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評《小時代》,不如去佔領年輕人

本文已影響2.41W人 

【導讀】:郭敬明電影《小時代4靈魂盡頭》和何炅電影《梔子花開》同期上映,收穫超高票房的同時,也收穫了許多惡評,專業人給這兩部電影的評價,幾乎都是負面的。在一片批評之中,我想起在論壇時代看到的一句話,當年,專家...

惡評《小時代》,不如去佔領年輕人

隨着《小時代4》與《梔子花開》上映,今年暑期檔票房大戰進入白熱化的吃肉階段。這兩部電影在青少年羣體中都具有極高人氣,上映前就備受矚目,果然映後雙雙首日票房破億。但青少年願意捧場送票房,卻無法挽救口碑:在豆瓣電影評分系統裏,郭敬明的《小時代4》被踩到了4.5分(滿分10),而何炅導演處女作《梔子花開》更慘,僅獲4.3分。

有些話,不管時間過去多久,也不會被真正忘記,總會在你需要它的時候,自己跳出來。郭敬明電影《小時代4靈魂盡頭》和何炅電影《梔子花開》同期上映,收穫超高票房的同時,也收穫了許多惡評,專業人給這兩部電影的評價,幾乎都是負面的。在一片批評之中,我想起在論壇時代看到的一句話,當年,專家們憤怒地批評某些日本動漫粗製濫造、意識不良,作家凌丁這樣說了:“你不去佔領的,自然有人去佔領。”

郭敬明和他的《小時代》系列,之所以有這種收穫,重點就在於佔領吧,佔領了某塊空白,佔領了青少年的一段時間。值得遺憾的不是這種佔領,而是這種佔領實現得如此徹底,沒人能夠抵擋,也沒人與之分庭抗禮。股市裏,多頭和空頭不管再強大,都還有輪流佔上風的時候,而在青少年文化的領地裏,郭敬明卻沒有對手。

惡評《小時代》,不如去佔領年輕人 第2張

《小時代》系列可以作爲一個樣板,用來剖析這種佔領是怎麼實現的。它的故事核心並不稀奇,無非是四個女孩的友誼,小說和電影裏的其他人物,是從這四個女孩身上延伸出來的枝幹。所有這些人物,互相驅動互相摩擦,製造出了洋洋灑灑的故事。這都不算特別,特別的是,郭敬明把這四個女孩和她們周圍的人,放到了上海這座城市裏,也放進了一個奢靡的環境中,這種生活場景,對大多數普通人尤其是青少年來說,就是一種稀缺資源

時機也非常重要,稍早一點,這種浮華生活,還和絕大多數國人絕緣,國人只能在好萊塢電影裏看到這些場景,如果有人生搬硬套地把它放在內地的背景下,一定沒有說服力,再晚一點,經濟發展再上臺階,人們對這種場景視若無睹,林蕭、南湘、顧裏們的生活,也一定沒有吸引力。但它出現在了當下,這種生活在一小部分人那裏已經實現了,大多數人只是摸到了一點邊,但正因爲看得見得不到,才顯得格外刺激。郭敬明就出現在這個時代,沒有早一點也沒有晚一點,他讓浮誇的更浮誇,豔麗的更豔麗,刺激的更刺激,他塑造的不是什麼現實,而是一個上海神話。

過去多少年,對華人來說,塑造城市神話的能力,掌握在香港人手裏,香港是華人都市神話發源地,奢華場景、時尚幻夢、豪門恩怨,都只能在香港發生。終於,上海擁有了成爲新神話的潛力,郭敬明迅速發現了這種潛力,並把它經過包裝之後,向青少年推廣,這些生在85後和90後的青少年,歷史感都比較淡,歷史愁苦主義從沒在他們身上發揮過作用,他們要的只是當下,哪怕只是一個當下的表皮。

惡評《小時代》,不如去佔領年輕人 第3張

有國外影評人指責《小時代》系列過於空洞,人物的戲不足,但青少年眼中的世界,恐怕正是這樣,他們的生活經驗不夠,情感還沒完全定型,對整個世界、對人生對情感的認識,都是表面化的。小說或者電影,給出個表面的姿態,恐怕就已足夠。

《小時代》佔領的,不只有一個都市神話,還有時間,它用了十年時間儲備粉絲,在這十年時間裏成長起來的粉絲,對《小時代》的關注裏,是摻雜了青春記憶的,他們去電影院看《小時代》,其實是去探望一個陪伴者,這個陪伴者的成色,恐怕並不重要。《梔子花開》其實也有同樣的功用,青少年們不是去看電影的,而是去看他們的陪伴者何炅,和那首傳唱了十年的歌。

與其指責《小時代》,不如探究它佔領世界的方式,否則,十年以後,佔領新一代年輕人視野的,依然是新的《小時代》。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