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盲人阿炳

本文已影響2.53W人 

文章盲人阿炳,生活有時候是不公平的,有些人一生下來健康,但有些人卻是殘疾,例如文中的阿炳。不過阿炳用自己的樂觀和堅強活出了快樂的生活出來,來欣賞文章盲人阿炳。

文章盲人阿炳1

阿炳本來不叫阿炳,他聽人說,以前有個[着]名的瞎子叫阿炳,是個音樂人,拉過有名的二胡《二泉映月》。於是阿炳把爹孃給他起的原名“阿亮”改成了阿炳。關於名字,他甚至抱怨過爹孃,“什麼阿亮、阿亮的,生下來反而是個睜眼瞎,大概是這名字惹的禍?”

阿亮想,既然瞎了,就得瞎着過,瞎也有瞎的活法!那個拉二胡的不是也能拉出個名堂來嗎?於是阿亮快速的成了“阿炳”,經過三個月的苦練培訓,阿炳成了一位盲人按摩師。

初次見阿炳,還以爲他是個明眼人呢。阿炳竟長得出奇的帥,他居然穿着一套黑色燕尾服,還打着一條紅色領帶,看起來很是乾淨利落。

阿炳的眼睛睜得大大的,與人交流時還不時眨一下眼睛。如果不是他走路時被樓梯上那個板凳絆了一下,我會認爲阿炳是裝瞎,怎麼能有如此帥氣、有範兒的瞎子呢!

文章盲人阿炳

別看阿炳是個盲人,他不僅有個比自己小三歲的俊媳婦,還有個機靈的兒子。每逢週末,8歲的兒子就過來給阿炳當小工,或幫客人遞水果盤,或是在客人走後整理一下牀單。

中午,阿炳的老婆會準時送來做好的午餐,往往是阿炳愛吃的青椒小炒肉,雞蛋爆蒜苗,外加兩根臘腸。

有熟客看到,總愛跟阿炳開玩笑說:“阿炳真是瞎人有瞎福啊,有這麼賢惠的老婆和聰明的兒子。”這時的阿炳會來上一句:“瞎人總得瞎着過麼,雖看不見個天,總是有日月在。”

阿炳雖瞎,但阿炳頗健談。雖不能說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但是隻要客人什麼話題開個頭,他都能接着聊下去。阿炳有這樣的本事,他曾幽默地說這純是眼睛看不見憋的,看不見,再不讓人說出來,就沒啥活頭了,話說出來心就敞亮了。

其實阿炳很聰明,他會引客人的話,客人談一些新聞,他就靜靜地聽,中間禮貌地應着,用阿炳的話說,他是在邊工作邊學習呢,是在吸收知識。這樣,別的客人來了,談話時就能把那些“新聞”派上用場了。

重要的是,阿炳還是個樂觀的瞎子。有些客人找阿炳按摩,其實意不在於按摩,是去“療傷”,跟這麼個堅強樂觀的瞎子聊聊天,心就突然敞亮了,盲人不見個天日,都能這麼快樂、感恩地活着,自己還有啥想不通的呢?

阿炳的按摩室每天人都滿滿的,有的是來按摩的,有的是跟着來聽阿炳聊天的,還有的來看阿炳的燕尾服和紅領帶。

有人說來這麼個地方,熱鬧又靜心。不管是客人還是閒人,阿炳一律熱情招待,火爐裏的茶水一直不斷,對阿炳來說,這是一個快樂的小世界,而對客人來說,這是一個養心的休閒處。

阿炳愛笑,一笑露一口好看的白牙,陶瓷似的。阿炳好像沒啥煩惱,與每個人交談都樂呵呵的,在阿炳的心裏,裝着的一定都是美好的事吧,看不見也好,看不到世俗的齷齪,心靈才這樣出奇的清靜。

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種狀態,有熱鬧繁華的,有冷傲高貴的,亦有富足多金的,像阿炳這樣的人生,何嘗不是另一種幸福呢?

文章盲人阿炳2

盲人阿炳的一生:從道士到浪子,嫖賭毒敗光家產,染上梅毒瞎雙眼

筆者昨天加班到八點多才回,路過一處地下通道的時候,有位老人在拉二胡,曲目是耳熟能詳的《二泉映月》。原本因爲天氣燥熱和最近很多事情都不順利,筆者的心很浮躁,可當幾個音符飄進耳朵,心立刻就寧靜下來了。

《二泉映月》之所以能夠成爲民樂中首屈一指的代表作品,就因爲它哀婉淒涼、如泣如訴的曲子瞬間能引起聽衆的共鳴。

年少不識曲中意,聽懂已是不惑年,能聽懂《二泉映月》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就像這首曲子的創作者一樣。

偉大的音樂都是有靈魂的,每首曲子創作之初的背後都會有一個故事,就像鋼琴曲《梁祝》演繹了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一樣。能創作出《二泉映月》這樣曲目的`人,他自己的人生就像曲子一樣,透着悲涼。

《二泉映月》的創作人俗稱瞎子阿炳,他的一生經歷了從道士到浪子,再到嫖賭毒敗光家產,染上梅毒瞎雙眼,所以才能創作出《二泉映月》這樣的經典之作。

非比尋常的出身

筆者的父親雖然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但他卻會拉二胡,而且是自學的。小時候不懂二胡,總是不喜歡父親拉出來的那幾個乾枯的音調,就像白居易說的,“嘔啞嘲哳難爲聽”。

及至長大之後才明白二胡的魅力,而父親斷斷續續拉的曲子就是《二泉映月》,或許這首曲子最能打動的就是那些有故事的人。

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才能創作出如此意境悲涼的曲子呢?《二泉映月》的創作人俗稱瞎子阿炳,原名叫華彥鈞。華彥鈞的出生就不同尋常,在封建禮教思想還十分盛行的時候,人們對私生子總是帶着偏見和鄙夷,何況他還是寡婦與道士的孩子。

母親因爲不堪流言蜚語的困擾,在華彥鈞四歲的時候自殺了。

年幼的華彥鈞並不懂這些世俗上的事情,母親死後他就被雷尊殿的道士帶到道觀生活,兩個人名爲師徒,實爲父子。

華彥鈞的父親雖然是道士,但頗通音律,與寡婦私通生下孩子,現在又以師徒的名義共同生活,這些難以啓齒的事情他無處可訴,加上道觀的生活本就單調,所以他時常拉二胡以寄情。

華彥鈞的童年就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耳濡目染的他自幼也就學會了拉二胡。

不得不說華彥鈞是一位音樂天才,父親只是教會了他基本的拉二胡技巧,但他卻能無師自通的自己悟出很多技法。他的父親原本就對這個孩子就心懷愧疚之心,所以對他格外的寵愛,讓他養成了恣意妄爲的性格。

自甘墮落的道士

歲月荏苒,華彥鈞長成了一位相貌清秀的大人,加上他在音樂方面的造詣,方圓幾十裏的人都知道雷尊殿裏有一位擅長拉二胡的年輕道士。

張愛玲說成名要趁早,可過早的成名也未必是好事,華彥鈞雖然算不上少年有爲,但對於自幼生活在道觀,沒有見過大世面的他來說,這點成績足以讓他固步自封,引以爲傲。

如果生活沒有發生變故,華彥鈞或許就會在道觀中度過他富足而平凡的一生,他不會知道自己的身世,也不會變成一個意志消沉的人。21歲那年,把華彥鈞帶上道觀的道士去世了,他臨死之前做了兩件事,一件是讓華彥鈞繼承自己雷尊殿主事人的位置,另外一件就是告訴了華彥鈞的身世。

原本的華彥鈞是一位心高氣傲的年輕人,他無法接受自己如此不光彩的出身,這種從天堂到地獄的落差讓他不知如何自處。

此時的華彥鈞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他的心智還沒有成熟到了可以正確面對這一切的程度,所以他的精神世界崩塌了,整日不思進取,沉迷在私生子的陰影中無法自拔。

父親把雷尊殿的掌事權交給他,是希望他能有個安身立命的地方,而且雷尊殿的生活算不上富有,但香火很好,也略有資產。

可惜父親的一番好心反而成了華彥鈞揮霍無度的資本,華彥鈞一不見客,二不演奏,三不打理雷尊殿的日常事務,他帶着雷尊殿的錢財開始下山揮霍。

華彥鈞原本在當地就小有名氣,他自甘墮落自然就有一羣人願意圍着他做引路人,所以吃喝嫖賭他全染上了。

眼看着一位年少有爲的音樂天才就這麼意志消沉,可道觀的其他人也沒有辦法,時間一久,他把雷尊殿的名聲敗壞了,錢財也花光了,衆怒之下被趕出了雷尊殿。

技藝超羣的藝人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由於長期沉迷於酒色,華彥鈞不幸地染上了梅毒,最終因爲梅毒導致雙目失明。

一個曾經親眼看見過這個千姿百態世界的人突然眼前一片漆黑,這種打擊太過於沉重。加上被攆出了雷尊殿,華彥鈞成了無處安身的流浪人,可是生活還要繼續,迫於生計他只能重新拾起了二胡。

沒有了錢財傍身,又雙目失明,以前那些像蒼蠅一樣圍在他身邊的狐朋狗友全部都離他而去,華彥鈞的生活從此一落千丈。

文章盲人阿炳 第2張

不過人生到了這個時候,華彥鈞反而頓悟了,人生在世名譽、金錢、地位,甚至是他之前始終不能釋懷的身世,都如同浮雲。

回想起自己的一生,可以說是大起大落,沒有人傾訴,也沒有人能懂,所以他像父親當時一樣,把千言萬語和千頭萬緒都通過二胡表達出來。

從此世間沒有了那個意氣風發的小道士,也沒有了沉迷於吃喝嫖賭抽的浪蕩人,只有一位帶着二胡走街串巷、技藝高超的民間藝人,人稱瞎子阿炳。

偉大藝術總是能感染人,聽過《二泉映月》的人久久不能忘懷,所以他在哪裏演奏,哪裏就會聚集一幫聽衆,一些精通音律的人就開始學習這首曲子。

最開始這首曲子並沒有名字,但在當地的知名度卻很高,直到後來被知名的人士收錄到中國民間音樂,取名爲《二泉映月》纔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演奏。

《二泉映月》的曲子一推出,就迅速得到了認可,可誰也沒有想到這首曲子的創作人是一位形容枯槁,雙目失明的流浪藝人。

小結:

瞎子阿炳的一生經歷了太多的起伏,從道士到浪子,嫖賭毒敗光家產,染上梅毒瞎雙眼,他的人生徹底地改寫了,但也正是這樣非比尋常的經歷才激發出他創作的靈感。

每當《二泉映月》的旋律響起,聽着都會伴隨着動聽的旋律陷入沉思中,音樂的精妙之處即在於此,同樣的曲子在不同的人心中引起不同的共鳴。《二泉映月》的曲子會一直流傳下去,瞎子阿炳的故事也會流傳下去。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