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麥兜族的5個故事

本文已影響8.22K人 

職場麥兜族的5個故事,麥兜是一隻單純樂觀的小豬,資質平平,在現實職場中,有很多人像麥兜,他們出身、學歷、相貌樣樣不突出,那他們如何呢?來看職場麥兜族的5個故事。

職場麥兜族的5個故事1

“職場麥兜”故事1:沒有魚丸,沒有粗麪

講述者:陶儷 廣告公司客戶經理

我的同事Sam,大家都叫他“麥兜”,這裏面有個故事:Sam是設計師,剛來的時候叫他給一個客戶設計內部雜誌的封面,告訴他“隨便你想做成什麼樣子的都好,只是客戶不喜歡黃色和綠色,所以這兩個顏色不要用”。

結果,他的第1稿出來,用了綠色的陰影打底,我們以爲沒說清,告訴他“換掉綠色,綠色不要用”;第2稿,綠色陰影成了黃色,我們只有再說“換掉黃色,黃色不要用”;第3稿,陰影變成銀色了,但是出現了綠色的幾何紋;第4稿,綠色和黃色用在了文字上……

就像被麥兜“魚丸、粗麪”的選擇搞瘋掉的餐廳老闆一樣,大家也差點瘋掉了,這種典型的麥兜反應也就是看着動畫片能樂出來,如果在現實職場中碰上,絕對頭大。後來我們終於明白Sam的確有點“一根筋”,如果你同時告訴他3點以上的要求,基本就要開始混亂了,只能守着他做事情。

職場麥兜族的5個故事

大家都控訴說“麥兜”不是太蠢就是太懶根本不肯動腦筋,不然怎麼可能這樣?但是如果你看到“麥兜”微微弓着身子湊在電腦前,連續幾個小時做稿的樣子,又實在說不出偷懶的指控。也許“死蠢死蠢”就是最恰當的評價。Sam在公司已經做了4年,大家都猜他從來沒有獲得過加薪,隨着新的設計師加入,有難度的設計一般都不交給他,他剩下機械性的完稿做做,又累又沒技術含量。如果萬一公司裁人,我猜“麥兜”肯定逃不掉。其實大家都有點同情Sam,但是誰讓他真的太蠢了呢。

“職場麥兜”故事2:天有不測之風雲,人有霎時之蛋撻

講述者:商今 製造行業維修技術主管

我同事大李,簡直就是“人類版”的麥兜,看上去胖乎乎,傻兮兮,反應遲鈍的樣子,做事也是慢吞吞的,雖然當了10多年的維修技師,但是上個螺絲比大學畢業新來的小朋友還慢,更不要說出什麼技術創新之類的成果。也沒有長袖善舞的本事,和歷任領導的關係最多就是見面問聲好,年終酒會和領導喝杯酒都說不順溜。如果讓大家猜,誰也猜不到他有天還能成技術主管,都估計他最後勉強能掙扎到個高級職稱就不錯了。

誰知道這次決定成立一個新的維修班組時,選了半天,最後居然讓大李做了主管,原因是,他10多年來雖然沒有什麼大成績,但卻是唯一沒有出過任何事故的維修技師。

按領導的說法“不錯就是對”,想想也有道理,做機械維修,最重要的就是確保安全,速度怎麼樣倒在其次。大李雖然動作慢,但是一招一式都嚴格按照程序來,從來不急不躁,也從來不肯有任何敷衍疏漏,要說質量,那還真是沒話說。所以麥兜說的沒錯,“天有不測之風雲,人有霎時之蛋撻”,雖然平凡普通沒有特色,但是能堅持做好自己,也會得到回報的。

“職場麥兜”故事3:肉不琢,不成餅

講述者:佟齊 公務員

要說自己身邊像麥兜的人,我還真認識一個,我的好朋友阿宣。當初我們一起大學畢業,家裏有關係的就託關係進好單位,成績好的就考大公司,有錢的自費出國繼續讀,還有些找不到好工作就乾脆賴在家裏……阿宣屬於什麼都沒有,成績一般、家不在上海,也沒人供她吃住。

後來她進了家新成立的公關公司,大家都勸她那裏不穩定沒發展,做來做去要把自己的職業前景做沒了,好歹我們畢業的大學還是全國重點,不如重新考研。但是阿宣堅持要工作,她像麥兜一樣相信“肉不琢,不成餅”,任何工作只要努力就會有回報。

雖然小公司工資少,但她不管做什麼都很認真,不偷懶,也不計較加班,很快就學到很多東西,打下紮實的專業基礎,於是在合適的機會跳到了合適的.公司,後來又從合適的公司跳到了比較好的公司。阿宣還把在工作中學到的很多技巧和方式以及這幾年積累的人脈資源,運用到自己的創業中,最近,她堅持多年自己辦學的夢想終於起步了。我們這些總想輕鬆走捷徑的朋友回過頭去羨慕她,覺得她已經到了我們需要仰視的境界。這就是堅持的結果,未必很討巧,但是很踏實。

“職場麥兜”故事4:搶包山

講述者:林誠 銀行職員

很早以前看上一部《麥兜》,就是搶包山的那部,看過覺得很心酸。麥兜爲了媽媽,爲了像“師姐”一樣成爲世界冠軍,跑去學搶包山,還和麥太一起希望搶包山能成爲奧運項目,然而這樣不和時宜的本事和不切實際的夢想註定是要破滅的。這樣的故事不完全是誇張搞笑,在我身邊就有個這樣的“職場麥兜”:陳陸是我們銀行的老員工,人老實,沒背景,以前是銀行中專畢業,學歷也不夠,肯定沒什麼指望升職,要一直做櫃面。

但是他工作特別認真,而且非常在意“提高工作技能”,比如我們搞“珠算比賽”,其實現在哪裏還用算盤啊,完全是娛樂性質,只有他非常認真地去練習,結果得了全分行第1名。

後來又搞人工點鈔比賽,他又挑燈夜戰練習點鈔,據說是爲了增加真實感,還特地自己取了2萬塊存款帶回家練習,也得了全分行第1名。現在他是著名的“算盤大王”和“點鈔大王”,但是有什麼意義呢?

只有比賽的時候能代表分行去露露臉。有時候陳陸回來,會很高興地和我們說分行長表揚他了,鼓勵他了,大家也只有順着他誇獎兩句,誰都不忍心說這種早就淘汰的技能對他的職業前途根本沒有幫助,他這種行爲還真是“死蠢”。但是看着他每天樂呵呵的樣子,想想他的前途反正也就這樣了,能懷有夢想每天開心也不是壞事。

“職場麥兜”故事5:聞雞起筷

講述者:linda 外企HR主管

在我們公司的華東區,有個分區銷售經理趙明,業績不錯,也肯帶下屬,而且爲人謙虛,從不因爲業績好就“耍大牌”。上次我們需要提拔一個華東區副總,考慮到他,結果被總部的銷售老總一票否決了:“趙明?趙明不行,他太草根了,不能代表我們公司高層經理人形象。”

之後我從側面瞭解到,趙明被說成“草根”,完全是因爲他太拼命“搵食”了,要是用麥兜語錄,就是“聞雞起筷”,只要嗅到一點點商機,就馬上出手,而且方式太直接太急切,比如作爲堂堂分區經理,今天聽說哪個客戶可能需要進貨了,明早就會主動上門推銷做產品展示,還會當客戶的面自己點錢收定金,一點都不講究形象,所以雖然業績好,但肯定沒有什麼“儒商”形象。

像趙明這樣沒背景沒後臺的銷售經理,完全是從銷售員一步步做起來的,當然很難脫離“草根”風格。而上面喜歡他賺的業績,卻看不起他的“形象氣質”。所以這一類職場草根麥兜,至少在我們這樣的國際性公司裏屬於“只有幹活的資格”,升遷是要吃虧的。

職場麥兜族的5個故事2

觸及內心軟肋 麥兜打動職場白領

電影結束後,人還沒散場,而歌聲已經在走廊裏迴盪起來,“我蹲下起來就頭暈,就頭暈”,接着四個學生模樣的人邊唱邊笑地走出放映廳。

梅龍鎮環藝電影院的小型播放廳並不大,而週四下午場本是個再普通不過的時段。

在這個平凡的下午,依舊可以好好享受一番。很快,二十幾位觀衆陸陸續續地出現,有學生,有家長帶着孩子,也有年輕白領,他們邊走邊交流着電影中的搞笑情節。

《麥兜響噹噹》上映已近一個月,儘管褒貶不一,但這隻傻乎乎的粉紅小豬票房號召力卻是響噹噹。截至目前已經超過7000萬元,僅次於年初的《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牛氣沖天》,後者算上在二、三線城市的二輪放映,總票房已經悄然過億。

上海東方電影發行公司總經理葛善賢指出,成功的電影應該老少咸宜。《麥兜響噹噹》就是這樣一部電影。

傳統理解,動畫片本該是孩子的最愛,爲什麼這隻小豬能老少通吃呢?

瘋狂的成人動畫迷

電影就要開場,票已經全部售罄。但是還有6位麥迷候在場外做最後的交涉。

“哪怕在過道里搬張椅子也行,我們全額付款。”售票員爲難了,找來了經理。經理也爲難了,畢竟不能將眼前的6位白領當小孩哄。

職場麥兜族的5個故事 第2張

身處大都市的緣故,飛似的生活節奏已刻骨銘心。即便是看心愛的麥兜,也不能枉費幾個小時再等下一場。6位麥迷堅持着。最終,影院經理鬆了口。放映廳裏破例添了6把椅子。

事實上,麥兜和屬於它的電影都不完美。麥兜只是一隻普通不過的小豬,即便是追溯到他18代祖上,也沒有一個響噹噹的名人。麥兜的電影本身也存在一些硬傷,例如這部標榜弘揚中國文化的片子,卻讓片中角色將傳統道家服裝給穿反了。甚至,這隻小豬的故事也缺乏了些許激情。

陳可辛導演曾經告訴麥兜原作者兼電影編劇、導演謝立文一條商業電影的金科玉律:當劇情的發展跟觀衆的意願不一致時,觀衆會覺得電影“難明(白)”、“邏輯混亂”,以至“胡來”。按照這一邏輯,麥兜在武林大會上被狠啃一頓,灰頭灰腦地貓回老家,最終還變了個“廚房佬”,那便是難明(白)和胡來。“但爲什麼要期望一頭只愛吃雞、沒脖子沒腰的豬最終會打遍天下無敵手呢?因爲‘功夫熊貓’說過可以。”但是謝立文沒有屈從功夫熊貓,而是堅持了自己的路。

麥兜的票房卻證明了平凡的麥兜並不平凡。在惱人的夏季颱風和美國大片的密集圍攻下,7月24日公映首日全國票房破千萬元,首週末票房達到3300萬元,超越年初《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牛氣沖天》首映週末創下的3000萬元國產動畫電影票房紀錄。

耐人尋味的是這一部定位在孩子身上的影片有三分之一的票房與孩子無關。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白領女性。

葛善賢指出,成人看電影品味的是電影本身,而孩子看電影也可能僅僅是爲了得到一份禮物,比如隨票附贈的麥兜卡片。因此,最瘋狂的麥迷是成人而不是孩子。

平凡與焦慮的衝擊

“小時候看奧特曼,我以爲我是奧特曼。長大了看麥兜,才知道原來我是麥兜。”網上類似的傷感留言隨處可見。

雖已成年,不少人內心依舊保留着一塊柔軟的地方,而麥兜正是擊中了這個地方。

上海心理諮詢行業協會會長王裕如教授指出,眼下對成功的過度推崇將社會引入一個焦慮文化氛圍中。兒童過早的成人化,過早地明白了成敗得失的意義,而成人也整天爲種種壓力所困。

“隨着競爭的加劇,壓力越來越大,文化被分化爲兩個極端,” 王裕如指出,“一邊是追求成功,一邊是思索如何活下去。換句話說就是有了好生活要追求更好,而掙扎在溫飽邊緣則日日爲飯碗憂愁。”這種文化的分化伴隨職業的分化以及生活狀態的分化。然而,“在這兩個極端之間的中間層始終沒有發育起來。”

人們似乎已經忘記了祖先留下的知足常樂的古訓,似乎完全忽略了失敗也是符合人的天性。儘管生活其實可以更簡單些,但大部分人卻只是感受到了逆水行舟的無奈。

“這種只有兩個極端的狀態是非常不穩定的。” 王裕如表示。人們在潛意識中希望走出這一焦慮社會,希望尋求一種宣泄的途徑,可以暫時從焦慮和煩悶中解脫出來。

於是,麥兜來了。

葛善賢指出,一部動畫電影成功的關鍵有五個,分別是故事、形象、臺詞、推廣和製作。前三者是最能體現原創的實力。無論是故事、形象還是臺詞,麥兜系列都極力營造出一種溫馨純真的氛圍,人不因成功而可愛。而這種對平凡的詮釋正好切中了人們潛意識中對原生態生活的渴望,從而給人們心理上帶來另一種支持——其實平凡也不錯。

當麥太說她也是一隻不太成功的母豬時,當專家對麥兜的判斷“他不是低能,他只是善良”時,白領們莫名的心酸不禁襲上心頭。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爲李嘉誠,但多數不可能成爲李嘉誠的人,同樣要生活,同樣要生存,麥兜提供了這樣一個參照。

感動的結果,當然是引發了票房的奇蹟。

中關村數字娛樂產業聯盟副祕書長、中海創意動漫遊戲科技公司總監王文嘉指出,從第一部開始,麥兜形象本身就蘊藏着一種文化內涵,代表着香港草根階層的善良與勤勞。這和一些動畫片相對單純的娛樂功能定位有所不同。這又註定了麥兜能走進成人世界,撥動人最柔軟的心絃。

營銷:票房奇蹟的助推器

將感動轉化爲真金白銀無法繞過的坎是推廣和發行。要讓麥兜這隻粉色小豬打動人心,首先需要爲這隻小豬爭取走進人們心裏的機會。而抽獎是一個很能抓人眼球的做法。

喜愛麥兜的影迷都知道,麥兜最大的夢想之一是去“椰林樹影、水清沙幼”的馬爾代夫度假。爲了拉動票房,全國52家影院推出“麥兜心願卡大抽獎”促銷活動,大獎便是馬爾代夫度假。

當然,麥兜的推廣還有很多經驗。葛善賢認爲推廣成功的關鍵在於,在合適的時間節點向合適的媒體投放正確的內容。

SMG爲這部電影設定了兩個主攻方向,一是孩子和父母,另一個是白領女性。爲了吸引孩子,SMG旗下少兒頻道輪番上映麥兜宣傳片,在影院現場建了麥兜樂園,設置人偶和獎品。

而面對白領女性的宣傳也不遜色,除了早早預訂了時尚雜誌的版位外,還在網絡上對麥兜的臺詞進行宣傳,通過官網、博客等方式引發年輕人的關注。

和推廣同等重要的是發行,這其中的關鍵在於檔期選擇。據葛善賢透露,年初因爲察覺到《赤壁2》票房並未如預期強勢,原本打算避開《赤壁2》勢頭的喜羊羊果斷提前檔期,而這提前的10天爲喜羊羊換來3000萬~5000萬票房。麥兜則沒有那麼幸運,7月初的《變形金剛》和中旬的《哈里·波特》一如既往的強勢,而《特種部隊》《飛屋環遊記》隨後壓進。麥兜最終挑了7月下旬的一個狹小空當。

所有這些努力配合麥兜本身平凡而真誠的氣質,最終讓這隻小豬在強敵壓境之際卻爆發出了出人意料的功力。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