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讓梨的故事15篇

本文已影響2.12W人 

孔融讓梨的故事1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小孩兒名字叫孔融。他家有六個兄弟,他排行第六,大家都叫他小六兒,因爲他性情活潑、隨和,大家都喜歡他。雖然家裏兄弟多,但爸爸媽媽對他們每個人的要求都很嚴格:要勤奮讀書;對人要懂禮貌;說話要和氣;無論什麼事,兄弟們都要互相謙讓,不要光想着自己;別人有困難要給予幫助。孔融年紀雖小,爸爸和媽媽的話,他都記得清清楚楚。他喜歡做事,總搶着掃地呀,端碗什麼的,非常討人喜歡。

孔融讓梨的故事15篇

在孔融四歲那年,有一天,爸爸的一個學生來看老師和師母,並帶來了一大堆梨。客人讓孔融把梨分給大家吃。在爸爸點頭同意後,小孔融站起來給大家分梨。他先拿個最大的梨給客人;然後挑兩個大的給爸爸、媽媽;再把大的一個一個分給了哥哥們;最後,他纔在一大堆梨中,拿了一個最小的給自己。客人問小孔融爲什麼撿一個最小的給自己呢?孔融回答:"我年紀最小,當然應該吃最小的。"客人聽了孔融的回答直誇獎他。爸爸也滿意地點了點頭。

後來,爸爸的學生便把孔融分梨、讓梨的故事寫成了文章。於是大家就把它傳誦開了,從古代一直講到現在。

[古文]

孔融,字文舉,東漢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孫,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四歲時,x月x日,值祖父六十壽誕,賓客盈門。一盤酥梨,置於壽臺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長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問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獨小,何故?融從容對曰:樹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長,爲人之道也!父大喜。

[現代文]

東漢魯國,有個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聰明,也非常懂事。孔融還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兄弟七人相處得十分融洽。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有一天,父親的朋友帶了一盤梨子,父親叫孔融他們七兄弟從最小的小弟開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個最大的。孔融看了看盤子中的梨,發現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隻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爸爸看見孔融的行爲,心裏很高興,心想:別看這孩子剛剛四歲,卻懂得應該把好的東西留給別人的道理呢。於是他故意問孔融:"盤子裏這麼多的梨,讓你先拿,你爲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應該留給哥哥吃。"

爸爸接着問道:"你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照你這麼說,他應該拿最小的一個纔對呀?"

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給小弟弟吃。"

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融四歲,能讓梨。"就是出自這個典故。

故事意義告訴我們從小就要向孔融學習,養成尊老愛幼的習慣,也告訴人們,要互相忍讓,不要只想自己,不想別人。

[另一則故事]

孔融小時候,不僅學習勤奮,而且善於思考。父親外出拜客總是帶着他去。10歲那年,他隨父親來到洛陽。正逢洛陽太守李膺在任,孔融徑直往大府內走。這時守門人忙把他拉住,問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邊玩去!"孔融嚴肅地回答說:"請你們進去通報,山東孔融來訪。"守門人見他一本正經,也不知是什麼來頭?笑着問:"小公子,可有紅貼?"孔融說:"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師生之誼,無需紅貼,只管通報。"守門人怕慢待貴客,只好進去通報。這時李膺正和許多文人雅士交談,聽了通報,一時想不起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麼關係,只好哈哈:"請進!"小孔融興沖沖走進大廳,一邊向主人問候,一邊拱手招呼各位來賓,態度不亢不卑。李膺一邊讓座,一邊打量着這位俊才少年,心裏好生奇怪:這小孩從未見過面,而他爲何自稱通家呢?於是,李膺問道:"小公子,你說我們兩家世代交情,我怎麼想不起來啊!"孔融微笑着說:"500年前孔子曾經問禮於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說明孔、李兩家500年就有師生之誼。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師生關係,我們兩家不是累世通家嗎!"

孔融語出驚人,在座客人無不暗暗稱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陳韙不以爲然,冷冷地說:"小時候聰明的人,長大後未必有作爲。"面對挑戰,孔融笑着說:"這樣說來,先生小時候一定很聰明。"這一巧妙對答,弄得陳韙面紅耳赤無言回對,暗暗坐在一旁生氣。孔融則目不斜視,裝着大人模樣,一本正經地喝着茶,引得衆人哈哈大笑。

孔融讓梨的故事2

東漢魯國有個孩子叫孔融。他非常聰明和明智。孔融還有五個兄弟和一個弟弟。這七兄弟相處得很好。孔融小時候,他很聰明,也很渴望學習。他機智機智。大家都稱讚他是個奇怪的孩子。4歲時,他能背誦許多詩歌和詩句,懂得禮儀。他的父母非常愛他。

有一天,我父親的朋友帶來了一盤梨。我父親叫孔融。他們的七個兄弟開始從最小的兄弟中挑選自己,而最小的兄弟首先挑選了最大的一個。孔融看了看盤子上的梨,發現梨又大又小。他沒有選擇好的或大的。他只拿了最小的梨,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看到孔融的行爲,父親很高興,心想:雖然孩子才四歲,但他知道應該把好東西留給別人的道理。於是他故意問孔融:“盤子裏有這麼多梨。讓你先拿。你爲什麼不拿大的,只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說:“我還年輕,所以我應該把最小的留給我哥哥。”父親接着問:“你弟弟不比你小嗎?”?根據你的說法,他應該取最小的一個。”孔融說:“我比我哥哥大。”。我是我的兄弟。“我應該把大的給我的弟弟。”孔融做梨的故事很快傳遍曲阜,並一直流傳下來。這已成爲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榜樣。

孔融讓梨的故事3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千古流傳。今天,我翻開《神童點子故事》,看到了小孔融拿着梨送給爸爸的圖片,我迫不及待地讀起了《孔融讓梨》故事。呵,孔融是一個非常有孝心的孩子!四歲的一天,爸爸從集市上買來了一些金黃的鴨梨,他讓孔融先吃一個,可是孔融在籃子裏挑了許久,卻撿了一個最小的留給自己。原因是自己年紀小,應該吃小的。

讀到這裏,我才知道,“年紀小,應該吃小的”,說得太好了。以前,我總覺得,我是小孩子,應該多吃點。每次媽媽讓我選吃的,我總會比了又比,選了又選,哪怕只大一點點,也是好的啊!上學期,我被評爲“有孝心的好少年”單項獎,我逐步改正了自己的缺點。每一次餐桌上有什麼好菜,我就先夾給媽媽,對她說:“媽媽,請吃!”每次中午學校發餐點時,我總是迫不及待地遞給媽媽,對她說:“媽媽,你吃吧。”直到看着媽媽吃下,我才放心地離開。每天晚上,我總是把熱水袋衝足電,交給媽媽,對媽媽說:“媽媽,請你捂腳。”

在姐姐十歲生日的宴會上,服務員端上了一大盤烤鴨。我拿起一塊麪,夾了一些鴨肉和蔥,蘸了醬,把兩頭裹起,卷好。大家都眼巴巴地看着我。我想:你們可別以爲我是個“饞嘴貓”,我可不是做給自己吃的!我放下筷子,用雙手將烤鴨遞給媽媽,大聲地說:“媽媽,您吃!”在衆目睽睽之下,媽媽接過我遞給她的烤鴨,臉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桌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都讚不絕口,說:“高梵晟真孝順啊!”“我也要讓我的孩子向高梵晟學習。”我聽了,心裏美滋滋的:看來,我都成爲大家學習的“有孝心的好少年”的榜樣了,我一定要做得更好!

現在,我才知道,孔融四歲時就懂得謙讓,而我新年都九歲了,這麼做也是完全應該的。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今後,我要用一顆善良的心去關心、愛護身邊的每一個人,要做一個當代的小孔融。

孔融讓梨的故事4

從前,有個叫孔融的小朋友

他有五個哥哥

因爲孔融年齡最小,哥哥們都特別疼愛他

一天,爸爸帶回來一籃新鮮的梨

看上去又大又好吃

哥哥們都捨不得先吃,就讓孔融先去挑

孔融把籃子裏的梨挨個看了看

然後,他高興的拿起了那個最小的梨,說“我要吃這個”

爸爸看到了

笑着問孔融:“這麼多梨,又讓你先挑,你爲什麼先挑了最小的梨呢?”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最小,應該拿最小的,剩下的留給爸爸媽媽和哥哥們吃”

只有4歲的小孔融,就懂得孝敬父母,謙讓自己的哥哥

大家都誇他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小朋友們,如果讓你來挑選,你會選哪個梨呢?

孔融讓梨的故事5

今天,我讀完了《中華美德故事》這本書,覺得其中《孔融讓梨》的故事,對我啓發教育特別深。

這篇故事主要講的是在春秋魯國,一名叫孔融的小孩既聰明又懂事。有一天,母親端上一盤梨子,母親叫孔融及七個兄弟挑梨,弟弟

先挑走了一個最大的梨,但是孔融卻拿了一個最小的梨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給哥哥們好、吃吧。”父親又問:“那弟弟比你小啊?”孔融說:“因爲我是他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應該給他大的。”讀到這裏,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故事中,孔融的一舉一動,再加上那驚人巧妙的回答深深的吸引了我,從這可以看出他格外的懂事,禮貌,實在令人印象深刻語句中,洋溢這可貴的最老愛幼的高尚品質,蘊藏着一種謙讓的美德。孔融很小就有這種謙讓的精神,這種傳統美德已經在世界上流傳了千百年,孔融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

想想自己,我感到十分慚愧。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放生過這樣一件事,在我七歲的時候,有一天,妹妹正津津有味在吃着鮮美的桃子,我看了看盤子裏的桃子又看了看她。天哪!只剩最後一隻桃子了呀!我立即從她手中搶了過來。妹妹突然用眼角瞪了我一眼,然後急忙跑夠來跟我搶。這是驚動了媽媽,她來到我的面前,狠狠的罵了我一句,說:“媛媛,每桃子了,我可以幫你買呀”我驕傲的說:“就不。”媽媽立刻拿出了家法‘雞毛撣子’打了我一頓。

現在想起這件事,我後悔莫及,我真對不起媽媽,自己沒有做到先人後己尊老愛有的責任,心裏還埋怨媽媽。

我終於明白:我們首先要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我們還要尊敬師長,以禮貌待人。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些事情值得我們去做。比如:在公交車上,給老奶奶讓座;在吃東西是,我們可以先讓晚輩……還有玉樹地震中,有很多人失去父母,有很多人受傷……我們都可以伸出溫暖的手,安慰他們,幫助他們,是他們都感受到溫暖……

我決定做個小孔融,讓大家看看我的本領!

孔融讓梨的故事6

我們的生活是五彩繽紛的,隨着時間的流逝,大家一定經歷了很多事情,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從我小的時候到現在經歷過許多事,有高興的、悲傷的、難忘的、有趣的……從書本上也看了許多感人的故事,但是最讓我感動的是《孔融讓梨》的故事,他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

故事是這樣的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我讀完後,想起自己前天爲了一個蘋果和弟弟吵架的事情,我真是慚愧的無地自容。所以我要向孔融學習。

昨天下午,我和媽媽去赴約,當端上“北京烤鴨”大家說開吃的時候,我趕緊拿了一張蒸餅,夾上一塊鴨肉,又放了點蔥,我在做的時候聽見有好多人都說我沒禮貌,當我把蒸餅給媽媽的時候,他們才煥然大悟,原來我的給媽媽的,他們都誇我是個孝敬長輩的好孩子。

今天早上,我乘着公交車去奶奶家玩,車上的人可真多,我好不容易找了一個位置坐下,還沒坐多久,就看到上來了一位老奶奶,車上人比較多,老奶奶只能站着,我看到老奶奶年歲已高,站在那裏搖搖晃晃,本來不想讓座,可是以想到孔融,我連忙起身過去吧老奶奶扶到了我的座位上,老奶奶笑着對我說:“你真是個好孩子。”車上的人也誇我是個懂得尊老愛幼的`好學生,我聽了心裏樂滋滋的。

通過這個故事,我懂得了:做人要懂得謙讓,不能自私,尊師重教。這樣纔會向孔融一樣成爲大家學習的好榜樣。

孔融讓梨的故事7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懂得謙讓的道理。

2、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食物兩隻梨子、VCD動畫

活動過程:

一、出示孔融畫面,引出內容

師:這是個古代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孔融,和你們一樣大,也是四歲,孔融給小朋友還帶來梨子呢!你想吃哪一隻梨?(出示梨子)

二、聽故事“孔融讓梨”

師:想知道孔融挑了哪一隻梨嗎?我們一起來聽個故事吧!(師講故事一遍)

提問:孔融挑了哪隻梨?他爲什麼不拿大的,拿個小的呢?(幼兒自由回答)

三、看VCD動畫一遍 提問:孔融爲什麼不拿大的,拿個小的呢?(讓幼兒學說孔融的回答)

爸爸是怎麼誇獎他的?(讓幼兒學做爸爸做誇獎的動作)

老師小結:孔融才四歲,就知道把好的留給別人,所以大家都誇他是個好孩子。你們是好孩子嗎?現在請你來挑梨,你挑哪個呢?爲什麼?再請幼兒自由挑選。

四、遷移經驗

提問:在幼兒園、家裏你們還遇到哪些事要互相謙讓的呢?(幼兒自由討論回答)結束。

活動反思:

經常說禮貌用語是一種好習慣好的修養,同樣學會謙讓也是人類一種特有的美德,故事《孔融讓梨》讓幼兒通過簡單的故事理解,深刻地體驗到謙讓這種美德,在討論中幼兒很清楚地明白了什麼叫謙讓,什麼時候該謙讓,設置情景,遷移感情的討論中很多幼兒都談到自己平時都是很以自我爲中心的,但是在聽了故事以後自己要向孔融學習,學習謙讓,本次活動幼兒的發言討論都很積極。

孔融讓梨的故事8

孔子曾說過:“不學禮,無以立。”意思就是說:不學會禮貌,就難以有立身之處。你看禮貌是那麼的重要。今天,我就讀了一個關於禮儀的小故事,它叫《孔融讓梨》,這個故事主要講了:

孔融小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他總是拿最小的梨。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就問道:“你爲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答道:“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最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每次都讓哥哥哥哥先拿,最後他纔拿,而且每次都拿最小的梨,把大的讓給哥哥。

我們生活中有好多小孩在家裏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他們的家長對他們更是寵愛有加,什麼事情都讓着。這些“小皇帝”“小公主”要把最好的東西都留給自己,當然不會像孔融一樣把最好的東西讓給別人。就拿吃個蘋果來說好了,我們一般都會把最好的留給別人,可這些“小皇帝”“小公主”都會第一個去拿,要把最好的蘋果給自己,一點也不知道要禮讓。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之所以流傳千載,是希望會有更多的人,像孔融一樣,學會禮讓。所以,我們每時每刻都要把禮讓記在心哦!

孔融讓梨的故事9

今天,我讀了一篇故事,名叫《孔融讓梨》,我讀後很有感觸。這個故事說的是:東漢魯國,有個叫孔融的小男孩。他非常聰明,也很懂事。在他四歲時,有一次,爸爸拿回來一袋梨,給孩子們吃。爸爸讓孔融來分梨,孔融把最大的給了爺爺奶奶,把比較大的給爸爸媽媽,把其他的給了哥哥弟弟,而把最小的給了自己。大家都誇他懂事。

看到這裏,我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一個僅有四歲的小孩竟那麼懂事!想到這兒,我的臉上一陣發燒,不禁慚愧不已:我和他竟形成天壤之別!怎麼回事?聽我慢慢道來。

我天生喜歡讀書,我家也正好在少兒圖書館附近,我便有事沒事就到圖書館借書,但我一般喜歡有人和我一起去。去年有一次,我急着要去借書,便纏着爺爺跟我去,但爺爺因爲在燒開水,而且弟弟一人在家,需要有人照顧,所以爺爺燒完開水就要去照顧弟弟。但我卻不懂事,一個勁地纏着爺爺。爺爺非常生氣,批評了我,我還不服氣,也小聲嘀咕了幾句。唉,現在想起來多後悔啊!爺爺是多麼疼愛我啊,我卻那麼不尊重他老人家。再看看人家孔融,人家四歲就懂得尊老愛幼,我十歲了還那麼不懂事,慚愧啊慚愧。

尊老愛幼,是多麼偉大的美德啊!它能讓每個人都對你刮目相看,快學會這一種美德吧!這樣纔會讓你的生活更加的豐富多彩、讓你的生命更加有滋有味。

孔融讓梨的故事10

大家一定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吧:有一個名叫孔融的孩子,他有四個哥哥,一個弟弟,在分梨時,孔融拿了最小的那個,把大的留給了哥哥弟弟們。

我讀完了這個故事,不禁想起了發生在我身上的事。 記得有一次,外面下着瓢潑大雨,就在雷聲轟鳴,雨下的最猛烈的時候,放學的鈴聲敲響了,同學們走出教室排好路隊,不一會兒,整個校園裏便開滿了五顏六色的小傘花。我班的幾個同學沒帶雨傘,他們有的在走廊裏焦急的來回踱步,有的已衝出走廊,雨水打在臉上順着臉頰向下流…… 尤其是我的同桌王貝貝,書包都淋溼了,我見了腦海裏閃過一個念頭:今天我向她借小尺她都不借給我,我要不要和她共傘呢?又轉念一想,畢竟是同學嘛,應該互幫互助。

我不加思索,連忙衝過去,將傘舉過他的頭頂,他轉頭一看,十分驚訝,刷的一下臉紅了,對我說:“謝謝你!”我什麼話也沒說,和他手拉着手,穿過傾盆大雨,將她送到公交車站,直到她乘上了回家的汽車,我這才走向我要回家的車站。這時候,雨漸漸地停了,太陽公公微微的露出了笑臉,我收起手中的雨傘,抖了抖上面的水珠,坐上了回家的班車。

坐在車上,我想了許多,無論在家裏,還是在學校,都應該互相幫助,懂得謙讓,這樣我們才能生活在和睦的大家庭中,愉快的度過每一天!

孔融讓梨的故事11

從前,有一個孩子叫孔榮。他家有六個兄弟。他排名第六。大家都叫他小劉兒,因爲他活潑隨和。每個人都喜歡他。雖然家裏有很多兄弟,但他們的父母對他們每個人都很好。要求非常嚴格:努力學習,對人有禮貌,說話友善,不管怎樣,兄弟們應該互相謙遜,不要只考慮自己,當他們遇到困難時,別人需要幫助。孔融雖然年輕,但他清楚地記得父親和母親說過的話。他喜歡做事。他總是掃地,端碗。他很討人喜歡。

孔融四歲時,有一天,他父親的一個學生來看他的老師和母親,帶來了很多梨。客人請孔融與大家分享梨。父親點頭同意後,小孔融站起來把梨分發給大家。他先把最大的梨帶給客人,然後給爸爸媽媽選了兩個大的,然後把大的分發給他的兄弟們。最後,他把最小的一個放在一堆梨裏。客人問孔融爲什麼自己挑最小的。孔融回答:“我是最小的。當然,我應該吃最小的客人聽了孔融的回答後稱讚了孔融。爸爸滿意地點頭。

在那之後,我父親的學生寫了一篇文章,講述孔融分梨和讓梨的故事。所以我們把它從古到今傳播開來。

孔融讓梨的故事12

俗話說家長是孩子的老師,當然很幸運我的孩子能夠擁有趙老師這樣負責並且有親和力的班主任。

作爲孩子的家長,我有責任陪同和輔導孩子的學習,所以每天晚上陪同女兒一起閱讀課外書的工作使我的生活有了新的樂趣,我覺得孩子的成長讓我明白了從小讓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是很重要的。當然這些更離不開老師的諄諄教誨。

20xx年3月27號我與張鑫悅共同閱讀了《孔融讓梨》這篇文章,這個故事是寫的是古時候一位四歲的小朋友叫孔融,小小年紀的他就明白先禮讓別人,這種有禮貌的精神是值得現在的孩子去學習的。我相信這麼小的孔融能夠明白付出、明白禮讓的人長大一定也會有很好的成就。俗話說的好,想要得到什麼先要去付出什麼。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可能就是這個道理吧……只有付出纔有收穫。今天孔融讓出的也許是隻是一個梨,而他日後得到的也許是屬於他的整片天空。

讀完這篇文章,悅悅給對我說,我也要像孔融一樣,把好的讓給爸爸媽媽先吃。可能7歲的她還不瞭解孔融讓梨的真諦,但是,通過我細細的解說,她似乎更能瞭解孔融讓梨的真正含義。

讀文章不僅能夠讓孩子在詞彙增加更豐富的知識,還能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做人的一些道理,在以後我會更積極的輔導孩子學習課外知識,希望她在學習的道路上能夠更上一層樓。

孔融讓梨的故事13

今天,我讀了《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我深受啓發。

東漢時,有個小孩叫孔融,他四歲那年父親的朋友送來一筐梨。父親要孔融先拿個吃,孔融挑了一個最小的梨。父親見後奇怪地問:“你怎麼不挑一個大點的哪?”孔融搖搖頭說:“爹,我年紀最小,應該吃最小的。大的應該留給長輩和哥哥們吃。”大人們聽到這席話,都感到驚奇,紛紛稱讚他,說他是個懂事的孩子。

做人應該友愛謙讓,不能太自私。

孔融讓梨的故事14

中華自古以來都傳承着禮讓兄弟姐妹的傳統美德,讀了《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我感受到古代的小孩子都這麼懂得禮讓,何況我們現代人呢?

孔融讓梨的故事主要講了在孔融四歲那年,有一天,爸爸的一個學生來看老師和師母,並帶來了一大堆梨。客人讓孔融把梨分給大家吃。在爸爸點頭同意後,小孔融站起來給大家分梨。他先拿個最大的梨給客人;然後挑兩個大的給爸爸、媽媽;再把大的一個一個分給了哥哥們;最後,他纔在一大堆梨中,拿了一個最小的給自己。客人問小孔融爲什麼撿一個最小的給自己呢?孔融回答,我年紀最小,當然應該吃最小的。客人聽了孔融的回答直誇獎他。爸爸也滿意地點了點頭。

孔融是最小的一個,在現代社會中,長輩有好的,有大的東西都會毫不猶豫的給最小的小孩子,無比溺愛他,呵護她。這也成爲了現代常見堪稱幾乎的現象。尤其是獨生子,家長團團圍着一個小孩,就像一羣龍守護一顆明珠一樣。“孩子,巧克力吃不吃呀?”“喝水嗎,換飲料吧?”“冷了嗎?”讓人不禁感嘆道,這比慈禧還享福啊!這就導致了孩子不懂禮讓。

我就是個“嫡系皇子”。因爲哥哥住在姑姑家,逢年過節也很難來一趟。家裏雖說這有三口人,但那兩個大人無非不圍這我團團轉?我也要學習禮讓,可去哪學呢?家裏只有我一個“嫡子”啊!謙讓是人和人相處必不可少的一種美德,懂得謙讓的人能和同伴和睦相處,能深受同伴歡迎。但是,在生活中,不少家長不懂得謙讓的內在含義,喜歡無原則地要自家孩子謙讓。記得有一次,我才那麼小,和鄰居家的小孩玩,爺爺端過來兩隻蘋果,說給我們吃,而那兩個蘋果一大一小,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挑了一個又大又飽滿的,而那個小孩更是被寵愛得不得了,就嚷嚷着要拿大的,我們就因爲一個蘋果鬧得不可開交,你爭我搶,後來爺爺把那個小蘋果換了個大的才平息了這場無理取鬧的戲碼。長大後回想此事,真是有感而發!唉,現在每家每戶都有一個蜜罐,每個獨生子都在蜜罐裏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玩最好的。當我問爺爺爲什麼不鍛鍊我禮讓的時候,爺爺滿不在乎,只是拋了一句“禮讓了就是懦弱的人啦,你要去爭去搶啊”。可我認爲,不學會禮讓,而去爭搶,就像後宮裏的你爭我鬥一樣,這纔是懦弱的表現,這纔是不懂事不聽話。

現在的我們該怎麼做呢?在朋友之間要互相禮讓,互相謙讓,不要你爭我搶,鬧得一團糟。人與人之間不要咄咄逼人,要你讓我我讓你,才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儘管自己是個“嫡系皇子”,也要像古人學會怎樣禮讓。

孔融讓梨的故事15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凡事應該懂得謙讓的禮儀。這些都是年幼時就應該知道的道德常識。古人對道德常識非常重視。道德常識是啓蒙教育的基本內容,融於日常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

曾經有一位老師將孔融讓梨的故事講給學生聽,讓學生交流這個故事的感受,學生們大多都說孔融具有謙讓的美德、要如何學習云云。唯獨一名學生,語出驚人:如果孔融不讓梨,他的哥哥們會揍他。這是他不得已的選擇。也許在他哥哥們的眼裏,他這不是謙讓,而是一種屈服。

細細分析故事的本身:兄大弟小,兄之於弟是強者,弟之於兄是弱者;梨有大小,大梨乃大利者,小梨乃小利者。強者佔大利,弱者佔小利,何來謙讓?要是強者將佔據大利的機會讓給弱者,這才叫謙讓(因爲強者本來就有力佔據大利)。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