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爲什麼要戰爭

本文已影響2.43W人 

人類爲什麼要戰爭,戰爭的本質就是資源的有限性和發展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從古至今人類的生存就沒有離開戰爭,迄今爲止現在的還是有其他的地方還是在戰爭的狀態,以下是關於人類爲什麼要戰爭。

人類爲什麼要戰爭1

太陽系內地球的生物 戰爭的起源——從單細胞生物分化成多樣化的其他複雜生物體開始 ...

從魚類到兩棲類、從兩棲類到爬行類、爬行類演化成哺乳類、從原始的猿猴到有所發展的猿人再到智人、現代人以來,不同種類和相同種類的生物體都在互相競爭中度過。

地球生物自出現以來本身就沒有停止過競爭,人類只是其中一種生物,由於人類的智力和科技比較發達,因而武器的殺傷力所造成的破壞也就更大。

也就是說對於戰爭其實並非人類特有,幾乎存在在各種動物中,例如獅羣內部有高低排名最強悍的獅王以武力征服和領導整個獅羣、同源兄弟甚負責巡邏(某些案例甚至有不同血緣的其它雄獅結夥)、母獅們有的負責狩獵、有的負責看孩子,一旦羣中小雄獅接近成年,就會被老獅王趕走,流浪幾年真正成年後就挑戰其它獅羣的獅王,把對手趕走或殺死取而代之成新王。

人類爲什麼要戰爭

其它的有階級的動物也類似於階級鬥爭,例如黑猩猩、大猩猩、人類、鬣狗、狼羣等生物體爲了獲得更好的生活條件和保障,會不擇手段去攻擊競爭者,其間會出現優勝劣汰、兩敗俱傷等情況。

目前的人類社會 大部分的人依然堅守着小區域小羣體的利益,甚至是僅僅考慮個人利益,從來也不把全球人類看成是互助同源的兄弟,這種情況可能要等人類自相殘殺到幾乎滅亡的邊緣時纔會終結 、纔會懂得後悔。

浩瀚的宇宙中,地球出現了罕見的高智慧生命體,可以說是萬中無一的,太陽系中也只有地球纔有高等生命體,可見生命是何等的可貴。 所以我是很反對人類自相殘殺。

自相殘殺的人類跟獅子猩猩鬣狗等野獸毫無區別,只是換一種方式來打架而已。 一個國家的人也只是人類的一部分,一個國家的土地也只是人類生活的地球小小的一小部分。2萬多年前的人類部落鬥爭、以及當時的傑出酋長和戰士現在還有誰記得他們,我只知道原始人搞了很多殺害同類的事情,僅此而已

人類爲什麼要戰爭2

戰爭提供凝聚力

對英國民衆來說,這一週的意義在於距今100年前,英國人正式踏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場,就近期世界動態來看,全球許多國家也正陷入戰火肆虐的情勢,此時或許正是拋出最近大家都在問的問題──“爲什麼人類會不停戰爭”的好時機。

大多時候,戰爭會發生都是因爲政府主導的關係,而不是人民去發起;再來,絕大多數的戰爭會出現,都跟爭奪資源和土地,或是政府想擴大權力有關,但當我們回顧過去的歷史時,最讓人驚訝的,莫過於許多人是相當願意參戰,或是樂意支持國家打仗的。

1914年8月,當大不列顛共和國參戰的時候,當時有許多民衆站在白金漢宮外夾道歡呼,這樣熱烈歡慶的情緒感染整個歐洲。至於德國民衆對戰爭的反應,歷史學家布洛克(Alan Bullock)就曾描述到:“一股無可比擬的國家共體感,只要有經歷過的人都忘不了,那是一股沸騰的愛國情緒。”

軍事迷正在重現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場面。

跳脫枯燥的日常

心理學家詹姆士曾談到,戰爭會那麼普遍是因爲它帶有正面的`心理效果,人們因爲戰爭威脅而出現連結在一起的心理感受,戰爭讓人牽連在一起。換句話說,不只是真正在前線打仗的士兵涉入戰爭,而是整個國家的每一份子都參戰了。

藉由共有的國家目標,人們產生凝聚力,同時也讓每一位國民(不只是士兵)的行爲舉止都開始以“爲國爲民、爲大局着想”來行動。

戰爭提供意義和目的,讓人跳脫日常生活的無趣和單調,戰爭也讓種種可貴的人性,像是勇氣、無私奉獻等有了展現的機會,這些人性在平時生活中是難以發覺的。

西方的冒險主義

這樣看下來似乎是在說明一件事情,那就是人類喜歡戰爭是因爲人類很“享受”這件事情。心理學家詹姆士所提的觀點,恰好就能解釋近期英國年輕人自願到敘利亞參戰的心理

他們一方面認爲和穆斯林夥伴參戰是爲了正義而戰,另方面也希望在這樣的行動中找到生存的意義,就如同詹姆士所描述的那樣──戰爭帶來凝聚力和榮譽心這種帶有浪漫冒險色彩的感受,在戰場上衝鋒陷陣往往能比待在家鄉更容易感受到。德國的歷史學家扮成了拿破崙的樣子,復刻當年戰爭景況。

人類爲什麼要戰爭 第2張

戰爭讓你活著有意義

詹姆士想討論的是,人類需要一個能和戰爭同樣提供正面效果的活動,但卻不要帶有毀滅衝擊在其中,也就是他所說的“和戰爭有同等道德價值”(the moral equivalent of war)的活動。換句話說,我們必須找出替代方案,一種能讓人類感到活著、有歸屬感、生命有意義的活動。

貧困人民的出口

在一個穩定、和平、經濟持續發展的國家中,例如美國和英國等地,在這些國家生活的人們,因爲擁有各種豐富多元的管道,例如運動、娛樂、工作和興趣嗜好等,來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

相對地,在其他生活艱困的國家中,像是加薩走廊、巴勒斯坦以及非洲大部分的國家,人們處在貧困和受壓迫的情況下,他們對未來沒有希望,他們的生活中也沒有其他事物能滿足那種心理需求。

照片中的民衆正在“復刻”19世紀的戰爭史。

每年5月底6月初,西班牙隆達山區的50個市鎮會共同舉辦盛大的觀光活動“浪漫隆達”(Ronda Romantica)。

爲期3天的活動中,居民會重現過去各種文化歷史事件,並扮成如強盜、車伕或是流浪者等角色。他們也會重現1808年西班牙從拿破崙手中搶回國土、1814年把法軍趕出西班牙土地的歷史事件。

戰爭提供了人類展現自己勇氣和爲大局犧牲的機會。照片中左邊是在2010年涉嫌以自殺炸彈方式攻擊俄國鐵路的女性Dzhennet Abdurakhmanova,她爲了報復俄國士兵殺了北高加索地區的叛軍同夥,於是引爆炸彈,當時炸彈案釀成40人死亡,更有媒體給了她“黑寡婦”封號。

烏克蘭軍事迷換上蘇聯時期的軍裝。和平立基在多元富足的社會上講到提供心理正向感受時,例如讓人們擁有凝聚力和生活目標,或是詹姆士所言之“更高層次的權力感”(higher plane of power)時,戰爭應該是最後的選項。當這些心理需求沒有被滿足,恰好又有明顯的敵人或壓迫者出現時,戰事往往難以避免。

今天並不是說戰爭完全沒有正義可言,這邊提到的論點也沒有更進一步去討論其他在戰爭時也一樣重要的社會或心理因素,像是社會認同以及道德排除(moral exclusion)等因子,然而這裡的論點正顯示出,一個長久穩定的和平狀態,是立基在一個能提供豐富多元機會來滿足人類心理的社會上,世界上許多國家難以做到這件事情,這也讓我們理想的世界和平的夢想變得黯淡無光。

人類爲什麼要戰爭3

人類爲什麼會有戰爭?引起戰爭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一直是世人極爲關注併力圖解答的問題。翻開人類浩如煙海的相關文獻,以及現今流行於報刊、雜誌和各大網絡的議論,你會看到關於這一問題的種種不同的回答。

把所有答案歸整起來,無非兩類:一類認爲戰爭一般是基於人們對利益(權利或物利)的爭奪,當爭奪變得極爲緊張,人們不再能和平地分配利益時,戰爭就發生了;另一類則認爲,戰爭一般是因爲雙方或某方有了某種極端意識,是該種意識把人類引向了戰爭,如二戰前德意志民族的種族意識,二十世紀中期的冷戰意識等等。

人類爲什麼要戰爭 第3張

由於這樣來理解戰爭原因,於是今天的人們,尤其是今天中國的某些精英們,便由此推出了一種關於戰爭可因理性而避免的結論。一方面在他們看來,既然過去所有戰爭的發生都是由於人們爭奪利益所致

那麼,當現代文明已經本質地不同於過去,已經能夠用高揚的理性來主導現實的今天,也就是說,當人類在現代理性主導下,已經知道了“可以用和平的方式而無須動用戰爭來解決利益分配的難題”時,戰爭在今天就成了完全可以人爲控制和人爲避免的東西。

另一方面,既然戰爭是因爲雙方或某方的極端意識所致,那麼,從理論上駁倒這類意識,教育人們認清它的危害性,使人們擁有清醒頭腦而不致爲其宣傳所鼓動,戰爭同樣也會進入可以人爲控制和人爲避免的範圍。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