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再次重申不造車,已上市30餘款汽車零部件

本文已影響2.07W人 

華為再次重申不造車,已上市30餘款汽車零部件,華為2021年研發投入1427億元,再創歷史新高。華為將未來的規模和利潤拓展寄希望於其一手打造的各路“軍團”。華為再次重申不造車,已上市30餘款汽車零部件。

華為再次重申不造車,已上市30餘款汽車零部件1

3月28日,華為舉行了2021年年報釋出會,對公司過去一年來的業績進行了披露。值得一提的是,華為CFO孟晚舟時隔四年再度出現在釋出會中。

財報顯示,2021年華為實現營收6368億元,同比下滑28.6%,而華為的上一次收入負增長還是在2002年。這一營收規模已回到了四、五年前的水平,2017、2018年,華為營收分別為6036億元、7212億元。

與此同時,華為淨利潤達1137億元,雖然同比增長75.9%,但這是在整體出售榮耀的情況下實現的成績。據瞭解,華為總計在處置包括榮耀等在內的子公司及業務上獲得淨收益574億元,若剔除掉這部分收益,則華為2021年淨利潤將降至約563億元,同比下滑約13%。

華為再次重申不造車,已上市30餘款汽車零部件

具體而言,消費者業務的急劇萎縮是華為營收下降的關鍵,2021年,這部分業務收入2434.31億元,同比下降近50%。第三方機構的資料顯示,華為手機全球市場份額從2019年的17.6%,跌至2021年的約3%。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對於失去的'智慧手機市場份額,華為的思路是希望從平板、PC、VR、車機等其他終端來進行彌補。

早在剛剛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的2019年,華為就提出了“1+8+N”的全場景戰略,其中“1”指手機,“8”包括大屏、音箱、手錶、車機、耳機、平板等8種終端,“N”泛指移動辦公、智慧家居、運動健康、影音娛樂及智慧出行各大板塊的延伸業務。

在這個生態中,鴻蒙系統是基礎。2021年,鴻蒙系統已正式登陸手機、平板、智慧手錶等應用,截至年底,鴻蒙裝置總量已達3.35億臺,其中搭載Harmony OS的華為裝置數超過2.2億,2021年新增鴻蒙智聯產品發貨量1.15億臺。

不過,想要搭建生態,華為目前尚需找到更多領域的合作伙伴。而在這方面,華為的進展並非一帆風順。

以智慧汽車領域為例,華為在過去的三年中,屢次強調公司不會下場造車。有媒體統計稱,截至2021年底,華為通過任正非、輪值董事長、內部檔案等多種途徑,已8次表示不會造車。

華為再次重申不造車,已上市30餘款汽車零部件 第2張

2019年1月,任正非表示:華為永遠不造車!同年5月,任正非表示,“華為不會隨便切換軌道”。同年10月,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世界智慧網聯汽車大會上再次否認造車事宜。

一年後,華為BU總裁王軍在手機新品釋出會稱:華為不造車,而是幫助車企造好車。2020年11月,華為在內部檔案中提到“華為不造車”。

2021年4月,徐直軍在全球分析師大會上否認;一個月後,華為集團官方賬號釋出“關於華為不造車的宣告”;年底,餘承東又在華為冬季旗艦釋出會上再次重申“華為不會造車”。

據此計算,在2021年財報釋出會上,輪值董事長郭平重申不造車,是2019年來公司至少第九次公開表達相關觀點。

郭平稱,華為要用華為積累三十多年的技術與汽車行業深度融合,幫助車企造好車、賣好車。華為已經構建了七大智慧汽車解決方案,已上市30多款智慧汽車零部件。

此前上汽董事長陳虹就曾表示,如與華為合作,車企就失去了“靈魂”。這在某種程度上揭示了車企對華為的一些擔憂。行業人士認為,想要幫車企造好車,華為首先需要做車企的朋友。

華為再次重申不造車,已上市30餘款汽車零部件 第3張

但事實上,華為的具體做法卻已引發業界的種種聯想。此前華為與北汽、長安等車企合作時提出的Huawei Inside(HI)模式中,華為要做的是智慧網聯相關的全棧技術供應,而這幾乎已經囊括了一款汽車的所有功能。

而華為與賽力斯聯手打造的新車AITO問界M5更是被網友們稱為華為“親兒子”。不僅AITO釋出會是華為主導,甚至在華為的新品釋出會上問界M5也能上去露臉。外界好奇的是,華為究竟參與問界M5有多深?

在問界M5上,除了鴻蒙車機系統和HUAWEI DriveOne三電系統,華為的觸角甚至已經伸到了車輛的外觀內飾設計、效能配置、音響、家用充電樁等角落。

注意到,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造車新勢力們傾向於在核心器件上自給自足,特斯拉甚至已經介入了電池領域,在此背景下,華為試圖成為智慧汽車核心供應商,很難一帆風順。

華為再次重申不造車,已上市30餘款汽車零部件2

3月28日下午,華為釋出2021年年度報告顯示,公司實現全球銷售收入6368億元,同比下降28.6%;淨利潤1137億元,同比增長75.9%。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華為研發投入達到1427億元,佔總收入的22.4%,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8450億元。

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表示,華為去年的研發投入佔比處於歷史高位,將持續進行高強度投入。“我們的規模變小了,但盈利能力和現金流獲取能力都在增強。”她如是透露。

對於外界的關心的鴻蒙規劃和晶片問題,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稱,華為鴻蒙手機業務目前還沒有在海外發展計劃。華為將加強對晶片企業的投資,未來華為的晶片方案可能採用多核結構。

華為再次重申不造車,已上市30餘款汽車零部件 第4張

對於華為去年整體規模下降的原因,孟晚舟稱,主要受美國多輪制裁、國內5G需求放緩和疫情帶來壓力三方面的影響。

從主營業務構成來看,2021年,華為在運營商業務領域實現銷售收入2815億元,相較同期的3026億元減少211億元,企業業務收入為1024億元較同期增長21億元,消費者業務收入2434億元較同期縮減2395億元。

在細分業務板塊佔比上,運營商業務、消費者業務、企業業務分別佔總銷售收入的44.2%、38.2%、16%,其中運營商業務較上年佔比增長10.2百分點,企業業務收入佔比提升4.8個百分點,消費者業務佔比下降10個百分點。

談及如何渡過消費者業務面臨的困境,郭平表示:“晶片具有強算力、低功耗、體積小需求特性,國際多年制裁給華為消費者業務帶來很大困難,我們正積極與各方探討可解決方案,並大力拓展可穿戴、智慧屏、全屋智慧等新領域及更多市場。”財報顯示,智慧穿戴、智慧屏等收入增長30%。華為海外收入佔比超過50%。

對於外界關心的晶片研發和產業鏈構建問題,郭平認為,解決半導體問題,是複雜而漫長的工程,需要有耐心,相關投資行業會更具價值。“我們積極佈局晶片產業,未來我們的晶片方案可能採用多核結構,以提升晶片效能併為其注入活力,從而增加持續盈利能力。”

華為再次重申不造車,已上市30餘款汽車零部件 第5張

華為2021年研發投入1427億元,再創歷史新高。由於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提升,2021年華為經營現金流有較大增長,達到597億元;資產負債率降低到57.8%的水平。

孟晚舟表示,充裕的現金流是華為未來高投入的保證,華為將把費用投入於系統架構優化、軟體效能提升和基礎理論探索三個方面。

華為將未來的規模和利潤拓展寄希望於其一手打造的各路“軍團”。截至目前,面向政府、交通、金融、能源以及製造等重點行業,華為已推出11大場景化解決方案,成立了煤礦、智慧公路、海關和港口等“軍團”。

具體來看,華為和運營商、合作方累計簽署了3000多個5G行業應用商用合同,推動5G在製造、礦山、鋼鐵、港口、醫療等行業實現規模商用。5G toB從行業探索走向規模複製。

對於華為“軍團”的目標,郭平稱,華為將通過‘軍團’縮短管理鏈條,縮短產品週期,以短鏈條運作,快速滿足工業、低碳等市場需求,華為希望通過建立若干個軍團創造新的商業模式,併為華為創造收入和利潤。郭平還透露,華為堅持不造車,但會運用30年積累的ICT經驗助推生態,華為智慧汽車部件業務已上市30多款智慧汽車零部件,去年一年裡,已累計發展了超過300多家產業鏈合作方。

華為再次重申不造車,已上市30餘款汽車零部件3

3月28日,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在業績釋出會上表示,華為重申不造車,華為要用華為積累三十多年的技術與汽車行業深度融合,幫助車企造好車、賣好車。在汽車領域,華為已與300多家合作伙伴建立了合作關係。

孟晚舟出席華為2021年財報會議 稱華為盈利能力在增強

3月28日訊息,華為釋出2021年年度報告,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參加業績釋出會並表示,“我們的規模變小了,但我們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獲取能力都在增強,公司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在不斷提升。”

華為再次重申不造車,已上市30餘款汽車零部件 第6張

報告顯示,華為實現全球銷售收入6368億元人民幣,淨利潤113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5.9%。面向未來,華為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21年研發投入達1427億元人民幣,佔全年收入的22.4%,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8450億元人民幣。同時,2021年華為經營現金流達597億元人民幣;資產負債率降低到57.8%。

具體從三大業務來看,華為在運營商業務領域實現銷售收入2815億元人民幣,累計簽署了3000多個5G行業應用商用合同,5G在製造、礦山、鋼鐵、港口、醫療等行業規模商用;

華為再次重申不造車,已上市30餘款汽車零部件 第7張

華為消費者業務滑落成為第二大業務集團,實現銷售收入2434億元人民幣,智慧穿戴、智慧屏、TWS耳機及消費者雲服務均實現持續增長,搭載HarmonyOS的華為裝置超過2.2億臺;華為企業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024億元人民幣,華為在全球700多個城市、267家世界500強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服務。

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表示:“公司整體經營情況符合預期,運營商業務表現穩定,企業業務穩健增長,終端業務快速發展新產業,生態建設進入快車道。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