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讀後感800字

本文已影響2.42W人 

《活着》的讀後感800字,讀後感其實是非常值得一寫的,一個精神空虛的人是不能稱之爲完整的人的,讀書後的所思所感都是智慧的結晶,一起來看看《活着》的讀後感800字的優秀範文、

《活着》的讀後感800字1

活着,真好

——讀餘華《活着》有感

人生難以一帆風順,定會跌宕起伏。這起伏,可能對生命的旅途無關痛癢,諸如作業被批,小考失利;亦可能改變你的人生軌跡,諸如高考、從業……

但是,無論大喜,亦或大悲,只有活着,你才能感知這一切,纔有機會去細品人間甘甜,才能去遍嘗人間疾苦。

書中,春生,書裏唯一一個自殺而不是爲外界因素而死亡的人,卻給我留下了很深的灰冷的印象。被拉去當兵,他沒想過自殺;爲了搶一兩個大餅而鼻青臉腫,他沒想過自殺;一次次逃走又被抓回,他亦沒想過自殺。他知道,戰爭終究會結束,即便周圍一片黑暗,在那遙遠的地方,仍有一絲微茫光明。他熬過了戰爭,終選擇了自殺。或許,是從縣長位置跌落又爲萬人所指,身心飽受摧殘,或許,是十年動亂,心中的光明比戰爭的結束來得更遙遙無期,無論怎樣,他都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都不會看到江青四人 幫被打倒、勝利降臨眼前了。正如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中所說“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是的,一切好的、壞的、樂的、悲的,只要我們都還活着,這一切的一切都會被時間的長河,衝散到天涯。

《活着》的讀後感800字

本書的主人公,福貴,給人的,則是一種渡盡劫波仍積極向上的人生色彩。他家道中落,一個地主家的公子哥兒淪爲無家可歸,親人都離他而去,甚至和他相依爲命的外孫苦根也死了。前路悽苦,他爲什麼要活着?人生黯淡,爲什麼還要“熬”剩下的一天天呢?爲什麼還要苟延殘喘地活在這個令你身心俱疲的世界上呢?看完《活着》以後,這個問題曾一直一直在困擾着我,無解。苦根死後,他,沒有隨着已故的親人,一起奔赴那虛妄遠方,而是天天和老牛一起,孤苦伶仃活在世上,獨嘗世態炎涼。

生命是享受一切的基礎,是創造有意義人生的前提。福貴嚮往着以後的日子,對將來的未知充滿憧憬,經歷諸多磨難,不屈不撓,即便在他親人都離他遠去剩下孤零零的自己,即便只剩下一頭和他一樣蒼老的牛。他堅定地、堅定地要活下去,希望這頭牛會成爲他人生旅途中的最後一位伴侶,在他心裏,還有一片沒有被那種磨難所塗黑的大光明。福貴渡盡劫波依然仰起頭來微笑的頑強,永遠不會被困難打倒的堅韌,對生存對生命的難以描述的的渴求,給我心靈的震撼。

活着,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只有活着,纔有機會斟酌悲喜;只有活着,纔有資格評點成敗;只有活着,纔有心境品味榮辱;只有活着,纔有精力參悟生死……

有生命,才能享受這一切。活着,真好。

《活着》的讀後感800字2

生命是個永恆的話題,人們不斷討論生的意義,而作家餘華直接以《活着》爲題,以中國特有的年代,特有的人的方式來展示他心中的話。

與書名《活着》的深沉不同,書一開始描寫一箇舊社會的地主家的兒子福貴,他嗜賭成性,遊手好閒,甚至帶着妓女去當衆羞辱大人。“這樣的人死了也罷了吧,他的生命有什麼意義呢”,我心中暗想。不出所料,他很快輸光了家裏所有的財產,在父親臨終的話下,他開始重新做人,而悲劇從此在他的生活裏漸次上演。

他進城爲母親買藥被國民黨了抓了壯丁,在戰場上失去了難得的朋友。幾經輾轉回到家,母親已死,妻子含辛茹苦養大孩子,可女兒卻是啞巴。接着妻子病倒,女兒含淚送人,唯一指望的`兒子因給人輸血失血而死,女兒在生孩子時死了,女婿又在工地事故中喪生,最後的親人苦根竟因吃豆子撐死……如果說世上真有因果報應的話,那麼福貴一定是最好的體現。

面對無數次的“天崩地裂”,福貴的反應卻令人驚歎。他並非擁有處變不驚的能力,而是有着超脫凡人的韌性。傾家蕩產,他還有老婆孩子和一小片田地;被抓壯丁,他心裏堅定着回家的念頭;妻兒死去他還有啞女兒和孝順女婿;他倆死了還有未諳人事的孫子等他撫養;最後連孫子都離開了他,他就放十塊錢在枕頭下讓人替他收屍,終日以黃牛爲伴!從令人憎恨的紈絝子弟,到讓人淚流的悲慘農民再到受讀者心生敬畏的老者,作者筆下的福貴用自己從舊社會開始,歷經大 躍 進、文化 大革命、自然災害的一生展示了人的生命的韌勁究竟多大。

《活着》的讀後感800字 第2張

有作家這樣評論道“福貴身上是中國近代所有苦難的集合”。我認爲他是亦是面對苦難時我們的好榜樣,可以稱其爲生命的不倒翁。任憑殘酷生活的拳打腳踢,他總能找到活着的重心,讓自己擺回最合適的位置,就算命運殘酷的像一把鐵錘,將他最後一點的盼望也砸得粉碎,他也要捧起一抔土將它小心埋好,讓自己死後的骨灰能與之相伴。

餘華以《活着》爲題,卻專注描寫一個小人物的故事,演奏的是壯麗生命詩篇,卻以琵琶輕輕彈唱,激起的是深沉的生命鼓點,卻像哄孩子一樣溫柔拍打。正是這樣以平淡的口吻訴說着一個平凡人的平凡故事,給人以最樸實、最厚重的生命力量。

活着,在苦難中靜靜綻放。

《活着》的讀後感800字3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從小到大接觸的古典文學著作很多,優秀的文學大師亦不少,然而每讀餘華,總使我潸然淚下。他的作品不是最優秀的,卻是最讓人觸動心絃的。

餘華在很多作品中傾注了濃烈的情感,既書寫着苦難,又書寫着溫情,有苦難的地方總是有溫情的存在。他的作品,除了能給你感動,還有一種能使你砥礪奮進的力量,我相信這是每一部文學經典都隱含的功能。小說《活着》是以一位名叫福貴的老人對“我”進行傾訴的方式回顧了他的一輩子,講述了福貴不僅經歷過動盪的社會和歷史時代的變遷,還經歷了與每個親人、朋友的生死別離,到最後只剩下他和一頭同樣年邁的老黃牛生活。文中的苦難生活雖然無處不在,但整體卻營造出一種在大苦大難中相濡以沫的溫情。讓讀者感到既辛酸又樸實,無不爲之動容。

其實餘華並非是單純地書寫苦難,而是想通過苦難來寫人性的真善美以及主人公在面對苦難時頑強不屈的精神。在抒寫人生苦難的同時,也在描摹他們生活中的希望和溫馨,而這一連串苦難中的溫情,正是福貴戰勝苦難的重要精神支柱。這也從另一個方面揭示了一種命運無常的苦難,活着的人活着就要面對這樣或那樣的困境,一個人更應該始終保持着高昂的鬥志和樂觀的心態。

《活着》的讀後感800字 第3張

讀餘華的作品,總使我想起魯迅。正如魯迅所言:“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雖然他們身處在不同的時代,但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在作品中關注社會人生的動態和人生價值,並且都在作品中寄寓了深切的悲憫和人文主義情懷。餘華的小說給人恆久的溫情,就如夜空中的明星,儘管渺小,總能給人在黑暗中帶來明亮的希望。此刻,苦難已不再是簡單的肉體能感受到的苦難,更多的是苦難中在精神上與命運鬥爭的痛苦與無奈,甚至是超越精神的苦難。餘華把他的人生理想與期望付諸於苦難書寫中,通過寫實的手法細緻刻畫底層人物同命運鬥爭時展現出來的人性的溫暖,這是他憐憫所有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底層人民所摩擦出來的。文字簡單質樸,卻充滿了溫暖與關懷,救贖與勵志。閱讀他的長篇小說,猶如上帝般俯視着芸芸衆生的一切,感受人間冷暖與喜怒哀樂,直擊人性最深處。

每個人在不同階段都會閱讀不同階段的文學經典,每一部作品的背後除了固有的學術,更多的是承載着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內涵。我們慶幸生活在這樣一個和平年代,不用飽受飢寒,但我們能夠通過一部部文學經典,把優秀的傳統文化代代相傳。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