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

本文已影響2.54W人 

人生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去讀書,在書本上摘抄一些自己喜歡的文字,這樣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量。下面爲大家分享人生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

人生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1

“當愛面對現實”——這是我讀完路遙先生的《人生》後,感觸最深的一句話。

如果現實是一片海,高加林(以下簡稱“高”和劉巧珍(以下簡稱“劉”)曾經同在海的此岸,而黃亞萍(以下簡稱“黃”)和張克南(以下簡稱“張”)在海的彼岸,這兩對人在他們的世界裏書寫着愛的篇章。但隨着對現實的跨越,他們之間的感情也在發生着激烈的變化。

當愛第一次面對現實,高選擇了劉,黃選擇了張,儘管高與黃之間曾有過懵懂的情感,但現實的鴻溝最終讓他們去面對眼前的愛情。轉折點出現在高的叔叔復員歸來,使得高有了到縣裏去工作的機會,也正是客觀條件的變化,爲高與黃再續前緣鋪平了道路,由此展開了高在劉與黃之間感情的碰撞。高所面臨的並不是兩個人的幸福,而是關乎四個人的未來。

人生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

當愛第二次面對現實,高經過心理鬥爭,選擇了黃。從此進入了四個人複雜的情感糾葛。高與黃的牽手,似乎是體現了八十年代青年勇敢追逐真愛,尊重個人情感。但這些是建立在背信棄義和劉與張痛苦的基礎上,所以他們的做法是值得我們反思的。

當愛第三次面對現實,高丟了縣裏的工作,而黃因爲愛情並沒有隨他回農村。可見,黃對高的愛是有現實前提的。但此時的劉已經在高離去後心灰意冷,嫁給了她並不愛的馬栓,一個一直深愛着她的老實的農村小夥子。而高不得不又再次面對感情和生活的泥淖。

小說的結尾,劉巧珍的愛再次照亮了灰色的現實。她求高明樓,能再讓高加林教書。可以說,劉的農村姑娘那種執著的愛和黃因現實而變的自私的.愛,是本篇小說所要呈現給我們的兩種不同環境下成長的人對愛情不同的理念。

讀完本篇小說,很多人都爲高加林的選擇感到惋惜,對他沒有和劉巧珍成就郎才女貌的傳統婚姻結局而惋惜。但我想說,這就是現實,每個人都必須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所以,每當我們在生活中面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冷靜。看清楚真正對你付出真心的那個人,不要在虛名的覆蓋下模糊了雙眼。

黃亞萍可以背叛張克南,難道就不會放棄你高加林嗎?

人生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2

昨晚看完了平凡的世界,今天看了人生,路遙先生的書都是悲劇,可能是悲劇更能引人深思吧,喜劇都是一笑而過,但是人生不總是喜怒參半,蔡康永老師說過,開心和難過不是生活,平和纔是生活最好的情緒。

說回這本書,很短的一篇小說,男主角高加林本來是農村的教室,被別人走後門擠成農民之後,每天鬱郁不得志,總惦記着自己在當時可以說是光鮮亮麗的教室工作,對務農趕集這種農民生活嗤之以鼻,卻在期間收穫了巧珍這個單純善良,用情至深的純真感情。

不久其叔父從軍歸來在地方當官,叔父的手下人自以爲是的幫高加林安排了縣上記者的體面工作,加上高加林本來外形不錯,會打籃球,也有墨水,在縣上都成爲了明星,和以前高中的舊相好亞萍重新相遇,亞萍不比巧珍,是城裏孩子,見多識廣,談吐高端,於是高加林決定拋棄巧珍和已有男友的亞萍走到一起,巧珍在傷心欲絕之下嫁給了自己並不愛的一個老好人。

後來高加林走後門被曝光失去了工作,和亞萍分手,回到了鄉里,巧珍還是爲着他好,但是一切都已經晚了,故事到這裏就結束了。

人生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 第2張

我不知道作者想通過這個故事表達什麼,不敢妄自猜測,也覺得對讀者來說並不重要,要緊的是你從中讀到了什麼,我覺得還是有一些點值得思考的

首先是站在高加林的角度,他在失去一切之後才發現自己真正愛的是巧珍,那如果他沒有被舉報走後門了,他會哪天醒悟嗎?我覺得應該不會。

當他失去一切,他覺得自己又是個農民了,巧珍的好才被無限放大,佔據他所有的心,如果他和亞萍去了大城市,他級別越來越高,他就會覺得自己當初和不識字的巧珍分手是正確的,哪怕巧珍多麼愛她,可是他們沒有共同話題啊,巧珍不會和他聊國際衝突能源危機啊,這時候如果再出現一個人,比亞萍還見多識廣,談吐高端,講的都是火星移民,飛船動力,他是不是又會變心?

那愛情究竟是什麼?難道換一個環境就要換一個能聊的來的伴侶,你進步快了伴侶沒跟上就要換一個?那人一輩子如果不斷進步,不斷遷徙,得換多少伴侶?人生有太多問題沒有答案了,哪怕沒有答案生活也會繼續,你的答案也會被時間所翻譯。

巧珍,好姑娘,嫁給了不愛的老好人,也許結婚生子有一天終會被感動,就像潤葉一樣;和高加林在一起也許有一天人老珠黃就會被厭棄,加林在我眼中還是比較好高騖遠的,你說哪一種好?都不好!有更好的嗎?沒有,哪有那麼多選擇啊人生!

其他的我就不一一說了,路遙先生寫的書很現實,也許我過幾年再看會有不一樣的體會,哪怕到時候的體會不一定是對的,人生真的沒有絕對的對錯,有些東西,你今天覺得是對的,明年的今天可能又不對,難怪詩人要今朝有酒今朝醉,莫使金樽空對月了。

我們總是想尋找人生的標準答案,總是希望有人可以告訴我們標準答案,可是人生就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如果有,只能時間來告訴你了。

人生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3

小說主要講述了主人公高加林是村裏少有的文化人,高中畢業回到村裏後當上了民辦小學的教師時,他很滿足這個既能體現他的才能而又對他充滿希望的職業,但是好景不長,他就被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頂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幹起了賣蒸饃,出山勞動,挑糞的工作。

但當叔叔高玉智轉業回到家鄉當了縣勞動局局長時,加林的機會又來了,副局長爲討好他,爲他安排到縣委做通訊幹事,使他重新回到了城市。可是沒過多久,加林通過關係得到城內工作這件事終於被人告發了,他再次回到了農村這塊土地這段大起大落的人生。

回過頭來細細的品味這本小說的最後一章——第二十三章,路遙先生用並非結局做爲副標題。這章主要講了高加林從縣委回到農村路上回憶起和巧珍以前在農村的點點滴滴後悔不已,和遇到老光棍德順老漢,德順開解加林,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負如同過眼雲煙難以挽留了。

人生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 第3張

難以承受的是這份打擊更難以面對的是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褪去了驕傲,認清了現實,接受了德順爺爺的一翻話,而後懊悔的撲倒在了地上。我認爲路遙先生用並非結局告訴我們加林的人生路遠非這本小說裏寫的已經到了盡頭,他的人生路纔剛剛開始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還有更豐富的經歷在等着他。

也告訴加林和廣大讀者只要生命沒走到盡頭就永遠在不斷的探尋人生這個主題,何況他還年輕,德順老漢70了還在摸索,這大概就是路遙先生在探索人生路中的真實寫照吧。用一個不是結局的結局告訴人們他還在思考在城市化的浪潮洶涌而來的種種衝擊中,農村知識青年該如何作出選擇。

我覺得路遙先生通過小說《人生》在探尋人生的同時也啓發讀者去反思自己的人生,哪些地方做好了,哪些地方做的還不夠,將來的人生路該如何做出選擇,何去何從?給自己一個重新認識自己和定位自己人生的機會,當代很多名人都說《人生》讓他們重新認識了自己。

賈樟柯曾說30年閱讀史中對他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路遙的《人生》,《人生》讓他開始對社會有了新的認識,開始思考他的人生。馬雲曾說對他影響最大的人是路遙,他高考失利時是《人生》改變了他,讓他意識到不放棄總有機會,否則他現在還在踩三輪車呢。

馬雲的話我深有感想,當初我中考沒考好,父親讓我去讀個技校做維修工,但我堅持將來要讀大學所以必須念高中然後參加高考。雖然當時我並沒看過《人生》這本小說,但現在想來當初的選擇是對的,年輕人怎麼能輕易的放棄自己呢!雖然現在的工作也不是很好,但我相信只要不放棄信念我們總有機會終究會取得成功的。

那麼你是不是也該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呢?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