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什麼的

本文已影響2.92W人 

地震是什麼的。地震開始發生的地點稱爲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稱爲震中。破壞性地震的地面振動最烈處稱爲極震區,極震區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區。下面看看地震是什麼的。

地震是什麼的1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開始發生的地點稱爲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稱爲震中。破壞性地震的地面振動最烈處稱爲極震區,極震區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區。地震常常造成嚴重人員傷亡,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泄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擴散,還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

地震是什麼的

擴展資料:

地震的種類:

(1)板緣地震(板塊邊界地震):發生在板塊邊界上的地震,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絕大多數地震屬於此類。

(2)板內地震:發生在板塊內部的地震,如歐亞大陸內部(包括中國)的地震多屬此類。

(3)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發時所引起的能量衝擊,而產生的地殼振動。

(4)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藥爆破等人爲引起的地面振動稱爲人工地震。人工地震是由人爲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後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

(5)陷落地震:由於地層陷落引起的地震。這種地震發生的次數更少,只佔地震總次數的3%左右,震級很小,影響範圍有限,破壞也較小。

地震是什麼的2

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層的快速振動,在古代又稱爲地動。它就象颳風、下雨、閃電、山崩、火山爆發一樣,是地球上經常發生的一種自然現象。 它發源於地下某一點,該點稱爲震源(focus)。振動從震源傳出,在地球中傳播。

地面上離震源最近的一點稱爲震中,它是接受振動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動是地震最直觀、最普遍的表現。在海底或濱海地區發生的強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稱爲海嘯。地震是極其頻繁的,全球每年發生地震約500萬次,對整個社會有着很大的影響。

【地震的產生】

地震是地球內部介質局部發生急劇的破裂,產生地震波,從而在一定範圍內引起地面振動的現象。地震開始發生的地點稱爲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稱爲震中。破壞性地震的地面振動最烈處稱爲極震區,極震區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區。

【地震的術語和相關知識

地球的結構就象雞蛋,可分爲三層。中心層是“蛋黃”-地核;中間是“蛋清”-地幔;外層是“蛋殼”-地殼。地震一般發生在地殼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轉和公轉,同時地殼內部也在不停地變化。由此而產生力的作用,使地殼岩層變形、斷裂、錯動,於是便發生地震。地下發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從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叫震中。從震中到震源的距離叫震源深度。

震源濃度小於70公里的地震爲淺源地震,在70-300公里之間的地震爲中源地震,超過300公里的地震爲深源地震。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是1963年發生印度尼西亞伊裏安查亞省北部海域的5.8級地震,震源深度786公里。對於同樣大小的地震,由於震源深度不一樣,也不一樣,對地面造成的破壞程度也不一樣。震源越淺,破壞越大,但波及範圍也越小,反之亦然。

某地與震中的距離叫震中距。震中距小於100公里的地震稱爲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間的地震稱爲近震,大於1000公里的地震稱爲遠震,其中,震中距越遠的地方受到的影響和破壞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動是一種複雜的運動,它是由縱波和橫波共同作用的結果。在震中區,縱波使地面上下顛動。橫波使地面水平晃動。由於縱波傳播速度較快,衰減也較快,橫波傳播速度較慢,衰減也較慢,因此離震中較遠的地方,往往感覺不到上下跳動,但能感到達水平晃動。

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級表示,根據地震時釋放的彈性波能量大小來確定震級,我國一般採用里氏震級。通常把小於2.5級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級地震叫有感地震,大於4.7級地震稱爲破壞性地震。震級每相差1級,地震釋放的能量相差約30倍。比如說,一個7級地震相當於30個6級地震,或相當於900個5級地震,震級相差0.1級,釋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當某地發生一個較大的地震時,在一段時間內,往往會發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個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發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後發生的地震叫餘震。

地震是什麼的 第2張

地震具有一定的時空分佈規律。從時間上看,地震有活躍期和平靜期交替出現的週期性現象。從空間上看,地震的分佈呈一定的帶狀,稱地震帶,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兩大地震帶。太平洋地震帶幾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淺源地震(0千米~70千米),全部的中源(7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所釋放的地震能量約佔全部能量的80%。

地震時一定點地面震動強弱的程度叫地震烈度。我國將地震烈度分爲12度。

震級與烈度,兩者雖然都可反映地震的`強弱,但含義並有一樣。同一個地震,震級只有一個,但烈度卻因地而異,不同的地方,烈度值不一樣。例如,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倉發生了5.1級地震,有人說在蘇州是4級,

在無錫是3級,這是錯的。無論在何處,只能說常熟-太倉發生了5.1級地震,但這次地震,在太倉的沙溪鎮地震烈度是6度,在蘇州地震烈度是4度,在無錫地震烈度是3度。

地震烈度是經常使用的一個名詞。劃分烈度有定性和定量標準。在中國地震烈度表上,對人的感覺、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現象作了描述,可以作爲確定烈度的基本依據。

地震是什麼的3

地震(英文:earthquake),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開始發生的地點稱爲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稱爲震。破壞性地震的地面振動烈處稱爲極震區,極震區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區。地震常常造成嚴重人員傷亡,能引起火災、災、有毒氣體泄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擴散,還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

地震是什麼的 第3張

據統計,地球上每年約發生500多萬次地震,即每天要發生上萬次的地震。其中絕大多數太小或太遠,以至於人們感覺不到;真正能對人類造成嚴重危害的地震大約有十幾二十次;能造成特別嚴重災害的地震大約有一兩次。人們感覺不到的地震,必須用地震儀才能記錄下來;不同類型的地震儀能記錄不同強度、不同遠近的地震。世界上運轉着數以千計的各種地震儀器日夜監測着地震的動向。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