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歲兒童的認知特點

本文已影響3.05W人 

12-18歲兒童的認知特點,孩子開始進入少年期,身體形態會發生顯著變化,身體機能也逐步健全,同時心理也會隨之產生很大的變化,這是一個孩子從兒童成長為少年的一個階段。而12-18歲兒童的認知特點也會隨之改變。

12-18歲兒童的認知特點1

初中一年級

孩子開始進入少年期,身體形態會發生顯著變化,身體機能也逐步健全,同時心理也會隨之產生很大的變化,這是一個孩子從兒童成長為少年的一個階段。

認知特徵:孩子剛進入初一,理性思維的發展還有限,身體發育、知識經驗、心理品質方面依然保留著小學生的特點。

心理特徵:

1、新鮮感和緊張感共存,新環境新老師新同學新學科感到新鮮。但不久後,由於學科增多、複雜性增強、課時延長、考試增多、教法和學法與小學不同,部分適應能力不是很好的孩子開始出現焦慮緊張,加之如果學習成績不是特別理想,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可能會驟降。

2、向上性與盲目性共存,自我意識開始發展,有了一定的評價能力,也開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好評,在學習和紀律方面會認真努力,力爭給老師和同學留下好印象。但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還處於萌芽階段,容易受外界影響,順利時盲目自滿,遇挫折時盲目自卑,洩氣,且有從眾心理。

3、獨立性與依賴性共存,不願讓大人管,但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具體困難時又希望得到老師和家長的幫助。

溝通重點:

1、關注適應性——從小學生轉變為中學生,適應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孩子初一甚至整個初中階段的成績,所以初一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儘快適應新的生活。

2、新的習慣養成——初一是打基礎的年級,不僅要打好知識的基礎,更要進一步做好打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重視“養成教育”,養成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成績優秀的重要保證!

3、重視基礎知識——課程的難度是漸進的,所以通常剛開始的時候,學生都會覺得比較簡單,初一不要追求“難度”和“進度”,才有可能在整個中學階段學得輕鬆而有成效。

初中二年級

心理特徵

此階段絕大多數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男生女生身體都發生了許多引人注目的變化,容易導致孩子產生青春期的煩惱。

這個年紀的孩子獨立性有較大的發展,自尊心增強,喜歡標新立異,但同時又希望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小群體!

如果這一階段沒有很好的度過,孩子可能會出現緊張、焦慮、自卑等不健康心理,進而出現程度不同的對抗情緒,逃避、說謊、破壞、暴力等青春期典型的.叛逆行為。

溝通重點

青春期性意識帶來的好奇心,促進青少年性意識的發展,怎樣去認識愛情,處理對異性的好感等都需要正確的引導。但孩子進入青春期後,逆反心增強,開始不再願意和父母進行交流。

12-18歲兒童的認知特點

這段時間,家長一定要注意觀察,做出改變,孩子不再是之前那個聽話的小朋友了。交流時要讓孩子體會到平等公平性,這樣孩子才願意與家長溝通,也才方便家長及時瞭解孩子的心理變化,發現問題的苗頭,從而展開心理疏導,使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在照顧到心理變化的同時,初二也是承載著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學科內容難度加大知識點面更廣,需要家長和老師給予適當的引導和幫助!

初中三年級

認知特徵

觀察力接近成人水平,可以接受一些抽象概括類的知識點。學習興趣也基本穩定,學習成績也開始趨於穩定。

心理特徵

獨立性進一步獲得發展,學習能力同步有了很大提高,開始享受自己與自己獨處,希望有自己的空間!所以此時,孩子比初一、初二的學生更渴望教師和家長的尊重與理解。

溝通重點

需充分利用此階段特點,培養和發展他們獨立學習、獨立生活的能力,同時為中考做準備,陪伴孩子一起了解當下學習情況和狀態,協助孩子設定目標,並逐步去實現。

高中一年級

認知特徵

身體迅速發育,自我意識明顯增強,獨立思考和處理事物能力也得到顯著發展。

心理特徵

高中生正處在心理斷乳期,在心理和行為上會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從父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同時,他們的感情變得內隱,雖然內心可能很活躍,但單從表面是完全看不出來的。所以父母很難去察覺孩子的內心變化,這就很考驗家長的溝通能力了!

溝通重點

高中的學習深度和難度較初中上升到新的臺階,跨度很大,很多學生都是上課能聽懂,課後作業也認真完成了,結果成績不理想。其實症結在於學生的知識牽引能力差,綜合學習能力急需要提高。這個是好多明明初中成績很好,結果高中卻成績一落千丈的原因!所以,家長不能盲目相信孩子自己可以解決問題,當出現成績下滑時,要及時注意到並主動引導孩子尋求解決辦法! 比如第一個學期期末成績下滑,則可以在假期時把這一學期的知識點重新梳理學習一遍!

高中二年級

認知特徵

高一一年下來,學生在知識掌握程度方面明顯地分出層次,一個班的同學成績開始出現變化。

心理特點

學習上的兩極分化導致不同心理狀態。對成績高的同學來說,他們的積極心理得到一步步發展,如興趣上升為樂趣,好奇轉化為求知慾和探索欲,從而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他們充滿自信,學習已成為自覺的行為,並不斷從中得到成功的心理體驗。而另一部分學生在學習中屢遭挫折,對學習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態已漸漸固化,出現興趣轉移,偏科等傾向。對中等水平的學生來說,學習熱情一般,學習目的僅希望在會考中獲得通過,處於一種無所謂的被動狀態。

歸因心理髮生很大變化,學習的主動意識明顯增強。到了高二,孩子對於學習成敗的歸因,更重視個體學習行為的影響即歸因的內化,而不是客觀條件即歸因的外化。

開始對高考產生期待與恐懼 。具體表現在上課和學習的時候容易走神和分心、不能集中精力學習、易受干擾且時常幻想未來。

溝通重點

引導和幫助孩子實現均衡發展,促進他學習主動意識的進一步增強。幫助孩子正確認識高考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同時幫助他們認識到提前準備的重要性,將他們的恐懼和焦慮換做去刷題!

12-18歲兒童的認知特點 第2張

高中三年級

心理特徵

此階段孩子的社會意識已經接近成熟,並逐漸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社會現實問題有自己的獨立見解。但是進入高三後,備考的壓力會明顯增加,孩子在心理上的波動都會比較大,一般會出現信心型、迷茫型、放棄型三種形式的分化。

信心型的孩子,在思想上有明確的目標和遠大的理想,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習能力強,各科平衡發展,歷次考試成績穩定,對高考勢在必得。

迷茫型的孩子,在思想上渴望考入理想大學,但由於基礎不紮實或者學習方法沒有效,導致成績起伏不定或者不見起色,從而讓學生感覺備考非常疲憊且感覺自己沒辦法考入理想大學,對前途感到迷茫。

放棄型的孩子,這一類孩子也會跟著學校的課程走,但是經過努力,成績並沒有起色,或者學科發展很不平衡,導致總分不會太高。從而讓學生感覺要考大學幾乎不可能,並逐漸放棄備考!

溝通重點

與老師孩子多溝通,跟孩子一起找原因,找解決辦法,制定合理的目標!

12-18歲兒童的認知特點2

1、為什麼說12-18歲孩子一生中關鍵的關鍵?

(1)第二次誕生;

(2)心理斷層、疾風暴雨、心理動盪、情緒反覆、心理對抗;

(3)重新定義與孩子的關係,把握好邊界。

(4)改變教養方式、方法。

2、12-18歲孩子心理髮展特點:

(1)生理成熟,心理髮展滯後,心理騷動時期,性生理的成熟,感到性衝動壓力。對性知識缺乏和社會禁忌,對性衝動引發的壓力、困惑,不知如何處理,易產生煩惱、牴觸情緒和情感波動(成長的煩惱)。

12-18歲兒童的認知特點 第3張

(2)自我意識覺醒,成人感增強,想擺脫父母控制,從對父母依賴關係中解脫出來,情感上痛苦。想自己做主,缺乏價值判斷的標準和經驗,選擇和判斷時,感到彷徨無措(成長的痛苦)。

(3)面對學校和社會新要求,對日益繁重的課業與考試成敗壓力感到苦惱。模糊知道求學關係未來,然而對未來方向卻茫然無知,使其變得困擾和混亂(成長的茫然)。

(4)與父母慢慢疏遠,

3、12-18歲孩子最大的心理需求:自我認同感(自我同一)。

(1)錯誤的:不知道自己是誰,有反社會、反道德價值觀念

(2)錯誤的:父母包辦,控制型父母;

(3)錯誤的:自我同一探索期,仍在尋找;

(4)正確的:積極自我同一。

(5)自我同一性超過角色混亂,獲得忠誠的良好品質。

4、12-18歲孩子的家庭教育指導包含哪些?

(1)重視:”是人生髮展最重要時期,人格發展中關鍵的關鍵。

家長需要改變,需要更智慧。

(2)多滿足需求:對青少年的自我成長而言,形成良好自我認同是一種挑戰,一些青少年出現自我認同危機,這是當代社會青年問題(青少年犯罪)特別嚴重的主要原因。

喪偶式育兒,呼喚父教,父親要多陪伴孩子,參與孩子的教育。

(3)尊重:瞭解青春期孩子成人感和自我意識的增強,渴望獨立、自由,家長應相信孩子,給予尊重和理解,平等溝通。

(4)支援:對青春期的孩子增加社會支援(父母的支援),尤其是情感支援和心理支援。

(5)改變:改變少兒期教育觀念和方式(說教、嘮叨、命令、嚴管等),採用身教、鼓勵、民主協商、支援、榜樣示範的教育方式。最好的家長是積極改變的家長,家長至少六個改變:從主角變配角、從管制變放手、從嘮叨變關愛、從說教到身教、從命令到商量、從不信任到尊重。

(6)理解:先理解、接納孩子,再幫助和指導其瞭解自己以及自己與各種人、事、物的關係,在心理上形成良好的“自我認同”,順利進入成年期。

12-18歲兒童的認知特點3

1、認知與思考:對周圍事情的瞭解與把握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認識、成熟的,所以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過渡時期存在許多困惑、迷茫。易與成人產生觀點、看法上的衝突。

2、情緒與情感:情緒表達更加豐富,有各種不同性質而較分化的情緒反應。對情感的反應仍保持著過去的較幼小時的特點,即比較敏感,而且對應激的接受力或承當能力較小,因此對微小的刺激會反應很大。其情感上的特點表現為:激動性、風暴性,而且容易以軀體化的方式或以行動來代替情感的表達。

12-18歲兒童的認知特點 第4張

3、言語與溝通:隨著認知能力的發展,思考方式的改變,增加了表達與溝通的能力

4、動作與行為:從整個的生活方式來說,青年們的行為已經脫離幼小時的“遊戲”的味道,他們逐漸表示要脫離父母或其他養育者的保護,希望能自己去做事,去採取行動,不想依賴成人太多。他們只喜歡跟他們同輩或朋友做群體的活動,不喜歡權威者的參與及干涉。但是一旦遭遇困難,又容易退行,要父母來幫忙,否則會不知所措。青少年的心理反應容易以衝動性的方式來反應,所以也容易闖大禍,發生事故。

5、心性的發展:青春期性方面的生理與心理髮展是其最大特色之一,是脫離孩童與少年的階段,準備進入成人的過渡期,對青少年的心理與行為有很大的影響。

6、人際關係:隨著認知與判斷能力的增加,對父母的行為與作風開始以批判性的態度對待,並且情感上企圖逐漸疏遠,以求得獨立,可說是養育青少年子女的困難與危機。這是年輕人認知能力在增長的現象,也是學習獨立自主的發展情況。

7、自我認識與信心:所謂“自我認識”指的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感到自己是怎樣的人,在別人的眼光裡究竟如何。雖然每個人從孩童時期就會開始有自我認識感,但是到了青少年階段,自我認識感變得特別敏感且強烈,特別關心自己的外貌、行為、性別、性格各方面的表現,也注意自己的成績表現是否被同學喜歡與否等問題。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