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書屋先生的性格

本文已影響8.93K人 

你知道三味書屋先生的性格嗎?大家知道的魯迅就是從三味書屋中出來的,魯迅的優秀大家有目共睹,可見三味書屋的先生是學問淵博阿,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三味書屋先生的性格,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味書屋先生的性格
三味書屋先生的性格1

三味書屋是晚清紹興府城內著名私塾,也是魯迅12歲至17歲求學的地方,位於都昌坊口11號。三味書屋是壽鏡吾先生家的住屋。

塾師壽鏡吾,是一位方正、質樸和博學的人。他的爲人和治學精神,給魯迅留下難忘的印象。先生是一個學問淵博的宿儒。他品行端正,性格耿直,教書認真,一生厭惡功名,自考中秀才後便不再應試,終身以坐館授徒爲業。魯迅稱讚他爲“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

童年的魯迅對先生是一種敬畏的態度。雖然覺得先生上課枯燥無味,但先生學識淵博,教書認真,品行端正,他的人格魅力讓童年的魯迅對他充滿敬仰之情。

三味書屋先生的性格2

壽鏡吾先生是一位極方正、質樸、博學,嚴而不厲、嚴而可親的人。

壽懷鑑(1849~1929),字鏡吾,又字鏡湖,晚號菊叟,紹興城內都昌坊人。清同治八年(1869)中秀才。憤於洋人跋扈,清廷喪權弱國,以不買洋貨、絕意仕進明志,在家中三味書屋設館收徒,釐定規約,年收學生不過8人。

爲啓發學生思路,提高文學修養,選授課文注重文采,因其異於傳統,被人譏爲“離經叛道”。教學之餘,以讀書自娛,除經史子集外,博覽稗官、筆記。晚年常閱報紙,與人議論時政,言及帝國主義侵略、訂立不平等條約時,輒氣憤扼腕,大罵朝廷賣國賊。

爲人正直,尚氣節,崇禮義,生活儉樸。

晚年,置一夏布長衫,掛於牆上,與兩子換穿。每逢春節,於學生拜年次日必回拜。客人來訪,必整衣冠相迎。清貧自守,不願兒輩科舉入仕,次子鵬飛富才學,鏡吾將其鎖於樓房內,不令出而應試。鵬飛緣繩而下,赴京得朝考一等第一名,授吉林宏安知縣,鏡吾斥爲不孝,拒收送來之銀。

書屋後有丹桂一竿,時徘徊其下,有一亭名“自怡”,又於對面牆上,書“寄傲”兩字,以示傲然遺世,自得其樂之意。魯迅於光緒十八年(1892)二月入三味書屋受教,歷時5年。其道德文章予魯迅以深刻影響,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文中對當時生活有詳細記述。

三味書屋先生的性格3

味書屋的.先生是一位學bai問淵博的宿儒,但他對“怪哉”這蟲的問題是怎麼回事,卻不作回答,而且是臉上還帶着怒色,先生有一條戒尺,但不常用,有罰跪的規則也不常用,如何評價這位先生呢?

私塾是我國古代私人所設立的教學場所。它在我國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對傳播祖國文化,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培養啓蒙兒童,使學童在讀書識理方面,起過重要的作用。但是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學生讀他所指定的書,書外的問題是不予回答的,況且提問者又是一個剛入學不久的學生,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這種教學思想是不可取的,它挫傷了學生求知的積極性。

打戒尺、罰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學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罰跪的規則但不用,描寫出了先生嚴格而不厲害的形象,表現先生對他的學生管理中的開明思想,在魯迅眼裏,先生實際上是可親、可敬的,在當時來說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魯迅提問“怪哉”等問題,只是出於求知和好奇,喜歡提問,願意瞭解新知;但先生不回答,且有“怒色”,反映出先生只要求學生學他指定的書,不應多問不必要的問題,這是當時私塾教育的一種教學思想。這種教學思想是不可取的,它可能挫傷學生求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從老師依據學生特點不斷增加教學內容,讀書很投入,但不太束縛也基本上不體罰學生。再看學生一有機會便能跑出去玩,尋找讀書以外的樂趣;還可趁老師讀書入神,在座位上做各種遊戲、畫畫兒等。從這幾個片段不難看出,當時的私塾教育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嚴厲,孩子們還是有相當多的自由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