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的故事

本文已影響1.38W人 

居里夫人的故事1

居里夫人從理論上推測到了新元素鐳的存在,但是巴黎大學的董事會卻拒絕爲她提供她所需要的實驗室、實驗設備和助理人員,因爲她無法用事實來證明這一點。無奈之下,堅強不屈的居里夫人只好把校內一個無人使用、四面透風漏雨的破棚子當成“實驗室”。然後,她把從礦上收集到的瀝青礦渣用麻袋運回,便開始了偉大的發現之旅。

居里夫人的故事

當然了,實驗室裏的“設備”簡陋得無與倫比,一口煮飯用的大鐵鍋、一根粗棒子以及一些必要的試劑和試管便是居里夫人全部的實驗家當。而用那根粗棍子不停攪拌鍋中煮沸的瀝青液體,便是她的整個實驗過程。她期待着自己石破天驚的那一刻,所以在整整四年中均不辭勞苦地工作着。最初兩年,這位日後震驚全世界的化學家乾的其實是粗笨的化工廠的活兒,接下來的兩年,纔是她試驗的初衷——分析瀝青溶解後的分離物,也就是鐳。

經過一千多個日日夜夜的辛苦勞作,“實驗室”外面那8噸堆得像小山似的礦渣終於變成了此刻她面前器皿中的這一小點液體。居里夫人滿懷期望地等待着,等待着這些液體結成一小塊晶體(鐳)的時刻。可是等啊等啊,半小時、一小時過去了,原本激動不已的她感覺越來越沉重——玻璃器皿中的液體,她4年來的汗水和8噸瀝青礦渣的最後結果,居然只是一小團污跡!

夜深人靜的時候,疲倦至極又失望之至的居里夫人回到了家,她躺在牀上,無論如何都不能入睡,她不甘心,她想找出自己失敗的原因。

“只要能找出自己爲什麼失敗,我就不會對失敗這麼在意了。可是到底爲什麼呢?爲什麼它只是一團污跡,而不是一小塊白色或無色的晶體呢?那纔是我想要的鐳啊!”居里夫人一邊想,一邊自言自語着。忽然她眼睛一亮:既然誰都沒有見過鐳,憑什麼自己這麼肯定鐳是白色或無色的晶體呢?沒準兒,那一小團“污跡”正是自己最想要的東西啊!

想到這裏,居里夫人翻身下牀,以最快的速度朝實驗室跑去。結果還沒等開門,她便從“實驗室”的牆縫裏看到了自己偉大的“發現”——白天器皿中那毫不起眼的污跡,此刻正在黑夜中散發着耀眼的光芒!“鐳!”居里夫人驚喜地叫了出來。沒錯,這就是鐳,一種具有極強放射性的元素。

小故事大道理:看到障礙就意味着已經偏離了成功目標,可如果只盯住成功的招牌,我們也難免會與之失之交臂,因爲時常注視自己、反省自己也是必要的。

居里夫人的故事2

幾十年前,波蘭有個叫瑪妮雅的小姑娘,學習非常專心。不管周圍怎麼吵鬧,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一次,瑪妮雅在做功課,她姐姐和同學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遊戲。瑪妮雅就像沒看見一樣,在一旁專心地看書。

姐姐和同學想試探她一下。她們悄悄地在瑪妮雅身後搭起幾張凳子,只要瑪妮雅一動,凳子就會倒下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瑪妮雅讀完了一本書,凳子仍然豎在那兒。

從此姐姐和同學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瑪妮雅一樣專心讀書,認真學習。

瑪妮雅長大以後,成爲一個偉大的的科學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的故事3

1895年7月26日,28歲的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後來人們習慣稱她爲居里夫人)與皮埃爾·居里在巴黎結爲夫妻。他們的婚禮十分簡單,新房也不是人們想象的那般豪華。房子是一座坐落在巴黎郊外漁村的農舍,家中除了一張普通的牀之外,還有一張普通的桌子、兩把普通的椅子,再沒有別的傢俱。

也許你會認爲,居里夫人的夫家太窮,買不起傢俱,或認爲居里夫人過於節儉,捨不得花錢。其實不然,在結婚前,皮埃爾的父親就打算送一套高檔傢俱作爲兒子的結婚禮物,但被居里夫人婉言謝絕了。對此,皮埃爾很不理解,覺得家中只有兩把椅子實在太少,想再添置,以免家裏來客人沒地方坐。居里夫人勸阻說:“親愛的皮埃爾,椅子多幾把是會帶來方便,但客人坐下後,我們要花費許多無謂的時間來應酬。與其這樣,還不如兩把椅子好,你一張,我一張,沒有外人打擾,我們可以一心一意做實驗、搞研究,你不覺得這樣挺好嗎?”

聽了夫人的訴說,皮埃爾方纔明白她的一番良苦用心。於是,他遵從居里夫人的意見,沒再增添一把椅子。果然,當人們來到居里夫人家裏,見到連一把坐的椅子也沒有,只得匆忙告辭。因爲他們不願意自己坐着卻讓居里夫婦站着,也不願意自己站着以俯視的方式跟居里夫婦講話,這都會讓他們很不自在。

少了俗事的紛擾,居里夫人得以全身心地工作,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投入科學研究中,先後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和諾貝爾化學獎,成爲科學界的神話。

居里夫人的故事4

爲了從一噸工業廢渣中提煉出鐳,居里夫人要將廢渣一鍋一鍋地煮沸、一刻不停地攪拌;一瓶瓶地倒進倒出、一丁點一丁點地結晶。她每天穿着沾滿灰塵和酸液染漬的工作服,站在大鍋旁,煙熏火燎,眼睛流淚,喉嚨刺癢……

就這樣,她整整奮鬥了35年,這是多麼繁重的勞動,需要何等堅韌不拔的毅力啊!她既是世界聞名的學者,又是名副其實的工人,還是家庭主婦、孩子的母親!

居里夫人的故事5

今年寒假裏,我閱讀到了一本好書——《居里夫人的故事》,使我感慨萬千,它讓我懂得了奮鬥,激勵我更加勤奮地學習。

居里夫人生於波蘭華沙的一個正直、愛國的教師家庭。她自小就勤奮好學,居里夫人16歲時在中學畢業典禮上獲得了金獎章,並給她了一年的假期。因爲當時俄國沙皇統治下的華沙不允許女子上大學,加上家境貧寒,瑪麗亞不得不放棄去巴黎上大學的機會出去打工。瑪麗亞做過多次家庭教師,只要一擠出時間就教當地的小孩子讀書,並一直堅持自學。到了巴黎的大學,她更是努力地學習,成績名列前茅。且一有時間就去聽講座、去圖書館。結婚後繁忙的家務、幼小的女兒和貧窮也無法阻擋瑪麗亞對科學的探索、對知識的渴求。她與丈夫皮埃爾·居里一起發現了釙,之後又發現了鐳。

三年零九個月,瑪麗亞終於從大量的瀝青殘渣中提取出了十分之一克鐳,她曾經說過:我從來不曾有過幸運,將來也永遠不指望幸運,我的最高原則是:不論對任何困難都絕不屈服!是的,瑪麗亞用行動證明了這句話。在這近乎四年的時間裏,她用雙手一遍又一遍地攪拌着殘渣。颳風、下雨、貧困……在沒有實驗室的這段時間裏,這無一不伴隨着她,卻無一能夠影響她,沒有精密的儀器,就用雙手大量地計算,沒有先進的設備,就一遍一遍地將殘渣煮沸去提取。

再回想我自己,從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養尊處優的環境不但沒有帶來好處,反而消磨了性子,變得懶惰。讀了這本書,再對比居里夫人,我真是自愧不如。從今天起,我把居里夫人當做自己的榜樣,時刻向她學習,學習她的嚴於律己、學習她的謙虛、學習她對知識渴望、學習她對名利的淡泊……

我要向居里夫人學習,改正自己的缺點,通過不斷的努力,爲祖國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居里夫人的故事6

波蘭有個叫瑪妮雅的小姑娘,學習非常專心。不管周圍怎麼吵鬧,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瑪妮雅在做功課,她姐姐和同學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遊戲。瑪妮雅就像沒看見一樣,在一旁專心的看書。

姐姐和同學想試探一下她。她們悄悄地在瑪妮雅身後搭起幾張凳子,只要瑪妮雅移動,凳子就會倒下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瑪妮雅讀完了一本書,凳子仍然豎在那兒。

從此姐姐和同學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瑪妮雅一樣專心讀書,認真學習。

瑪妮雅長大以後,成爲一名偉大的科學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爾·居里結婚時,新房裏只有兩把椅子,剛好一人一把。比埃爾·居里覺得椅子太少,建議多添幾把,以免客人來了沒地方坐,居里夫人卻說:“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來就不走啦。爲了多一點時間搞研究,還是算了吧。”

從1915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萬法郎,但她照樣“吝嗇”。她每次從國外回來,總要帶回一些宴會上的菜單,因爲這些菜單都是很厚很好的紙片,在背面寫字很方便。難怪有人說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個匆忙的貧窮婦人”。

有一次,一位美國記者尋訪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裏一座漁家房舍門前,向赤足坐在門口石板上的一位婦女打聽居里夫人的住處,當這位婦人擡起頭時,記者吃了一驚:原來她就是居里夫人!

自我點評:我覺得居里夫人小時候學習十分用功,把心全部投入到學習中來,很值得學習。還有她長大之後,十分節省,十分低調。

居里夫人的故事7

居里夫人一生中得到的獎不計其數,可是名利對於她來說,只不過像一個玩具一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她將英國皇家學會的金質獎章送給六歲的女兒當玩具,那可是在一般人眼中相當珍貴的東西,對於英國的科學家來說,幾乎每個人都是非常渴望的,這只是居里夫人的故事中的一個。

作爲母親的`居里夫人,在教育女兒方面,那真的是天下母親的楷模,居里夫人一家四代都是科學家,而且女兒也獲得了諾貝爾獎,這與她的教育方法有着直接的關係,對於孩子的教育,她從小就開始了,而且她去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將自己的實驗室向孩子們開放,以此來提升孩子們的好奇心,而她在這方面也取得了極高的成就,有十多位人獲得了諾貝爾科學獎。

再來看一個關於居里夫人簡樸生活的小故事,爲了節省更多的時間來搞科研,她們新婚的房間裏,只有兩把椅子,都沒有爲客人準備椅子,原因就是怕客人坐着不走,耽誤了她與丈夫搞研究的時間。而且對於赴宴之後的菜單,她總是帶回到家裏,只因爲那些菜單的紙張非常好,寫字方便。

居里夫人的故事有許多,從這些故事裏,我們可以看到她的一些品格,是非常值得後人學習的。

科學家居裏夫人曾緋聞纏身

無論是誰,只要出名了,就好像能被人扒出很多八卦來,就算是科學家、從政人員也不能“倖免於難”。比如有傳聞說居里夫人曾緋聞纏身,哪怕是一個將一生奉獻給科學和人類的諾貝爾獎得主,也深受花邊新聞的困擾,而後人也總是好奇這些事情,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居里夫人生活的那個年代,正是歐洲重男輕女思想最爲嚴重的時候,生活在男權主義下的人們,認爲女人是丈夫的附屬品,要全心全意爲丈夫服務,不能有怨言,也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居里夫人第一次得諾貝爾獎的時候,雖然想法是她提出的,實驗部分基本是她自己獨立完成的,她的名字仍然寫在最後,她甚至無法在科學院讀自己的論文,就是在這樣一個社會中,晚年的居里夫人做了一件“天理難容”的事情,這也導致她深陷輿論泥潭,社會的評價差點擊倒這個偉大的女科學家。

居里夫人曾緋聞纏身,就是因爲在丈夫去世後,她愛上了丈夫的學生,一個物理學家——保羅·郎之萬,這在當時看來是絕對不可原諒的。在當時人們的思想中,居里夫人是寡婦,就應該恪守婦道,而不是在丈夫去世後還跟別的男人在一起。更嚴重的是在她寫給郎之萬的一封信中,表達了自己生理需求,男權社會中的人們認爲女人只能聽丈夫的,不能主宰男女之事。

這就是爲什麼居里夫人曾緋聞纏身了,說到底還是因爲社會的不公平,因爲她是個女人,她纔會被社會攻擊。但是,她對科學的熱忱和高尚的品格,不會因爲這些風流韻事而受到影響,後人記住的,是她的精神和成果,而不是什麼緋聞。

科學家居里夫人的成就

居里夫人的成就是偉大的,對於這一點,沒有人懷疑,但是她到底取得了哪些成就呢?並不一定所有的人都是清楚的。諾貝爾獎可以說是科學界的鉅獎,每一位科學家都以獲得這個獎項爲榮,居里夫人一生中就獲得了兩次。

居里夫人是第一位一生中獲得兩次諾貝爾獎金的科學家,而且還是不同的學科,一次是物理學,一次是化學。在1903年,因爲居里夫婦發現了鐳這種放射性的物質,與另一位法國物理學家共同獲得了物理學獎。但是居里夫人研究的腳步並沒有停下,即使她的丈夫兼事業夥伴,在1906年因爲車禍而去世,她仍舊忍着悲痛繼續工作,而且還發表了一系列關於放射性物質的著作,特別是鐳與釙,她也因此獲得了1911年度諾貝爾獎的化學獎。

科學從來都是爲生活服務的,居里夫人爲這句話做了做好的詮釋,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居里夫人將自己的研究,運用到了醫學上,用X-射線設備裝備了救護車,而且將其開到了前線,去救治那些受傷的士兵,並且在部隊醫院裏,開設了一門課,就是教醫生和護士使用這項新技術,她挽救了上百萬戰士的生命,可以說這纔是她最引以爲豪的成就。

居里夫人的成就是偉大的,她的發現時至今日還在許多領域被應用着,爲人們的生產生活服務着,而且對人類科學發展的意義也是非常深遠的。

居里夫人的故事8

1932年5月,華沙鐳研究所建立,居里夫人回到祖國參加落成典禮。許多著名的人物都擁在他的周圍。

典禮就在要開始的時候,居里夫人忽然從主席臺上跑下來,穿過捧着鮮花的人羣,來到一位坐在輪椅的老婦人面前,深情的親吻了她的雙頰,親自推他走上了主席臺,這位老婦人就是居里夫人小時候的老師,在場的人都被感動了,都熱烈的鼓掌,老人也留下了眼淚。

居里夫人就是這樣的,當他成爲一名科學家之後,仍舊沒有忘記曾經傳授給她知識的老師。

居里夫人的故事9

她半生清貧,命運坎坷,幼年喪母,中年失夫,晚年始終被流言和疾病折磨,可謂一生都在與命運做着不屈不撓的鬥爭。但她卻懂得用恬淡的心態去面對清貧,用卓越的努力去贏得光榮。她認爲:“我從來不曾有過幸運,將來也永遠不指望幸運,我的最高原則是:對任何困難都決不屈服!”

在這樣一位莊嚴、勇敢、高雅、和平的偉大女性面前,時間的遊走顯示了它的無力,歲月的長河始終無法將這個名字從人類的紀念冊中抹去。她如一朵鏗鏘玫瑰,不會隨着歲月的流逝而枯萎凋謝,而始終在天地間某個角落裏散發着幽幽的香氣,沁人心脾。

居里夫人的故事10

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了一大批影響世界的風雲人物,他們當中有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科學家和優秀的藝術家。我對每個人都是肅然起敬,最敬佩的是居里夫人。她不僅是世界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也是一位唯一兩度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她是女中豪傑,是我們女性的驕傲,更是我學習的榜樣。

今年暑假,我有幸在新華書店購買了這本朝思暮想的《居里夫人的故事》。這本書不僅讓我們知曉了這位可敬、偉大的人物一生,而且能夠讓我們在偉人光芒的燭照中,校準和指引自己的人生旅途和奮鬥目標。

在一次晚宴上,出現了這樣的一幕情形——居里夫人的周圍,一幫好奇者、慶賀者乃至瞻仰者紛紛簇擁着她。她們個個珠光寶氣,首飾熠熠生輝,而她們的中心、放射性元素鐳的發現者居里夫人呢,脖子上、手指上空空如也。她的愛人,一向對璀璨的首飾熟視無睹的居里,此時卻陶醉了,原來他在腦中盤算着用這些珠寶可以建出多少個實驗室。真是不可思議的一對!因爲他們認爲,“一種物體應該從自身內部放射出光來,而並非依靠那飾有寶石的反射體。”

這本書主要寫了居里夫人爲了夢想,爲了親人而不懈努力直至成功的輝煌歷程。居里夫人是有史以來唯一贏得兩次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她在科學上有如此成就,跟她的艱苦奮鬥是分不開的。年少時,居里夫人雖然家境貧困但她卻十分刻苦地學習;年輕時,居里夫人獨自住在異地一個簡陋的破閣樓上,在艱苦的環境中爲夢想而奮鬥;中年時,居里夫人爲了研究鐳,在破舊的研究室裏不辭勞苦……居里夫人就這樣一路勤奮學習、努力工作着,一路不知疲倦、不畏艱險地踏着自己搭建的天梯向着成功的頂峯攀登着,不斷地折射出她那非凡的光輝,照亮着別人,照耀着世界。

看這本書時,我和書中的人物已融爲一體。我同居裏夫人一起同歡喜、同悲傷,她的言行無時無刻不在震撼着我、啓迪着我。在她的身上有着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永不貶值的精神財富。這些精神財富就像是一盞指明燈,指引着我前進的方向,放射出自身獨特的光芒!

居里夫人的故事11

居里夫婦發現鐳的偉大功績和獲得諾貝爾獎金的榮譽,象一聲春雷轟動了整個世界。外國科學界的誠摯邀請電,各地發來的熱情賀信,象雪片一樣飛來;懷着崇高敬意的來訪者絡繹不絕;毫不相識的人,請求他們親筆簽名留念;攝影師趕來拍照;新聞記者前來採訪……當瑪麗·居里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窮學生時,飢餓、寒冷、清貧和冷眼包圍着她、侵擾着她,她對這一切曾做出響錚錚地回答:決不屈服!刻苦學習!今天,當百萬法郎、燦燦的金質獎章向她微笑的時候;當成功、榮譽、祝賀象潮水般涌來的時候,居里夫婦用堅定的行動,表現了他們具有高貴的品質;毫不誇耀,謙虛忘我!

一次,有一位報社記者前來採訪這位科學家,想把她的事蹟報道出去。她堅定地回答:“在科學上重要的是研究出來的‘東西’,不是研究者的‘個人’。”

對於研究出來的東西——鐳,有幾位朋友勸他們申請生產鐳的專利權。瑪麗·居里代表她的丈夫作出了這樣的決定:“不應該這樣做。這是違背科學精神的。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應該公開發表,不受任何限制。——如果我們的發現可以獲利,這只是一件偶然的事情,在這上面我們不應該有什麼優先權。何況鐳是對於病人有好處的……依我看,我們不應當藉此來謀利。”他們把這個偉大的發現交給工業界和醫學界廣泛利用,並不謀求個人的任何私利。

鉅額的諾貝爾獎金,對於一向清貧的居里夫人來說,並不希罕它,而是把大量的獎金贈送給波蘭的大學生、貧困的女友、實驗室的助手、沒有錢的女學生、教過她的老師、資助過她的親屬。

瑞士的日內瓦大學公開提議,給他們提供優厚的待遇,聘請他們到大學講學。做爲普通中學教師的居里夫婦認爲,這樣做盡管對自己有利,但會影響甚至會中斷他們的研究工作,因而謝絕了,仍舊在他們那間破舊的木板房裏作實驗。

皮埃爾·居里逝世以後,居里夫人把他們共同研究的成果,價值一百萬法郎的鐳,無償地贈送給了一個研究治癌的實驗室。她說:“只要能治好病,甚至只要能夠使病人減輕一些痛苦,那麼我們的工作就不算是徒勞的了。”許多朋友責怪她,沒有把這筆財產留給自己的孩子。居里夫人卻有自己的見解,她說:“貧困固然不大好受”,“但是富裕卻也沒有必要,甚至是很討厭的。”她要求自己的孩子,用勤勞的雙手去開拓自己的生活道路。而她給孩子們留下的卻是那獨立不羈的精神和鄙視功利的高尚品德。

有名的學者愛因斯坦曾經這樣評價居里夫人:“在我所認識的所有著名人物裏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爲盛名所顛倒的人。”

居里夫人的故事12

她命運坎坷,被病痛折磨,但她從來沒有停止過追尋科學的腳步,當全世界都驚詫於她的偉大成就時,她卻淡然地說:“我從來不曾有過幸運,將來也永遠不指望幸運,我的最高原則是:對任何困難都決不屈服!”她就是瑪麗·居里,一位高雅、平和、勇敢的女性!

英國作家埃列娜·多麗編寫的《居里夫人的故事》,講述了居里夫人從童年到中年,從中年到老人,在逆境中成長,執着於科學研究,自強不息、傳奇而坎坷的一生。在居里夫人67年的人生中,她的喜怒哀樂只會被一個又一個的科學實驗而牽動。通過不懈的努力,她成爲了一名科學家,爲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讀完這本書時,我已經被居里夫人頑強不屈的精神深深打動。河蚌忍受了沙粒的磨礪,才能孕育出絕美的珍珠,鐵劍忍受了烈火的赤練,終究煉就成鋒利的寶劍。一切豪言與壯語皆是虛幻,唯有堅持不懈,纔是踏向成功的基石。

當看見居里夫人提煉“鐳”時,那一次次的失敗和重新開始,讓我回想起了自己身上發生的那件事。那天,我在廣場上學騎自行車,因爲不熟練的緣故,一會兒摔一跤,一會兒摔一跤,摔得膝蓋發紫,手臂破皮,淚花在眼眶裏打轉。“不想學了,太難了”,心底有個聲音說,但這時,我的腦海中忽然浮現出居里夫人的樣子,她站在實驗臺邊,不停地忙碌着。我的鬥志被重新點燃,擦擦手臂,揉揉膝蓋,我又跨上了自行車。

居里夫人好似一支鏗鏘玫瑰,以頑強的精神笑面風雨,最終的綻放驚豔世人。讓我們同她一樣頑強、勇敢,在成長的道路上高歌前行!

居里夫人的故事13

居里夫人,作爲一位傑出的女科學家,曾在僅隔8年的時間內就分別摘取了兩次不同學科的最高科學桂冠——諾貝爾物理學獎與諾貝爾化學獎。她的長女伊倫娜,核物理學家,與丈夫約里奧因發現人工放射性物質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次女艾芙,音樂家、傳記作家,其丈夫曾以聯合國兒童基金組織總幹事的身份接受瑞典國王於1965年授予該組織的諾貝爾和平獎。

居里夫人成功背後的故事戰火下的童年激發了她求知的慾望,居里夫人幼小的心靈就懂得了“壓迫會產生反抗”、“知識就是力量”。

居里夫人於1867年出生于波蘭華沙市,當時波蘭正在俄國統治之下。她的父母都是教師,失業後承包了學生食堂,年幼的居里夫人也要協助做飯,在壓迫中降生,在鐵蹄下長大的小瑪麗不明白爲什麼波蘭的孩子不準學波蘭話,不準看波蘭書,還要在沙俄監察員的監視下學習。父親和哥哥告訴她:“壓迫會產生反抗”、“知識就是力量”,喚起她追求知識和提高學習成績的強烈願望。從此,小瑪麗的心窩裏,就埋下了對祖國熱愛、對侵略者憎恨的感情。爲祖國解放而學習的念頭,在她的腦海裏翻騰着。中學畢業後,她當了家庭教師。但是渴求知識的願望從未改變,但帶着殖民枷鎖和封建鐐銬的波蘭,大學是不收女生的,所以她夢想去巴黎學習物理和化學、姐姐幻想到巴黎學醫,他們一點一滴地積蓄着去巴黎求學的費用。最後姐姐先到巴黎去,她留在波蘭掙錢供姐姐上學。

瑪麗不僅刻苦自學,而且不辭辛苦地到波蘭農村給孩子們講授科學知識,到工廠女工中傳播波蘭文化,而這樣做是隨時都有可能被密探們發現,被沙俄監察員抓走的。可是瑪麗的心目中只有一個念頭:爲被壓迫的祖國服務,爲祖國的解放而學。正象她給自己一位童年時代的朋友的信中所說:“我用盡了力量來應付這一切,再接再勵……我有一個最高原則:不管是對人或者對事,都決不屈服!……”五年後,姐姐獲得了博士學位,瑪麗來到巴黎索爾本學院求學,穿着破舊衣服,住着簡陋小屋,用麪包和茶水充飢。大學的圖書館緊緊地吸引着瑪麗,一次,她忘了吃飯暈倒在圖書館。瑪麗象塊貪婪的海綿,拚命地吸吮着知識的乳汁。忘記吃飯,對於瑪麗來說已經成爲司空見慣的事了。每晚離開圖書館回到自己的小屋裏,在煤油燈下繼續用功,一直到後半夜兩點鐘。當她躺在牀上休息的時候,又被凍得不得不爬起來,把自己所有的衣服一件一件地全部穿上,再重新躺下。艱苦的生活,刻苦的學習,弄得這位年輕的姑娘面色蒼白、容顏憔悴。在索爾本學院的學位考試中,瑪麗以她優異的成績獲得了物理學碩士第一名。

著名學者愛因斯坦曾經這樣評價居里夫人:“在我所認識的所有著名人物裏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爲盛名所顛倒的人。”

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貧的,提取鐳的艱苦過程是在簡陋的條件下完成的。居里夫人拒絕爲他的任何發明申請專利,把諾貝爾獎金和其獎金都用到了以後的研究中去了。居里夫婦發現鐳以後,當百萬法郎、燦燦的金質獎章向她微笑的時候;當成功、榮譽、祝賀象潮水般涌來的時候,表現了他們具有高貴的品質:毫不誇耀,謙虛忘我!一位報社記者前來採訪她,想把她的事蹟報道出去。她堅定地回答:“在科學上重要的是研究出來的‘東西’,不是研究者的‘個人’。”有幾位朋友勸他們申請生產鐳的專利權。瑪麗·居里代表她的丈夫作出了這樣的決定:“不應該這樣做。這是違背科學精神的。我們不應當藉此來謀利。”他們把這個偉大的發現交給工業界和醫學界廣泛利用,並不謀求個人的任何私利。

鉅額的諾貝爾獎金,對於一向清貧的居里夫人來說,並不希罕它,而是把大量的獎金贈送給波蘭的大學生、貧困的女友、實驗室的助手、沒有錢的女學生、教過她的老師、資助過她的親屬。許多朋友責怪她沒有把這筆財產留給自己的孩子,而她給孩子們留下的卻是那獨立不羈的精神和鄙視功利的高尚品德。

1914年當德國侵略軍逼近巴黎的時候,居里夫人帶着大女兒毅然走上了反侵略戰爭的戰場。居里夫人研究用汽車上的發動機發電,在汽車上安上一套愛克斯光射線設備。士兵們親切地叫它“小居里”。一天早晨,居里夫人乘坐的那輛“小居里”突然發生了事故,跌進了路旁的戰壕裏,居里夫人被擦傷、摔昏了,這可把年輕的司機嚇壞了,再也不敢開汽車。居里夫人開始刻苦學習駕駛技術。幾個星期後,她又成了一名合格的司機。從此,居里夫人親自駕着汽車,不知疲倦地從一個診療站跑到另一個診療站,一下車,就投入了透視、照像的緊張戰鬥。

幾十年來,居里夫人由於長期從事放射性物質的研究工作,加上惡劣的實驗環境和對身體保護的不夠嚴格,時常受到放射性元素的侵襲,使她的血液漸漸受到了破壞,患上白血病。她還患有肺病、眼病、膽病、腎病,甚至患過神經錯亂症。在居里夫人看來,科學研究要比她本身的健康更重要。她曾爲了能參加世界物理學大會,請求醫生延期施行腎臟手術;她曾帶病回國參加鐳研究所的開幕典禮。她曾忍受着眼睛失明的恐懼,頑強地進行科學研究。直到她生命的最後一息,由於惡性貧血、高燒不退,躺在牀上的時候,仍然要求她的女兒向她報告實驗室裏的工作情況,替她校對她寫的《放射性》着作。居里夫人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她把她的一生完全獻給了偉大的科學事業。

居里夫人從整個科學生涯和人生道路上體會出一個道理:人之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品格之高尚。居里夫人用神聖的母愛滋潤着孩子的心田。

居里夫人的故事14

居里夫人,一個多麼高尚的人啊!記得在二年級的時候,我就聽爸爸講過這位著名的女科學家的故事。從那時起,我就對居里夫人充滿了無限的敬仰和神往,我是多麼盼望再具體地瞭解她偉大而光榮的一生啊!

我迫切的願望實現了!一天,爸爸幫我買到了《居里夫人的故事》這本書。當時,我高興得簡直跳了起來,一接到書就認真地看起來,它象一塊磁鐵那樣吸引着我,我越讀越愛讀。有時,爸爸媽媽叫我吃飯,我還在讀,捨不得放下。我連讀好幾遍了,仍愛不釋手。居里夫人的光輝事蹟象強勁的春風吹開了我的心扉,給我鼓舞,給我力量。

居里夫人是怎樣成爲名震全球的大科學家的呢?書中告訴我們,根本原因是她能夠頑強、刻苦地學習。每天,她都是最早來殘,最晚離開試驗室或圖書館。晚上,目到她居住的七層樓上的閣樓,又繼續埋頭讀書,直到深夜。居里夫人常常忘記吃飯,實在餓了,就拿幾片面包,幾個小蘿蔔吃一吃。冬天,手指凍僵了,就喝杯熱茶暖和暖和。她就這樣把珍貴的時間全部利用到學習中去。居皇夫人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刻苦學習,終於學到了豐富的科學知訊爲她後來成爲偉大的科學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居里夫人和丈夫一道發現了鐳,但是他們並不感到滿足,他們決心進一步傘到純淨的鐳,但當時的工作條件非常艱苦,沒有試驗室,他們只能在“所被遺棄的簡陋的木板房裏進行工作。要在堆積如山的礦石渣中把鐳提煉出來,是多麼不容易啊皿那時居里夫人每天要幹比男人更繁重的工作。她常常在鐵鍋邊一連幾小時地攪拌熔漿,餓了,就在小鐵爐上做點飯吃,到了傍晚,累得連站也站不住。她廢寢忘食,不知疲勞,一心要把這個神祕元素單獨提煉出來。大風、灰塵和雨水不止一次地破壞了她的勞動成果,但她始終堅持着。經過四十五個月的座戰,居里夫人終於取得了勝利—拿到了純淨的鐳!這需要多麼頑強的毅力啊!

鐳的重大發現,是對人類的偉大貢獻,也給居里夫人帶來了素高的榮譽。她先後獲得物理博士學位,戴維盤質獎章,獲得諾貝爾物理獎金。那時,世界各地的記者和攝影師象潮水一樣向她涌來,頌揚她,讚美她。可是,居里夫人絲毫沒有被榮譽衝昏頭腦,絲毫沒有驕傲自滿,相反,她只一心一意想到工作,想到實驗室。她認爲榮譽只能鞭策她繼續去攀登新的高峯,繼續忘我地獻身於科學工作。這是多麼崇高的精神啊!

居里夫人的故事15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當德國侵略軍逼近巴黎的時候,居里夫人毅然走上了反侵略戰爭的戰場。她用她所掌握的科學知識,努力爲傷員們服務。爲了很快檢查出受傷者身上的槍彈和彈皮的所在位置,及時爲傷員實施手術,解除他們的痛苦和死亡,居里夫人研究用汽車上的發動機發電,在汽車上安上一套愛克斯光射線設備。這種活動的愛克斯射線車,士兵們親切地叫它“小居里”。一天早晨,居里夫人乘坐的那輛“小居里”突然發生了事故,跌進了路旁的戰壕裏,居里夫人被擦傷、摔昏了,這可把年輕的司機嚇壞了,表示再也不敢開汽車。居里夫人在戰爭期間開始刻苦學習駕駛技術。幾個星期後,她又成了一名合格的司機。從此,居里夫人親自駕着汽車,不知疲倦地從一個診療站跑到另一個診療站,一下車,就投入了透視、照像的緊張戰鬥……

如果說居里夫人在這炮火連天的戰場上,英勇的獻身精神是可歌可泣的,那麼,她在那無聲無響的實驗室裏,英勇的獻身精神。更使人肅然起敬。居里夫人繼鐳的發現之後,又成爲愛克斯光射線學方面的權威,並着手提煉放射性元素“錒”。幾十年來,居里夫人由於長期從事放射性物質的研究工作,加上惡劣的實驗環境和對身體保護的不夠嚴格,時常受到放射性元素的侵襲,使她的血液漸漸受到了破壞。她患有肺病、眼病、膽病、腎病,甚至患過神經錯亂症。但是,在居里夫人看來,科學研究要比她本身的健康更重要。她曾爲了能參加世界物理學大會,請求醫生延期施行腎臟手術;她曾帶病回國參加鐳研究所的開幕典禮。她曾忍受着眼睛失明的恐懼,頑強地進行科學研究。直到她生命的最後一息,由於惡性貧血、高燒不退,躺在牀上的時候,仍然要求她的女兒向她報告實驗室裏的工作情況,替她校對她寫的《放射性》著作。居里夫人把她的一生完全獻給了偉大的科學事業。

一九三四年七月四日,原子時代的先驅、鐳的“母親”——居里夫人與世長辭了。但是,她那決不屈服的最高原則、志在頂峯的雄心壯志、鄙視功利的高尚品德、英勇獻身的實際精神,將永遠銘刻在人們的心中,激勵人們向新的目標前進!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