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應該交什麼樣的朋友

本文已影響1.49W人 

交友應該交什麼樣的朋友?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身邊都擁有了形形色色的朋友,朋友也成爲了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麼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交友應該交什麼樣的朋友?

交友應該交什麼樣的朋友1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圈子不同,不要強融,志同道合者纔可以做朋友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當然很高興。自己的學識和素養被人認可,又能和志同道合者切磋探討當然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

因爲《論語·雍也》:“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就是說,智商及素養達到了中等人的水平,這樣的人可以和他交流一下深刻的思想,智商及素養達不到中等人的水平,這樣的人不要和他分享高深的道理,否則對牛彈琴,枉費心機。

放眼四周,全是智商不及中人的庸碌之輩,無可與推心置腹之人,當然孤獨。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就算風不摧之,鶴立雞羣也是一件非常孤獨的事情。今天突然有志同道合之人從遠方拜訪,自然大喜過望。

《論語·顏淵》,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經過這次朋友的相聚切磋,探討禮樂文章,大家相互啓發,在仁愛禮樂的修行上都有進步。

不僅自己大有提高,朋友也會覺得不虛此行這是訪友的目的所在,這是快樂的原因

孔子把這樣的朋友叫益友。朋友有益友,也有損友。《論語·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種。

和正直的人交朋友,和誠信的人交朋友,和見多識廣的人交朋友,就有益了。和諂媚奉承的人交朋友,和阿諛迎和的人交朋友,和圓滑善辯的人交朋友,就有害了。

鮑叔牙和管仲就是一對益友。春秋時期,齊國的鮑叔牙和管仲是好朋友。鮑叔牙侍奉齊公子小白,管仲輔佐齊公子糾。後來,公子白和公子糾爭位,公子小白打敗公子糾做了齊國的國君,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齊桓公”。

齊桓公想讓鮑叔牙當國相幫他治理國家。鮑叔牙卻認爲自己沒有當國相的能力,他大力舉薦管仲。

齊桓公不同意,因爲當年在爭鬥中,管仲爲了讓公子糾當上國王,一箭射到公子小白腰帶的掛鉤上,差點要了小白的命。

交友應該交什麼樣的朋友

齊桓公爲春秋五霸之首(資料圖 圖源網絡)

但鮑叔牙還是誠心地再三勸說齊桓公,因爲當時管仲和鮑叔牙各爲其主,請齊桓公爲之前的事情釋懷,齊桓公終於被鮑叔牙說服,讓管仲當了國相,而鮑叔牙卻甘心做管仲的助手。

在管仲和鮑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齊國成爲諸侯國中最強大的國家,齊桓公成爲諸侯霸主,九合諸侯。

管仲和鮑叔牙的友誼被稱爲“管鮑之交”。管仲說:“我當初貧困時,曾經和鮑叔一起做生意,分財利時自己總是多要一些,鮑叔並不認爲我貪財,而是知道我家裏貧窮。

我曾經替鮑叔謀劃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頓不堪,陷於窘境,鮑叔不認爲我愚笨,他知道時運有時順利,有時不順利。

我曾經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國君驅逐,鮑叔不認爲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沒遇上好時機。我曾經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鮑叔不認爲我膽小,他知道我家裏有老母需要贍養。

公子糾失敗,召忽爲之殉難,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鮑叔不認爲我不和廉恥,知道我不因小的過失而感到羞愧,卻以功名不顯揚於天下而感到恥辱。生養我的是父母,真正瞭解我的是鮑叔啊!”

交友應該交什麼樣的朋友 第2張

管仲去世之後,齊桓公親近和重用易牙、開方、豎刁三人,視他們爲知己,齊國大權被三人把持。後來,他們將齊桓公囚禁,活活餓死。直到寢宮裏的蛆蟲爬得到處都是,屍臭熏天,齊桓公才得以下葬。

一代霸主齊桓公,竟然以這樣的方式含恨九泉。這是他結交了易牙、開方、豎刁三個損友的原因啊。所以,孔子感慨說:“勿友不如己者”!這是在告誡我們,要和優秀的人往來啊,這叫“親仁”。

交友應該交什麼樣的朋友2

《論語》中記載了孔子的學生子游說:"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這段話的意思是,如果你有事沒事總是跟在國君旁邊,雖然表示親近,但離自己招致羞辱就不遠了;你有事沒事總是跟在朋友旁邊,雖然看起來親密,但離你們倆疏遠也就不遠了。

《論語》告誡我們,無論對朋友還是對領導,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掌握好親疏的分寸。

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態度去尊重每一個人,彼此之間留一點空隙,留一點餘地。

朋友之道,親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保持一點距離,得到的往往是海闊天空更深厚的情誼。

提起《論語》這本書,我們的腦海中最先浮現出來的或許是中學時語文老師介紹說:這本書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的關於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主要是以語錄體和對話體的方式寫成。

按照現代許多人的觀點,凡做一件事,首先會問做這件事有什麼好處?其實說起《論語》這本書的作用,這裏面所蘊含的智慧、文化、人性等等,我想沒有人敢說自己真正把這本書的內容完全弄明白了。北宋的宰相趙普曾說:“半部《論語》治天下”。並且在漢代時期《論語》就已經進入了“經”的行列,成爲了儒家的經典,由此不難看出這本書在古代所受到的重視程度。

好了,直接上乾貨吧!我在這裏泛泛而談,拋磚引玉,不足之處,歡迎大家批評指正,不勝感激。

交友應該交什麼樣的朋友 第3張

《論語》的交友之道:

一個人有什麼樣的的朋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這個人的爲人處世。有人詢問:“怎樣才能看清一個人?”我給出的其中一個答案是觀察他的朋友圈。古話還說得好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怎樣交友?怎樣對待朋友?我們來看一看《論語》這本書會給我們什麼樣的暗示。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季氏》)

這句話的大致意思是: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誠信的人交朋友,同學識廣博的人交朋友,這是有益的。同阿諛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口蜜腹劍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這是有損害的。

孔子在這裏其實是想告訴我們選擇交友的一些基本原則,正直的人、誠實的人有着優秀的品格,我們與其交朋友,在無形中也會受到良好的薰陶,久而久之,我們也會具有這種品格。至於“友多聞”,在古代,科技還沒有這麼發達,信息的傳遞也沒有這麼便捷,因此,結交見多識廣、學識廣博的朋友就尤爲重要了,即便是到了我們今天這個社會,信息依然不對稱,有一個見多識廣的朋友,用孔老夫子的話說就是:“不亦樂乎”?

爲什麼說交友要交見多識廣的人呢?我想,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古人,並且有着諸多傳說的人可以用他的成功爲孔夫子的這個觀點做一個完美的註解。

這個人就是漢末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他原琅琊人士,因戰亂隨叔父諸葛玄到劉表所管轄的荊州避亂,隱居於隆中,躬耕於隴畝。如果你以爲諸葛亮就這樣躬耕一世,了此一生,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其實諸葛亮在荊州已經建立起了自己的朋友圈,他和當時荊州的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交往,並且娶了黃承彥的女兒爲妻,這些人亦是諸葛亮的長輩,也是諸葛亮的朋友,他還和龐統、徐庶等人有很好的交情。

隱居隆中十年,終於迎來了事業的合夥人劉備。面對劉備的三次拜訪,諸葛亮已感深情,於是高論一出,便被劉備定爲事業發展的藍圖,是爲隆中對。諸葛亮隱居於隆中長達十年之久,何以“秀才不出門,盡知天下事”?其實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友多聞。”

真正的至理名言,往往是最樸素的道理的總結,而並不一定是長篇大論的推理論證。

交友應該交什麼樣的朋友3

《論語》中講到: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益者三友

一:找正直的人做朋友。這個朋友人品是第一位的,直來直去,不需要費太多的心機。

二:與真誠而可信賴的朋友的人交朋友。平時平淡若水,但是落魄的時候,默默無語拉你一把,這是真正的朋友。

歷史上有一個稱爲"白衣送酒"的故事,這是一個高官向一個窮名士送的極爲謙卑的酒,這叫真朋友。

三:與博學而見多識廣的朋友交朋友,是有益的。

擇友是門學問,遠離損友,與益友同行,你的人生纔會更加精彩。

交友應該交什麼樣的朋友 第4張

損者三友

一:指的就是諂媚的,阿諛奉承的朋友。

你指鹿爲馬,他說那就是馬;你黑白顛倒,他也贊同你的看法。這種人往往沒有原則,但有目的。他能夠這般阿諛奉承,多半是要利用你。

二:指的就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喜歡搬弄是非的朋友。

這種朋友常常斷章取義、巧舌如簧,最後改變了事情的初衷。而真正的君子則是"訥於言,敏於行"。遠離他們,是你成事的前提。

三:指的就是誇誇其談、目中無人的朋友。

這種朋友往往一聊天,就把自己和一些名人、熟人扯上關係,自吹自擂,通過這樣的方式尋找自信,卻忽略了朋友的感受。然而真正的朋友相處起來應當是舒服自在的。

古人交友最重要的原則是“不交近習”,正是本着相互尊重而不是相互利用、互相信任而不是背信棄義等基本原則。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