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傳說故事

本文已影響4.23K人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1

除夕之夜,每個孩子都能夠得到壓歲錢。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

最早的壓歲錢出現於漢代,又叫壓勝錢,並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鑄成錢幣形式的玩賞物,有避邪的功能。錢幣正面一般鑄有“萬歲千秋”、“去殃除兇”等吉祥話和龍鳳、龜蛇、雙魚等吉祥圖案。

關於壓歲錢,有一個故事。傳說古代有一個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裏出來,專門摸睡熟的小孩的腦門。小孩被摸過後就會發高燒說夢話,退燒後也就變成癡呆瘋癲的傻了。人們怕祟來傷害孩子,整夜點燈不睡,就叫“守祟”。

據說嘉興府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夫妻是老年得子,十分的珍愛。在年三十晚上,爲防止“祟”來侵擾一直逗孩子玩,小孩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後,包着的八枚銅錢就放在枕邊。

半夜裏,一陣陰風吹過,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頭,突然孩子枕邊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

於是這件事傳揚開來,大家紛紛效仿,在大年夜用紅紙包上錢給孩子,祟就不敢再來侵擾了。

因而人們把這種錢叫“壓祟錢”,“祟”與“歲”發音相同,日久天長,就被稱爲“壓歲錢”了。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2

清嘉慶年間,安慶潛山來了一位新縣令。與前任不同的是,新縣令上任後,並未急於坐堂理事,而是在師爺的伴隨下,到處走訪。潛山境內的商賈大戶,官紳之家,他是常客。凡大戶人家嫁女娶媳婦,長輩老人仙逝的,他都親臨賀喜弔唁。一時間,潛山老百姓都說新縣令好,體察民情。更讓人們津津樂道的是,新縣令懂風水建築學,他在這方面的學問比那些地理先生和卦師都強。因他每到一處,都要觀察這家房屋的座向,門樓的方位,天井的形狀,院牆是否青龍高於白虎,室內門窗的佈局能否聚財等都要探討點評一番。

潛山縣城不是很大,二個月時間,新縣令就對潛山的概貌、風俗人情瞭然如胸。從他頒佈的文書佈告“尊老愛幼、獎勤罰懶、鼓勵農桑、興修水利、禁止賭博、不得擾民”的內容看,新縣令是一位親民廉政的好官。

但事又湊巧,在新縣令到任三個月後,潛山境內不時出現盜竊大案。被盜的都是大戶人家的金銀珠寶,這讓新縣令很難堪,當着衆多鄉紳和失竊家主的面,新縣令嚴令捕快衙役限期破案,否則嚴懲不貸。縣衙捕快頭領丁一,潛山餘井人,當差二十多年,破過不少案件。但面對這幾起盜竊案,他是一頭霧水,多次帶人查勘現場,都找不到竊賊的蛛絲馬跡,沒有破門撬鎖和翻牆入室的痕跡,東西似乎是不翼而飛了,捕快中甚至有人認爲是家人自盜。

隨後幾個月,不僅舊案未破,又添幾起新案。這一下,潛山境內如油鍋裏丟進了冰塊,一下子炸開了。人心惶惶,要求儘快破案的呼聲壓得捕快衙役們喘不過氣來。

這天,被竊人家的一羣人在商會會長的帶領下,來到縣衙,要求討個說法,在離縣衙大堂幾丈遠的地方,他們聽到縣衙大堂裏,有人撕心裂肺的哭叫,來到大堂門前,眼前的一幕讓他們驚呆了,新縣令正氣急敗壞的命人將丁一和幾名捕快打的皮開肉綻。看到這情景,他們不僅沒說什麼,反而懇求縣令息怒,手下留情,新縣令盛怒未消地說:“看在父老鄉親的面上,暫饒了你們,限你們一個月內破案,否則革職查辦。”

在家躺了兩天的丁一,想着破案期限,心急如焚,就在他覺得走投無路時,忽然想到了他的師父,退職在家的老捕快汪寧。對,明天就去找他。

汪寧,潛山槎水人。他可不是一般的捕快,他有二項絕活,一是輕功,能平地彈跳到一棵大樹上,在拇指粗的樹枝上穩穩站住;二是他的鐵丸彈弓,百發百中,能打落空中的飛鳥,外號汪鐵子。他從事捕快四十多年,經他手破的案有幾百起,外地棘手難破案件,都請他協助。他已經七十多歲,退職十多年了,在老家槎水賦閒,不問世事。

丁一瘸着腿跑了幾十裏山路,來到師傅家,略作寒暄後,說明了來意,汪寧留丁一住了一晚,隨便問了一下城裏的情況,第二天一早就隨丁一來到縣城,住在丁一家。汪寧雖七十多歲,仍健步如飛,當晚,汪寧就在丁一的指引下到幾戶被盜人家四周看了看。隨後幾天,遍訪了所有被盜人家,瞭解了他們的家庭成員和傭人的背景情況。汪寧對丁一說,這不是自盜案件,也不是一般的小偷行爲,而是具有飛檐走壁輕功和有開鎖撥栓絕活的慣偷做的案,在他倆的印象中,潛山附近還沒有這等竊賊高手,或許是外地來此流竄作案,根據作案間歇時間,盜賊就住在縣城附近。

這天,汪寧來來縣衙看師爺劉方,他與劉方是表親關係。劉方,潛山水吼人,秀才出身,爲人忠厚,因熟悉錢糧文案,文筆精良,先後在懷寧潛山任師爺,看到汪寧,劉方很高興,拉了一會家常,無意間談到新縣令和近期的盜竊案。劉方說:“新縣令是河北人,名萬利,是由監生捐實職縣令的,雖然不是科班出身,而文墨尚好,通曉官場規則,但近來頻發的盜竊案讓他脾氣大壞,不時大發雷霆,縣衙上下人人提心吊膽,你來的好,破案有望了。”汪寧說:“我老了,不管閒事,今日熟人見面,隨便聊聊。”說罷拱手告辭。隨後,他又跑了幾家客棧,知道近期並沒有外地人歇店。回到丁一家,汪寧一邊喝茶,一邊思索,終於理出了頭緒。晚上二更左右,他一襲黑衣,腰插鐵丸彈弓,來到縣衙旁邊一棵大樹下,趁四周無人,縱身一躍,將身體隱藏在五米多高的樹杈上,三更不到,汪寧看到一團黑影從縣衙廂房裏出來,三踮二踮地就竄到圍牆的一處垛子上,接着一縱身,飛到幾丈遠的石橋墩上不見了。汪寧轉過身子,掏出彈子,注視着黑影飛走的方向,約莫五更,他看見一個黑影,像一隻燕子飛了過來,背上挎了個包袱,一眨眼,黑影就躍上了牆垛。就在黑影剛踮腳起飛時,一顆彈子擊中了黑影的頭部,只聽呀的一聲,黑影負痛飛入縣衙不見了。

第二天,丁一懊惱的告訴汪寧:昨晚又有一戶人家被盜,幸好縣令大人生病,未能起牀,不然我們又要捱打了。

汪寧對他說:“不要緊張,我有眉目了。明天,你只要如此,就可以了。”丁一驚駭的說:“那可不是玩的,能行嗎?”汪寧安慰說:“你儘管照我說的去做,不會有事。”丁一忐忑不安地趕忙找他兄弟們去了。

第三天上午一早,丁一等一班捕快,押來了一個人,說是盜賊,要求縣令審訊。縣令讓師爺傳話:“生病,改日再審。”但潛山城裏的老百姓,聽說抓到了大盜,都爭先恐後地來縣衙觀看,那些被盜人家,更是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究竟。聽說縣令不升堂問案,都很生氣,人羣騷動起來,劉師爺趕緊請示縣令,新縣令怕事態鬧大,只得起牀。當他來到大堂,人們看到他官帽下露出了包紮的頭巾,他強打精神,問了竊賊的籍貫和作案經過。竊賊害怕用刑,承認了盜竊事實,問到贓物時,說被同夥拐走了,縣令發怒,要動大刑,丁一說:“讓他帶我們儘快找到同夥,追回贓物要緊。”縣令瞪了丁一一眼,說:“此賊就交由你們看管,限你們儘快抓到同夥,追回贓物。”說完宣佈退堂。

其實上面的一切都是汪寧導演,丁一和同夥實施的。審訊時,汪寧就在圍觀人羣之中。汪寧有二個目的,一是找出真正的竊賊,二是穩住竊賊,現在這兩個目的都達到了。而這一切其他人都矇在鼓裏。

當丁一將冒充的竊賊關進牢房,心神不定的回家後,汪寧說:“你去把師爺請來,我有話說。”待劉方、丁一坐下來後,汪寧說:“新縣令就是竊賊。”面對他們倆的驚詫和疑問,汪寧把如何懷疑竊賊就在縣衙,如何用彈子擊中竊賊,然後,逼縣令起牀審賊,以觀看縣令頭上是否有傷等等一一告知了他們。師爺劉方說:“怪不得他一來就到處走訪,是爲盜竊踩點啊。”丁一也恨恨的說:“他懲罰我們,原來是賊喊捉賊!”汪寧說:“對,這都是他掩人耳目的伎倆,現在就是想法如何進入他的房間找到贓物了。”劉方說:“此事我有辦法,萬利幾次想到三祖寺上香,都因事耽誤了,我回去提示他,如他去, 我讓丁一通知你,你們就可以進入他的房間了。”汪寧覺得此主意不錯,於是三人分頭準備去了。

劉方回衙後,向萬利問安,萬利說,他身體不舒服,近幾日縣衙裏的事讓師爺酌情處理。劉方說:“大人身體欠佳,何不上三祖寺看看,一來散散心,二來請佛祖保佑大人早日康復。”萬利一聽,說:“好!我正有此意,你安排一下,明天就去。”劉方心中暗喜,嘴裏答應:“老爺放心。”劉方將縣令明天上三祖寺的事告訴了丁一。

第二天,縣令與師爺帶了幾名衙役,坐了幾臺轎子,一早就去三祖寺上香,縣令離城不久,丁一和汪寧用劉方丟下的鑰匙,悄悄進入縣令的臥室。在臥室的牀下和書架後面,發現七八隻小箱子,打開一看,全是珠光寶氣的金銀手飾。他們挑選了幾件最好的首飾項鍊,帶在身上,然後將箱子放回原處,關上門退了出來。經與失竊的清單一一對照,手飾項鍊與失主描述的式樣、重量和成色絲毫不差。

萬利從三祖寺上香回來後,顯得很高興。他受到三祖寺住持的隆重接待。住持親自陪他禮佛抽籤。他抽到一支上上籤,籤辭上說他正走紅運,不久還要官升一級。

晚上,汪寧、師爺、丁一又碰面了。在坐實新縣令就是盜賊後,該是如何抓捕了。三人商議後決定,讓汪寧上省城安慶報告,這邊由師爺穩住萬利。

汪寧到了省城安慶,見了上任不久的按察使大人。按察使覺得事關重大,帶他面見巡撫張誠基。張誠基認識汪寧,對他十分賞識,一見面,張誠基“啊”了一聲,說:“馬鐵子,你怎麼來了?”當聽到汪寧的報告後,張巡撫當即與按察使交換意見。決定急召潛山、懷寧、望江三縣縣令來省城安慶商議長江防汛事宜。接到通知後,萬利有點猶豫,師爺劉方說:“每年防汛都這樣,我陪你去。”當萬利一走進巡撫官衙,剛彎腰向張誠基行禮時,張巡撫一聲斷喝,兩旁四名彪形侍衛立即上前,一把將他按住,捆綁了起來。面對物證、人證,萬利沒有抵賴狡辯,而是痛快的認罪畫押。並做了如下陳述:

我原是一名孤兒,被一位外號草上飛的戲班班主收留。班主武功輕功唱功都很好,我隨他學了很多東西,我識字、輕功、演技都是他教的。爲了生計,戲班明裏唱戲,暗裏也幹偷竊的事,但從不偷窮人的東西。有一位師哥精通開鎖,他用自制的小工具,能開各種名家制作的鎖,普通的鎖更不在話下,我的開鎖技巧就是向他學的,雖然演戲辛苦、盜竊危險,我卻習慣了與他們一起生活,覺得很快活。可好景不長,在一次應邀演出的途中。突降大雨,巨大的泥石流將我們戲班子的三輛馬車全部吞沒。我最先看到泥石流,大喊了一聲,“快跑”!就下意識地從車上縱身一躍,跳到了幾丈遠的一塊石頭上,又躍了幾次,才逃過這場浩劫,可憐我的那些師哥師姐和師父,二十幾人無一生還,全讓泥石流捲走了。我欲哭無淚,從此孤身一人四處飄蕩,好在我有看家本領,穿牆入室作案駕輕就熟,不但沒有餓死,還積累了不少財富,在河北定居後,我本可以生活得很好,但看到戲臺上和現實中的官都是威風八面,萬人仰望,也想過把官癮,於是花錢捐了個監生,後又捐了個實職縣令,來到了潛山,原以爲潛山是個山區小縣,憑我的能耐,可以邊做官、邊做賊,把買官的錢撈回來,沒有人能奈何得了我,誰知上任不到一年,我就栽了,栽在了高手手上。我心服口服,也心滿意足了,畢竟過了一把官癮。

萬利被判二十年監禁,畫出了一個“做賊---當官---做賊---入獄”的人生軌跡。此案當時轟動了整個安徽,連當朝皇帝嘉慶也知道。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3

不知道是什麼年代,有大黑、二白、三姑娘來造萬物。

也反正是很很遠的事嘍。那時,天王老子剛剛把天地分開了,大地上什麼東西也沒有。天王老子腋下摳出三條汗漬捏成大黑、二白兩個男人和一個姑娘(三姑娘)。因捏第三個人時,天王無意中把腋毛捏進去一根,所以捏出一個姑娘來了。

天王老子派大黑、二白、三姑娘去大地上造物。大黑、二白、三姑娘分別跟天王老子要了趕山鞭、聚水瓶和一個大葫蘆。三人各自帶上寶貝,分頭去大地上造萬物。

大黑到了地上,見到處奇形怪狀的石頭,便揮起趕山鞭,像趕羊子一樣,把石頭一堆一堆地趕攏。從此,石頭趕攏成堆的地方,就成了平壩。後來,他餓不住了,不待趕完大地上的石頭,扛起趕山鞭折回天上去了。

二白來到大地上,便倒舉起聚水瓶,想把大地填平,重另安排大地。他倒水倒了三天三夜,餓得清口水直淌,受不住了,收起聚水瓶,迴轉天上去了。二白倒在大地上的水,倒下聚得多的地方成了海,倒下聚不住的,流淌成了江河。

三姑娘來到大地上,摳開葫蘆嘴,倒一把葫蘆籽在手心裏。把葫蘆籽往天上一撤,即刻,葫蘆籽變成了成千上萬的雀鳥,變成了花、草、果樹、瓜菜、五穀;有的變成了魚蝦、蟲蟲……從此,大地上有了萬物。三姑娘就有了吃的東西,玩的夥伴,就在大地上定居下來。

再說大黑和二白,在天上看到了三姑娘造出了萬物,便來到大地上同三姑娘分東西。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4

中國古代民間神話故事,傳說古時候,在天河東邊的石窟裏,住着一條雪白的玉龍,在天河西邊的大樹林裏,住着下只彩色的金鳳。玉龍和金鳳是鄰居,每天早晨他們一個鑽出石窟,一個飛出樹林,打個照面就忙着各做各的事了。有一天,他倆一個在天空飛,一個在天河遊,飛呀,遊呀,不知不覺就來到一個仙島上,在島上他們發現了一塊亮閃閃的石頭。金鳳很喜歡,就對玉龍說:“玉龍玉龍,你看這塊石頭多好看呀!”玉龍也很喜歡,就對金鳳說:“金鳳金鳳,我們把它琢磨成一顆珠子吧?”金鳳點頭答應,他倆就動工了。玉龍用爪子抓,金鳳用嘴啄,一天一天,一年一年過去了,他倆真的把石頭琢成了一顆滾圓滾圓的珠子。金鳳高興地飛到仙山上銜來許多露珠,滴到珠子上;玉龍快活地游到天河裏吸來許多清水,噴到珠子上。滴呀,滴呀,噴呀,噴呀,慢慢地這顆珠子就變得明光閃亮了。從此以後,玉龍喜歡金鳳,金鳳也喜歡玉龍:玉龍和金鳳都喜歡他們的明珠,玉龍不願迴天河東邊的石窟去了,金鳳也不願再回到天河西邊的那個樹林,他倆就往在天河中的仙島上,日夜守着自己的明珠。這顆明珠真是一顆寶珠,珠光照到哪裏,那裏的樹木常青,百花齊放,山明水秀,五穀豐收。王母娘娘走出宮門,一下就看見這顆明珠的寶光,心裏非常羨慕,到半夜辰光,她就派一個親信的天兵,乘玉龍和金鳳睡熟的時候,悄悄地把這顆明珠拿走了。王母娘娘得到明珠,喜歡的不得了,連看也不捨得給人看一看,就藏到仙宮裏頭,外面關起九重門,鎖上九道鎖。玉龍和金鳳,一覺醒來,發現明珠不見了,他倆真着急呀!東尋尋,西尋尋,玉龍找遍了天河底下的每一個石窟,沒有找到,:金鳳尋遍了仙山上的每一個角落,也沒有尋着,他倆傷心極了,可還是日日夜夜地到處尋找,一心想把心愛的明珠找回來。

王母娘娘生日的那一天,四面八方的神仙都趕到仙官來祝壽。王母娘娘擺下盛大的蟠桃會請衆神仙。神仙們喝着美酒,吃着蟠桃,祝賀王母娘娘;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王母娘娘一時高興,就對衆神仙說:“各位仙長,我請你們看一顆珍貴的明珠,這是天上難找,地下難尋的寶珠啊!”

說着,就從衣帶上解下九把鑰匙,打開九道鎖,走進九重門,從裏面取出那顆明珠,用金盤端着放在廳堂中間,明珠亮晶晶,光閃閃,神仙們看了都叫好。這時,玉龍和金鳳正到處尋找他們的明珠,金鳳發現了明珠放出的亮光,就忙叫玉龍:“玉龍玉龍,快來看,那不是我們明珠放出來的亮光嗎?”玉龍從天河裏鑽出頭來,一看:“是呀,一定是我們的那穎明珠,快把它找回來!”玉龍和金鳳立刻朝着明珠的亮光長去,一直找到王母娘娘的仙宮裏,那些神仙們正在伸頭探腦圍着明珠叫好,玉龍上前說:“這夜明珠是我們的”金鳳也說:“這顆明珠是我們的!”王母娘娘一聽火了,衝着玉龍,金鳳張口就罵:“胡說!我是玉皇大帝的親孃,天上的寶物都有是我的。”玉龍和金鳳一聽也來了氣,一同向王母娘娘說:“這夜明珠不是天上生的,也不是地下長的,是我倆辛辛苦苦,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琢磨出來的!”王母娘娘一聽,又羞又急,伸手護住放着明珠的金盤,喝叫天兵天將,把玉龍和金鳳趕出去。金鳳見王母娘娘不講理,撲過去就搶明珠;玉龍見王母娘娘不講理,也衝過去搶明珠。三雙手都抓住金盤,誰也不肯放鬆。你拉我扯,金盤一搖晃,明珠就滾下來,滾到階沿邊,從天上掉到地下去了。玉龍和金鳳見明珠往下掉,急忙翻身跟下來保護。玉龍遊着,金鳳飛着,他倆一會兒在前,一會兒在後,一會兒在左,一會兒在右,保護着這顆明珠,慢慢地慢慢地從天空降落到地面上。這顆明珠一到地上,立刻變成了清清的西湖,玉龍捨不得離開自己的明珠,就變成一座雄偉的玉龍山守護它:金鳳也捨不得自己的明珠,就變成一座青翠的鳳凰山來守護它。從此鳳凰山和玉龍山就靜靜地站在西湖的旁邊。直到現在,杭州還流傳着兩句古老的歌謠:“西湖明珠從天降,龍飛鳳舞到錢塘。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5

諸葛亮八、九歲時,還不會說話,家裏又窮,爹爹就讓他在附近的山上放羊。

這山上有個道觀,裏邊住着個白髮老道人。老道人每天都走出觀門閒轉,見了諸葛亮便逗他玩,比比劃劃的問這問那。諸葛亮總是樂呵呵的用手勢一一回答。

老道人見諸葛亮聰明可愛,便給他治病,很快就把諸葛亮不會說話的病治好了。

諸葛亮會說話了,非常高興,跑到道觀向老道人拜謝。老道人說:“回家對你爹孃說,我要收你當徒弟,教你記憶識字,學天文地理和陰陽八卦用兵的方法。你爹孃同意,就天天來學,不可一天曠課!”

從此,諸葛亮就拜這位老道人爲師,風雨無阻,天天上山求教。他聰明好學,專心致志,讀書過目不忘,聽講一遍就記住了。老道人對他更加喜愛了。

轉眼七、八年過去了。

有一天,諸葛亮下山經過半山腰的一個廢棄的“庵”時,突然狂風大作,鋪天蓋地的下起雨來。諸葛亮忙到庵內避雨。這時,一個從未見過的女子把他迎進屋裏。只見這女子長的細眉大眼,仙姿嬌嬈,猶如仙女下凡。他不由動了心,臨走,那女子把諸葛亮送出門,笑着說:“今天我們算認識了,往後上山下山渴了累了就過來歇息用茶。” 諸葛亮從“庵”中出來時,覺的有一絲奇怪,怎麼以前從來沒見過這地方有人住呢?!

打這以後,諸葛亮每每到庵中來,那女子不僅殷勤接待,還盛情挽留,做好吃的飯菜。吃過飯他們不是說笑,就是下棋逗趣。與道觀相比,這裏真是另一個天地。諸葛亮開始迷迷糊糊起來。

諸葛亮思想出了岔,對學習厭倦了起來,師父講的他這個耳朵進去,從那個耳朵出來,印不到腦子上;書上寫的,看一遍不知道說的啥,再看一遍還是記不住。

老道人看出了問題,把諸葛亮叫到跟前,長嘆一聲說:“毀樹容易栽樹難哪!我白下了這些年的功夫!”

諸葛亮聽出來師父的話裏有話,就低着頭說:“師父!我不會辜負您的一片苦心的!”

“這話現在我卻不信。”老道人望着諸葛亮說:“我看你是個聰明的孩子,想教你成才,才治好你的啞病,收下你當徒弟。前些年你是聰明加勤奮,師父我苦心教你不覺的苦;現在你是由勤奮變懶惰,雖聰明也枉然哪!還說不辜負我一片苦心,我能相信嗎?”

老道人又說:“風不來,樹不動;船不搖,水不渾。”說着,他指着庭院裏被葛藤纏繞的一棵樹讓諸葛亮看:“你看那棵樹爲啥死不死活不活,不往上長呢?”

“讓葛藤纏的太緊了!”

“對呀!樹長在山上,石多土少,夠苦的。但它根往下扎,枝往上長,不怕熱,不怕冷,總是越長越大。可是葛藤緊緊一纏,它就長不上去啦,這就叫‘樹怕軟藤纏’哪!”

聰明人一點就靈。諸葛亮看瞞不過師父,問道:“師父!你都知道啦?”

老道人說:“近水知魚性,近山知鳥音。看你的神色,觀你的行動,還能不知道你的心事嗎?”停了一下,老道人面色凝重的對他說:“實話給你說了,你喜愛的那女子並不是人,它原是天宮一隻仙鶴,只因貪嘴偷吃了王母娘娘的蟠桃,被打下天宮受苦。來到人間,它化作美女,不學無術,不事耕耘,只知尋歡作樂。你只看它貌美,豈不知乃是寢食而已,你這樣渾渾僵僵下去,終身將一事無成啊!若不隨她的意,還會傷害你。”

諸葛亮一聽有點心慌,忙問怎麼辦。

老道人說:“那仙鶴有個習慣,每晚子時要現原形,飛上天河洗澡。這時,你進她的房中,把她穿的衣裳燒掉。衣裳是她從天宮盜來的,一燒掉便不能化作美女了。”

諸葛亮答應按師父的吩咐去辦。臨行,老道人將一把龍頭柺杖遞給諸葛亮,說:“那仙鶴髮現庵內起火,會立即從天河飛下來,見你燒了她的衣裳,必不與你甘休。如果傷害你時,你就用這柺杖去打,切記!”

這天晚上子時,諸葛亮悄悄來到庵裏,打開房門,果然見牀上只有衣裳,不見有人。他立即點火去燒那衣裳。

仙鶴正在天河裏洗澡,忽覺心頭一顫,便急忙往下張望,發現庵內出現火光,“呼”的飛了下來。她見諸葛亮正燒她的衣裳,撲過來便啄諸葛亮的眼睛。諸葛亮眼疾手快,拿起柺杖,一下子把仙鶴打落在地。他伸手去抓,抓住了仙鶴的尾巴。仙鶴拼命掙脫,翅膀一撲一閃,又騰空飛去。結果仙鶴尾巴上的羽毛被諸葛亮抓掉了。

仙鶴禿了尾巴,便與天宮中的仙鶴個個不同。從此便再也不去天河裏洗澡,也不敢再混進天宮去偷可以化作美女的衣裳,永遠留在人間,混進了白鶴羣裏。

從此,諸葛亮爲不忘這個教訓,把仙鶴尾巴上的羽毛保存起來,以此作爲戒鑑。

打這以後,諸葛亮更加勤奮,凡師父講的,書上寫的,他都博學強記,心領神會,變成自己的東西。又過了一年,正是諸葛亮燒美女畫皮的那天,老道人笑着對諸葛亮說:“徒弟呀,你跟我已經九年了。該讀的書都讀了,我要傳授的你都聽了。常言道,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你已年滿十八歲了,該走出家門,幹你自己應該乾的事啦!”

諸葛亮一聽師父說他“滿師”啦,連忙懇求說:“師父,徒弟我越學越覺的學識淺薄,還要再跟你多學點本領!”

“真正的本領要在實幹中才能得到,書上學來的,還要看天地萬物變化,隨時而轉,隨機應變,纔有用啊!比如你上那仙鶴當的教訓,以後不要再被情色迷戀,這是直接的教訓;推而廣之,世上一切事物都不可被它的表像所迷惑,要小心謹慎從事,洞察其本質纔是。這算是我臨別的'囑咐吧!今天我就要走了。”

“師父,你往哪裏去?”諸葛亮驚奇地問:“以後我到哪裏看望您呀?”

“四海雲遊,沒有定向。”

頓時,諸葛亮熱淚滾滾,說道:“師父一定要走,請受徒弟一拜,以謝栽培大恩!”

諸葛亮躬身拜罷,擡頭不見了師父,從此便再也尋不到他的蹤影。

老道人臨走,給諸葛亮留下一件東西,就是他後來常穿的八卦衣。

諸葛亮因爲懷念師父,常把師父的八卦衣穿在身上,只當師父永遠在自己的身邊。 諸葛亮不忘師父的教誨,尤其是那臨別的囑咐,特意把帶在身邊的羽毛做成一把扇子,拿在手中,告誡自己謹慎從事。這就是諸葛亮手中那把羽扇的來歷。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6

鞏縣康家釀酒有些年頭了。

康家酒很少流出莊外,這裏有個祕密,康家酒的祕方來自洛陽福王,明末清初“康朱聯姻”時朱家敗落,這個朱家酒方也來到了康家,外人一般不知。

爲了保證釀酒祕方不外漏,康家一代只有一人掌握整套釀酒技術,康豫就是這一代康家酒的傳承人。

康豫釀出來的酒,只要喝過的人,沒有一個不說好的。康豫不會喝酒,這是康家上下都知道的祕密,釀酒的不喝酒,小一輩人不信,問他本人自然不會有結果,問老一輩人,得到的都是肯定的答案。

康豫的兒子長大了,和鄰村一家有些官家背景的鄉紳結親。按鄉俗女方應允婚事之前,男女雙方主要長輩要聚在一起喝頓結親酒。康家有家釀的酒,自然酒宴上喝康家酒。康家酒的特點是綿甜醇香、回味悠長,入喉爽口甘甜,後勁很大。康家幾位長輩酒過數巡後,紛紛表示不勝酒力。女方几位也擔心入口甜醇的酒有後勁,漸漸地都只是在禮節上舉舉杯了。獨有女方一位族叔自恃酒量超人,在酒席上向康家人挑戰,嘴裏還不乾不淨數落康家酒沒勁,入口沒一點嗆勁,不如燒刀子過癮。

康豫一直沒有作聲,畢竟自己是主人,再說酒桌上的酒話也當不得真,隨這位族叔漲紅着臉信口開河。

眼看自家的陪客都喝得差不多了,再也沒人去應和客人的挑戰。康豫就開口婉言勸說客人,暗示康家酒後勁較大,一會兒酒勁上來要撐不住的。誰知不說還好,一說反倒惹火了族叔,說除非答應和他斗酒,不然這門婚事他第一個不答應,要不承認自己是個人也行,這酒就免了。也許是酒勁開始上來,女方客人中有幾位居然也附和起這位族叔的話,一定要康豫答應斗酒,不然就不必談親事了。

這下把康豫逼到了牆角,再也沒有退路了。康豫站起身,說一句“我答應”,轉身叫人拿來一摞大碗,先在自己面前一字排開放好,整整九隻碗。又從桌旁捧起一罈沒有開封的康家酒,拍掉泥封,在面前的碗裏“汩汩”倒滿。

一連串的動作嚇得在座的康家人目瞪口呆,有幾位忍不住喊出來:“康豫是滴酒不沾的啊!”康豫報以一笑:“今天這陣仗我是不不行啊!只是有一點拜託,待會我喝贏了,不要和我說話,扶住我回去就是。”

康豫對女方客人說:“這幾十年,我沒有喝過一口酒,康家上下是婦孺皆知。今天既然答應斗酒,我先喝三碗,算我彌補前面的。”說完,一口氣喝完面前的三大碗。

隨後對挑戰的那位說:“接下去我倆一對一吧!第一輪我先喝,第二輪你先喝,同意的話我們就這樣喝下去,誰喝不了就認輸。”女方的族叔已經被康豫的三大碗震懾了,連連點頭。

第一輪兩人都一仰脖子“咕咚咕咚”下去了。第二輪女方族叔先喝,他中間停頓兩次才喝完,康豫依然一仰脖子喝下去。第三輪開始,康豫雙手捧碗,似笑非笑地掃視了全場,雙手捧碗舉過頭,仍然一口氣喝完。女方族叔喝第二碗時已經慢了半拍,面對第三碗酒,有些猶豫。在場的雙方客人都起鬨要他快點,他扶住桌子好半天才哆哆嗦嗦站起身來。他伸出雙手也想着像康豫一樣雙手捧住酒碗,結果雙手顫抖不停,酒液在晃動不已的碗四周盪出,還沒舉到嘴邊,手一鬆,酒碗“哐當”一聲掉落在地,緊跟着人也軟泥一樣癱了下去。

康豫說一聲“承讓”,慢慢走回了家,然後躺在牀上,睡了一天一夜才醒來。

女方那位族叔被人擡回家,躺了三天三夜才醒過來,在牀上打了一個長長的酒嗝,叫一聲:“好酒!好酒量!”又翻身睡了過去。再次醒來,帶了禮品專程到康家找康豫,爲自己酒席上說的不當之言當面賠禮道歉。

至此康家人才知道,康豫年輕時其實是會喝酒的,剛執掌釀酒時,酒醉誤了事,因此向家族主事的保證過釀酒就戒酒。

康豫酒醒後第一件事就是向家族主事的提出辭去釀酒職位,主事的徵求家族長輩意見,大家紛紛表示這次情況特殊,可以原諒。康豫認爲自己沒有遵循“遇事讓人一步,自然有周轉餘地”的祖訓,致使客人酒醉倒地。再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能因爲自己的行爲影響家族的聲譽,玷污康家誠實、守信的家風家訓,堅辭不就。

若干年後,繼續保持北方風味,具有綿甜清香、純潔透亮、回味悠長特點的康家酒接待了老佛爺,被老佛爺賜名“康百萬酒”,已是後話。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7

1、賣井

川南有個無名小鎮,相傳有位放牧人,實在口渴難忍,便俯下身子,手捧路邊溝裏的水飲用,發覺水很鹹,小鎮因此有了名字,叫鹽泉鎮。後來,當地商人發現了鹽業商機,紛紛在自己土地上鑿井,遇到鹽滷豐富的地方,就會有滷水自然噴薄而出。數年後,小鎮成了繁榮的大鎮。

有個陝西鹽商,名叫周繼發,他就是在鹽泉鎮發了大財,以至於舉家遷來,世代定居於此。周繼發發跡後,就冒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與其在東家手裏倒鹽,賣到北方,不如自己就地買井,或者買地鑿井,這樣,有了根據地,降低了成本,自己也纔好站穩腳跟,顯示勢力。

一天晚上,周繼發和唐大財喝酒,無意中就冒出了這個想法。唐大財是當地有名的大地主,經營着五十多口井,周繼發販鹽,都是從他手裏進貨。唐大財當時一聽,心裏不禁樂壞了,就動起了歪腦筋:“老弟,實不相瞞,我正想開個當鋪,可眼下苦於手頭銀兩緊張,一時半會兒還想不出個好辦法……唉,實在不行,我就只好賣井了。”

周繼發一聽,正中下懷,說如果唐大財願意賣井,他就願意買下,兩人一拍即合。

第二天,唐大財帶着周繼發,一口井一口井地查驗。每到一口井時,唐大財叫忙碌的工人,全部就地停下,不要動,然後,差人提取深井滷水,讓周繼發當場品嚐。周繼發一一品嚐後,鹹味均很濃,當即滿意點頭。就這樣,周繼發和唐大財簽了契約,買下了牛市壩一帶的十口鹽井。

2、神井

周繼發哪裏會曉得,唐大財賣的這十口井,其實都是廢井,他提前就做了手腳,把含鹽高的滷水悄悄注入到井裏,待周繼發來驗貨時,又製造出鹽場工人忙得熱火朝天的場面,周繼發自然上了套。

唐大財怕周繼發發現上當後,帶人找他生事,所以賣井後,吩咐好家丁,就出去遊山玩水了。一月後,唐大財玩夠了,回來了。不料,管家急匆匆上來稟報:周繼發買下廢井後,按照北方人做事嚴謹的習慣,首先在鹽井周圍修築起高高的圍牆,外面閒雜人等不得進入,然後纔開工取滷。按唐大財在鹽井做的手腳,滷水最多隻能開採五天,可奇怪的是,周繼發的十口井,不但沒停工,反而出鹽量越來越多!打探的人去過多次,親眼所見白花花的鹽巴,不斷從鹽場運出。

唐大財感到好蹊蹺,管家忽然想起什麼了,又說:“老爺,前天上午,周繼發來找過你。他見你不在,就走了。不過看他臉色,不像來生事的。”

唐大財緊張的思緒稍微鬆緩了,一揮手:“不管他,下去吧。”

接下來,唐大財心裏不平靜了,究竟需不需要去牛市壩走一趟呢?心裏很糾結。最後,還是決定以靜制動。

第二天,唐大財在下灣的幾口井,也發現沒滷水了。唐大財得知這不幸的消息,反而有些高興,這正好可以用來搪塞周繼發,這地下深井裏的事情,誰也難以預料,今天開採着,說不定明天就沒滷了。

這天中午,周繼發又來了。唐大財起身到客廳迎客:“哎呀,周老闆,什麼風把你給吹到寒舍來了?”

“是這樣,你賣給我的井,現在產鹽不錯,我來就是特意感謝你的,感謝你唐老爺看得起我這個外地人,給了我一個發財的機會!”周繼發說着,摸出一疊銀票,“這點兒小意思,請唐老爺務必收下,以後我們還得繼續合作呢。”

這周老闆演的是哪一齣呢?不過,看在錢的分兒上,唐大財也不管那麼多了,口裏客氣一番,心裏卻毫不留情地收下了。

沒過幾天,唐大財就坐不住了,迫不及待趕到牛市壩,想一睹究竟。唐大財在周繼發的陪同下,把牛市壩的十口井一一看過。每到一口井,看到的可不是當初自己製造的假象了,而是真真切切取滷的繁忙景象。唐大財好生奇怪,但又不好開口問。

五天後,唐大財一個人再次去了一趟牛市壩,悄悄暗查,發現景象依然,這哪裏還有假?

3、討教

眼看着自己的鹽井,產滷量與日減量,這樣下去,過不了多久,所有的鹽井都可能成爲廢井,唐大財寢食不安,只得厚着老臉,向周繼發討教了。

這天,唐大財吩咐家丁,他要熱情宴請周老闆。周繼發也不推辭,帶了個瘸子如約而來。

席間,唐大財喝了半斤酒後,故意裝醉,向周繼發檢討道:“周老闆,我唐大財今天得向你賠罪了,當初賣給你的十口井,其實都是廢井,是我做了手腳,才讓你矇騙上當。我現在要當着大家的面,償還你一半的買井銀兩,不然我心裏……”

周繼發擡手打斷唐大財的話:“唐老爺,你這是哪裏話!我做事向來不反悔,既然你承認在賣井上做了假,有你這句話,我心裏就滿足了,何必扯在金錢上,這聽起來多不親熱,哈哈!”

“只是……”唐大財想問鹽井的祕密,但見周老闆如此大度,始終羞於啓齒。

“我知道你要問什麼。”唐大財親自給周繼發滿上一杯酒,舉杯喝下後,喊過帶來的那個瘸子,對唐大財說:“我能有今天,除了你,還有他,王瘸子。”

唐大財看了看王瘸子,故作吃驚地問:“哦?難道他有什麼特異功能,會施法術讓廢井產滷?”

周繼發笑了笑說:“那倒不是,王瘸子是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我買井的第二天,在鎮上遇到了他,他是個髒兮兮的乞丐,我頓時動了惻隱之心,帶他去飯館海吃了一頓,才得知他是從我老家來的,我便收留了他。”說到這裏,周繼發有意賣了一下關子。

唐大財已經猴急得不得了,又給周老闆滿上好酒,催他快說。

周繼發叫王瘸子自己說。王瘸子說,周老闆收留他後,他便在井場打理。三天後,滷水沒了,至此,大家才發現上當了。想到周老闆對自己有救命之恩,王瘸子閒來無事,坐在井口發悶,就想,這井難道真的就廢了嗎?忽然,他想起老家人打井,取地下水的事,腦瓜子靈機一動,就拿着工具獨自把井往深裏打。你別說,就幾天工夫,纔打了十幾米深,奇蹟就出現了:居然在下面發現了鹽岩層,注水融化後,取出滷水,濃度比自然滷水高。就這樣,廢井下厚厚的鹽岩層,讓周繼發因禍得福,發了大財。

原來就這麼簡單的事情,自己咋就沒想起呢?唐大財懊悔不已。

周繼發看了看十分難堪的唐大財,說:“要不是王瘸子,我面對廢井,可能也無計可施。但是,發現這個奇蹟後,我叫手下不能對外聲張,我想你遲早會來找我的。”

一聽此話,唐大財十分汗顏,沉默好久,才說:“唉,這一切都是天意,俗話說得好,天意不可違啊!看來,是你的善心,助你發了大財,我得向你學習了……”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8

寡婦賣牛

早年間,諸城石橋子鎮的牲口集市就特別紅火。到了清朝乾隆年間,國泰民安,林茂糧豐,牲口市場更是生意興隆。十里八鄉的村民都來販賣牲口,有趣的是,偌大一個牲口集市竟很少有說話的,一些大小經紀穿梭其中,爲買家或者賣家牽線搭橋,按照行內規矩討價還價,用手勢和眼神交流,雖然嘴巴不出聲,但那熱鬧勁兒就甭提了!

且說這天,有個外地來的老經紀帶着他的小徒弟去趕集,剛進牲口集市,就發現那裏站着個二十歲左右的婦人,頭戴白花,身着青衣,不用說,這是一位年輕寡婦。牲口集市上多是男人來交易,女人來此實屬罕見,況且她生得嬌小玲瓏,眉頭微顰,嫵媚動人,引得很多心術不正的人隨她來去。

老經紀見小寡婦手裏牽着一頭毛色好看的小黃牛,便生了逗逗她的念頭,他轉身對身後的小徒弟說:“你去問問那小娘們的牲口賣什麼價錢。”

牲口集市有個規矩,牲口的價錢不能明說,要用暗語。什麼暗語呢?一至五,伸五個手指頭,六伸大拇指和小拇指,拐七張八勾拉子九。買的人張開手捂着,賣的人在對方手心裏比畫,外人是看不到的。小徒弟走過去,剛想與小寡婦拉手問價,小寡婦趕緊縮回手說:“哎呀,俺一個婦道人家,怎能跟你拉手呢?咱就打開窗戶說亮話,我這頭牛一口價,‘小二姐撲螞蚱’。”

小徒弟一聽,傻了,啥叫“小二姐撲螞蚱”啊?師傅沒這麼教過啊!他撓了撓頭,只得回去問師傅。老經紀一聽也不懂這個價錢,覺得這個小寡婦亂改行規,便氣呼呼地走上前找茬道:“丫頭,什麼‘小二姐撲螞蚱’嘛,我給你個‘小寡婦上墳’怎麼樣啊?”

這一來勾起小寡婦的傷心事了,她眼淚簌簌地流了下來。等哭了一會兒自己的夫君後,她用衣袖擦了擦眼淚說:“行啊,就這麼定了,你掏錢,我的牛你牽走吧!”

老經紀愣住了,他本意是想戲弄小寡婦一番,怎麼這一來一去就把買賣定了呢?老經紀轉身欲走,那小寡婦一把拉住他說:“大街大市的,你怎麼說話不算話?快拿錢來,買下牛再走也不遲!”

老經紀這下尷尬了,立馬變了臉,說:“老夫跟你鬧着玩的,你還當真了,滾一邊去吧!”那小徒弟也狗仗人勢,一把將小寡婦推倒在地。

小寡婦爬起身,也不示弱,杏眼圓睜,寸步不讓:“不行!俺一個婦道人家跟你開什麼玩笑?我家婆婆病重,等米下鍋,可你們竟然耍弄人,咱找人評評理去!”她拽着老經紀的衣襟不鬆手,非要去司衙府見官不可。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正在兩人爭執不下的時候,正好有個包子鋪的師傅端着一籠包子走出來,見店外站着那麼多人,就上前詢問事由。小寡婦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說了一遍,包子鋪師傅聽罷,揮了揮手說:“多大點事啊?我看這牛還有點小,你也別‘小二姐撲螞蚱’了,他也別‘小寡婦上墳’了,我看你們就聽我一句,‘冷了包子另上籠’吧。”

小寡婦思忖片刻,說:“行,我家急着用錢,就照師傅說的這個價吧。”

這是什麼價啊?老經紀一句都沒聽懂,一心覺得他們在瞎胡鬧,不服氣地要去見司衙官。

進了司衙府,見了司衙官,老經紀搶着把他和小寡婦的糾紛說了一遍。司衙官皺着眉頭問道:“難道就沒人給你們打打圓場嗎?”

“有啊!”小寡婦說,“有位包子鋪的師傅說讓我出個‘冷了包子另上籠’,可是他硬是不答應呀!”

“人家說得沒錯啊,這牛還有點小,讓我斷也不過這個價。”司衙官轉臉對老經紀說,“大丈夫吐口唾沫砸個窩,你給她這個價也不吃虧。”

老經紀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結結巴巴地問:“這、這是什麼名堂啊?”

“你呀,還當經紀呢!”司衙官“哈哈”大笑說,“人家要‘小二姐撲螞蚱’是捂兩捂(五兩五)的意思;你給人家‘小寡婦上墳’,不就是淒涼妻(七兩七)嗎?你這出價比她報價高,她自然願意賣給你嘛!後來,包子鋪師傅出的價是‘冷了包子另上籠’,餾兩餾(六兩六),這下你吃不了虧,她也賺不了便宜,正好嘛!”

老經紀這才恍然大悟,羞得面紅耳赤,想不到當了大半輩子經紀,自以爲深諳此道,竟敗在一個小寡婦手裏。他哪裏知道,小寡婦家裏本就是做買賣的,在本地大家用俗語商討價格也是常有的事呢!

老經紀灰溜溜地掏出六兩六錢銀子遞給小寡婦,小寡婦接過銀子,謝過官老爺,邁着輕盈的步子,高興地回家去了。

老經紀垂頭喪氣,拉過小徒弟剛要走,沒想到司衙官一改剛纔的和顏悅色,大喝一聲“慢”,正色道:“你們堂堂男子,竟在光天化日之下欺負一個孤弱女子,還有良知嗎?來人啊,把兩人帶下去各打二十板子,以正民風!”

衆衙役一哄而上,老經紀和他的小徒弟嚇得癱軟在地上……

三葉草的傳說

很久以前,昭通府甘田村有個姓李的員外,富甲一方,可他人丁不旺,只有一個女兒,小名叫三葉。三葉長到十七八歲時,出落得像鮮花一樣漂亮。三葉天資聰慧,不但針線活很棒,繡的花鳥魚蟲栩栩如生,還喜歡讀書、寫字、畫畫,人們都稱她爲“才女”。

三葉聽說城裏興隆街張員外家有棟藏書樓,藏有萬卷書,便想到張家去看一看。可是當時的風俗是未出閣的姑娘不能隨意到別人家,這可怎麼辦?

這天下午,三葉讓丫鬟小紅陪她去城裏,如果有機會就到張家去看一看。小紅說這要是讓老爺知道了,可不是鬧着玩的。三葉卻說如果父親怪罪下來,一切責任由她承擔。於是兩人悄悄離開了家,緊趕慢趕來到張家大院門前。此時天已經黑了,張家的院門緊閉,三葉不便直接上前敲門,只好站在離院門不遠的地方,望着張家的藏書樓出神。時值寒冬,小紅見天色已晚,就勸說小姐不如先找個住處住下,明日再來。三葉只好怏怏地離去。

第二天,天剛微亮,三葉就又帶着小紅來到張家大院門前等待張家開門。可是左等右等,直等到晌午,還是不見張家開院門。這時,天氣突變,下起了鵝毛大雪,小紅再次勸說三葉回家,不然會凍病的。三葉只好跟着小紅回家,當天夜裏,三葉發起了高燒。

李員外和李夫人萬分焦急,四處求醫,大夫換了一個又一個,藥吃了一服又一服,可是三葉的病情總不見好轉。這天下午,李夫人坐在三葉的牀邊,抹着眼淚問女兒:“兒啊,你到底有什麼心事?你就告訴娘吧,不管你要什麼,爲娘一定都給你辦到。”可是三葉閉着眼睛,一句話也不說。當天晚上,李夫人把小紅叫到自己房裏細細盤問,終於知道了三葉的心事。李夫人將三葉的病因告訴了李員外,夫妻二人當即決定向張家提親,要把三葉嫁給張家的少爺。

小紅知道這個消息後趕緊將此事告訴了三葉。沒想到,幾天後三葉的病情就有了起色,逐漸能下牀走動了,過了一段時日便完全好了。

這年年底,三葉的花轎就擡到了張家。

三葉嫁到張家以後,發現張家少爺不但一表人才,溫文爾雅,而且還滿腹詩文,心裏十分高興,於是夫妻倆每日裏吟詩作畫、形影不離。三葉對公婆十分孝順,把公婆當作親生父母一樣對待,公婆也十分高興,直誇三葉是打着燈籠都難找的好兒媳。

光陰似箭,一眨眼就過去了幾個月。這天晚上,三葉待丈夫睡下後,打着燈籠來到藏書樓。三葉正準備開門進去,門裏當即出來兩個僕人。見是三葉,僕人趕緊上前行禮。三葉向他們說明來意,兩個僕人說:“少夫人,您不能進藏書樓,請您留步。”三葉聽了十分不解:“我是張家的少夫人,爲什麼不能進自家的藏書樓?”兩個僕人趕緊跪下說:“請少夫人恕罪,這是張家祖上定下的規矩,婦人不能進藏書樓。”三葉無奈,只好返回。

第二天,三葉將這件事告訴了丈夫,丈夫說:“娘子,你不能怪他們,張家祖上確實有‘書不下閣,婦不上樓’的家規。你要是上樓看書,就違反了祖上的規矩,違反了家規是要受到懲罰的呀!”

過了幾日,丈夫要出遠門,三葉送走丈夫後,回到房裏不覺心灰意冷,當天夜裏三葉就病了。第二天,三葉掙扎着爬起來,一個人來到了庭院裏,呆呆地站着,兩眼癡癡地望着藏書樓。望着望着,三葉的眼淚刷刷地往下流,流啊流,打溼了地面。小紅見狀勸她回房休息,但三葉一點反應也沒有,仍然呆呆地望着藏書樓。就這樣,三葉站了一整天,淚水都流乾了,無論誰來勸,三葉都一動也不動。待三葉的丈夫聞訊趕回家時,她已變成了一尊石像。

轉眼到了第二年的春天,這天夜裏,三葉的丈夫剛剛入睡,突然庭院裏響起了朗朗的讀書聲,他趕緊出去查看。只見三葉滿含淚水地走到他面前,緩緩說道:“我生前不能上藏書樓,死後我流淚的地方長出了三葉草,望你念在往日的夫妻情分上,把庭院裏的三葉草帶上藏書樓,夾在書中,以了卻我的心願。”最後,三葉還說,希望從此以後能取消女子不能上藏書樓的規矩。話一說完,三葉就悄然離去了。丈夫急得大喊三葉的名字,沒想到把自己驚醒了,方知是一場夢。

三葉的丈夫急忙起身來到院裏,果然見院裏長滿了青翠的小草,他蹲下身子撫摸着這些小草,心酸地想:這一定是三葉草了。於是三葉的丈夫趕緊摘下三葉草,曬乾以後,將它帶上了藏書樓,夾在書裏。經此事後,張家便取消了女子不能上藏書樓的家規。

說來也怪,過了許多年,凡是夾有三葉草的書都沒有被蟲蛀。從此,當地人都用三葉草夾書以防蟲蛀。

王婆的家教

王婆的孃家原在陽谷縣的一個偏僻小村,爹爹是走街串巷的貨郎,還兼了職:買賣人口的人牙子。在當時社會,只要當事人或者當事人的監護人自願,買賣人口是合法的。

那一年,王婆十歲。有一天,王貨郎領回來一個十來歲的男孩,說是五錢銀子買的。王妻十分歡喜,因爲男孩長得白白胖胖,討人喜歡,一轉手怎麼也得賣四、

《水滸》中的王婆非常厲害,她一步一步地誘惑潘金蓮與西門慶勾搭成奸,東窗事發後又授意毒殺武大郎……王婆的這些手段和經驗是從哪裏來的呢?

王婆的孃家原在陽谷縣的一個偏僻小村,爹爹是走街串巷的貨郎,還兼了職:買賣人口的人牙子。在當時社會,只要當事人或者當事人的監護人自願,買賣人口是合法的。

那一年,王婆十歲。有一天,王貨郎領回來一個十來歲的男孩,說是五錢銀子買的。王妻十分歡喜,因爲男孩長得白白胖胖,討人喜歡,一轉手怎麼也得賣四五兩銀子,幾乎能賺十倍利潤。

王妻正高興着,忽見男孩臉色通紅,嘴裏哼哼着,還沒等她反應過來,“噗嗤”一聲,一股臭味瀰漫開來。王妻呆了片刻,才明白是男孩一泡屎拉在了褲襠裏,再看男孩一臉癡呆,這才曉得男孩是個傻子,禁不住哭喪着臉叫了起來:“哎喲,天吶——”

這當兒,王貨郎正在院裏洗漱,聽到動靜,趕忙進屋,明白了買來的男孩是個傻子後,又氣又恨:“難怪便宜,這可怎麼好?那賣孩子的說自己是過路客,再也尋不到了!”

兩口子的吵鬧聲驚動了一牆之隔的鄰居古老頭,過來問明事由後,古老頭上上下下打量了一下男孩,捋着白鬍子“嘿嘿”一笑,說:“我這兒倒是有一個變廢爲寶的法子,只是不能白白與你。”

王貨郎一聽,急忙滿臉堆笑:“求古老爹指點迷津,真得了好處,咱二八分賬。”

古老頭這才告訴他們,隔壁莊有一戶財主,十三歲的兒子夭折了,財主不願意兒子孤零零下葬,四處託人,要尋個歲數相當、亡故不久的女孩給兒子配陰婚,肯出三十兩銀子彩禮錢。

王貨郎苦着臉說:“您這不是開玩笑嘛,難不成要我把活蹦亂跳的孩子掐死?再說啦,他可是小子,不是女娃!”

古老頭指着傻小子說:“你看這傻子眉目清秀,髮髻也難辨男女,換身女裝不就是個白胖丫頭嗎?用砒霜把他藥了,就說親閨女急病所致,到時候穿戴好吉服送過去,誰看得出是個小子?”

王妻很是猶豫:“雖說是傻子,但好歹性命一條,將來若是事發,免不了要吃人命官司。”

王貨郎瞪了媳婦一眼,訓斥道:“你不說我不說,哪裏就會事發了?”在古代,一兩銀子幾乎能保障鄉村人家一年的吃穿用度,三十兩銀子是相當大的一筆錢財,因此王妻也就默允了。

王貨郎央求古老頭前去說合,古老頭也不敢怠慢,說:“既然如此,你那販貨的毛驢借我一騎。”古老頭騎着毛驢急急而去,午後,他便帶回好消息:財主願意結親。

王貨郎急忙叫媳婦兒弄幾個小菜款待古老頭,古老頭連連擺手,說:“虛禮就不必了,快去置辦一應物件,別忘了彩禮錢分我兩成。”

王貨郎滿口應承,火也似的趕往陽谷縣,找藥房謊稱鬧耗子買了砒霜,又在壽衣鋪買了身二手吉服,趕回來已是傍晚,他讓媳婦兒熬得一鍋粥,盛上一碗,撒入砒霜,又拌了許多糖攪勻。

王妻心細,提醒丈夫不可讓古老頭置身事外,“怎麼也得拉古老爹一起行事,一來這樣就成了一條繩上的螞蚱,他不敢在外面亂說;二來也不會落下把柄於他。”

王貨郎連聲誇讚媳婦兒想得周到,立即去請來古老頭,讓他親自將粥端來與男孩食用。起初古老頭不願意,王貨郎拉下臉來,說:“這缺德主意是您老出的,這麼點兒事都不幹,咱們怎麼能一起發財?”

古老頭推卻不過,又貪圖銀子,只好拄着柺杖,顫巍巍地將毒粥端給了傻小子。傻小子吃下不久,便捂着肚子叫起疼來,喊聲越來越響。偏僻鄉村本就寧靜,夜晚更加萬籟無聲,王貨郎怕驚動其他鄰居,手忙腳亂地衝上去捂男孩嘴巴,只聽“哎喲”一聲,手給咬了。古老頭在一旁看着急了,用柺杖敲着地面點撥他們:“真不中用,拿棉被來蒙着他啊!”王妻急忙跑進內室,抱出棉被,兩口子合力矇住男孩的頭,拼死按在地上,待男孩一動不動纔敢放開。

男孩由於疼痛,咬破了嘴脣,七竅流血,面孔扭曲,死得十分難看。幸好古老頭年輕時也幹過白事的營生,當下指揮道:“先換衣服,待會兒屍身硬了便不好打理。”他又叫王妻給男孩擦去血跡,臉上敷粉掩住青色,嘴脣塗抹胭脂遮蓋咬痕。待收拾好,天也矇矇亮了。

王貨郎一夜沒有閤眼,恐夜長夢多,將男孩屍身用席子捲了,給毛驢套上平板車,拉着“大閨女”的屍身,由古老頭引着來到鄰莊。由於財主的兒子停屍已久,他家早已備好婚帖,親朋好友也已經就緒,待“新娘”一到,立刻吹吹打打辦起了紅白混合的喜喪會。

入棺時,財主家也有人嘀咕“新娘”指甲發紫,恐怕不是正常死亡,但當時普通百姓法制觀念淡薄,財主家的流水席又酒肉豐盛,白吃白喝白拿又何必多事呢?所以古老頭和王貨郎分了彩禮錢,相安無事,過了幾年寬鬆的日子,直至終老。

王貨郎夫婦和古老頭行事時,全被年幼的王婆看在眼裏,她不知不覺地滋生了唯利是圖和人命淡薄的念頭。待到日後,王婆教唆潘金蓮毒殺武大郎,後來又被武松拿獲、被判剮刑,此時才明白殺人償命、天理昭彰,但已經遲了……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9

烏龍山深處有座老屋,老屋邊有座古墓。幾百年來,先後有十八位男人住在老屋裏,陪伴着古墓里長眠的逝者。

三百多年前的明朝末年,朝廷裏有位德高望重的武將,人稱元大將軍。元府裏有一個叫史廉的男子,主要負責元府的賬務。有一年,史廉的家鄉瘟疫肆虐。元大將軍聞訊後,親令史廉將老家親人接到元府中避難,並上書朝廷,大力賑災。史家因此躲過一場浩劫。

後來,元大將軍被奸臣迫害,滿門抄斬。元大將軍被處以凌遲,頭顱掛在示衆的旗杆上。史廉深知大將軍被冤枉,當天晚上,他冒着被滿門抄斬的危險盜取將軍的頭。隨即,日夜兼程,趕回老家,將元大將軍的首級安葬在烏龍山深處。史廉從此隱姓埋名,終日裏守着這座無碑墳。清晨灑掃,夜晚上香,春來花祭,秋來奉果,一守就是二十年,直到病危。

史廉去世前,將史家老少召集在一起,立下遺囑:死後將我葬在元大將軍身旁,史家要每世每代的長子爲將軍守墓,生生不息,代代不止……

史家子孫牢記先祖遺訓,開始了爲元大將軍守墓的漫漫長路。到了史豐收這代,這個義薄雲天的故事已經是演繹到第十八代了。

李小鵬生活在現代都市裏,當他聽到這個悲壯的故事後,決定實地探訪一下。他想知道,是什麼樣的一種信仰和力量支撐着史家的壯舉。他尤其感興趣的是,在現在這樣一個物慾橫流的世道里,史家人還能心靜如水滿懷虔誠地爲一個已經死去了幾百年的人守墓嗎?

李小鵬驅車來到烏龍山腳下的烏龍鎮。烏龍鎮美其名曰爲“鎮”,其實只是鄉級政府轄下的一個規模很小的街道。主幹道中段,林立着本鎮地標性建築──姚家龍大酒店。酒店樓高兩層,房間數近十間,牆壁外部一律貼滿淺白色的瓷磚。

史家人守的墓位於大山深處,離街道還有十幾裏山路,只能步行上山。李小鵬想把車停在姚家龍大酒店門口。酒店老總姚家龍骨碌着生意人精明的眼睛,提出要求:我經常到城裏,知道有停車費這一說,你看……李小鵬知道姚家龍的言外之意,爽快地說,不就是要停車費嗎,我給,下午回來一併給!

姚老闆很高興,車前車後地跑,聲音很大地引導李小鵬泊好車。

沿着一條若隱若現的山間小徑,李小鵬向目的地走去。

山路是十幾代史家人踩出來的,踩得別有用心。普通的山路,選擇在山勢相對平緩的地方,而史家人踩出的山路,在山林茂密的陡峭的山巒處蜿蜒,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保護元大將軍的墓。

中午時分,李小鵬來到傳說中的墓地,看到了傳說中的守墓者。

墓碑不大,藏在樹林中。守墓者住的小屋就在墓碑旁邊。小屋是用條石壘成,條石們都有了年紀,精神矍鑠地泛着青色的光澤。守墓者史豐收六十歲上下的年紀,面目和善,和一般的老農無異。史豐收的腳邊臥着一條名叫“雷子”的大狗。

史豐收對山外來客很熱情,有問必答。他說他是史廉的第十八代子孫,守墓已有三十年。他說每個星期下一次山,討些糧食和生活用品回到小屋。農忙的時候,他會一早回家幹活,但是晚上一定要回來的。

李小鵬問史豐收,你老了沒有力氣守墓怎麼辦?你的大兒子願意接班嗎?

史豐收很堅定地說,那是一定的。又說大兒子現在在廣東打工,但只要他做父親的一聲令下,兒子立馬就會回來守墓。

李小鵬又問,史家祖祖輩輩已經爲元大將軍守了幾百年的墓,中間遭受了很多磨難,按說,元家的恩情史家早就報答完了,史家爲什麼還要堅守下去。

史豐收想都沒想地答:沒有元大將軍,史家早在幾百年前的瘟疫裏消亡了。只要史家的煙火在延續,大將軍的恩就報不完……

不知不覺,已經下午五點多。李小鵬要告辭了,臨走前,他掏出皮夾,想資助點錢給史豐收。錢包掏出來,才發現錢包裏除了一張擠一張的銀行卡,一分錢現金也沒有,只好遺憾地向史豐收解釋。史豐收說,你別客氣,我不會要你的錢,史家人怕無功受祿。

天黑之前,李小鵬順利回到烏龍鎮,他剛來到大酒店前,姚家龍迎了上來。李小鵬問姚老闆,鎮上哪裏有取款機,他要去取錢。姚老闆得知李小鵬沒錢,勃然變色說,你糊弄誰啊,機器還能吐錢出來?廢話少說,你給錢吧!

李小鵬傻了,汽車要加油,自己的肚子也要加油,還有這停車費,這些都得靠現鈔來解決,怎麼辦?

李小鵬正着急得抓耳撓腮時,忽然感到腿被什麼東西蹭着,低頭一看,是雷子!雷子圍着李小鵬打轉,嘴裏嗚嗚地叫着,好似看到了久別的老朋友。沒等李小鵬說話,姚老闆道,這不是史大伯家的雷子嗎?咦!雷子的脖子上還粘着一張紙呢。

姚老闆把紙摘下來。

李小鵬歪頭看過去,這是張紙菸盒,被撕成了半張。紙菸盒的背面寫着一個數字──100。下面是三個歪歪扭扭的字:史豐收。

李小鵬看清楚了字,卻不明白什麼意思。

這時姚老闆說,妥了,你剛纔不是說還要吃飯加油嗎?飯你在我這裏吃,停車費免了,油呢,我來幫你加。

李小鵬苦着一張臉說,我沒現金啊,吃什麼飯,加什麼油?

姚老闆晃着那半張紙菸盒說,這不錢嗎?一百塊呢!史大伯借你的。

李小鵬的眼睛瞪得圓溜溜的,一下想明白了,一定是他離開後,史豐收忽然想到他身無分文,寸步難行,要幫他忙。而史豐收身上也沒有現金,就在紙菸盒上畫了一百塊錢,讓雷子送過來。

李小鵬問姚老闆:史豐收在煙盒上寫個“100”、籤個字就能當一百塊錢人民幣用?

姚老闆說,只要史老伯親筆寫的,親筆簽字的,那“100”後面再加兩個“0”,同樣管用。幾年前,前莊有個姓高的小夥子,娶媳婦差三萬塊錢彩禮錢。高家人找到史豐收,求他幫個忙。史豐收覺得高姓小夥子還算可靠,就在紙菸盒上寫了“30000”這個數,簽上自己的名字。女方家人拿上紙菸盒,就把閨女送來了。

說話間,姚老闆把李小鵬請到雅間,炒了菜上了酒後,說你慢慢吃慢慢喝,我去給你搞油去。

李小鵬問鎮上有加油站嗎?姚老闆說,沒有,但是有開摩托車的,我拿個大塑料桶,一家一家找,每家給一點,不就齊了?

李小鵬問,那些開摩托車的也認史豐收的紙菸盒?姚老闆說,史豐收畫的這錢,在烏龍鎮就是硬通貨,不貶值!

不一會兒,姚老闆回來了,扛着一大桶汽油。李小鵬敬了他一支菸,和他拉起家常。李小鵬問,史豐收畫錢,說到底是拿自己的信譽抵押、擔保。這些年來,有沒有人利用了史豐收的信譽,賴皮賴賬的。

姚老闆說,有,但只有一個,就是高家人。高家把媳婦娶來後,不提給彩禮的茬了。這讓女方父母左右爲難。按理說,他們得找史豐收要那三萬塊錢,因爲這錢是史豐收擔保的。但他們不忍心,史豐收這樣忠誠大義的人,稍微有良心的誰能讓他難堪?

那怎麼辦呢?李小鵬問。

姚老闆說,烏龍鎮的老百姓把這個問題解決了。高家老老實實地把三萬塊彩禮錢給了女方父母。

李小鵬問老百姓怎麼解決的。

姚老闆說,高家不還錢,倒黴事情就一件接一件:煙囪一天被堵三回;下蛋的老母雞雞屁股被塞上木樨;秧田的水,上午放滿,下午漏光……這些事情都是烏龍鎮人乾的,他們不能允許有人往史豐收身上潑髒水……

離開烏龍鎮,已是深夜,開着越野車的李小鵬心潮澎湃,他終於找到一代又一代史家人堅守忠誠大義的支撐點。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10

南宋愛國將領岳飛,善書法,也精琴棋。每當他心中煩悶的時候,總要彈古琴,以抒發心中的憂憤。公元1141年,岳飛抗擊金兵,連連取勝,兵進朱仙鎮,岳家軍將士們個個摩拳擦掌,決心打到金兀朮的老窩黃龍府。

這天,岳飛正和部將們商議出兵的事,南宋的投降派丞相秦檜促使宋高宗一連下了十二道金牌,召岳飛火速回京。他要把岳飛騙回京城加以殺害。

這天,岳飛離京城臨安不遠了,突然對面來了幾個校尉攔住岳飛說:“聖上有旨,命你城外安歇,沒有聖旨,不得進城。”

晚上,岳飛就住在一座寺院裏。心中實在鬱悶,夜不能寐,在院內踱步,望着滿天星斗,連連搖頭嘆息。回到屋裏,見牆上掛古琴一張,伸手摘下來,定了定音,伏案彈奏了起來。

秦檜實行的第一招刺殺岳飛的計劃,是讓人從監獄裏提出一個身強力壯的死囚,告訴他去城外刺殺一個奸細,事成以後,不僅可以赦免死罪,還要嘉獎。

這個犯人聽說是刺殺奸細,又可以免死得賞,高高興興的出了城,秦檜的得意打算是:叫死囚行事,免他死罪,他必然賣命去幹;刺死岳飛,再把他抓起來殺人滅口,神不知,鬼不覺,萬無一失。秦檜心裏美滋滋的,靜等刺客的迴音。

刺客來到寺廟院內,躲在一棵老槐樹的後面,他聽見岳飛在屋裏嘆氣,就躡手躡腳來到了窗下,在岳飛轉身摘古琴時,閃身進了屋內,躲在屏風後面,提着氣,踮着腳,向前移了幾步,正要行刺,這時琴聲響了,刺客馬上把刀縮了回去。原來這個刺客是郾城人,老爹是個有名的彈琴藝人,能夠作曲彈琴,在民間賣藝餬口。前年秦檜爲討好金兀朮,硬把中原能歌善舞、撫琴作畫的藝人抓了起來,準備送給金兀朮尋歡作樂。他爹不願去爲金兀朮效勞,被逼無奈,抱琴跳水而死。爹死了,他懷着滿腔仇恨,到了京城,闖到秦檜相府拼命,被抓進監牢,判了死刑。

岳飛手中的牛角琴撥,在琴絃上彈撥的琴聲飛揚,或柔或剛,或緊或慢,時而高亢,時而低沉,高亢時,像千軍萬馬在疆場馳騁,拼殺金兵;低沉時,像唉聲嘆氣,憂國憂民。

刺客忽然想起老爹爹的琴聲,所以把剛要刺殺岳飛的刀縮了回去,他猶豫了,心想:“這是誰呢?如果是金人,咋能夠彈這樣好的琴呢?”他用一隻眼睛從屏風的細縫中仔細看:彈琴的人一身朝服,臉色白潤,分明是中原人吶!

“管他是誰,趁他一心一意彈琴,我一刀刺死他就是了。”刺客心一橫,剛要下手,只聽琴聲突然停住了。刺客渾身的肉緊縮了一下,差一點把手裏的刀落在地上。這時,只聽岳飛一聲長嘆:“唉!何時收復舊山河呀!”琴聲又陡然驟起。刺客聽了聽,咦!這曲調爲什麼這樣熟呢?這不是我爹譜作的《送軍行》嗎?

琴聲綿綿不斷,刺客的腦子裏閃過幾個月前的事情……

金兵佔領了郾城,金兀朮設慶功宴,把老爹抓去彈琴助興。爹爹不彈不奏,怒目而立,在金兀朮面前把琴絃完全撥斷,被關進了營中。後來嶽元帥到了郾城,打跑了金兀朮,救出了老爹。老人家一高興,就譜作了這首《送軍行》的琴曲,到處彈奏,讚揚岳家軍的抗金事蹟。一天,嶽元帥親自來到家裏,爹爹一見如故。嶽元帥請老爹教他彈奏《從軍行》……

那刺客想着想着落淚了。

他的心被琴聲捲走了,隨着琴聲一會兒高興,一會兒慷慨,竟忘了自己是來行刺的。

“嘭”的一聲,把他嚇了一跳,琴絃斷了。岳飛默默地站了起來,自言自語說:“我岳飛抗金大業未成,何以報答父老鄉親!”刺客聽到“岳飛”二字,頭“轟”的一下漲得斗大,鋼刀“噹啷”一聲掉到地上,一下子從屏風後面轉了出來,叫了一聲:“嶽元帥!”撲通跪倒在地,淚水嘩嘩地流了下來,泣不成聲的說:“嶽元帥!我對不起您呀!”

岳飛被他嚇了一跳,看着面前跪着的人,問道:“你是誰?”刺客把行刺的事仔細的說了一遍。岳飛怒火沖天,雙眉倒豎,鋼牙緊咬,大罵秦檜老賊。他把刺客拉了起來,安慰了一番,給他一些銀兩,讓他逃走,自謀生路。這個死囚萬分感激,給岳飛磕了個頭,說:“嶽元帥,多多保重。”拾起鋼刀轉身走了。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11

一 抓賊

邱斌武藝高強,打得一手好鏢,他是桑梓縣劉員外家的護院頭領。劉員外在清明節這天領着家眷回鄉祭祖,邱斌和手下的五位護院喝了點兒酒,然後早早地回住處合衣睡覺去了。

半夜時分,邱斌感覺內急,他一咕嚕從牀上爬起來,直奔後院的廁所跑去。邱斌剛到後院,忽然發現牆上出現了一個黑影。

邱斌一見有賊,他甩手就射出了一枚狼牙鏢,門樓上的黑影一聲慘叫,當時就應鏢而落。

邱斌領着手下幾名護院,衆人合力一搜,竟在後院的花房中找到了黑衣賊人。兩名護院一個餓虎撲食,便將賊人牢牢地按倒在地,黑衣賊人名叫柳七,他已經起下了腿上的狼牙鏢,此時鏢傷處正在汩汩地流血,柳七哀聲道:“邱爺,能否讓我先給鏢傷敷點止血藥呀?”

邱斌也不想將事情做得太絕,他點頭對擒賊的兩名護院說:“放開他!”

兩名護院撒手,柳七翻身坐起,他在懷裏一摸,取出來了一個拳頭大小的扁木盒子,柳七先在盒蓋上敲了幾下,然後將盒蓋打開,將裏面一種淡綠色的藥粉,敷到了自己右腿的鏢傷上。說也奇怪,古怪的藥粉剛剛敷上,流淌的鮮血便止住了,邱斌正想湊前看個究竟,柳七怪叫一聲,飛身躍起,那條傷腿竟然行動如常,他鬼魅般地衝出了花廳,然後“嗖”地一聲,又一次躍上了院牆。

邱斌冷笑一聲,他又擡起手來,兩枚飛鏢“噗噗”發出,一枚射中了柳七的屁股,另一枚插到了柳七的左腿上。

柳七重新被擒,邱斌從柳七身上搜出了那個木質的藥盒,他將盒子裏的藥粉給柳七的新傷敷上後,果然這藥粉療效神奇,竟在轉瞬間,便可令傷口止血,不長的時間裏,便能令他行動如常。

邱斌找來了一條重重的鐵鏈子,將柳七鎖到了柴房內。柳七央求道:“邱護院,您看在我上有七十歲的老孃,下有七歲孩子的分兒上,把我放了吧!”

邱斌“呸”了一聲,說:“放了你,你想得美,天一亮,我們就把你送交官府,到了官府,先賞你屁股一頓板子,然後將你關進臭氣熏天的大牢,你就等着好好享受吧!”

柳七被邱斌一番話嚇得臉色煞白,他“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求饒命。

邱斌壓低聲音說:“饒了你也未嘗不可,但是你得把那紅傷藥的祕方交出來!”

二 騙局

柳七雖然一身賊骨,但也怕被送交官府治罪,他萬般無奈之下,只得點頭同意了邱斌的交換條件。

柳七拿起毛筆,他在紙上鬼畫符似的寫上了一共十八味藥的“賊方”。邱斌自然不信柳七,他照方買來所有的藥粉,然後親眼瞧着柳七爲他配製所謂的賊藥。

柳七先將木盒子中的藥粉倒出來,然後按照用藥量,將那十八味藥的藥粉一一加到了盒內。柳七將賊藥配好,他關上盒蓋,然後得意地在盒蓋上拍了兩掌,道:“邱護院,我傳您賊藥,您可要說話算話呀!”

邱斌拿着木盒子裏的賊藥,接連找人做了三五次試驗,果然這賊藥藥效驚人,不僅立時能夠止血,還可以令人在短時間內恢復行動。邱斌取出鑰匙,打開鐵鏈上的大鎖,他對柳七道:“你可以走了!”

柳七在離開劉家大宅的時候,他回頭叮囑:“邱護院,如果以後你爲人治傷,一個人只可用一湯匙的藥量!……”

邱斌點頭放了柳七後,劉員外領着家人回來,他便向劉員外辭工,劉員外詫異地問:“邱護院,你離開我家,莫非另有高就嗎?”

邱斌回答:“我準備回去開一家藥店,以後不幹護院這一行了!”

邱斌的老家在薊縣,該縣地處口外,馬匪橫行,又兼之民風強悍,所以開一個專賣賊藥的藥店,應該是大有作爲!

邱斌回到老家後,他經過十天時間的籌備,邱記神藥的招牌便被掛了出去,可是他將木盒子裏的賊藥賣掉後,邱斌重新配製賊藥的時候,這才發現,他配置的賊藥,根本就不好用!

邱斌面對無人買藥,坐地賠錢的尷尬局面,他氣得抄起了柳七那隻曾經裝過賊藥的木盒子“咔嚓”一聲,將其摔碎在了地上。

木盒子碎成了六七半,邱斌驚奇地發現木盒子的盒蓋裏面竟是空心的,空巢內還有裝過藥粉的痕跡,而且只要用手敲擊盒蓋,盒蓋內壁上就會打開九個小孔,藏在盒蓋內的藥粉,就會少量地漏進木盒內。

很顯然,柳七欺騙了邱斌,那賊方中並不是十八味藥,而是十九味藥,最後的一味藥,藏在盒蓋中,那纔是決定賊方是否療效如神的關鍵。

邱斌氣得連聲大罵柳七,可是柳七也不知道藏到了哪裏,邱斌找不到柳七,不知道最後的一味藥是什麼,邱斌的藥店絕對逃不脫關門的命運。

邱斌這天正坐在藥店裏生悶氣,就聽街上有人喧譁道:“縣衙的捕頭,竟抓住了飛天大盜柳七!”

果然四名捕頭趕着一輛馬車從街上走了過來,車上用鐵鏈子鎖着的正是柳七,這個柳七流竄到薊縣作案,他在行竊一家富戶的時候,突然發現了一罈塞外的佳釀—黃芩酒。

這黃芩酒喝到嘴裏看似柔軟,其實後勁極大,柳七不知道厲害,他飲了半壇黃芩酒,竟然醉倒在竊案現場。這就是他今日被擒的經過。捕快們怕柳七逃走,先是割斷了他的腳筋,然後用馬車載着他,耀武揚威地直奔薊縣縣衙而去。

邱斌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他急忙回到店裏,先用黑紗蒙面,然後帶着兵器和鏢囊,飛身躍上房頂,直向薊縣縣衙的方向奔了過去。

邱斌要劫下柳七,他要得到賊藥的完整配方!

三 祕密

那四名捕快真的沒有想到,竟有人敢在大白天劫走柳七。邱斌打翻了四名捕快,然後揮刀斬斷了柳七身上的鐵鏈,那四名捕快大喊抓賊的時候,邱斌已經搶過了一匹馬來,然後他揹着柳七飛身上馬,向城外飛奔而去。

邱斌騎馬一直來到了城外雲龍山深處,柳七一見救自己的竟然是邱斌,他大聲叫道:“邱護院,你即使救了我,我也不會告訴你賊方中的第十九味藥!”

邱斌說道:“你要告訴我第十九味藥是啥,以後你的生活歸我照料!”

柳七的腳筋都已斷掉,如果邱斌不在雲龍山中爲他安排一切,等待他的只能是被餓死的命運了。

柳七萬般無奈,他只得點頭同意了邱斌的要求,邱斌在深山裏爲柳七找了個山洞,柳七住在山洞裏,就開始爲邱斌配製第十九味藥。當然,柳七每日的衣食住用,都得由邱斌供應。邱斌將柳七劫走後,薊縣的捕快大搜了三天,他們找不到劫匪和柳七後,這股捕盜的風頭就這樣過去了。

邱斌隨後僱用了一個又聾又啞的夥計,讓他到山上照顧柳七,柳七接下來拄着雙柺,採來他需要的草藥,接着將其曬乾並用藥磨磨碎,磨碎的神祕藥粉被那個聾啞的夥計送到了山下,邱斌將這第十九味藥加到了賊藥之中,果然這賊藥又出現了療效如神的效果。

邱記神藥賣得異常紅火,邱斌賺得也是鉢滿盆平,邱斌這天一大早剛打開店門,就見一位頂盔掛甲的副將領着十幾個親兵從門外走進了店內。

這個副將姓吳,吳副將來自涿州府,他奉府臺之命,領着七八百名精兵,到薊縣剿匪來了,既然剿匪,自然避免不了受傷,吳副將今天是上門購買賊藥來了。

吳副將讓邱斌將店裏的一百多斤賊藥都拿了出來,然後丟下了三百兩銀子,說:“這些神藥,我都買了!”

邱斌正要告訴吳副將使用賊藥的注意事項,吳副將讓親兵拿着藥粉,他上馬急匆匆地離開了邱斌的藥店。可是一個月之後,邱斌被薊縣的捕快抓到了縣衙的大堂。

邱斌對着薊縣縣令牛大人叫道:“牛大人,我犯了哪條王法,你抓我幹什麼?”

牛大人一拍驚堂木,叫道:“吳副將就是因爲敷了你的藥,現在已經中毒身亡了!”

牛大人一擺手,兩名衙役將吳副將的屍體用門板擡上了堂來,吳副將剿匪的時候,他的大腿被惡匪們砍了一刀,吳副將將賊藥敷在一尺半長的刀口之上,鮮血和傷痛確實是止住了,可是一頓飯的時間後,吳副將就膚色鐵青,身體僵硬,中毒身亡了。

邱斌用藥害死了吳副將,這可是掉腦袋的罪過,牛大人叫道:“將邱斌用木枷夾起來,押入死囚牢!”

邱斌恨柳七害他,他扯開嗓子大叫道:“我知道飛賊柳七住在什麼地方!……”

牛大人派捕快將躲在山裏的柳七抓到了監牢,並把他關到了邱斌隔壁的監房,邱斌大聲叫道:“柳七,你那第十九味藥究竟是什麼,你爲什麼要害我?……”

柳七冷笑道:“我那第十九味藥裏一共有三味藥,這三味藥都是凝血的毒藥,其中最毒的就是烏頭,烏頭就是斷腸草!”

烏頭極毒,但是有另外兩樣毒藥剋制它,烏頭的毒性就降得極低,將少量的烏頭毒敷在身體的外面,確實可以很快地止血,但是大量敷用,卻可讓人凝血致命。

邱斌叫道:“你真的害死我了!”

柳七冷笑道:“我四處行竊,確實是個巨匪,但你挖空心思,總想得到我的祕方,你難道就不是大賊嗎?我惡貫滿盈,死不足惜,黃泉路上,咱們一起走,你也並不冤呀!……”

邱斌身體搖晃“撲通”一聲,跌坐在了牢房的泥地上。他喉嚨裏發出痛苦的“嗚嗚”聲,就好像野獸在悲鳴!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12

相傳,在元代的時候,有一個大將軍,名叫張柔,威猛無比,是個常勝將軍,受到百姓的愛戴。死後,皇帝順應民意,在他戰鬥過的地方爲他選一處墓地,就派了風水術士到處尋找風水寶地。

話說到了中山(今河北滿城)城一帶,站在城北至高點眺望,西側乃陵山,東側平原一望無際,北側連綿羣山到此收尾,細看盡頭處雲霧繚繞,紫氣瀰漫,有九龍戲水之妙處。往北10裏靠西,此處乃一小村,此村北依九山,南臨漕水,羣山環抱,卻又地勢開闊,但見整體山巒成龜臥形態,中央則是九龍下山之氣勢,術士道:“此處乃絕佳之秒地也”。於是回朝向皇帝稟報,到了朝堂之上,皇帝問可曾尋得合適陵址。術士緩緩道來,此地依山傍水,西側山巒此起彼伏,有金山玉山,東側則是一望無際的平原,有大樓小樓,承山之威,繼樓之儀,而已。皇帝聽罷大悅,即命人在選址處劃定範圍,徵招附近百姓開山挖土,鑿石修路。

消息傳到了附近的百姓耳朵裏,他們很着急,爲什麼呢,因爲將軍的陵址將來要保密的,少不得現在爲他們出力的人,將來可能要被陪葬。正在人們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在村西的月明寺山坳處傳來陣陣佛聲,細看,才知道是明月老和尚,和尚掐指一算,沉思片刻對村民說,躲過此劫不是沒有辦法,但是你們要齊心協力方可。說吧對人們耳語片刻,人們就照辦去了。

也不知過了多少時日,陵寢終於修好,最後一道程序就是要附近山裏的漢白玉做石人石馬像,還有贔屓駝碑,上面鐫刻大將軍的功德,還有朝廷的評判等。這也是最苦最累的活,弄不好重大幾十噸的石料就會砸死人的,在即將樹碑的時候,按古法很多百姓要陪葬的,可是當把人們綁進即將填埋的大坑的時候,石碑就會無故倒下,而人們出了坑則石碑巍聳不倒,此事傳到皇帝耳朵裏,就命人前來查看,說是張柔顯靈,不想讓百姓付出勞動還要搭上性命,於是皇帝就赦免了百姓,不日陵寢修建完畢,落了個兩全其美的結局。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13

宋朝天禧年間,天南山流傳着這麼一段人人皆知的事:天南王家,一夜盡亡,家財萬貫,一炬成灰。鬼盜千裘,積金如山,江湖隱名,百姓平安……

母告孩兒露端倪

張一清剛到天南山古柳縣上任不到半年,一天,清早就有人鳴冤擊鼓,於是整理衣襟,吩咐師爺田會升堂斷案。

原告被告帶到,張一清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個三十出頭的婦女和一個十四五歲的男孩。那婦女頭上披金帶玉,臉上胭脂水粉,杏花眼直往上挑,刁鑽輕薄之態表露無疑,一到公堂便撲通一跪,嘴裏直呼:“請大人爲民婦做主,民婦陳李氏,狀告兒陳聰不孝”。那男孩頷首低頭,一副書生打扮,見到大人禮數周到,說道:“願聽大人安排”。

原來是一個母親狀告兒子不孝,當今皇帝極重孝道,在公堂上遇到不孝子可亂棍打死,眼看這孩子憨厚老實,不像是不孝奸邪之人,縣丞張一清心裏狐疑,繼而問婦人道:“這孩子是你親生骨肉?”

“是民婦所生!”

張一清又向陳聰問道:“這婦人可是你親孃?”

“是!”

張一清頓了頓,又問陳李氏,道“你具體說說你兒子不孝之處?”

陳李氏嘴角一撇,“民婦命苦,丈夫一年前患惡疾去世,這潑孩兒在爲父親守喪期間,多次擅離父親靈堂,之後三番五次衝撞母親,民婦幾次勸導,仍不思悔改,民婦無奈,交予大人訓誡,最好受點棍棒之苦!”

張一清見陳聰依舊低頭無語,並不爲自己辯解,又向他問道:“你母親所說是否屬實?”

“屬實,願聽大人發落!”

“大人,不孝兒都已認罪,按大宋律例可亂棍打死!”陳李氏一副得意之態,話語間盡顯尖酸刻薄。

看來這陳李氏是想置自己親生骨肉於死地,從公堂表現來看,陳聰倒是像有情有義之人,倒是這婦人盡顯刁鑽,其中必有隱情,若遂了這婦人的意,豈不平添一樁冤案?張一清想了一會,一拍驚堂木,宣判:“案情明瞭,不孝孩陳聰收監暫押,待簽字畫押之後亂棍打死,陳李氏三日之後擡棺來牢房收屍!”

“謝大人!”陳李氏謝過張一清,滿意地退出了公堂。

待陳聰被帶到牢房後,張一清吩咐旁邊捕快關力和古青如此這般,關力和古青退去……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14

李老歪蹲在自家門前的歪脖樹下,挖空心思想發財的主意。

這些年爲發家致富,李老歪可沒少折騰,無奈他頭上一直罩着黴氣星,到頭來還是窮光蛋一個。如今他老了,折騰不動了。李老歪決定想一個好主意,一個不用出力就能讓票子滾滾而來的主意。

他的目光落在身邊的歪脖樹上。這是棵老榆樹,應該有上百年曆史了。它的主幹已長到兩人合抱那麼粗,可惜主幹太短,不到一人高就分叉歪向一邊。也許正因爲它不能成材,所以它才能長命百歲。現在李老歪看着它,突然眼前一亮,有了!

第二天一早,村人被一陣激烈的鞭炮聲驚醒。出來一看,只見李老歪家門口的那棵歪脖樹披紅掛綵,樹下襬張桌子,桌上擺着供品,插着香燭,李老歪一家人正跪在樹下,極其虔誠地頂禮膜拜。

越來越多的人圍攏來看熱鬧,不知道李老歪這是唱的哪一齣戲。

李老歪看看能來的人差不多都來了,就站起身說:“鄉親們,這些天這棵樹一直給我託夢。說它得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已經成了仙樹。它不但可保一方平安,而且可以爲人驅魔看病,並要我當它的替身。鄉親們若有大災小病,就來求仙啊!”

大家聽李老歪說完,一起笑着走開,都說這李老歪的腦子不是讓驢踢了就是進水了。不錯,這年頭人們越來越迷信了,但這不等於說你李老歪說什麼成仙什麼就成了仙啊。青天白日的,胡說八道呢!

可是沒過幾天,就有幾個城裏人前來拜樹。拜完以後,一個說自己的頭疼病馬上好了,另一個說他在這邊一拜樹仙,他在醫院難產的老婆立馬就生了個大胖小子。他們歡呼雀躍,給了李老歪不少錢。

村人不屑一顧,說這一定是李老歪僱來的托兒。

又過幾天,吳二娃家的牛丟了,上天入地尋不着。有病亂求醫,最後他將信將疑前來拜樹仙,就見李老歪淨手焚香,然後把耳朵貼到樹上,嘴裏嘟嘟噥噥了一陣,說:“此牛在西南方向的一條溝裏,趕緊去找吧。”吳二娃撒腿就跑,果然在一條溝裏找到了牛。

這件事一時轟動開了,都說樹仙真的靈驗哩。可是村人李虎卻說:“扯吧,純粹是瞎貓碰上個死耗子。”他還指着李老歪說,“既然你家有樹仙,你怎麼不讓它運些票子來給你花哩?省得你窮得掉渣兒!”李老歪恨恨地看着李虎說:“李虎,你不要張狂,10天以內,必有大災降到你的頭上!”李虎笑道:“好,我等着!”

說來也怪,第五天,李虎趕輛馬車去拉莊稼,路過南溝時,馬莫名其妙地驚了,馬車翻進溝裏,壓斷了李虎一條腿。

此事一出,人們不得不重新打量那棵歪脖樹,重新打量李老歪。看着看着,就看出了神祕,看出了威嚴。他們將自己的體會、猜測和想象加以綜合,再添油加醋,以訛傳訛,一時間李老歪和他的歪脖樹聲名大噪,傳遍了十里八鄉。很快,四面八方都有朝拜者趕來。

李老歪當然沒那麼神,城裏人的確是他請來的託,吳二娃的牛是他藏在那溝裏的,李虎翻車是他故意藏在溝裏驚了馬。他更看不了什麼病,許多病人都被他給耽誤了,但在“神蹟”輝映下,他沒搞掂的事,都被忽略不計了。而他偶爾蒙對了的事情卻被無限放大,歪脖樹的神仙地位竟然漸漸不可動搖了。

李老歪造神成功,每天只消坐在歪脖樹下搖脣鼓舌,就有鈔票進賬。這年春節,他得意忘形地請村人喝酒,宴席在院裏擺了十幾桌。來的當然都是信樹仙的人。每人到來都會給樹仙點上一炷香,放上一掛鞭,樹下一時煙霧騰騰,響聲不絕。也合該有事,那榆樹因年代久遠,樹心早已空虛,加上常年煙熏火燎,其中一枝已經乾裂,現在人們在樹下這麼一鬧騰,加上一陣風吹過,就聽咔嚓一聲,樹冠兜頭落下。不但砸塌了院牆,還砸傷了十幾個人。現場一片混亂。李老歪和家人呼天搶地,忙着把傷者一一送往醫院。

李老歪賠付完所有的醫藥費,又修好院牆,他造神所掙的錢正好歸零。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15

古時候,北方的遊牧民族喜食牛羊肉,但是殺了一頭羊或牛,一時間吃不完,便把牛、羊的內臟掏空,撒上鹽,經過鹽滷、曬乾,做成不腐爛的“”。而當時,就有一位皇帝在死後內臟被御廚挖了出來,把屍體做成了“”。

耶律德光之死

後唐長興四年(公元933年),節度使石敬瑭向契丹國借兵打敗後唐國,兌現承諾,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契丹國,並年年給契丹國的第二代皇帝耶律德光進貢厚禮。公元942年,石敬瑭駕崩,他的侄子石重貴繼位。石重貴武將出身,對向契丹國稱臣早就不滿,即位初便提出對契丹國“稱孫不稱臣”。耶律德光知道後大怒,拍着桌子叫道:“反了,反了!”後來,石重貴撕毀了與契丹國之間的協定,耶律德光便名正言順地出兵伐晉,很快就把後晉國給滅了。公元947年,耶律德光用中原皇帝的儀仗進入後晉都城開封,在崇元殿又穿上皇帝的裝束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賀。朝賀完畢後,耶律德光來到後晉皇宮,一下子就驚呆了,皇宮不僅修得美輪美奐,宮中的金銀財寶堆積如山,石重貴的妃子們更是個個兒美如天仙。耶律德光高興得哈哈大笑,在後宮裏天天笙歌、夜夜當新郎,日子過得十分逍遙快活。

後晉的正規軍雖然被消滅,可中原百姓並沒有臣服於耶律德光,老百姓不斷揭竿而起,各路武裝紛紛對契丹軍隊展開偷襲。半個月後,耶律德光的領兵將軍清點士兵人數,發現少了20xx多人,照這樣下去,過不了多久下面的軍隊就會被殺光。耶律德光知道後,大驚失色,看來這中原絕非久居之地,只好下令撤退。耶律德光離開中原時,把宮中的金銀財寶全部打包裝車,石重貴的妃子們也統統帶走伴駕。

當時正值炎炎夏季,契丹國軍隊勞師遠征,很多士兵都染上了一種熱疾。這天,耶律德光領兵走到殺胡林(位於今天河北欒城縣西北),只覺渾身燥熱、頭昏眼花,“撲通”一聲從戰馬上摔下來。耶律德光的國師見狀大驚,急忙叫來隨軍醫生。軍醫給耶律德光號完脈,臉色大變道:“國師,皇帝染上熱疾了。想要治療,一定要遠離女色,否則凶多吉少!”耶律德光甦醒後,聽說了軍醫的建議,擡腳就把面前的桌子踹翻了,冷笑道:“該死的庸醫知道什麼,得了熱病,正要用女人瀉火!”國師苦勸無用,最後被耶律德光趕出了軍帳。耶律德光身染熱疾,仍然縱慾無度,3天后就口吐鮮血一命嗚呼了。

太后的懿旨

耶律德光駕崩,對契丹國來說可是天崩地裂的大事。耶律德光的母親述律太后遠在契丹國,聽說兒子死了,哭得昏天黑地,立即傳來懿旨:“生要見人,死要見屍。”國師看了述律太后的懿旨,十分爲難,當時正是炎熱的夏天,大隊人馬不眠不休地把耶律德光的靈柩送回契丹國,至少得一個月,屍體早就腐爛發臭,只剩下一堆骨頭了。國師和隨軍的文武大臣們商量了一整天,也沒想出一個管用的辦法來,最後一致決定:“懸賞招賢,不管是誰,只要能拿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來,賞銀三千兩!”消息發佈出去後,軍營裏沸騰了,三千兩銀子可以在契丹國買一大片草場了。大家紛紛出謀獻策,保存屍體的主意出了不少,最後都被否定了。就在耶律德光的屍體在大帳中已經發出異味時,耶律德光的御廚說他有辦法可以讓主子的屍體不腐爛。國師讓御廚趕快說來聽聽,御廚吭哧了半天才說道:“我的辦法就是把皇帝做成──。”國師一聽就愣住了。是什麼東西呢?在北方的遊牧民族,人們喜食牛羊肉,夏天殺了一頭羊或牛,一時間吃不完,牧民便把牛、羊的內臟掏空,撒上鹽,經過鹽滷、曬乾,做成不腐爛的“”。說得通俗一點,“”就相當於我們今天說的“臘肉”。把契丹國王耶律德光做成,這可是對皇帝的大不敬呀!可除此之外,又沒有辦法把皇帝的屍體完整地運回契丹國,述律太后見不到完整的屍體可是要大家腦袋的。國師思前想後,最終採納了御廚的意見。

國師把御廚帶到存放耶律德光屍體的大帳內,“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哭道:“陛下,不是臣等對您龍體不敬,除了把您做成,實在沒有第二條路可走了!”文武大臣們逐一拜祭了耶律德光,默默退出大帳。大帳中燈光搖曳,耶律德光的衣服被扒光了,牀旁放着一個大大的鹽桶。御廚雙手哆嗦着抄起最大號的切肉刀,閉着眼睛在腦子裏把平時給牛羊做“”的程序回想了一遍,然後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手裏的刀猛地朝耶律德光那滾圓的肚子上砍去,切肉刀“霍”的一聲剖開了耶律德光的肚子……兩個時辰後,耶律德光的內臟被挖出,屍體做成了“”。

耶律德光的“”被裝進密封的鹽罈子裏,運回了契丹國。述律太后舉行了盛大的招魂儀式,並親手打開壇蓋。耶律德光的“”靜靜地盤腿坐在罈子裏,屍體被鹽醃後極度縮水,已看不出耶律德光的本來模樣了。

耶律德光的“”最後被葬在茫茫大草原中。他從後晉國佔領的土地,包括幽雲十六州,最後也都被北漢和後周奪去了。

後世人對遼太宗耶律德光的功過早已淡忘,他死後成爲中國唯一的“木乃伊皇帝”這件事卻成爲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選自《龍門陣》20xx.3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