次回到家還會要求老婆孩子服從自己的“管理”:大到買什麼東西,小到座位的次序,今晚吃什麼等等。母親因爲接受不了這種環境,和爸爸經常吵架,直接到後來離婚,現在一個人帶着已經有些叛逆的浩然。在催眠回溯以及和他媽媽的談話中,我瞭解到很多次他們吵架,浩然都是一個勸架,哄着父母的狀態,但是時間久了也就變得麻木了。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份禮物,是和我們平等的存在,我們應該試着用尊重的態度和他們相處。

要求孩子聽話的第三個原因:只不過在重複自己父母對自己的模式,這裏不得不的提到薩提亞的一個觀點,她認爲治療一個人,其實是治療一個家族,我們很多對待自己孩子的行爲,都是當時自己父母對自己的教養方式。

精神分析中有一句很殘酷的話:我們所有的行爲不過是自己0-6歲行爲的強迫性重複。(當然這句話是不完全正確的,因爲畢竟是可以改變和克服的,但顯然這個類型的家長並不想,或者並沒有改變,最起碼在教養方式上,所以說我們治療一個人的心理問題,其實是治療一個家族鏈。)

現實中我們很多父母其實已經做得很好了,但是很多應激反應中,還是可以看到家族的影子。

如果孩子變成一個完全聽話的孩子會發生什麼?

她壓抑了自己的個體存在,可能一生都不爲自己而活,而是爲了父母,爲了他人。之前遇到有個姑娘,她在潛意識中還沒有離開父母,還在依賴父母。導致每次戀愛都會無疾而終,甚至不允許自己活得好,因爲當一個人具有以父母爲核心的特質,他們會覺得自己過得好是背叛了父母,尤其是情感方面。

有一個例子,一位德國母親讓她的孩子畫一條金魚,但是孩子卻畫了一條藍色的魚,但是這位母親並沒有批評他,反倒誇他有想象力。這要是在中國的家庭中發生,孩子可能免不了受到一頓責罵,好一點的父母多少也會說一句,金魚應該是紅色的哦。這種教育的方式,也體現出德國教育中的可貴因素,他們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象,也因爲如此德國纔出現了那麼多的諾貝爾獎得主。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