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傳統節日介紹較短

本文已影響6.44K人 

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是為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

端午節傳統節日介紹較短1

端午從字面上還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稱。“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

據考,許多流傳至今的端午習俗也與屈原毫無關係。比如粽子,最早文字記載出自許慎的'《説文解字》,食粽子習俗早於屈原去世400多年。

最開始吃粽子是在寒食節這一天,是為了紀念介子推。之所以端午節要吃粽子只是人們為了紀念屈原而定的一個説法而已。到了現在還有一些地方會在清明節前一天和清明節當天吃粽子。

相傳,這些民俗活動是為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屈原是楚國三閭大夫、詩人,由於奸臣誹謗,昏庸的楚王不但不採納他聯齊抗秦的主張,反而放逐了他。

端午節傳統節日介紹較短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的國都。相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

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

為了寄託哀思,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端午節傳統節日介紹較短2

端午節是什麼節日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

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藴含着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端午節傳統節日介紹較短 第2張

端午節放假安排2020

端午節8個傳統習俗資料50字簡短介紹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

更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午節傳統節日介紹較短3

端午習俗風俗有哪些

賽龍舟

賽龍舟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吃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據記載,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個別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説法。

配香囊

小孩佩香囊,傳説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愛意。

懸鐘馗像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祈求家庭平安。

端午節傳統節日介紹較短 第3張

懸艾葉菖蒲

民諺説:“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飲雄黃酒

雄黃是一種中藥材,中醫藥書籍説雄黃能治百蟲毒、蟲獸傷,故民間有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五月五日飲雄黃菖蒲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蟲、帶雄黃進山不怕蛇等俗言。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雄黃酒外用尚可,飲則有害,必須慎用。

端午節傳統節日介紹較短 第4張

栓五彩線

拴五色絲線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端午節日清晨,大人起牀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據説,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

驅五毒

五毒是指蠍子、蜈蚣、毒蛇、蟾蜍、壁虎五種毒蟲。端陽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所以到端午節這天人們便在門上貼上紙剪的五毒圖,以避其毒。

端午節傳統節日介紹較短4

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午、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

據説,端午節吃粽子和賽龍舟的習俗,是為了紀念我國曆史上偉大的`詩人屈原,也正是因為如此新中國成立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

端午節傳統節日介紹較短 第5張

在我國曆史上,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説法已經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相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

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

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