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決定成敗的例子

本文已影響2.8W人 

性格決定成敗的例子,每個人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情感和情緒,情感具體表現爲幸福、愛情、厭惡、仇恨、美感等,在不同時代對於情感和情緒又有着不同的定義。以下分享性格決定成敗的例子。

性格決定成敗的例子1

性格決定成敗——智伯的故事

初,智宣子將以瑤爲後。智果曰:“不如宵也。瑤之賢於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鬢長大則賢,射御足力則賢,伎藝畢給則賢,巧文辯慧則賢,強毅果敢則賢,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賢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誰能待之?若果立瑤也,智宗必滅。”弗聽,智果別族於太史,爲輔氏。

智宣子想立智瑤做繼承人,族人智果聞此事,直言進諫,未果

智宣子道:“他有五大優點:高大魁梧,精於騎馬射箭,而且多才多藝,能言善辯,堅毅果敢。”

智果道:“雖然他優點衆多,但是有一致命缺點,缺乏仁義之心,道德品質不如智宵,有才幹而無道德,恐怕今後智氏會因他的不仁而滅族。”

晉出公十七年,智伯與趙、韓、魏共分範、中行地以爲邑。出公怒,告齊、魯,欲以.伐四卿。四卿恐,遂反攻出公。出公奔齊,道死。故智伯乃立昭公曾孫驕爲晉君,是(這)爲哀公。當是時,晉國政皆決智伯。

智伯繼位之時,正直趙、魏、韓、智四家角立,當時的時勢,要麼就平分秋色,不相上下,要麼就是一強崛起,吞併弱者。智伯當然是憑藉着自己的剛毅果敢,不負衆望,在晉出公三年,他便出師伐齊,並在開戰後大敗對手,還生擒齊大夫言庚,另外,在晉出公七年和晉出公十一年,智伯曾兩次出戰伐鄭。多番外出征討,智伯樹立了自己驍勇善戰的形象,從而壯大了智氏的勢力。

而在趙簡子死後,於晉出公十七年,智伯更是連同趙鞅、韓不信、魏侈,一併瓜分了範氏和中行的故地。《戰國策·趙策一》裏有記載“知伯帥趙、韓、魏而伐範、中行氏,滅之”。由此可見,智伯是此事的帶頭大哥。

但是,晉出公對此事非常憤怒,通告齊國和魯國,欲攻打智、趙、韓、魏四卿,出人意料的是,四卿先發制人,合力擊敗晉出公,結果,晉出公兵敗逃亡齊國,並死於途中。

而智伯把握住此良機,擁護晉昭公的曾孫姬驕爲晉國國君,此後,晉國政事皆由智伯決定,這是智伯邁出的關鍵性一步,局勢也由四家對峙,變成了智氏一家獨強,逐漸地,智伯就開始了吞併三家的偉大抱負。

可是,在智伯爲政之初,他確實向世人展示自己的雄才偉略,但是,也正因爲如此,他自我感覺良好,在獨攬大權之後,更是不可一世,囂張跋扈。有一次,智伯與韓康子、魏桓子於藍臺喝酒閒聊,席間,三杯過後,多番戲弄韓康子,並羞辱韓康子的矮小家臣段規。

事後,家臣智國提醒他要注意這些細節,並且要以禮待人,否則今後會給自己和家族帶來禍患,殊不知智伯道:“難將由我,我不爲難,誰敢興之!”

性格決定成敗的例子

除此之外,智伯與趙襄子出戰攻打鄭國,雖說沒有一舉佔領鄭國,但是也收穫了不少物資,回到晉國舉辦慶功宴之時,他假裝喝醉,竟拿起酒杯砸向趙襄子。趙氏家臣目睹主人受辱,欲與智伯拼個你死我活,勢要爲家主爭一口氣。

趙襄子見此情形,攔住家臣:“父親立我爲下一代家主,是因爲我能忍耐,今天受此屈辱,遲早得全部歸還。”

不可一世的智伯,看到韓、趙兩家都對自己畢恭畢敬,便變本加厲,假借晉國國君名義向趙、韓、魏三家索要土地,然而,趙氏卻不給。

於是,智伯大怒,統率韓、魏兩家,討伐趙氏,把趙氏困於晉陽,並挖開汾水,打算引水淹城。智伯與魏桓子、韓康子駕車觀察水勢,誰不知,魏桓子於韓康子見狀,眼看着就要分到趙氏的土地,卻毫無喜悅感,因爲他們都擔心自己的下場也會如此。

此時,智伯的謀士進諫:“韓,魏之君必反矣。”可是,智伯居然愚蠢到還把這話傳達給韓康子和魏桓子,他們當然是矢口否認,而智伯卻信以爲真。

所謂脣亡齒寒,韓、魏兩家便商討攻打智伯事宜,趙襄子聽此消息,也有意加入,於是,三家便約定好出兵的時間。趙襄子派出張孟談出城,裏應外合,殺掉智氏守護河堤的士兵,掘開河堤將大水引向了智伯的軍營,智伯軍營爲躲避大水亂作一團。此時,韓、魏雙方軍隊從側翼夾擊,趙襄子也率軍殺到陣前,大敗智氏軍隊,擒殺智伯。

“三家分智氏之田。趙襄子漆智伯之頭,以爲飲器。”

智伯在短時間內憑藉自己的才略,帶領着智氏盛極一時,並且一度超越韓、趙、魏三家,可惜的是,他“纔有餘而德不足”,“貪而愎”。正所謂,性格決定命運,智伯雖有治國之才,但是個性張狂,浮誇而不懂內斂,爲政不仁,從不聽進諫,盲目自信,以致走向滅亡。

性格決定成敗的例子2

項羽典型的楚人性格註定他是帥才而非帝才

一、楚地文化深刻影響着項羽性格的形成

項羽出身於楚國貴族家庭,在先秦諸國中,楚國曾爲春秋五霸之一、戰國七雄,國力之強可見一斑。

地處長江流域的楚國可謂是北取中原文化之精華,南吸五嶺蠻夷文化之精髓,由此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楚國文化,楚人具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和尚武精神。

剛強刻苦、勇猛彪悍、重信守約,這些楚地文化特性深刻地影響着項羽性格的形成,並在其行爲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我們都知道,地域文化的差異對於一個人的性格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出身楚地的項羽繼承了楚人驍勇尚武、愛國忠君、重視鄉情的特性。

項羽起事,率領八千江東子弟渡江北上,成事後急於稱霸,定都彭城,就是其重視家鄉,有着濃厚的鄉土情結的表現。

“富貴不還鄉,如衣繡夜行。”雖然表現出了項羽在政治上的短視,但是也說明了項羽不願離開家鄉的戀家情結。

垓下之圍,項羽寧願血染烏江也不逃不降,表現出了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的強烈自尊心。

秦滅六國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但是楚人卻不滿,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作爲楚國權貴子弟,項羽更是極其憎恨秦國,起事後,立楚懷王,號召楚人反秦,鉅鹿一戰一舉殲滅秦軍主力,攻下咸陽後馬上掘秦陵,殺秦人、燒秦宮,反映出了項羽強烈的復仇意識和對於楚國滅亡而恨秦的情感態度。

項家世代爲將,項羽叔父項梁、項燕都對其進行了嚴格的教育。項梁教他書法、劍術、兵法。項羽卻認爲“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對於兵法又“略知其意,不肯競學。”反映出了項羽的年輕氣盛、桀驁不馴的個性。

項燕爲楚國將軍,“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可是誰能想到,就是這位深受楚人愛戴的項將軍最後卻死在了秦人的手裏。

項羽起事後,屢殺秦降卒就有爲項燕報仇的意味,不過也說明了項羽容易意氣用事,在利用秦國投降士兵方面沒有多少“頭腦”,在政治還是很不成熟,不懂得“降卒善以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的道理。

項羽出身於將門之家,對秦國滅亡楚國有着強烈的敵意。楚國滅亡後,項羽表面上順從秦國的統治,可是實際上卻在暗地裏積極謀劃起義推翻秦政權。

在會稽看到秦皇出巡時的盛況,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表現出其渴望推翻秦國,奪取政權的強烈願望。

“長八尺餘,人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也憚籍矣。”一代梟雄已然出道。

性格決定成敗的例子 第2張

二、成也性格,敗也性格

項羽也和其他人一樣,他的性格特徵隨着時間的變化而改變,從少年時代的年少輕狂到青年時代的剛愎自用,從楚亡後的仇秦恨秦到稱霸後的狂傲自大,從家道中落時的低調容忍到烏江邊的堅貞不屈。

深受楚地文化影響的項羽的性格特徵,我們可以概括爲以下幾大方面:

(一)彪悍勇敢、剛愎自用

項羽性格中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彪悍、勇猛,令人敬畏。出身將門的項羽在鉅鹿之戰中:

“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瓢,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之心······與軍遇九戰······當是時,楚兵冠諸侯。”

這充分地表現出了楚人的彪悍本性,司馬遷這樣點評項羽:

“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爲霸王,位雖不終,近古未嘗有也。”

項羽的堅強、果敢、彪悍,盡顯英雄本色,直引英雄競折腰。

項羽的行爲使其贏得了崇高的威望,也正是因爲他的英勇威武造就了他心高氣傲的個性。對於兵法“略知其意,不肯競學。”對於用人則是剛愎自用,聽不進任何意見。

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個成功的領導者是要善於納諫,集思廣益,擇善而從。

項羽的剛愎自用、目光短淺恰是其失敗的重要原因。劉邦勇猛雖不及項羽,可是項羽卻只有“匹夫之勇、婦人之仁。”

在政治上不斷失誤,逐義帝、燒秦宮、封章邯等舉措均不得人心。韓生建議他定都關中,非但得不到採納反遭烹殺;范增勸他急攻滎陽,卻被懷疑私通劉邦。

最終,項羽成爲了“孤家寡人”、“光桿司令”。

(二)殘忍好殺、迷信武力

秦滅楚戰爭中,秦兵燒殺搶掠,致使項羽由貴族子弟淪落爲亡國奴,其對秦政權的仇視與生俱來,在起義後常常帶有復仇色彩濃厚的燒殺行爲。

如攻打襄城,“已拔,皆坑之。”

攻下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

項羽的殘忍好殺又被其對手劉邦所利用,指責其濫殺無辜,號召天下羣雄一起攻楚,“願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

項羽的好殺,讓對手在道義、輿論的高度上找到了一個堂而皇之的理由反對自己。

性格決定成敗的例子3

美國西點軍校有一句名言就是:“態度決定一切。”

沒有什麼事情做不好,關鍵是你的態度問題,事情還沒有開始做的時候,你就認爲它不可能成功,那它當然也不會成功,或者你在做事情的時候不認真,那麼事情也不會有好的結果。沒錯,一切歸結爲態度,你對事情付出了多少,你對事情采取什麼樣的態度,就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三個工人在砌一面牆。有一個好管閒事的人過來問:“你們在幹什麼?” 第一個工人愛理不理地說:“沒看見嗎?我在砌牆。”

第二個工人擡頭看了一眼好管閒事的人,說:“我們在蓋一幢樓房。” 第三個工人真誠而又自信地說:“我們在建一座城市。”

十年後,第一個人在另一個工地上砌牆;第二個人坐在辦公室中畫圖紙,他成了工程師;第三個人呢,成了一家房地產公司的總裁,是前兩個人的老闆。 態度決定高度,僅僅十年的時間,三個人的命運就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結果?是態度! 一個人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會有什麼樣的追求和目標。

具有積極、樂觀心態的人,其人生目標必然高遠;有了高遠的目標,必然會爲之努力。有努力必有回報。

性格決定成敗的例子 第3張

第一個工人總在抱怨生活的不公,心情是鬱悶的,想的.都是一些令自己不愉快的事,回答別人的問題時都是滿肚子怨氣。第二個工人要比第一個工人心態好,儘管也是在砌牆,但他卻把這堵牆當作一棟樓房來建,心裏想的是如何將樓房建設得更好。

第三個工人心態最好,工作那麼辛苦,他還那麼自信那麼專注。人最可貴的就是 “認真”二字,第三個工人把砌牆這樣的小事當作一項偉大的事業來看待,十年後成爲老闆也就不足爲奇了。

再看看我們身邊,有多少人能真正對待自己從事的工作?浮躁,抱怨,這山望着那山高,導致一些人一輩子碌碌無爲,一事無成。而那些在本行業、本領域做出了傑出貢獻的人,無一不是兢兢業業,一絲不苟,樂觀向上的。

心態影響着人們對事物的看法。比如兩個口渴的人面對半杯水,悲觀的人會說:“真不幸,只有半杯水了。”

而樂觀的人會說:“真好,還有半杯水呢!”引發快樂的原因,並不是因爲水量的多少,而是因爲看待問題的態度。態度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成長高度,幹任何工作,幹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一個人的態度決定了能否把這件工作、這件事情做得更完善、更完美。同時,也決定着一個人能否走上更高的職位。

一位企業老闆給另外一位公司經理髮了一封電子邀請函,連發幾次都被退回。公司經理問自己的祕書是怎麼回事。

祕書沒去調查原因,只是猜測地說,可能是郵箱滿了的原因。可一週過去了,經理仍然沒有收到企業的邀請函。

經理又問祕書,祕書的回答竟然還是郵箱滿了!公司因此失去了與該企業籌備已久的合作項目。經理一氣之下,辭退了祕書。

恰恰相反,還有一位祕書,她是自考本科畢業後應聘到一家外貿公司的。她的意向是經理祕書。

但公司卻安排她做辦公室文員,具體的任務就是負責收發傳真、複印文件。她雖然有點猶豫,但最終還是抱着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工作中去了,因爲她覺得這樣的機會來之不易,而她又是一個自考本科生。

她工作非常認真,同事們交代的事情,她都能準確而及時地完成,從沒有怨言。有一次,經理拿一份合同讓她複印,經理說要急用叫她快點,細心的她習慣性地快速瀏覽了一遍合同。

當經理有些不耐煩催促她時,她指着一處剛發現的錯誤給經理看。經理看完之後,嚇出了一身冷汗,原來是一個數字後面多了一個零。

她的更正爲公司避免了幾百萬元的損失,很快她就被提升爲經理祕書。 同樣是祕書,前者被辭退,後者被提升,是什麼原因?很明顯,是態度問題。

前者作爲祕書竟然一週都不清理郵箱,這是什麼工作態度?這樣的工作態度,誰當老闆都受不了。後者則相反,不管工作是否理想,她都能認真對待,對自己分內的工作是如此,對分外的工作也能注意到細枝末節,爲企業挽回了一大筆的損失。

正是這種責任心,這種對工作的認真態度,才決定了她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走上更高的職位。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古語早就教導我們了。

做任何事情都必須下定決心,不怕吃苦,不怕勞累,只要你認真地去做了,事情總會有結果。也許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如果你不努力就一定不會成功。

世上沒有做不好的事情,只有態度不好的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好的態度。

有了好的態度,對工作、對他人、對自己都會表現出熱情、激情和活力;有了好的工作態度,你就不怕失敗,即使遇到挫折也不氣餒,而是充滿直麪人生的勇氣,這樣的人一定會、一定更容易在事業和生活中取得比別人更好的成績,比別人更容易走向成功。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好的性格就是由好的態度一點一滴的培養而成的。

你的心有多高你就會飛多高,如果你認爲你行那你就行,如果你覺得不行那你就不行,成敗往往在一念之間。一個人能否成功,就看他對待事業的態度。

成功人士與失敗人士之間的區別就是:成功人士始終用最積極的思考、最樂觀的精神和最輝煌的經驗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敗者剛好相反,他們的人生是受過去的種種失敗與疑慮所引導和支配的。

一個人是不是幸福,就看他對待。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