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事情的方法有三種

本文已影響8.36K人 

解決事情的方法有三種,遇到事情解決事情這是我們需要做的事情,人生一世,難免遇到不順心、不如意的事情,往往處理事情的第一反應,最能反映一個人的品行、見識和修養。下面看看解決事情的方法有三種。

解決事情的方法有三種1

1 、凡事以“穩”為主,莫急

有句話說:“你對一件事是什麼態度,就會有什麼樣的結局。”

其實,很多事情本身並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但是因為你的不同態度,反而讓事情有了不同的走向。

太多時候,你遇事情緒崩潰或者怒髮衝冠,不僅沒有直接解決問題,反而讓自己沒有看清事情真相,直接將事情推向了更壞、更糟糕的境地。

說個故事。

有個朋友總是說自己脾氣不好,有一次在街頭遠遠看著妹妹在說話,以為是別人欺負她,二話不說上前就把人打傷了。

事後追問,才知道是對方撿了妹妹的東西在核實問一些問題,結果卻遭遇飛來橫禍。他最後不僅賠錢,還被人告了,衝動的教訓太大了。

所以,遇事一定要“穩”。所謂穩,就是遇事不能衝動、不能著急,讓自己的情緒穩下來,先搞清楚事情的原委,然後再說進一步該如何推進。

太急,容易在衝動之餘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讓自己損失連連。

太急,往往讓自己看不清事情的真相,容易做出錯誤的舉動,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有句話說:“愚妄人怒氣全發,智慧人忍氣含怒。”

這是說愚蠢的人遇事往往會用情緒說話、辦事,而有智慧的人,則是先處理好情緒然後再辦事。

所以,遇事穩下來,讓自己緩一緩,才能真正把握局勢,找到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

2 、處事以“靜”為先,莫辯

有些人遇事最大的錯誤,就是不停爭辯,總希望爭個輸贏,其實完全沒有任何必要。

當你總是希望說服別人,讓對方承認自己正確的時候,就會浪費自己太多的精力與時間,時間越久,自己就會陷入到一個怪圈中不能自拔,那就是隻要有人反對,自己就會跳出來與對方爭個高低

說實話,這樣的方式非但對自己無利,而且對於解決問題也根本沒有任何幫助,反而讓自己成為一個不受歡迎的人。

不要忘了,每個人的生活環境、成長圈子都不一樣,自然圍繞同一件事就會有不同的認知,那麼得出的答案肯定也不會一樣。

當我們總是強迫別人站在自己的立場或者認可自己觀點時,其實就是第一時間關閉了與別人溝通的渠道,將別人拒之於千里之外,從此再也不會有人去信任自己了。

所以,處事以“靜”為先,不要急於爭辯,遇事先聽聽別人如何去說,還可以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立場考慮考慮,如此這樣才更容易解決問題。

當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就不會輕易去讓自己用情緒說話,而是懂得先讓自己靜下來,然後隨機應變。

解決事情的方法有三種

3 、遇事以“安”為首,莫慌

不管遇到什麼事情,千萬不能慌不擇路或是方寸大亂,越是如此,越容易說錯話、辦錯事,讓自己錯上加錯,最終與機遇擦肩而過,讓自己遺憾終生。

遇事要以“安”為首,莫慌。

就是說要讓自己沉住氣、不著慌,才能保持冷靜的頭腦,也才能看清問題的.本質,讓自己理清思路,做出正確的決策。

曾國藩曾說:“遇事須安詳和緩以處之,縱容安詳,為處事第一法。”

讓自己安靜下來,才能戒驕戒躁、才能不讓自己在浮躁之中跌倒,讓自己穩中求勝、大步向前。

其實,當一個人遇事不慌張的時候,也會第一時間讓自己找到解決的方法,不會讓自己深陷情緒與惶恐之中患得患失,讓自己成為一個真正厲害的人。

俗話說:我們不能影響陰晴冷暖,但是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

擁有這三種遇事的處理方式,才會讓自己具備解決棘手複雜的能力,更可以讓自己活成一個明白人,讓自己乘風破浪,一往無前。

解決事情的方法有三種2

01、 沉得住氣

春秋時期,吳國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佯裝臣服,到吳國為奴。

勾踐夫婦在吳國,受人差役,一直忍辱負重,唯唯諾諾地過了兩年臥薪嚐膽的生活。

吳王見勾踐這般,以為他不成氣候,不足為懼,便放勾踐回了越國。

回國後的勾踐勵精圖治,越國人民也發憤圖強,國家蒸蒸日上,國力日漸雄厚,沒幾年勾踐便滅了吳國,成為了霸主。

能沉住氣的人,不輕易被眼前的局勢迷惑,被當下的情緒控制,他們往往有所忍,便有所成。

越是遇到難事,越是要沉住氣,才能縱觀全域性,理清輕重,也才能走的更遠。

02 、靜得下心

有一位軍人被安排去安全域性工作,安全域性對他進行了考察。考察的地點是一個武器射擊場,四處都是“噼噼啪啪”的槍響聲。

但這位軍人表現得十分平靜,一點也不慌亂。

工作人員便問他:“你沒聽見槍響?”

軍人回答:“聽到了。”

工作人員繼續追問:“聽到幾聲?”

軍人回答得依舊很平靜:“左邊三聲,右邊三聲,大約距離25米。”

“那你為什麼不離開?”工作人員感到很疑惑,軍人卻冷靜地回答說:“我不知道逃到哪裡安全。”

慌亂時,若不能先冷靜下來,那急切做出的決定很可能是無用功,反而適得其反。

遇事靜得下心,是一種格局,也是一種智慧。

解決事情的方法有三種 第2張

03、 拐得了彎

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參加牧師考試的考生,提前半個月到達考試的地方,精心準備考試用的演講稿。

他每日在房間裡大聲朗讀,將演講稿背得行雲流水。

可是,到了考試當天,還有一個人輪到他時,他卻異常驚訝地發現:臺上的考生,正聲情並茂地演講著與他演講稿一模一樣的內容。

原來,這位考生住他隔壁房間,每日聽他背誦時,盜竊了他的內容。

他靈機一動,上臺時淡定地說:成為一個牧師,需要耐心和傾聽,並且有良好的記憶力。我現在就示範一下,將重複前一位考生的演講。

於是,他演講了自己精心準備的內容,並獲得了熱烈掌聲,順利通過了考試。

很多時候遇到的難事,拐個彎,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春。不把自己置於死衚衕裡,就總能條條大路到羅馬。

未來不迎,世事難料,拐得了彎,不僅是智慧,也是心胸和格局。

解決事情的方法有三種3

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即使是父子、母女,或者親人、愛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構成了這個世界的奇妙可貴。

明白這一點,不去強求別人的想法、做法與自己一致,不去用自己的觀點和信念強加於別人,尊重別人的不同之處,別人才會尊重你獨特的地方。

給別人空間也就是尊重別人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這樣才能有良好的溝通和關係。同樣,自己與別人的看法不同,也是正常的事。

解決事情的方法有三種 第3張

一個人不能控制另外一個人

中國的家庭關係、親密關係、親子關係乃至人際關係都充滿了“控制”。我們總是企圖想要改變我們的父母、我們的伴侶、我們的孩子、我們身邊的人。

事實上,一個人永遠不能改變另外一個人,除非這個人自己真的想改變,不然你無法改變他。就像我們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你無法幫助一個自己不想要改變的人一樣——每個人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好的動機只能給一個人去做某一件事的原因,但是不能給他控制別人或使事情恰如他所願發生的權利。

不強逼別人跟隨自己的一套信念、價值觀和規條,那樣只會招來抗拒和遠離。

你不願意別人控制你,那就不要去控制別人。控制或者想要改變別人之前,先控制和改變自己。

問問己,為什麼我非要讓外界改變來達到讓自己舒服的目的?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只強調做法正確或者有道理,而不顧是否有效果,是在自欺欺人。

不論我們做任何事情,最終的結果要達到“三贏”。在三贏(我好、你好、世界好)的原則基礎上追求效果,比堅持什麼是對的更有意義。

“講道理”往往是把焦點放在過去的事上,注重效果則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未來。

效果是計劃的基礎,也是所有行動的指標。

因為沒有兩個人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都一樣。所以,沒有兩個人的“道理”是一樣的。

真正推動一個人的力量是在感性的一邊,要有效果就要加上理性方面的認同。因此,有效果需要一個人的理性和感性上的共鳴。

沒有效果的道理,是背棄了信念和價值的規條,需要加以檢討。只追求有道理但無效果的人生,難以有成功和快樂的體驗。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