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留守兒童容易憎恨父母

本文已影響1.02W人 

爲什麼留守兒童容易憎恨父母,養孩子畢竟不是養動物,除了吃喝穿,更需要感情上的聯繫和投入。寵物有主人的關愛也會通人性。孩子沒有得感情上的關愛,會孤獨、冷漠、憤恨,那麼爲什麼留守兒童容易憎恨父母?

爲什麼留守兒童容易憎恨父母1

1、缺乏父愛母愛

留守兒童的成長經歷其實並不完整,他們幾乎沒有感受到父愛和母愛。哪怕平時能接到父母的電話,其中也主要是詢問學習成績如何,很少關心孩子過得怎麼樣。

與其他有父母陪伴的孩子相比,留守兒童會變得有些自卑。對於其他孩子而言,受了委屈、遇到困難可以找父母幫忙、傾訴,但是對於他們而言只能自己一個人默默承受。看着別人有父母接送、陪伴,自己內心很不是滋味,從那時開始內心就會逐漸變得自卑、孤僻。

2、缺乏正確引導

我們常說“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小時候是最佳的習慣培養階段,如果在這個階段有父母在身邊,能夠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那麼今後就不會有這麼多麻煩。

但是對於留守兒童而言,他們即便是犯了錯,也不一定能及時得到糾正。畢竟老師不可能一直盯着,而家裏老人對於孩子也管得比較寬鬆,久而久之就導致一些不良習慣的形成,最終影響他們的一生。

爲什麼留守兒童容易憎恨父母

3、希望得到父母關注

很多留守兒童的'叛逆有一部分原因是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叛逆行爲得到父母的關注。因爲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給予的關注太少了。所以他們想要通過製造一些“麻煩”讓父母關注到自己,讓父母在乎自己。而這一點也是很多家長容易忽視的一點,你們是否因爲掙錢而忽視了孩子的成長呢?

4、部分家庭重男輕女

其實現在國內依然有部分區域存在嚴重的重男輕女現象。在他們眼中,男孩就能傳宗接代,養兒防老,而女孩似乎會低人一等。在這樣的環境下,女孩自然就難以獲得父母的重視和關注。就像小梅一樣,被父母留在老家,而弟弟小海卻能跟着父母。這樣強烈的差別對待讓小梅從小就變得自卑。

5、接觸人羣的影響

對於部分留守兒童而言,他們不善於交朋友,一般不會主動和別人交朋友。而其他學生一般也不會關注到他們。但是有些人羣就很喜歡“交朋友”,也很“健談”,這兒指的就是那些不怎麼愛學習,遊手好閒的學生羣體。他們很會玩,也很主動,所以當他們逐漸走進留守兒童的世界時,這些留守兒童也會受到影響,從而養成一些不良習慣。

爲什麼留守兒童容易憎恨父母2

留守兒童爲什麼會易怒

留守兒童由於無法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於是羨慕其他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家庭溫馨的孩子,久而久之,就容易發展到嫉妒別人。表現在動不動就和同學吵架,對同學冷嘲熱諷,脾氣暴躁,甚至有意挑起矛盾,很難與人正常交往。有的留守兒童甚至產生暴力化傾向。

留守兒童的逆反心理極強,對抗情緒嚴重。由於他們缺乏安全感,對身邊的世界以及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充滿不信任。這種不信任導致他們的逆反行爲,總感到別人在欺負自己,一點小事就計較當真,對老師、監護人、親戚的管教與批評產生較強的逆反心理。

親情缺失造成的心理障礙。親情缺乏是留守兒童成長中最嚴重、最現實的'問題。多數農民工每年回家一次,有的幾年不回家。不少父母只寄錢回家爲孩子交學費,並不關心孩子的情感需要和受教育情況。

由於長期與父母分離並缺少聯繫,長時間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缺少父母雙親的呵護和陪伴,留守兒童往往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性格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情感相對冷漠,人際交往能力差;還有的兒童脾氣暴躁、衝動易怒,常常將無端小事升級爲打架鬥毆。

爲什麼留守兒童容易憎恨父母 第2張

留守兒童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學習狀況一般,由於這些孩子在留守期間是和年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友生活在一起的,監護人文化水平低,沒有能力輔導孩子的學習,重養輕教,致使孩子的學習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導,大多數留守兒童在學習上自覺性差,紀律不強,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成績較差。

道德行爲差,由於缺乏有效監管和教育,留守兒童往往對事物分不清好壞和是非,不能正確地看待問題,容易受社會上反面現象的影響,容易養成一些不良行爲。例如:經常說謊,愛說髒話,不服管教,悄悄拿同學的東西。

家校間缺乏有力的溝通。目前,在留守兒童教育中普遍存在家校間缺乏有力溝通的情況,從教師的角度出發,由於工作量大,日常工作瑣碎,因此,教師與家長間的溝通內容,主要因學生在校突發意外情況或者尋釁滋事所引起,因此,對留守兒童在校期間的一些表現及心理變化等,教師未能與家長進行長時間的有效溝通;從家長方面而言

因留守兒童家長常年務工在外,由於工作、生活壓力等原因,這些家長不會主動向教師打電話諮詢學生在校的諸多情況,遇到教師主動打電話問詢時,家長也多半會以爲學生在校是否存在惹是生非等行爲,由此可見,家校間的溝通主要集中在學生的紀律問題上,而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學習情況的溝通則甚少出現。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