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紂的故事

本文已影響1.41W人 

武王伐紂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看過封神榜,也知道有武王這個角色,但是很多人不瞭解真正的歷史,更不瞭解武王這個歷史人物,下面和小編一起來閱讀武王伐紂的故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武王伐紂的故事

武王伐紂的故事1

武王伐紂,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一個大事件。當時,周武王姬發與姜子牙率領數萬虎賁殺到商朝首都朝歌之外。當時,商朝主力正在討伐東夷,國都十分空虛。因此,紂王子受被迫武裝17萬奴隸,出城迎擊周軍。

然而商朝人對待奴隸一向嚴苛,動輒將他們殺死祭祀祖先和神明。很明顯,這些奴隸絕不會為商朝賣命。因此到了戰場上,奴隸們倒戈相向,帶著周軍殺入朝歌,紂王被迫自焚,而500年的大邑商就此滅亡。

為何說武王伐紂是一場開天闢地的事件?這是因為周朝全面改革了商朝殘酷的制度,開始重視人的價值,不再進行大規模的人祭活動。可以說,這場戰役是一場奴隸的解放運動。

另一方面,商朝的滅亡,代表著周朝禮制文明的建立。以血緣和周禮為紐帶,周朝將大小貴族分封到全國,形成了夏君夷民的局面。隨後,這些分封的諸侯不斷向外擴張,最終連成一片,形成了今天中國的基本版圖。可以說,直到今天,中國仍可以看到武王伐紂所帶來的影響。正所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然而,有一個問題卻困擾了中國很久,牧野之戰的確切時間到底是什麼時候。根據史書,中國有確切紀年的開端,是公元前841年。當年,發生了著名的“國人暴動”時間,周人不滿周厲王的暴政,並將之逐走。而國政有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執掌,史稱“共和行政”。而共和行政,也是中國確切紀年的開始,從此以後,中華文明的記載就再也沒有斷絕過。

然而武王伐紂的確切時間在什麼時候,大家就不是很清楚了,畢竟年代太久遠,很多文獻都散失了。同時經歷了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以及項羽的火燒咸陽,史料更是所剩無幾。因此在編纂歷史時,司馬遷只能將確切時間追溯到共和行政。再往前推,就無能無力了。

但是早在西漢時期,中國人就通過星相學,推算過武王伐紂的時間,應該是公元前 1122 年。近代學者梁啟超則提出公元前 1027 年的說法。日本天文學家新城新藏提出武王伐紂應在公元前 1066 年。此外,還有唐蘭的公元前1075 年說、丁山的公元前1029 年說、章鴻釗的公元前 1055年說。據不完全統計,對武王克商的年代至少有 44 種結 論,最早的為公元前 1130 年,最晚的為公元前 1018 年,前後相差 112 年。

由此可見,武王克商,到底在何時,已經困擾中國人多年。

但從劉歆以來,時間過了2000多年,事情卻發生了轉機。1976年,陝西省臨潼縣一個村民在耕田時,挖出一件精美的銅器。隨後,這件事很快報備給了國家,考古專家立即趕到。經過現場檢驗,此物正是如今中國九大國寶之一——利簋,又名“武王伐紂簋”。

雖然時間過去了3000多年,但是利簋上的銘文仍然隱約可見,最終學者們釋讀如下:

“武王徵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闌師,賜有事(右史)利金,用作檀公寶尊彝。”

看到這裡,學者們發出驚呼聲,此物居然是武王伐紂的直接證物,簡直是國寶中的國寶。將金文翻譯為現代文就是:

“周武王征伐商朝,在甲子日那天早上,天上有歲星的時候,咱們打了大勝仗,一晚上就佔領了商的地盤。辛未(8天后),王在管這個地方勞師上次,並將上好的青銅賜給右史,製作了禮器以紀念檀公。”

這裡的“有事”其實指的'是官名——右史。按照周朝官制,右史在君王身邊記事,而這個右史名叫“利”,因此這個簋,也被稱為利簋。至於所要紀年的檀公,指的是周朝祖先古公檀父。

除此之外,天文學家還從這短短的33個字中,解讀出一個重大資訊,那就是牧野之戰的確切時間。

所謂“歲”,也就是“歲星”——木星的意思。“歲鼎”,也就是木星中天這一現象,這是一個相當特殊的天文現象。經過1996年國家重點專案——夏商周斷代工程測算,商周之際的“歲鼎”,大概在公元前1046年。甚至,這個時間還可以精確到天,也就是1月9日。根據當時最先進的碳--14測定,也證明了這一點。

由此,由武王伐紂所引起的,長達2000多年的猜測終於畫上了句號。而中國也由此得到了一個世界領先的紀錄,那就是信史時間紀錄。中國確切的信史時間,由公元前841年推到了公元前1046年。

反觀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文明,他們沒有我們中國人這樣異乎尋常的“紀錄癖”,導致他們的信史時間始終難以確認。此外,古埃及、印度、巴比倫文字很多都已無法釋讀,導致信史確認的時間變得更加困難重重。

而古希臘文明就太悲慘了,其文明只能追溯到公元前800年,還得加個“約”字。反觀中國,即使在利簋研究實現重大突破前,信史時間就是公元前841年。直到公元前499年,希臘才有確切的文字記載。

即便如此,西方學者還曾倨傲地否定中國文明,在甲骨文發現以前,甚至連商朝都不承認,更何況夏朝和三皇五帝時期。而利簋的發現,無疑打了西方學者的臉,狠抽了所謂西方中心主義。

如今利簋存放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是禁止出境展出的文物。因為它不僅僅只是個做工精美的國寶,而且還是一個記錄中國重要時間節點的“日曆”。它的存在不停地提醒著我們,咱們中華民族的祖先有多麼偉大,中華文明有多麼源遠流長。

武王伐紂的故事2

“武丁中興”之後,又過了一百多年,王位傳到了帝辛手中。帝辛是商朝最後一個王、周武王滅商時,他縱火自焚而死,周武王給他定諡號為“紂”,意思是昏庸殘暴的王,因此後人也稱他為“紂王”。

紂王從小天資聰穎,勇武過人,能徒手與野獸搏鬥。他還親自領軍打敗了侵佔商朝的東夷各部,把商朝的疆土開拓到東南一帶,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帝王。可到了後來,他變得驕傲起來,甚至比夏桀還要昏庸殘暴。

他讓人在王宮裡挖了一個大池子,裡面灌上美酒,叫作“酒池”,又叫人在王宮花園裡種上一片樹,把肉乾掛在裡面,叫作“肉林”。他和妃子們在酒池肉林裡追逐嬉戲,渴了就喝酒池裡的酒,餓了就摘肉林裡面的肉吃。

他嫌現在的都城規模太小,配不上他的功業,就動用了成千上萬名奴隸和工匠,將洙都擴建成自己的遊樂園,改名為“朝歌”,還修建了一座豪華壯麗的高臺樓閣,叫作“鹿臺”,供自己和妃子們享樂。商朝有很多殘酷的刑罰,紂王用種種酷刑處死了很多勸諫他的大臣,其中最著名的是炮烙:把一根粗大的銅柱橫架起來,下面點起炭火,把銅柱烤得通紅,讓犯人赤腳在銅柱上面來回行走,犯人往往會因為疼痛難忍,跌落在炭火中,被活活燒死。

就在紂王只顧著縱情享樂的時候,商朝西邊的一個諸侯國周國也逐漸興盛起來。周國的王叫姬昌,紂王封他為西伯侯,封地在西岐(今陝西西安西北一代)。姬昌仁慈愛民,西岐境內,百姓安居樂業,一片安定繁榮的景象。時間一久,姬昌的名聲越來越大,商朝百姓、朝中大臣因無法忍受紂王的殘暴,都逃跑去了西岐。

崇國與周國臨近,崇國的王崇侯虎是紂王的死黨,他把這些情況告訴了紂王。紂王大怒,派人召姬昌到朝歌,不由分說,把他抓了起來。姬昌的大兒子伯邑考為了救出父親,不顧大臣阻攔,跑到朝歌向紂王求情,也被紂王抓了起來。

姬昌被關進牢裡,並沒有閒著,而是精心研究上古聖人伏羲留下的先天八卦,把八卦演繹成六十四卦,寫成了《周易》-書,流傳出去後,被百姓誇為聖人。這事傳到紂王耳朵裡,紂王氣壞了,就把伯邑考殺死做成肉羹,派人送給姬昌吃。姬昌一見就猜到了是怎麼回事,為了不引起紂王的懷疑,就吃掉了。等人走後,立刻將肉羹吐出,大哭起來。紂王得意地笑了:“我聽說聖人都能未卜先知,他吃了自己兒子的肉也不知道,看誰還敢說姬昌是個聖人!”

姬昌被紂王囚禁了七年,周國的臣子想盡了辦法,終於用美女、名馬、珍寶等贖回了姬昌。姬昌回到西岐後,深知紂王已經失去民心,於是決心討伐紂王。他任用姜尚等治國奇才,發展生產,訓練兵馬,沒過幾年國力就強盛起來。姬昌又暗中鼓勵一直對商朝時附時叛的東夷再次起兵造反,商朝於是和東夷展開了一場持續多年的戰爭。商朝最後雖然贏了戰爭,但曠日持久的征戰也讓商朝元氣大傷。

姬昌本想趁機發兵討伐紂王,卻不幸生病去世了,他的二兒子姬發繼承了王位,就是周武王。周武王即位後,在姜尚、周公旦、召公等大臣的輔佐下,繼續推行周文王的政策,打算實現父親伐商的心願。

為了檢驗周國的號召力,周武王祭祀過周文王後,率領大軍向東進發,直指朝歌。當大軍到達黃河南岸的孟津時,聞訊趕來與他們會合的諸侯竟然有八百多個。周武王和姜尚十分謹慎,兩個人商量後,認為商朝朝廷裡仍有忠義之士,滅商時機不夠成熟,於是把大家勸了回去,然後率軍返回了周國,但他們對伐商更有信心了。

公元前 1046 年,紂王殺了觸怒他的忠臣比干,囚禁了反對他的箕子,主管祭祀的太師眼看紂王已無可救藥,乾脆帶著祭祀的寶器逃跑了。訊息傳到周國,周武王同時收到密報,說商朝大軍在外征戰,都城防禦薄弱,他認為滅商的時機成熟了,立即率領大軍向朝歌進軍。

周國與各諸侯國軍隊再次在孟津會合,很快打到了離朝歌只有七十多裡的牧野。這個時候紂王的主力還在東南打仗未歸,紂王只好匆忙將十多萬東夷戰俘及奴隸臨時武裝起來,親自領兵應戰。

牧野之戰打得異常慘烈,可沒有經過訓練的烏合之眾哪裡打得過姬發的精兵。紂王見大勢已去,便逃回了朝歌,穿上鑲滿珠寶的寶衣,登上高高的鹿臺,叫人點上一把大火,投火自盡了。商朝五百多年的基業,也隨之化成了灰燼。

周武王滅商後,建立了周朝,定都鎬京,史稱“西周”。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