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的故事(15篇)

本文已影響8.01K人 

富蘭克林的故事1

1746年,一位英國學者在波士頓利用玻璃管和萊頓瓶表演了電學實驗。富蘭克林懷着極大的興趣觀看了他的表演,並被電學這一剛剛興起的科學強烈地吸引住了。隨後富蘭克林開始了電學的研究。富蘭克林在家裏做了大量實驗,研究了兩種電荷的性能,說明了電的來源和在物質中存在的現象。

富蘭克林的故事(15篇)

在18世紀以前,人們還不能正確地認識雷電到底是什麼。

當時人們普遍相信雷電是上帝發怒的說法。一些不信上帝的有識之士曾試圖解釋雷電的起因,但從未獲得成功,學術界比較流行的是認爲雷電是“氣體爆炸”的觀點。

在一次試驗中,富蘭克林的妻子麗德不小心碰到了萊頓瓶,一團電火閃過,麗德被擊中倒地,面色慘白,足足在家躺了一個星期才恢復健康。

這雖然是實驗中的一起意外事件,但思維敏捷的富蘭克林卻由此而想到了空中的雷電。

他經過反覆思考,斷定雷電也是一種放電現象,它和在實驗室產生的電在本質上是一樣的。

於是,他寫了一篇名叫《論天空閃電和我們的電氣相同》的論文,並送給了英國皇家學會。

但富蘭克林的偉大設想竟遭到了許多人的嘲笑,有人甚至嗤笑他是“想把上帝和雷電分家的狂人”。

富蘭克林決心用事實來證明一切。

1752年6月的一天,陰雲密佈,電閃雷鳴,一場暴風雨就要來臨了。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威廉一道,帶着上面裝有一個金屬桿的風箏來到一個空曠地帶。富蘭克林高舉起風箏,他的兒子則拉着風箏線飛跑。由於風大,風箏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剎那,雷電交加,大雨傾盆。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一道拉着風箏線,父子倆焦急地期待着,此時,剛好一道閃電從風箏上掠過,富蘭克林用手靠近風箏上的鐵絲,立即掠過一種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大聲呼喊:“威廉,我被電擊了!”隨後,他又將風箏線上的電引入萊頓瓶中。

回到家裏以後,富蘭克林用雷電進行了各種電學實驗,證明了天上的雷電與人工摩擦產生的電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質。

富蘭克林關於天上和人間的電是同一種東西的假說,在他自己的這次實驗中得到了光輝的證實。

風箏實驗的成功使富蘭克林在全世界科學界名聲大振。

英國皇家學會給他送來了金質獎章,並聘請他擔任皇家學會的會員。他的科學着作也被譯成了多種語言。他的電學研究取得了初步的勝利。

然而,在榮譽和勝利面前,富蘭林沒有停止對電學的進一步研究。

1753年,俄國着名電學家利赫曼爲了驗證富蘭克林的實驗,不幸被雷電擊死,這是做電實驗的第一個犧牲者。血的代價,使許多人對雷電實驗產生了戒心和恐懼。但富蘭克林在死亡的威脅面前沒有退縮,經過多次實驗,他製成了一根實用的避雷針。他把幾米長的鐵桿,用絕緣材料固定在屋頂,杆上緊拴着一根粗導線,一直通到地裏。當雷電襲擊房子的時候,它就沿着金屬桿通過導線直達大地,房屋建築完好無損。

1754年,避雷針開始應用,但有些人認爲這是個不祥的東西,違反天意會帶來旱災。就在夜裏偷偷地把避雷針拆了。然而,科學終將戰勝愚昧。一場挾有雷電的狂風過後,大教堂着火了,而裝有避雷針的高層房屋卻平安無事。事實教育了人們,使人們相信了科學。

避雷針相繼傳到英國、德國、法國,最後普及到世界各地。避雷針傳入法國後,法國皇家科學院院長諾雷等人開始反對使用避雷針,後來又認爲圓頭避雷針比富蘭克林的尖頭避雷針好。但法國人仍然選用富蘭克林的尖頭避雷針。

據說當時的法國人把富蘭克林看作是蘇格拉底的化身。富蘭克林成了人們崇拜的偶像。他的肖像被人們珍藏在枕頭下面,而仿照避雷針式樣的尖頂帽成了1778年巴黎最摩登的帽子。

避雷針傳入英國後,英國人也曾廣泛採用了富蘭克林的尖頭避雷針。但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後,富蘭克林的尖頭避雷針在英國人眼中似乎成了將要誕生的美國的象徵。

據說英國當時的國王喬治二世出於反對美國革命的盛怒,曾下令把英國全部皇家建築物上的避雷針的尖頭統統換成圓頭,以示與作爲美國象徵的尖頭避雷針勢不兩立。這真是避雷針應用史上一件有趣的事情。

富蘭克林的故事2

昨天,我看了富蘭克林的故事。故事情節是這樣的:有一天,貓頭鷹老師教大家拼寫單詞。貓頭鷹老師覺得大家做的都很好,就讓大家好好準備,明天聽寫,全對的人能得到一支鋼筆。這時,小地鼠說:“我這次考試一定是滿分,老師,你現在就把鋼筆給我吧,我還想用它來考試呢!”貓頭鷹老師說:“這必須得看明天的考試結果。”富蘭克林一晚上都在準備,但他只有pncil這個詞不會,所以他就反覆地練習。

富蘭克林爲了保險,就把寫pncil的單詞紙貼在帽子裏,這下他能放心的睡覺了。第二天,開始聽寫了,當老師唸到最後一個單詞pncil時富蘭克林突然忘了,他就看了一下貼在帽子裏的單詞紙,然後他就寫出來了。後來,成績出來了,富蘭克林都答對了,得到了鋼筆,但他覺得自己作弊是不好的,就把鋼筆還給老師了。看完這個故事,我明白了許多道理。

首先是我們不能太自滿,就像小地鼠,還沒開始考試,就說自己一定能考一百分,這是不對的。還有,富蘭克林考試時作弊了,但他後來又把鋼筆還給老師了。我覺得誠實比一支鋼筆還重要,小朋友們一定要誠實喲!北京海淀二里溝中心小學一年級:茫茫

富蘭克林的故事3

1752年7月的一天,在北美洲的費城,一位名叫富蘭克林的科學家,做了一個轟動世界的實驗:

這天下午,天色陰暗,烏雲滾滾。天空中不時閃爍着青白色的電光,傳來一陣陣沉悶的雷聲,眼看一場可怕的大雷雨就要來臨了。

“這是最合適的天氣!”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威廉帶着風箏和萊頓瓶(一種可充放電的容器),奔向郊外田野裏的一間草棚。

這可不是一隻普通的風箏:它是用絲綢做成的,在它的頂端綁了一根尖細的金屬絲,作爲吸引閃電的“接收器”;金屬絲連着放風箏用的細繩,這樣細繩被雨水打溼後,也就成了導線;細繩的另一端繫上綢帶,作爲絕緣體(要乾燥),避免實驗者觸電;在綢帶和繩子之間,掛有一把鑰匙,作爲電極。

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連忙乘着風勢,將風箏放上了天。風箏,像一隻矯健的鳥兒,漸漸地飛到雲海中。

父子倆躲在草棚的屋檐下,手中緊握着沒有被雨水淋溼的綢帶,目不轉睛地觀察着風箏的動靜。

突然,天空中掠過一道耀眼的閃電。富蘭克林發現,風箏引繩上的纖維絲一下子豎立起來。這說明,雷電已經通過風箏和引繩傳導下來了。富蘭克林高興極了,他禁不住伸出左手,觸碰一下引繩上的鑰匙。“哧”的一聲,一個小小的藍火花跳了出來。

“這果然是電!”富蘭克林興奮地叫了起來。

“把萊頓瓶拿過來。”富蘭克林對威廉喊道。他連忙把引繩上的鑰匙和萊頓瓶連接起來。萊頓瓶上電火花閃爍。這說明萊頓瓶充了。

事後,富蘭克林用萊頓瓶收集的雷電,做了一系列的實驗,進一步證實了雷電與普通電完全相同。

富蘭克林的這一風箏實驗,徹底地擊碎了閃電是“上帝之火”、“煤氣爆炸”等流行的說法,使人們真正認識到雷電的本質。因此,人們說:“富蘭克林把上帝與閃電分了家。”

富蘭克林的風箏實驗絕不是一時衝動所做的。早在數年前,他就致力於電的研究,並在當時人們不知“電爲何物”的時代,指出了電的性質。

在一次研究的意外事件中,他得到啓迪。有一次,他把幾隻萊頓瓶連在一起,以加大電容量。不料,實驗的時候,守在一旁的妻子麗德不小心碰了一下萊頓瓶,只聽得“轟”的一聲,一團電火花閃過,麗德被擊中倒地,面色慘白。她因此休息了一個星期身體纔得到康復。

“萊頓瓶發出的轟鳴聲,放出的電火花,不是和雷電一樣嗎?”富蘭克林大膽地提出這個設想。經過反覆思考,他推測雷電就是普通的電,並找出它們兩者問的12條相同之處:都發亮光;光的顏色相同;閃電和電火花的路線都是曲折的;運動都極其迅速;都能被金屬傳導;都能發出爆炸聲或噪聲;都能在水或冰塊中存在;通過物體時都能使之破裂;都能殺死動物;都能熔化金屬;都能使易燃物燃燒;都放出硫磺氣味。

1747年,富蘭克林把他的這些想法,寫成論文《論雷電與電氣的一致性》。他將論文寄給他的朋友、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科林遜。可當科林遜將論文送交皇家學會討論時,得到的是一陣嘲笑。許多權威科學家認爲富蘭克林的觀點荒唐無比,“把科學當作兒童的幻想”。

對於權威人士的嘲笑、奚落,富蘭克林不予理睬,終於在做好各種準備的情況下,冒着生命危險,做了風箏實驗。

富蘭克林從風箏實驗中,不但瞭解了雷電的性質,而且證實:雷電是可以從天空“走”下來的。“高大建築物常常遭到雷擊,能不能給雷電搭一個梯子,讓它乖乖地‘走’下來呢?”富蘭克林想。

正當富蘭克林思考這一問題的時候,不幸從俄國彼得堡傳來消息:1753年7月26日,科學家利赫曼爲了驗證富蘭克林的實驗,在操作時,不幸被一道電火花擊中身亡。這更堅定了富蘭克林研製避免雷擊裝置的決心。

他先在自己家做實驗:在屋頂高聳的煙囪上,安裝一根3米長的尖頂細鐵棒;在細鐵棒的下端綁上金屬線;沿着樓梯,把金屬線引到底樓的一個水泵上(水泵與大地有接觸);將經過房間的那段金屬線分成兩段,且將兩股線相隔一段距離,各掛一個小鈴。這樣,如果雷電從細鐵棒進入,經過金屬線進入大地,那麼,兩股線受力,小鈴就會晃盪,發出響聲。

一天,電閃雷鳴,暴風雨就要來了。在雷聲、雨聲的“伴奏”下,守候在房間小鈴旁的富蘭克林,聽到了小鈴發出的清脆、悅耳的聲音。他高興地笑了。

富蘭克林把那根細鐵棒稱爲“避雷針”。

避雷針的問世,引起了教會的反對。他們認爲:“裝在屋頂的尖杆指向天空是對上帝的不敬。”“干涉上帝的事,對上帝指手劃腳,是要受上帝懲罰的。”

然而,有一次在一場雷雨之後,神聖的教堂着火了,而裝有避雷針的房屋卻平安無事。於是,避雷針的作用被人們認識,避雷針也很快地傳開了。至1784年,全歐洲的高樓頂上都用上了避雷針。

富蘭克林的故事4

昨天,我讀了富蘭克林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天,貓頭鷹小姐教大家拼寫單詞。貓頭鷹老師覺得大家都做的不錯,讓大家好好準備,明天聽寫。所有合適的人都能得到一支筆。這時倉鼠說:我這次考試一定要滿分。老師,請現在把筆給我。我還是想考試用。

貓頭鷹老師說:看明天考試成績了。富蘭克林準備了一整夜,但他不會用鉛筆這個詞,所以他一遍又一遍地練習。爲了保險,富蘭克林把帶鉛筆的單詞紙放在帽子上,這樣他就可以放心睡覺了。第二天,聽寫開始了。老師念鉛筆最後一個字的時候,富蘭克林突然忘了。他看了看附在帽子上的單詞紙,然後寫了出來。後來成績出來了,富蘭克林拿筆沒錯,但是覺得不好騙,就把筆還給老師了。

看了這個故事,明白了很多道理。首先,我們不能太自滿,就像倉鼠一樣。說可以100%測試再開始測試是不對的。還有,富蘭克林考試作弊,後來把筆還給老師了。我認爲誠實比鋼筆更重要。孩子一定要老實!

富蘭克林的故事5

被稱爲美國之父的富蘭克林,年輕時曾去拜訪一位前輩。年輕氣盛的他,挺胸昂首邁着大步,進門撞在門框上,迎接他的前輩見此情景,笑笑說:“很疼嗎?可這將是你今天來訪的最大收穫。一個人活在世上,就必須時刻記住低頭。”

無獨有偶,有人問過蘇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學問的人,那麼你說天與地之間的高度是多少?”蘇格拉底毫不遲疑地說:“三尺!”那人不以爲然:“我們每個人都五尺高

,天與地之間只有三尺,那不是戳破蒼穹?”蘇格拉底笑着說:“所以,凡是高度超過三尺的人,要長立於天地之間,就要懂得低頭。”

大師們提到的“記住低頭”和“懂得低頭”之說,就是要記住不論你的資歷、能力如何,在浩瀚的社會裏,你只是一個小分子,無疑是渺小的。當我們把奮鬥目標看得更高時,更要在人生舞臺上唱低調,在生活中保持低姿態,把自己看輕些,把別人看重些。富蘭克林就從中領悟到了深刻的道理,並把它列入一生的生活準則之中。

其實,我們的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自認懷才不遇的人,往往看不到別人的優秀;憤世嫉俗的人,往往看不到世界的美好;只有敢於低頭並不斷否定自己的人,才能夠不斷吸取教訓,纔會爲別人的成功而欣喜,爲自己的善解人意而自得,纔會在挫折面前心安理得。

當你從困惑中走出來時,你會發現,一次善意的低頭,其實是一種難得的境界:低頭亦是一種能力,它並不是自卑,也不是怯弱,它是清醒中的一種嬗變經營。

如果把我們的人生比作爬山,有的人在山腳剛剛起步,有的正向山腰跋涉,有的已信步頂峯,但此時,不管你處在什麼位置,請記住:要把自己放在山的最低處,即使“會當凌絕頂”,也要會低頭,因爲,在你所經歷的漫長人生旅途中,總難免有碰頭的時候。

低頭亦是一種能力。有時,稍微低一下頭,或許我們的人生路會走得更精彩。

富蘭克林的故事6

富蘭克林7歲時去玩具店鋪買東西,半路上他被一個小男孩的哨子吸引,於是傾其所有買下了這隻哨子。富蘭克林得意非常,可是到家以後,哥哥、姐姐、表姐卻告訴富蘭克林:他買這隻哨子付出的錢遠比哨子本身的價值高出四五倍。這使小富蘭克林懊惱極了。不過,富蘭克林也得到了啓發:不要爲“哨子”花費太多的錢,不要爲了無價值的事花費太多的精力。

富蘭克林失去了一些錢,爲這隻哨子付出了很高的代價,然而卻悟出了寶貴的經驗:不要爲類似“哨子”的事花費太多,不要熱衷於恩寵榮祿,不要醉心於名望地位,不要沉溺於尋歡作樂,不要陷入錯綜複雜的人事糾葛。富蘭克林後來成了有名的科學家、哲學家,這隻“哨子”有很大功勞。

富蘭克林失去了一些,但得到的更多,得大於失,終生受益。生活的辯證法就是這樣:有失必有得,得與失,相反相成,相輔相依。得與失可以轉化,福與禍也可互爲消長,這轉化條件就是主觀努力,創造條件,依靠自己的天資與頑強的毅力去獲得,去擁有一切。

生活中具有誘惑力的東西太多了,有人爲了功名利祿而奮鬥了大半生,有人爲了暫時的歡樂而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當你在面臨誘惑的時候,問問自己是否值得?

富蘭克林的故事7

昨天,我看了富蘭克林的故事。

故事情節是這樣的:有一天,貓頭鷹老師教大家拼寫單詞。貓頭鷹老師覺得大家做的都很好,就讓大家好好準備,明天聽寫,全對的人能得到一支鋼筆。

這時,小地鼠說:“我這次考試一定是滿分,老師,你現在就把鋼筆給我吧,我還想用它來考試呢!”

貓頭鷹老師說:“這必須得看明天的考試結果。”

富蘭克林一晚上都在準備,但他只有pencil這個詞不會,所以他就反覆地練習。富蘭克林爲了保險,就把寫pencil的單詞紙貼在帽子裏,這下他能放心的睡覺了。第二天,開始聽寫了,當老師唸到最後一個單詞pencil時富蘭克林突然忘了,他就看了一下貼在帽子裏的單詞紙,然後他就寫出來了。

後來,成績出來了,富蘭克林都答對了,得到了鋼筆,但他覺得自己作弊是不好的,就把鋼筆還給老師了。看完這個故事,我明白了許多道理。首先是我們不能太自滿,就像小地鼠,還沒開始考試,就說自己一定能考一百分,這是不對的。還有,富蘭克林考試時作弊了,但他後來又把鋼筆還給老師了。

我覺得誠實比一支鋼筆還重要,小朋友們一定要誠實喲!

富蘭克林的故事8

富蘭克林總統年輕的時候,他把所有的積蓄,都投資在一家小印刷廠裏。他很想獲得爲議會印文件的工作,可是出現了一個不利的情況。議會中有一個既有錢又能幹的議員,卻非常不喜歡富蘭克林,還公開斥罵他。這種情形非常危險,因此,富蘭克林決心使對方喜歡他。

下面就是富蘭克林自己敘述的經過:“聽說他的圖書室裏藏有一本非常稀奇而特殊的書,我就給他一封便箋,表示我極欲一睹爲快,請求他把那本書借給我幾天,好讓我仔細地閱讀一遍。他馬上叫人把那本書送來了。過了大約一個星期的時間,我把那本書還給他,還附上一封信,強烈地表示了我的謝意。於是,下次當我們在議會裏相遇時,他居然跟我打招呼(他以前從來就沒有那樣做過),並且極爲有禮。自那以後,他隨時樂意幫忙,於是我們變成很好的朋友。一直到他去世爲止。”

——有時候,欠人情也是一種培養感情的方式。

富蘭克林的故事9

18世紀70年代,一個年輕人皮推薦和另外四個人負責起草一份重要的文件,由於才華過人,執筆的工作就落到他的頭上。這是一個年輕氣盛,不喜歡別人對他的創作品頭論足的年輕人。他起草好文件後,同伴們對他的作品提出許多修改意見,但他都聽不進去,堅持要在第一時間把文件交給上級委員會審查。那一天,他和同伴們在會議室等了很久也沒見迴音,有點沉不住氣了,不停地在走廊裏走來走去。他老成持重的同伴走出來輕輕地拍了拍年輕人的肩膀,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有一個小夥子在帽店學徒,三年學徒期滿後,他決定自己辦一個帽店。他覺得,一個醒目的招牌非常重要,於是自己設計了一個,上寫:“約翰·湯普森帽店,製作和現金出售各式禮帽。”同時還畫了一頂帽子附在下面。製作牌匾前,他還特意把草樣拿給朋友們看,請大家提意見。

第一個朋友看過後,不客氣地說:帽店一詞和後面的“出售各式禮帽”語義重複,建議刪去;第二位朋友說,“製作”一詞也可以省略,因爲顧客並不關心帽子是誰製作的,只要質量好、式樣稱心,他們自然會買。於是,這個詞也免了;第三個說,“現金”兩字實在多餘,因爲本地市場一般習慣是現金交易,不時興賒銷,顧客買你的帽子,毫無疑問地會付現金。這樣刪了幾次以後,草樣上就只剩下’“約翰·湯普森出售各式禮帽”和那頂畫的帽樣。最後一個朋友對剩下的“出售各式禮帽”也不滿意,他的理由是:“誰也不指望你白送給他,因此,‘出售’兩字多餘。”他又想了想,最後連“各式禮帽”幾個字也一併刪除了。“下面明明畫了一頂帽子嘛,各式禮帽也沒有必要再次聲明啦!”就這樣,招牌上就剩下“約翰·湯普森”幾個大字,下面是一個新穎的禮帽圖樣。開張那一天,來來往往的顧客,看到後這個招牌後,無一不被它吸引,紛紛誇讚這個招牌做得好。

聽完這個故事,自負卻聰敏的年輕人馬上明白了老朋友的用意,豁然開朗。後來,他和同伴們拿着文件草案又精心推敲修改了一番,最終形成了氣勢恢弘、字字珠璣的不朽作品——《獨立宣言》。裏面談到了人權、人民和政府的關係,最重要的是它爲人民帶來了國家誕生的喜訊。那個年輕人就是傑弗遜,而那個巧妙地勸告了他的同伴就是富蘭克林。

有時候,巧妙的勸說,會讓我們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會擁有朋友會心的笑容。真誠不等於毫無保留地袒露;直率也不等於無理性地直截了當。

富蘭克林的故事10

往往能比別人更容易贏得機遇的青睞。

在18世紀時,美國的印刷廠大多數是手工小作坊。那些作坊主往往同時也是印刷工人。那時候,在賓夕法尼亞州有一個叫安德魯·布萊德福特的印刷商,他手裏拿着一份讓所有印刷廠作坊主都十分眼紅的合同。原來,他包攬了所有印製賓夕法尼亞州政府文件和宣傳品的活兒。雖然布萊德福特的印刷廠秩序混亂,印刷質量也不高,但由於有了這份合同,他感覺高枕無憂。

有一次,一位賓州政府的官員要在某個大會上宣讀一篇重要的致詞,因此他要求布萊德福特爲他印製發言稿。布萊德福特又和從前一樣,把文件草草地印了出來。

正當布萊德福特還在高枕無憂時,已經有一名年輕的印刷商注意到了布萊德福特的弱點,而這正是年輕人一直在等待的機會。

年輕的印刷商想辦法找來了官員致詞的原稿,費盡心思地把版式設計得優美大方,又嚴謹地依照原稿一遍又一遍地核對了印刷品上的字。然後,他把自己印製的內容精確、樣式美觀的致詞,送到了每一位政府官員手裏,同時還附上自己對官員致詞的見解。最後,他還給每位參加會議的人也免費分發了一份,並在致詞後面附上了一段話,感謝他們對賓州的關心。第二年,政府就和這個年輕人簽訂了印刷合同,把所有原來屬於布萊德福特的活兒,都轉交給了這個年輕人來幹。這個年輕人就是本傑明·富蘭克林。靠着自己的認真和努力,他一點點地從印刷工成長爲作家、科學家、外交家、發明家和音樂家,並參與起草了美國《獨立宣言》。

用心的人往往對事情非常認真,總是能把事情做得足夠好,因此,他們總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因爲用心的人知道,一次認真勝過一百次漫不經心!

富蘭克林的故事11

本傑明·富蘭克林是18世紀美國偉大的科學家和發明家,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航海家,以及美國獨立戰爭的偉大領袖。他22歲的時候爲了約束自己的言行,提出了“13項美德”。

1。節制。食不過飽,飲酒不醉。

2。沉默。說話必須對別人或你自己有益,避免無益的聊天。

3。秩序。將每一樣東西放在它們應在之處,處理每件日常事務應當有一定的時間。

4。決心。做應該做的事情,決心要做的事應堅持不懈。

5。儉樸。花錢必須於人於己有益,切忌浪費。

6。勤勉。不浪費時間,只做那些有用的事情,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動。

7。誠懇。不欺騙人,思想純潔公正。

8。公正。不做害人的事情,不要忘記履行對人有益而且又是你應盡的義務。

9。中庸。避免極端,要容忍應得的處罰。

10。清潔。身體、衣服和住所力求清潔。

11。鎮靜。不要因爲小事或普通的、不可避免的事故而驚慌失措。

12。貞節。除非爲了健康或生育後代,不常進行房事,永遠不要房事過度、傷害身體或損壞你自己或他人的安寧或名譽。

13。謙虛。仿效耶穌和蘇格拉底。

幾百年來,富蘭克林提出的這“13項美德”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美國青年,他也因此而被譽爲“美國青年的.靈魂和心靈導師”。

富蘭克林的故事12

富蘭克林是個喜歡物理研究的人,他常常因爲癡迷於研究而忘記做其他事情。

一天,富蘭克林成功地論證了電的存在後,心裏非常高興,忍不住大聲歡呼起來。第二天,富蘭克林準備了一桌豐盛的午餐,和幾個朋友打了招呼,邀請他們來爲自己慶祝。富蘭克林出生於貧困的家庭,從小就在印刷廠當學徒,即便兜裏有錢,也多用在買書上,很少這麼破費過。

時間在慢慢地流逝着,富蘭克林坐在靠窗的椅子上,臉上的笑容越來越淡,眉頭皺了起來。爲什麼他們還沒有來?總不會有事吧?富蘭克林望着窗外,心底突然泛起一種寂寞感。

午飯時間早就過去了,就在富蘭克林有些失望時,終於來了一個朋友,只是,神色間流露出不情願的樣子。富蘭克林意識到自己哪裏做得不夠,得罪了大家,他沉思了一會,問那位朋友:“到底我什麼地方讓大家反感了?”朋友說:“本來我也不想來的,但又怕你擔心。”富蘭克林點點頭,說:“我看得出來,但我只想知道爲什麼。”朋友猶豫了一下說:“和你相比,我們大家沒有一個人的成就比得上你。而你一有了成就,便邀請我們來慶祝,對你來說,確實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但是,對於我們卻是一件很丟面子的事,我們會感到慚愧的。”富蘭克林默默地想着與朋友們交往的點滴,的確,他太過於關注自己,而很少去考慮別人的感受。

意識到自己的缺點後,富蘭克林找了一個本子,將自己喜歡顯擺成就的毛病寫下來,提醒自己一旦哪一天又有了沾沾自喜的言語,便認真地給自己記一次過,罰自己向朋友們道歉一次。

起初,富蘭克林的記過本隔三差五便添上一行字,一年後,字越來越少,而富蘭克林的朋友越來越多了。

每個人都有缺點,只有正視自己,誠懇地接受朋友的批評,並加以改正,纔會成爲缺點越來越少的人。

富蘭克林的故事13

一位男子走進富蘭克林的書店,拿起一本書來問店員:“這本書多少錢?”

“1美元。”店員答道。

“能不能便宜一點?”男子問道。

“抱歉,先生,這是最低價,不能再便宜了。”店員回答。

“那,”男子猶豫了一下,“能把你的老闆富蘭克林先生叫出來嗎?我想直接跟他說。”

富蘭克林正在書店後面的印刷間裏忙碌着,聽到店員的喊聲,他匆匆走了出來。

“這本書最低價賣多少錢?”男子拿着書問富蘭克林。

“1.5美元。”富蘭克林回答道。

“什麼?不可能!”男子驚呼道,“剛纔你的店員還說只需要1美元呢。”

“沒錯,”富蘭克林說,“但是現在我賣1.5美元,因爲你耽誤了我寶貴的時間,所以它必須增值。”

男子驚訝地問道:“是嗎?那我很抱歉,你告訴我這本書的最低價吧,我不再耽誤你的時間了。”

“2美元。”富蘭克林答道,語氣不容置疑。

男子沉思了一下,什麼都沒說,把錢放在櫃檯上拿起書來迅速走出了書店。因爲他從富蘭克林的身上得到了一個有益的教訓:從某種程度上說,時間就是財富,浪費別人的時間就是在奪取別人的錢財。

大道理

我們最大的財富,就是擁有一生的時光,它是我們的成功之源與財富之源。許多人之所以不成功、不富有,就是因爲他們本身是一個浪費時間的人。

富蘭克林的故事14

富蘭克林與壞習慣的搏鬥

富蘭克林有一個習慣,每天晚上都把一天的情形重新回想一遍。

他發現他有13個很嚴重的錯誤,下面是其中的三項:浪費時間、爲小事煩惱、和別人爭論衝突。

聰明的富蘭克林發現,除非他能夠減少這一類的錯誤,否則不可能有什麼成就。

所以他一個禮拜選出一項缺點來搏鬥,然後把每一天的輸贏做成記錄。在下個禮拜,他另外挑出一個壞習慣,準備齊全,再接下去做另一場戰鬥。富蘭克林每個禮拜改掉一個壞習慣的戰鬥持續了兩年多。

該低頭時就低頭

年輕時,富蘭克林曾去拜訪過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

那時他年輕氣盛,挺胸擡頭邁着大步,一進門,他的頭就狠狠地撞在門框上,疼得他一邊不住地用手揉搓,一邊看着比他矮一大截的門。

出來迎接他的前輩看到他這副樣子,笑笑說:“很痛吧!可是,這將是你今天訪問我的最大收穫。一個人要想平安無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須時刻記住:該低頭時就低頭。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馴服“上帝的怒火”

1752年6月的一天,陰雲密佈,電閃雷鳴,一場暴風雨就要來臨了。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威廉一道,帶着上面裝有金屬桿的風箏來到空曠地帶。富蘭克林高舉起風箏,他的兒子則拉着風箏線飛跑。由於風大,風箏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剎那,雷電交加,大雨傾盆。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一道拉着風箏線,父子倆焦急地期待着。此時,剛好一道閃電從風箏上掠過,富蘭克林用手靠近風箏上的鐵絲,立即掠過一種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大聲呼喊:“威廉,我被電擊了!”

隨後,富蘭克林又將風箏線上的電引入萊頓瓶中。

回到家裏以後,富蘭克林用雷電進行了各種電學實驗,證明了天上的雷電與人工摩擦產生的電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質。富蘭克林關於天上和人間的電是同一種東西的假說,在他自己的這次實驗中得到了證實。

巨大貢獻

風箏實驗的成功使富蘭克林在全世界科學界的名聲大振。英國皇家學會給他送來了金質獎章,聘請他擔任皇家學會的會員。他的科學著作被譯成了多種語言,他的電學研究也取得了初步的勝利。然而,在榮譽和勝利面前,富蘭克林沒有停止對電學的進一步研究,併發明瞭避雷針。

富蘭克林對科學的貢獻不僅在靜電學方面,他的研究範圍極其廣泛。在數學方面,他創造了八次和十六次幻方,這兩種幻方性質特殊,變化複雜,至今尚爲學者稱道;在熱學中,他改

良了取暖的爐子,可以節省四分之三燃料,被稱爲“富蘭克林爐”;在光學方面,他發明了老年人用的雙焦距眼鏡,戴上這種眼鏡既可以看清近處的東西,也可看清遠處的東西。此外,他對氣象、地質、聲學及海洋航行等方面都有研究,並取得了不少成就。

富蘭克林的故事15

轟隆隆的雷聲從天空滾過,震撼着山川大地,一條條耀眼的銀蛇在天空飛舞,隨之而來的是狂風暴雨。

我們現代人看來這只不過是一種自然現象罷了,可我們的祖先卻對此難以理解,他們想象天上一定有種神祕的力量支配着這一切。

在希臘神話中,雷電就在萬神之王宙斯的手中,它有無比的威力,當他生氣發怒時,就把雷電放出來震懾羣神和人類。中國人傳說這是雷公電母在懲治邪惡,後來的歐美人又把雷電和上帝聯繫起來,說是上帝主宰雷電。

隨着人類的進步和發展,許多人都想用科學的方法揭穿雷電的祕密。第一個做這種實驗並取得成功的人是美國人富蘭克林。

1752年7月,富蘭克林做了一次震驚世界的實驗。他在大雷雨即將到來之前,把一隻大風箏放到天空,風箏越飛越高,肉眼幾乎看不見,這時大雨傾盆而下,富蘭克林握風箏線的手突然感到一陣麻木,緊接着,掛在風箏線下端的銅鈴碰動起來,伴隨着陣陣聲響冒出點點火花。“成功了!成功了!”富蘭克林扔下風箏興奮地大叫起來。他冒着生命危險終於揭開了雷電之謎。

其實,富蘭克林早就在思考雷電的問題,1749年他就曾寫報告給英國皇家學會,建議用尖端金屬桿裝在屋頂,再用鐵絲把鐵桿同地面連接起來,這樣就可以把天上的電引到地下,防止房屋遭到雷擊。但他的建議卻遭到皇家學會的“科學家們”的譏諷和嘲笑。

富蘭克林相信自己的想法是對的,就寫信告訴一個法國朋友。那法國人用一根鐵桿直立在屋頂上,在雷雨時真的把天空中的閃電引到了地下,這就是富蘭克林發明的避雷針,我們至今還在使用。後來,富蘭克林通過進一步研究,瞭解到電是會流動的,它還可以分爲正電和負電。富蘭克林是電學原理的創始人之一。

此外,富蘭克林還有許多科學發明,並進行了多種科學研究,爲自然科學做出了巨大貢獻。比如,他發明了能節約燃料四分之三的新式火爐——富蘭克林爐;發明了老年人用的雙光眼睛,既可看遠,也可看近;發明了醫學上使用的具有伸縮性的導尿管;試驗了物體發熱的靈敏度,測出了液體蒸發時熱量散失的情況,研究了北極光的性質和原理等等。

1752年,他被選爲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英國的愛丁堡大學、聖安德大學、牛津大學都先後授予他博士學位。本傑明·富蘭克林,1706年出生于波士頓一個手工業者家庭。他幼年時家裏很窮,只上過兩年學,12歲就到印刷廠當學徒。但他非常勤奮,或者向親朋借書,或自己攢錢買書,靠刻苦自覺,他獲得了豐富的知識

富蘭克林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而且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外交家,美國獨立運動的領袖之一,爲建立美利堅合衆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後,富蘭克林毅然斷絕了同英國的一切聯繫,把自己的財產支援革命戰爭。參加了《獨立宣言》的起草工作,受“大陸會議”的委派,作爲外交特使出訪歐洲,在外交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富蘭克林運用他淵博的知識和在學術上享有的崇高聲譽,首先在法國取得了廣泛的同情和支持。他利用英國和法國之間的矛盾,對法國政府施加壓力,同法國政府簽訂了《美法友好商務條約》和《美法同盟條約》,並爭得了法國遠征軍赴北美參戰。

後來,他以出色的外交手段又爭得了西班牙、荷蘭公開參加對英戰爭;以俄國爲首的其它歐洲國家也相繼宣佈中立,這樣,英國陷於空前孤立,而美國卻利用有利的國際條件逐步扭轉戰爭初期的被動局面,並取得最後的勝利。

獨立戰爭勝利後,富蘭克林又肩負同英國和談的重任。通過一年多的艱苦努力,終於迫使英國在1783年簽訂了美英和約,正式承認美國獨立。

1790年4月,富蘭克林與世長辭,爲他送葬的人羣達2萬多人,美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的巨大功績。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