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的要素是什麼

本文已影響1.44W人 

溝通的要素是什麼?在職場上,我們經常需要與人溝通,與人溝通也可以說得上是一門藝術,想要進行有效的溝通首先就得知道溝通的要素有哪些。接下來就由小編帶大家瞭解溝通的要素是什麼的相關內容。

溝通的要素是什麼1

溝通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只有大家有了明確的目標才叫溝通。如果大家來了但沒有目標,那麼不是溝通,是什麼呢?是閒聊天。而我們以前常常沒有區分出閒聊天和溝通的差異,經常有同事或經理都會過來說:某某,咱們出去隨便溝通溝通。隨便溝通溝通,本身就是一對矛盾。溝通就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這是溝通最重要的前提。

溝通的要素是什麼

達成共同的協議。溝通結束以後一定要形成一個雙方或者多方都共同承認的一個協議,只有形成了這個協議才叫做完成了一次溝通。如果沒有達成爲協議,那麼這次不能稱之爲溝通。溝通是否結束的標誌就是:是否達成了一個協議。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我們常見到大家一起溝通過了,但是最後沒有形成一個明確的協議,大家就各自去工作了。由於對溝通的內容理解不同,又沒有達成協議,最終造成了工作效率的低下,雙方又增添了很多矛盾。

溝通信息、思想和情感。溝通的內容不僅僅是信息還包括着更加重要的思想和情感。那麼信息、思想和情感哪一個更容易溝通呢?是信息。例如:今天幾點鐘起牀?現在是幾點了?幾點鐘開會?往前走多少米?

這樣的信息是非常容易溝通的。而思想和情感是不太容易溝通的。在我們工作的過程中,很多障礙使思想和情感無法得到一個很好的溝通。事實上我們在溝通過程中,傳遞更多的是彼此之間的思想,而信息的內容並不是主要的內容。

我們在和別人溝通的時候,見面的第一句話應該說:“這次我找你的目的是——”。溝通時說的第一句話要說出你要達到的目的,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你的溝通技巧在行爲上的一個表現。

在我們和別人溝通結束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用這樣的話來總結:非常感謝你,通過剛纔交流我們現在達成了這樣的協議,你看是這樣的一個協議嗎?這是溝通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體現,就是在溝通結束的時候一定要有人來做總結,這是一個非常良好的溝通行爲。

溝通的要素是什麼2

七大要素搞好中國式溝通

一、目的

通常,溝通的目的指準確傳播信息,並讓對方理解信息。但是,中國人在溝通中往往會忘記或者忽略溝通的目的。

在營銷之道中,我們知道中國人的行爲規範是情理法。在中國,達到溝通目的的行爲一般都是以情爲先、理爲後。在中國企業中,我們經常見得到這樣的場景:當溝通產生衝突,雙方完全忘記了溝通的目的,而是大談對方的不是,甚至揭對方的短。中國人在反駁對方時,常常不會理性地就事論事,而是對人不對事。

場景:

白經理:小張,我叫你選擇一家合適的設計公司,你卻給我幾十家設計公司的資料。

小張:我是想讓您來選擇……

白經理:我選擇可以,但是幾十家設計公司的材料完全沒有整理,也沒有選擇指標,也沒有提出選擇意見。你叫我如何選擇。

小張:白經理,不好意思啊!

白經理:不是不好意思的問題!小張,你來公司這麼久了,還不知道如何做事。做事要積極點,不懂就要問,看你平時又不願意跟同事溝通,也很少跟我彙報工作。

小張:不是我不跟您彙報工作,是您經常不在公司啊。

白經理:我不在公司,你不會給我發郵件啊!做事情要動動腦子……

實際上,白經理找小張溝通,是爲了告訴小張,如何把選擇設計公司這件事情做好。可是,白經理找到小張之後,完全把溝通的.目的忘記了,一再地責怪小張的不是,從選擇設計公司這件事情轉移到小張的工作方法、爲人處世。

忘記溝通目的的溝通無疑是失敗的溝通。中國人一定要時刻謹記溝通的目的。溝通技巧、溝通態度、溝通情感都應該圍繞溝通目的而展開。

溝通的要素是什麼 第2張

二、對象

中國有句話叫“門當戶對”。在現代婚姻思想解放浪潮中,“門當戶對”的觀念一直被詬病。頗具諷刺的是,不管是婚姻對象,還是溝通對象,我們都一直踐行“門當戶對”的觀念。

在溝通中,“門當戶對”的觀念要求溝通對象對等。在中國,只有溝通雙方地位、身份、實力、資歷對等纔有對話基礎。

中國很多企業的銷售方法都存在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業務員直接找客戶的總經理或者部門經理溝通。這種銷售方法違背了中國“門當戶對”的觀念,失敗率極高。業務員與總經理或者部門經理之間沒有對話基礎。

在銷售中,一定要注重與客戶同級溝通。業務員可以與客戶具體操作人溝通,業務經理可以與客戶具體負責人溝通,營銷總監可以與部門經理或者總經理溝通(視具體情況而定)。層層同級溝通可以有效地提高客戶對企業的好評,也有利於體現企業的實力、誠意和態度。

所以,正確的溝通對象是溝通成功的前提。

三、地點

在西方企業中,溝通地點很簡單,公事公辦,基本是在辦公室或者會議室溝通。但是在中國企業中,溝通地點就很廣泛了,包括辦公室、會議室、酒店、娛樂中心、咖啡廳、個人家中等等。爲什麼會有這種差別?

原因很簡單,中國式溝通的地點已經超越了其物理特性本身,代表一種態度或者方法。很多小企業會選擇在豪華酒店會客,而不是企業辦公室。選擇豪華酒店會客,說明對對方的重視和尊敬。企業也經常邀請客戶來企業參觀。選擇自己企業溝通,這往往是一種溝通方法。這種企業往往實力強大或者企業形象較好,客戶參觀企業有利於提高銷售成功率。在中國,飯店、娛樂場所、咖啡廳等都是銷售溝通的場所。銷售員要根據客戶的層次、喜好選擇合適的溝通場所。

四、場合

在溝通中,中國人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在不適當的場合講話。同樣一句話,不同的場合說出來,效果完全不一樣。

一般而言,不宜在下屬面前批評其領導;不宜在領導面前批評其下屬;不宜在客戶面面前指出企業存在的問題;不宜在會議上單獨批評某一個員工;不宜在當中談及個人待遇問題;不宜在衆多下屬面前談論公司的危機……

五、技巧

先攻後受、語義雙關、雖然“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些都是所謂的溝通技巧。但是,中國式溝通的最高技巧是“不溝自通”。

場景一:

王經理:李總,跟您商量個事。

李總:王經理,你說。

王經理:還要幾天,我的孩子就要出生了。選個好日子,到時請您來我家吃飯。

李總:好事情啊!那你得陪陪你愛人啊!

王經理:是啊!這不,我愛人生第一胎,沒經驗,挺緊張的,一直責怪我不在她身邊。

李總:是是!都這樣的。這樣,今天下午你把手頭上的工作交接給老催,多請幾天假,給你一個星期時間,這麼重要的事情,可不能馬虎。

場景二:

陳經理:李總,我想請幾天假。

李總:什麼事情?

陳經理:我愛人這幾天生孩子,想請幾天陪產假。

李總:哦……怎麼不早點說,你現在手頭上事情正緊着呢!好吧!根據公司規定,給你批三天陪產假。

陳經理:三天可能不夠,能不能請一個星期?我想多陪陪我愛人。

李總:一個星期啊!這可耽誤工作了。這樣,你先請三天,看情況再批,好嗎?

王經理找李總多請幾天陪產假。但是,王經理至始至終沒有提“請假”或者“多請幾天假”,李總卻非常高興爽快地給他批了一個星期的陪產假。這就達到“不夠自通”的目的。

陳經理也是想多請幾天陪產假,但是其開門見山提到請假,並想多請幾天。李總並沒有給他滿意的答覆,最終溝通的目的並沒有完全達到。

六、態度

在中國,溝通的態度比溝通的信息更重要。在實際溝通中,我們往往更看重態度而不是信息。

場景:

營銷部李總監:王總,我要招兩個渠道經理,這兩個人很重要。希望你大力協助。

人力資源部王總監:李總,沒問題。你先提交人才需求申請表。

營銷部李總監:我知道。我跟你說的意思是,希望你幫我招兩個素質高的渠道經理,而不是像上次那個……

人力資源部王總監:招什麼樣的人,最終裁定權在你這,你幹嘛把責任推給我。

營銷部李總監:雖然最終是我裁定的,但是你提交上來的應聘者普遍素質達不到要求,我也沒辦法。

人力資源部王總監:達不到要求你可以不用。好了,我也儘量做好。

李總找王總溝通目的很簡單,就是請王總大力支持,招聘兩個素質較高的渠道經理。李總也向王總傳達了他的意思。但是,溝通效果就不盡人如意。王總最後說“儘量做好”,中國人說“儘量”,一般都“不盡量”。李總傳達了信息,卻沒有完全達到溝通的目的。原因在於雙方溝通的態度有問題。雙方溝通態度不好,導致信息的重點發生偏差,從招聘工作說到責任推諉,從“說事”到“說人”。王總對李總的態度有意見,就很難保證王總會“大力協助”。

爲了有效溝通,一方面我們要儘量以良好的態度與對方溝通,讓態度促進溝通;另一方面,如果對方態度不好,我們要“對事不對人”,着重關注溝通的信息,而不是態度。尤其向客戶推銷產品時,客戶態度不好是常態。業務員要拋棄客戶的態度,一如既往地以良好的態度推銷,這樣可以提高銷售成功率。

七、人際關係

溝通的結果不只是達到溝通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通過溝通建立人際關係。

在中國,人與人之間不能因爲溝通而溝通,應該在經營人際關係的範疇下溝通。對營銷人員而言,應該在經營客戶關係的範疇下,與客戶溝通。與客戶溝通不光是達成銷售,更重要的是建立客戶關係,爲爭取更大的銷售、建立影響力、塑造品牌服務。

良好的溝通有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反過來,溝通能力很差,人際關係自然很糟糕。“只要他多和一個人說話,那麼在這個世界上他就多了一個敵人”。我們經常用這句話來諷刺溝通能力很差的人。

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利於溝通。即使一個人不擅長說話,只要人際關係好,同樣有利於溝通。朋友之間,即使說錯話還是比較容易原諒。

在營銷之道中,我們提到客戶關係是熟人關係,而不是上帝與子民的關係。在與客戶溝通時,業務員就要與客戶建立相互尊重、平等往來的熟人關係。

溝通的最重要原則

一、講出來

坦白地講出你內心的感受、感情、痛苦、想法和期望。

二、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不攻擊、不說教

批評、責備、抱怨、攻擊、說教這些都是溝通的劊子手,只會使事情惡化。

溝通的要素是什麼 第3張

三、互相尊重

只有給予對方尊重纔能有效溝通,若對方不尊重你時,你也要學會請求對方的尊重,否則很難溝通。

四、不說不該說的話

如果說了不該說的話,往往要花費極大的代價來彌補,這就是所謂的“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甚至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終生遺憾!所以,溝通不能信口雌黃、口無遮攔,但是完全不說話,有時候也會變得更惡劣。

五、情緒不穩時不要溝通,尤其是不能夠做決定

情緒不穩時的溝通常常無好話,既理不清,也講不明,甚至容易衝動而失去理性,如:吵的不可開交時的夫妻、反目成仇的父母子女、對峙已久的上司下屬…尤其不能在此時做出情緒性、衝動性的“決定”,這很容易讓事情不可挽回,令人後悔!

六、承認錯誤

承認錯誤是溝通的消毒劑,能夠最有效地解凍、改善溝通的問題。就一句:“我錯了!”勾銷了多少人的新仇舊恨,化解掉多少年打不開的死結,讓多少人豁然開朗,放下武器,重新面對自己,開始重新思考人生,甚至於我是誰?在這浩瀚的宇宙洪流裏,人最在意的就是“我”,如果有人不尊重我、打壓我、欺負我或侮辱我時,即使是親如父子,都可能反目成仇,偏激一點的,離家出走還不算什麼,死給你看的例子都屢見不鮮哩!

七、耐心等待

如果沒有轉機,就要耐心等待,急只會治絲益棼,當然,不要空等待成果就會從天下掉下來,還是要你自己去努力,但是努力並不一定會有結果,或捨本逐末,但若不努力時,你將什麼都沒有。有志者事竟成!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