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絕句的平仄格式

本文已影響8.75K人 

七言絕句的平仄格式,古時文人墨客滿腹經書,文采超然,有感而發之際留下了無數的千百名篇,直至今日都還被詩人傳頌學習,很多人對詩詞感興趣,下面分享七言絕句的平仄格式。

七言絕句的平仄格式1

(1)平仄腳

七言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平腳

七言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絕句的平仄格式

(3)仄仄腳

七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腳

七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

因此,七言絕句這四個類型也可以構成兩聯,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這兩聯的平仄錯綜變化,可以構成七律的四種平仄格式。

七言絕句的平仄規則

1、一聯之中,平仄相對。對,就是平對仄,仄對平。七絕的“對”,只有兩種形式,即:

2、兩聯之間,上聯的對句必須與下聯的出句平仄相粘。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下聯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同上聯對句第二字一致。

3、每句的平仄是相重的,又是相間的。相重相間交替用。七言絕句每句四個節奏,如: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絕句的平仄格式2

第一種是:七絕平起首句押韻

(平)平 (仄)仄 仄平平 (韻)

(仄)仄 平 平 仄仄平 (韻)

(仄)仄 (平)平 平仄仄

(平)平 (仄)仄 仄平平 (韻)

第二種:七絕仄起首句押韻

是把第一種的前半首和後半首對調,並且使首句仍然收平調,第三句仍然收仄腳:

(仄)仄 (平)平 仄仄平 (韻)

(平)平 (仄)仄 仄平平 (韻)

(平)平 (仄)仄 平平仄

(仄)仄 平 平 仄仄平 (韻)

第三種:七絕平起首句不押韻

是第一種的變相,只是把首句改爲不押韻。少見。

(平)平 (仄)仄 平平仄

七言絕句的平仄格式 第2張

(仄)仄 平 平 仄仄平 (韻)

(仄)仄 (平)平 平仄仄

(平)平 (仄)仄 仄平平 (韻)

第四種 七絕仄起首句不押韻

是第二種的變相,只是把首句改爲不押韻。

(仄)仄 (平)平 平仄仄

(平)平 (仄)仄 仄平平 (韻)

(平)平 (仄)仄 平平仄

(仄)仄 平 平 仄仄平 (韻)

七言絕句的平仄格式3

七言絕句就是每句七個字。最基本的押韻要求是第二、第四句最後一字的韻母相同(平仄也相同)。第一句最後一字可以入韻,也可以不入韻。

絕句對平仄的要求比較寬。學習的'時候可以先搞懂“押韻”和學會分辯字聲的“平”“仄”後,再慢慢對照“律絕”四種平仄格式,逐一套用。

現代七言絕句和古代的押韻方式是一樣的,通俗的來說,一二四句每句最後一個字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第三句不必也不能押韻,否則就失去了絕句的韻味,成了順口溜或打油詩了。

七言絕句的平仄格式 第3張

拓展資料

七言絕句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屬於近體詩範疇。七言絕句全詩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韻、粘對等方面有嚴格的格律要求。詩體起源於南朝樂府歌行或北朝樂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晉的民謠,定型、成熟於唐代。代表作品有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二首》、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等。

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韻。從《詩經》到後代的詩詞,差不多沒有不押韻的。民歌也沒有不押韻的。在北方戲曲中,韻又叫轍,押韻叫合轍。

七言絕句其中第一第三句都該用仄聲字收尾,完全符合格律要求,只不過這首詩作者用了同一聲韻的仄聲字在這兩個位置,並非有這種定律。如果是仄韻絕句【很少見】第三句也不必考慮押韻問題,只要是平聲字收尾即可。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