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無疆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1.76W人 

行者無疆讀後感,丟掉閱讀的能力是非常可悲的,碎片化閱讀剝奪了我們靜下心來讀一本書的能力,靈魂的漏洞亟需填補,閱讀能開闢獨處的小天地,閱讀可以滋潤人的心靈,非寧靜無以致遠,閱讀讓我們的心得以安置,讀後感的背後是認真閱讀的心,一起來看看行者無疆讀後感吧。

行者無疆讀後感1

喜歡餘秋雨先生的書,他給我們的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種世界觀,價值觀的傳遞。他帶給了我們一場世界各國的文化盛宴。讓我們瞭解那段歷史,那段被風沙掩埋的歷史。歷史是過去了,但歷史應該也值得被我們銘記。不管那段歷史是屈辱還是輝煌,它都已過去,我們要做的就是吸取教訓,正確的大步向前。文化不是空洞的華麗的辭藻,不是富麗堂皇的建築,是那種真正能觸動心靈的事物。《行者無疆》這本書,每一篇遊記篇幅不長,卻總能給人以回味,咀嚼的空間。每一方異鄉土地似乎在作者筆下都包含着深邃的文化氣息,授人以探索的啓迪。這便是脫俗於一般遊記散文的輕描淡寫,抑或走馬觀花式的長篇累牘。因而在回味中夾帶着思索,在思索中讓人明智。

行者無疆讀後感

捧起一本記敘了漫漫行程的遊記,便彷彿打開了一扇引領我們通向新奇的大千世界的窗戶。世界之大,我們無法想象,尤其是文化的差異,更讓我們嚮往。因爲之前從未企及因而渴望已久,不必爲如何到達那遠在天南地北的目的地而發愁,只需面對充裕的文字,我們想象的翅膀已在不知不覺中伸展。

《行者無疆》這部書主要以歐洲各國的歷史文化爲線索,穿插進去許多古建築、古城堡、古文化遺址、傑出人物、藝術、飲食等實實在在的文華的載體,有令人震撼的龐貝古城,文藝復興時期以弗洛倫薩爲中心的美第奇家族,以及以美第奇家族爲中心的米開朗奇羅、達。芬奇、拉斐爾、伽利略等傑出人物,有法國的飲食,瑞士的鐘表,西班牙的鬥牛場等等。然後,作者在讚歎惋惜,羨慕哀傷過後,與我國的歷史文化暗暗地進行冷靜的比較,在比較中進行反思,反思我國現有的文化爲什麼與西方存在那麼大的差距,我國文化爲什麼不被西方文化所容納、所理解。

有差異,就有根源,作者認爲這種現象的根源,在於文華的隔膜。然而,這個隔膜,不在古典學理的譯文不同,不在陶瓷、絲綢的喜好不同,也不在社會數據的把握不同,在中國人的個人日常情感方式的不同。因爲它既是中國文化的歷史積澱,又是中國文化的基座,既給中國文化帶來了血色,又帶來了恥辱和尊嚴。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和思考的過程總是相輔相成的,在讀書的過程中體會人生,在行走的過程中感悟人生。《行者無疆》給我們打開了歐洲的文化之旅的窗口,讓我更是嚮往自己能親身去體驗一下,欣賞歐洲的一路風景,體會歐洲的獨有文化風情,感受文化帶來的心靈之旅。

“讓心靈去旅行”這句話一直被我深深牢記,一次遠行,不僅是身體在自然與人文景觀中穿行,更是心靈得到洗滌和震撼。餘秋雨先生的這本《行者無疆》不僅是一本引人入勝的遊記,更是一本洗滌靈魂的聖經。這絕不是一次簡單的歐洲之行,也不是一次簡單的電視節目,這是一次新時代的東方文明沿着古老的絲綢之旅,去追憶古老西方文明的旅行,是一次重新探索發現新時代西方文化,風土人情的的旅行。這不僅是旅行,更是對文化的探尋。

無論餘秋雨站在哪一座城市,他都在思索着一座城市的文化歷史。

這纔是真正意義上的旅行。我們很榮幸通過大師的眼睛,知道了歐洲這片鮮活了幾世紀的土地,歷經滄桑的考驗,它的國家和偉大的大師們的精魂永不逝去。它和古老的中華文明一樣,在歷史的長河中,經歷過自己的興盛時代,又經歷自己的文化的衰敗,最後在新的時代中,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默默的給路過的人述說着那段歷史,希望人們能停下他們匆忙的腳步來思考,思考下文化留給我的啓示。

在此書的結尾處,餘秋雨先生寫到:“我們在學習歐洲文明的時候,不能繼續向文化前輩那樣一味抱着歆羨和追慕的態度,而應該作一些深入的總體思考。”是呀,我們也是文明古國,我們應當爲自己的文化而自豪。我們要正視自己的歷史,反對一切非文明的力量。

讀史使人明智,瞭解歷史,才能更好的創造未來。不僅一個人應該如此,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更應該如此。

行者無疆讀後感2

近日,讀了餘秋雨先生2011年修訂版《行者無疆》一書。作者在自序中說:這次修訂,比第一版刪去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文字也有較大的改動,使之更加乾淨。讀《行者無疆》,如同在一個斜陽西下的歐洲老街,與餘先生不期而遇,於是坐在路邊梧桐樹下的長椅上,低聲地閒談着先生行走歐洲的見聞;又如同某個週末,在歐洲某個埋葬着許多智者的公墓裏,我倚靠在草地上,捧書靜讀。餘先生在當今,是少有的“文化人”。他的書,值得反覆讀。

行者無疆讀後感 第2張

很遺憾,至今我沒有去過歐洲。但對歐洲似乎並不陌生,尤其是南歐、中歐和西歐。目前中國人對歐美的瞭解,遠遠超過歐美人對中國的瞭解,不僅僅是地理上的,還包括其它方方面面。雖不陌生,但終究沒有去過和深入地研究過,有的只是片斷的,膚淺的'。讀完此書,歐洲變得清晰起來。書中作者的很多思考讓我深受啓發,還有些是從來不知道的角度。

餘先生們此行的初衷是想通過對歐洲文明、歐洲社會的考察,來比較、思考中華文明和中國社會。餘先生講道,在學習歐洲文明的時候,不能繼續像文化前輩那樣一味抱歆羨和追慕的態度。中華文明和歐洲文明雖然差別很大,但既然都稱爲“文明”,就必須應對所有文明共同的敵人,一切非文明的力量。二十一世紀最根本的衝突,產生在文明和非文明之間。守護全人類的整體文明,是迫在眉睫的當代大道。講的好,值得研究,我們的對外政策,對外宣傳,有時可以多個角度。

整本書由一個個地理概念或是文化古蹟、人物、故事串起來,初讀的人或不瞭解的人可能會認爲這是一本不錯的旅行筆記,直至讀到結尾“總結在寒夜”一節,恍然大悟,再返回去讀,纔會對作者寫此書的初衷和結構佈局有深刻的認知。總結在寒夜一節中,作者歸納出對中華文明有價值的七個對比性圖像:一行字母,即美第奇家族與文藝復興。作者經過思考後得出,社會轉型成功的關鍵,在於必須集中權力資源、財富資源和文化資源,一起開創一種新文化;一片墓地,即德國費希特、黑格爾的墓地。作者講道,同樣是知識分子,德國同行在整體上遠比中國同行純粹,並因爲純粹而走向宏偉;一份圖表,即里昂一家博物館列出的該市十九世紀的創造和發明。中國由於長期封閉,不僅基本沒有參與人類近代文明的創造,而且對西方世界日新月異的創造態勢也知之甚少。這種情形,使文化保守主義愈演愈烈,嚴重阻礙了創新的步伐;一座城堡,即溫莎堡以及不遠處的伊頓公學。中國近代以來激進主義對社會元氣的損傷、民間禮儀的破壞、人權人道的剝奪,已釀成巨大惡果。而英國該經過的都經過了,一路隨和,一路感覺,順着經驗走,繞過障礙走,怎麼消耗少就怎麼走,怎麼發展快就怎麼走,是一條不錯的路;一羣羣閒人。中華文明注重實用理性,拙於終極思考,在經濟發展的道路上較少關心人文理想。財富無限而生命有限,當人生的黃昏終於降臨,你們會在那裏?;一塊巨石,即冰島“法律石”。中華文明的一大隱脈武俠精神,本性上是無視法律的,造成了中華文明與近代社會的嚴重阻隔;一面藍旗,即歐盟的旗幟。目前中國大踏步走向國際社會,既有可能因視野打開而顯出氣度,又有可能因競爭激烈而倒退回狹隘。(實際上,對我來說感受更深的是歐盟大門口鐵柵欄上一大羣男孩和女孩的雕塑,青年人永遠是社會的希望,青年興則國興。目前我們政府用人體制上在鍛鍊使用年輕人方面似乎有些倒退)。上述七幅圖像遠遠不能完全概括本書。對本書,可能會有一些人質疑作者的寫作真的有那麼純潔、高尚嗎?作者所做的比較、思考的角度都有道理嗎?有些觀點還需要商榷?等等。但不可否認的是,作者行走歐洲所思所想是值得稱道的,作者和鳳凰衛視做的這件事是值得鼓勵和點讚的。我們的政府和社會應該給餘先生們更大的空間和保護。

我認爲,貫穿本書還有另外一條線:就是文化與城市的關係。書中的多個章節都有對城市文化的描述、總結、反思,對城市文化空間的構建,以及城市中文化與人的關係、文化與生態的關係、文化與文化的關係等等。作者是深受中華文明薰陶的“文化人”“知識分子”,自然就有一種天下爲己任的責任感,自然就比普通人有更多的思考,自然就要爲中國正在進行中的城市化浪潮發出一些聲音。

行者無疆讀後感3

暑假當初我在選購書籍的時候,看到它的封面是那樣的神祕——在兩幢古風墨色的歐式建築間,晨曦的光靄鋪滿輝映在並不寬敞的石頭路的夾縫中。用一片輝煌亮開了這條青石板小道。黑牆的陰影無法吞噬那熠熠生輝的金色光芒延伸的力量。

而路上的行者,正是介於昨天與明天的行者。他穿越時間的約束,遊歷在各個城市間。用自己獨特的思緒,記錄了這一不同凡響的旅程。並抒寫出了這部別具匠心的遊記:《行者無疆》。

行者無疆讀後感 第3張

作者漫漫行程的遊記,彷彿像我們打開了一扇引領人類通向新奇的大千世界的窗扉。因爲之前從未企及而又渴望已久,不必爲如何到達那遠在天南地北的目的地而發愁。只需坦然的面對充裕的文字,我們想象的翅膀便已在不知不覺中舒展,不倦的飛往文字裏的國度。

原來,貪婪的人性對於友誼的忠貞也不過是權勢的囚徒。每每到了險惡的情勢,那些自願放棄道義的人,便一齊打擊那個比較卓越出色卻又被麻煩所困惑的人。這是他們的本能,本能的排除心中的堵塞與超越自己地位的隱患。那些見利忘義的人的生活,應該是岌岌可危了罷。難保哪天,自己所謂的摯友也重蹈覆轍——將自己出賣,至自己於萬丈深淵。那樣的生活,着實讓他們虛妄的人生疑雲密佈,險象迭生。

原來,宗教對人類的蒙惑,早已使得沒有抵制力的民衆們喪心病狂。爲了保全自己的名譽,爲了維護自己的生活,爲了獲得責斥的快感……他們成了很多無恥暴行的參閱者和歡呼者。背信棄義的夥伴竟然成了自己悲苦命運的僞證人。他的良知何在?難道教皇的利益真的高於真正的事實。名譽的確是身外之物。可誰又會願意被那些子虛烏有的讕言污衊呢。

原來,無端陷於重圍的人們是那樣的粗魯與野蠻。色彩註定帶來無可避免的災難。卻不料,它會摧毀一個藝術創作者的下半生,並且積壓了二十七年的冤案竟然依舊沒有平反昭雪。他用自己所能描繪下的情景,將《夜巡》的藝術價值恢弘地淋漓盡致。可沒有人懂得用心欣賞。他們攜帶着嘲弄的笑意,聚集在喧嚷街市的角落,並起用對他人遭殃的興奮來微笑。那邪惡的微笑使他們成功的劃清了自己與這副無價珍品的界限。因爲,他們認爲它給全城帶來了莫大的恥辱。

原來,不聽旁人的勸告,一意孤行卻也能使人們看到了預期之外的景象。世界上不少故意的恬淡往往是一種掩飾性的表演,但奧斯陸不是。那裏的歷史原本是茫然的存在的。卻因智者執着地透露,讓歷史“虜獲”了誠實與尊重,讓歷史確切的痕跡不顯得蒼涼、寂寞,讓歷史不必無奈地凝凍於時光的流逝之中……正因爲這樣,歷史纔沒有把奧斯陸給刪除,並引來了極多的參觀者。這或許便是誠實、恬然面對歷史的“代價”——那裏由此收穫了深厚而斯文的文化內涵。

雖然旅程中的奇景異象總是最先給人以視覺上的衝擊。但不難看出作者並不追求於乍看下新奇的震撼感、不圖濃墨重彩的勾勒,而是往往不惜用犀利的筆觸,記錄下隱現於每一處景點背後的文化底蘊。

作者通過欣賞文化的眼光,對歐洲文明做出了史詩般的深度解讀。每一篇遊記篇幅不長,卻總能給人以回味,咀嚼的空間。

行者,行走的人。無疆。杳無邊際,頗有些“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的意思。孑然一人行走在夜路上,四顧悄然,天地相合,難辯邊界與方位,陡然心下生出無限蕭瑟。

餘秋雨在自序中說:“花那麼長時間考察了九十六座城市,還有哪一座城市有資格作終結...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