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語言文字抒赤子情懷

本文已影響2.08K人 

品語言文字抒赤子情懷,語言文字如美酒香茗一般講究品評、咀嚼、品嚐、回味,在把玩中領略其中的滋味。語文教學不僅僅是理解內容,還要關注語言的表達,下面分享品語言文字抒赤子情懷。

品語言文字抒赤子情懷1

一、教材文本解讀: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是凝聚民族成員間的精神紐帶,是積極奮進的精神動力。正是依靠民族精神,創造了幾千年綿延不絕、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愛國主義教育歷來是學校教育的主旋律,語文教學作爲一門蘊涵人文的學科,承載着傳播、弘揚母語文化的責任和使命。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要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要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現行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第七組,教學內容就是由四篇飽含民族深情和愛國熱情的課文組成:《圓明園的毀滅》字裏行間蘊含着作者豐富的情感,文情並茂,惋惜、讚歎、仇恨……種種複雜的情感相互交織,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狼牙山五壯士》飽含着五壯士高昂的鬥志和對人民的深切的愛,壯士們崇高的自我犧牲精神令人動容;《難忘的一課》以“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自然地貫串全文,織進了“我”和臺灣師生強烈的民族精神,織進了深厚的愛國情思,使人終身難忘;《最後一分鐘》整首詩語言凝練,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摯熱烈。詩中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迴歸祖國懷抱最後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的思緒,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迴歸祖國後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組文章處處充溢着濃厚的愛國情感,正如第七組開篇一段語言簡潔,意蘊深刻的導語所言:“當五星紅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的時候,當全國人民爲申奧成功歡欣鼓舞的時候,我們不會忘記,在中國近代史上,曾經有過一個百年的噩夢。那是一段中華民族受盡屈辱的歷史,也是一段中華兒女奮力抗爭的歷史。”這些發人深思的話語宛如歷史老人循循引領學生穿越時空,走入中國近代史,在翻開那屈辱沉重的一頁的同時,感受中華兒女奮力抗爭、永不屈服的“民族魂”。

品語言文字抒赤子情懷

本組《回顧·拓展七》和《口語交際·習作七》又充分結合閱讀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開展“愛國主義“的主題活動。這不僅是培養學生學習瀏覽,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蒐集信息,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能力的良好載體。同時在主題活動的感召下,學生將更深層次地領悟愛國精神博大深刻的內涵。

二、學情分析思考:

學情分析是教學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學中,教師需本着“爲學習者設計教學”的理念,遵循學生髮展規律,認真分析學情,研究學生的實際需要、能力水平。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講學生之所缺,練學生之所需。選擇相應的教學策略、設計有效的教學程序,力求使有效學習發生在每個學生身上。五年級學生經過四年的學習積累,有着較爲穩定的學習習慣,並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這對於開展有效的語文閱讀探究教學是十分有利的。但我們不能忽視,五年級第一學期作爲第三學段的起始階段,仍處在一個是否能提升語文能力的重要過渡期。學生的學習方法、體驗領悟能力、口語交際等等語文良好的習慣養成都有待進一步提高。本組這樣一個蘊涵着強烈民族色彩又具有厚重歷史沉澱的主題,對於成長在和平年代的小學生來說,即使是小學高年級學生,由於時空距離和教材文字張力的限制,容易造成學生只是感受而不是感悟,只可遠觀而走不進歷史的這種浮於表面的體驗,產生一種無法擔負的沉重感。

新課標強調:“要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會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因此對於五年級學生而言,教師應拓寬思路運用多種途徑錘鍊語言文字。教學時應挖掘文字背後隱藏的情感,輔以補充大量的.課外資料,在與文本的對話中以情感的共振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深層次的感悟。同時落實課標中第三學段的目標“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蒐集信息。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這也是本組學習目標之一。

品語言文字抒赤子情懷2

品語言之美,悟文本之情

一、品詞句之美,理解文情

1、品味古詩的字詞之美

選入小學課本中的詩歌內容一般淺顯易懂,學生在理解上基本不會有什麼難度,感受詩歌語言的精妙是學習的重點內容。例如,唐代詩人賈島《題李凝幽居》中“僧敲月下門”原句欲用“推”字,後來作者經過冥思苦想,反覆推敲,覺得用“敲”讀起來更響亮,敲門表示你是一個有禮貌的人,更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如果用“推”字,藝術效果就遜色多了,可見作者構思巧妙,用心良苦。宋代詩人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通過“急走”“飛入”描繪了一幅生動的兒童追春圖,“急走”使兒童的童真、童趣躍然紙上。通過品味“急”來體會兒童追蝴蝶的急切心情,“飛”來感受兒童捉蝴蝶反被蝴蝶戲。這些字詞把詩歌的精妙之處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自己去找,去發現,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去體會、去推敲,感受作者語言的精闢。

品語言文字抒赤子情懷 第2張

2、感受散文的句式之美

散文的語言通常比較生動、優美,特別是在句式的表達上。有的句式參差不齊,講究錯落美;有的句式工整,講究韻味……讀起來朗朗上口,特別吸引學生。比如《灰椋鳥》中是這樣描寫灰椋鳥歸林後喧鬧快活的場面的:“樹林內外,百鳥爭鳴,呼朋引伴,嘰嘰啾啾,似飛瀑落入深澗,如驚濤拍打岸灘,整個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個天然的俱樂部。”作者成功地運用了整齊的句式,工整的語句把灰椋鳥歸林時活潑、熱鬧、生動的情景展現出來。教學這類句子時,應反覆指導學生朗讀,使學生品味其中的韻味美。

3、體會句子的隱意之美

童話、寓言等文章中往往有含義深刻的句子,它們對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路花香》這篇童話故事中破水罐因爲自己的裂縫,使挑水工雖然盡了自己的全力,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心存內疚,面對一路的美景依然傷心。這種與衆不同的心情,恰恰反映了它的慚愧。在我們的身邊,就有許多學生和文中的“破水罐”一樣,他們只看到自己的缺點,所以總是處在自卑、自責的狀態下。世界上的每一件事物、每一個人都有自身存在的價值,我們既不能驕傲自滿,也不能自卑,要正確地看待自己。這些蘊含在文章裏的寓意並沒有明明白白地寫出來,只有認真讀、仔細想,才能理解其中包含的深沉的含義。

二、感情境之美,體驗文情

語文教材中寫景抒情的文章,描寫準確、語句優美,作者把自己的真實感受通過生動、形象的描述呈現給讀者。學生只有調動自己的情感體驗,在接受語言信息時,在誦讀中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才能深入領悟語言的美。

如《五彩池》這篇課文,作者通過親身遊歷,用比擬把五彩池的形狀、玲瓏多姿的樣子真實、鮮活地展現在讀者的眼前。教學時,老師引導學生在讀中感受五彩池的神奇美麗,藉助課件欣賞把學生帶入五彩池的美妙情境中,想象五彩池的多彩多姿,真切體會作者對五彩池的喜愛和讚美,達到與作者心靈的共鳴。

《槐鄉五月》這篇課文的語句如詩歌般動人,全文情景交融。但是槐鄉的生活離學生有一定的距離,教學時可藉助多媒體,圖文對照,展開想象,再結合多種形式的讀,在讀中品味槐花的多、美、香,在讀中浸染薰陶對槐花的愛,在讀中感知體驗槐鄉孩子的樂。通過情境創設,讓學生走進文本,說說文中“小蜜蜂”和“槐鄉孩子”的心裏話,讓學生當一回槐鄉的孩子,體驗槐鄉孩子的熱情好客,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達到入其境,愛其美,感其情。使學生油然而生對美麗迷人的槐鄉的讚美之情,對勤勞、熱情、淳樸的孩子的喜愛之情。

三、鑑蘊含之美,感悟文情

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應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才能領悟。《破陋習》這篇課文,作者通過纏足前活潑可愛、喜歡唱歌的姐姐與纏足後再也沒有看到姐姐的笑臉,再也沒有聽到姐姐的笑聲進行對比,讓學生通過想象,豐富纏足前後姐姐的形象,突出了纏足這個封建陋習對姐姐造成的痛苦,對古代婦女的傷害之深。學生通過比較,體會到對封建陋習的憎恨與抗爭,明白了文本蘊含的對反封建的徹底革命精神的讚美。

語文教材體裁豐富,語言優美。作爲小學語文教師,要針對學段特點,用心解讀教材,精心挖掘教材中的美,引導學生去品味、去感受、去鑑賞,讓學生在充滿美的意境中,在享受語言之美、文字之美中理解課文內容,領悟隱藏在文章中自然而然傳達給我們的感情色彩的信息。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