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的文化意義

本文已影響2.55W人 

筷子的文化意義,今天,世界上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用筷子進餐,筷子的文化意義是很多人所好奇的呢,小編為大家整理好了筷子的文化意義的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筷子的文化意義1

民以食為天

筷子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餐具的角色,而提到著這裡,大家就會想到那句著名的民以食為天,這句話其實按字面意思來講也是可以說得通的,因為在過去百姓們吃飽飯是最為重要的,但如果細究起來,其實這些早在《尚書》中便有提及,首先說,筷子為一雙、兩根,這在書中為太極兩儀,而且筷子長七寸六分,代表七情六慾,同時“兩”在八卦中屬於“兌卦”代表口的意思,兩根筷子則代表“巽卦”是入的意思,人們吃飯,一根筷子主動,一根從動,為一陰一陽,使用筷子時拇指、食指在上,無名指、小拇指在下,中指在當中,此為天地人三才,筷子一頭圓、一頭方,代表天圓地方,而人們用圓的一邊夾菜吃飯,所以才有民以食為天這個說法。

筷子文化圈

提到使用筷子的國家,我國絕對不是獨一份,整個東南亞國家都使用筷子,而這其中最為代表的就屬中國、韓國、日本了,首先說韓國,韓國的筷子大多是金屬材質的,不像我國大多為竹製或者木製,這是因為韓國愛吃燒烤,金屬的不會被燒壞,說以使用的廣泛,

筷子的文化意義

而且韓國對筷子的研究非常深,在一次哈爾濱舉辦的亞洲盃上韓國隊員三分球及其的準,但是有個現象就是韓國人在比賽前吃飯絕對不用筷子,因為這會使手掌收縮,不利於投球,而另一個國家日本同樣重視筷子,日本的筷子都是短小而且是尖頭的,

這是由於日本吃的食物大多是生的,很滑不好夾,於是用筷子扎就比較方便了,當然這在國內是不可以滴,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同樣都是筷子,但是由於地域文化、飲食習慣的不同,筷子的形狀、使用方法也不盡相同,非常直觀的體現了文化習俗對對事物的影響。

筷子外交

小小的筷子不僅僅在吃飯上幫助人們,在外交上也發揮著重要作用,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席間,周總理教尼克松使用筷子,但沒想到的是尼克松拿起筷子很輕鬆地吃了起來,毫不費力,這令周總理很溼震驚,其實,尼克松訪華前就已經開始練習,為了就是不顯得尷尬,事實證明,尼克松做的很成功,當眾人吃完飯後一個名叫伯恩斯加拿大的記者迅速拿走了這雙筷子,其他記者反應過來後才說,這個人太聰明瞭,因為這是中美關係外交解凍的標誌,是中美建交的一個橋樑。1998年6月30日,克林頓到上海參觀,強烈要求買一副原裝筷子,並且用筷子吃飯,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訪華期間也將筷子練得爐火純青,但其隨從卻不是太熟練,將一塊肉掉在了盤子裡,卡斯特羅見狀,夾起來自己吃了,化解了尷尬,可見,小小的`筷子也是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的。

筷子的禁忌

使用筷子並非是隨心所欲,在這裡面也是有著眾多的禁忌的,例如不可以指人、不可以從底下向上夾菜等等,在這裡小旭為大家列舉一些常見的錯誤:

三長兩短

這個很容易解釋,就是在擺筷子的時候要擺放整齊,不可以出現一頭長一頭短的情況,因為這代表“三長兩短”以前的棺材在沒有蓋棺蓋的時候便是三塊長板,兩塊短板,非常不吉利

筷子的文化意義2

1、筷子一頭圓、一頭方。圓的象徵天,方的象徵地,對應天圓地方,這是中國人對世界基本原則的理解。

方的在上,圓的在下,直接接觸食物,代表“民以食為天”。

2、手持筷子時,拇指食指在上,無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間,是為天地人三才之象,這是中國人對人和世界的關係理解。

3、一雙筷子分為兩根,代表中國人遵守太極和陰陽的理念。

太極是一,陰陽是二,一分為二,這代表著萬事萬物都是有兩個對立面組成的;合二為一,這陰與陽的結合,也意味著一個完美的結果。

4、《周易》中有明八卦:乾、坎、艮、震、巽、離、坤、兌;暗八卦:休、生、傷、杜、景、死、驚、開。

筷子有兩根就是二,對應到八卦就是“兌”卦,是“口”的意思。

筷子的文化意義 第2張

筷子本身直,長對應八卦的“巽”卦,是“入”的意思。

5、使用筷子時,一根為主動,另一根為從動;主動為陽,從動為陰,此為兩儀之象。

6、一雙筷子躺在餐桌上,就如同一支筆躺在書桌上,這是文雅的表現。

7、筷子的標準長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慾,以示與動物有本質的不同。

8、筷子還有點穴、按摩和刮痧的作用。

舊時人們走江湖,身上只要有一雙筷子,有什麼毛病都能自己搞定,即便忘了帶,隨手掰根樹枝或蘆葦,折斷了,在石頭上磨一磨,在水裡洗一洗也能用。

筷子的文化意義3

對中國人來說,筷子屬於尋常日用之物,但對歷史學者來說,可以從一根筷子中窺見一段歷史。

“垂垂水線白封青,一箸能生兩眼明。”中國傳統文化不僅是詩詞書畫,也在一飲一啄、一杯一箸間。有學者根據飲食習慣,將世界文化一分為三,即筷子文化圈、手指取食圈、刀叉取食圈,分別對應不同的文明地域。《筷子》一書致力研究的,正是筷子文化對應的儒家文化圈,也因此超越了器物層面。

研究者普遍認為,筷子起源於中國。安陽殷墟曾出土6支青銅箸頭,可以接柄使用;商朝晚期和周朝的遺址中也出土了象牙和青銅製成的箸,均是明證。

中華文化的悠久歷史,筷子深度參與其中。據《三國志》記載,當曹操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時,劉備震驚之下,“失匕箸”。而筷子背後的飲食文化,也在歷史長河中不斷豐富,發展出了一套完備的禮儀規則,約束人們用餐、用筷時要乾淨利落、舉止優雅。比如,宋代朱熹的《童蒙須知》便規定,“凡飲食,舉匙必置箸,舉箸必置匙,食已,則置匙箸於案。”在亞洲很多國家,筷子也被作為送給新婚夫婦的禮物,寓意成雙成對。

筷子的文化意義 第3張

時代演進到今天,筷子依然是中國人必備的廚房用具,並且作為中華文化的象徵之一,出現在世界各地的餐桌上。歷史上的絲綢之路,也是飲食文化之路;筷子不僅是器物,也是不同社會、風俗、族群的聯結點。今天,共建“一帶一路”,讓不少外國友人把一頭圓、一頭方,象徵“天圓地方”的筷子裝進了行李箱。在一些國家,人們學習中餐禮儀、練習使用筷子,品味中華美食及其背後的深厚文化。一根根小小的筷子,成為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徑,架設起不同文明互學互鑑的橋樑。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