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本文已影響2.56W人 

與孩子溝通的技巧,隨着孩子的長大,好像孩子跟父母的溝通越來越少了,除了常規的說話技巧外,還需要我們家長掌握一些簡單、實用的妙招,以下分享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與孩子溝通的技巧1

第1招:給孩子指派任務

有時候孩子沒事可做,精力過於旺盛的時候,就會出現各種不聽話的行爲,

反過來,如果孩子有事可做,沒時間搗亂,通常會變得安靜、乖巧。

比如,媽媽在打掃房間衛生,孩子在房間裏跑來跑去,這時不妨給孩子指派一些任務:

“寶貝,幫媽媽拖一下地板。”

“寶貝,過來幫媽媽抹一下桌子吧。”

“寶貝,你把自己的玩具整理到箱子裏吧。”

“寶貝,你把自己的小書櫃給整理一下吧。”

……

經常讓孩子配合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活,不僅避免了孩子亂跑亂串等不聽話的現象,還能讓孩子找到成就感,提高了動手能力。

第2招:學會反話正說

我們總是習慣對孩子說不許這樣,不許那樣。

“不許”兩字如果說得多了,不僅沒有效果,還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我們不妨換成“反話正說”的方式,告訴孩子希望他怎麼做。

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比如,想讓孩子放下手機時,不要說:“不要再玩手機了,你聽到了沒有?”而是試着對孩子說:“玩手機玩了這麼久了,都玩累了,休息一下吧,我們來做個好玩的遊戲……”在大多數情況下,被激起好奇心的孩子都會積極地迴應和配合家長。

第3招:用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來吸引他

每個人都不希望被人強迫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孩子其實也一樣。

有時候孩子發脾氣,很有可能就是家長提出的要求不合孩子的'“胃口”,孩子完全不感興趣。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我們不妨換個思路,用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來吸引他。

第4招:給孩子出選擇題

有時孩子因爲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願意完全照着家長的想法去做。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儘可能不要強迫孩子按大人的想法去做,而是給孩子一些選擇的機會,讓他自己去做選擇。當然,這兩種選項都是我們家長許可的範圍之內。

比如,很多孩子非常抗拒洗臉,這時不妨問一下他,讓他自己做出選擇。

“你是要爸爸幫你洗,還是要媽媽幫你洗呢?”

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第2張
  

通常孩子很容易被繞進這樣的選擇裏。

以上無論是哪一種選擇,都在家長許可的範圍之內。

如果家長這樣讓孩子選擇:“你是要媽媽(或爸爸)幫你洗呢,還是不洗呢?”

很顯然,第二種“不洗臉”的選項就不在家長許可的範圍之內。我們就不能把這樣不符合要求的選項交給孩子。

第5招:學會用行動說話

有時候孩子會把家長的話當成耳旁風,這時不妨用行動說話,給孩子一個深刻教訓。

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飯,把飯菜弄得滿桌子都是,這時我們可以平靜地告訴他:“飯菜是用來吃的,不是拿來玩的,如果你再把飯菜弄得滿桌子都是,我就把你的碗筷都給撤走。”

通常情況下,孩子一看家長是來認真的,就不會再隨便把家長的話當成耳邊風了。

與孩子溝通的技巧2

一、溝通在家庭中的重要性

溫·卡維林說過:“推心置腹的談話就是心靈的展示。”

因此溝通對於家庭成員來說,能夠更好了解對方,增強彼此之間的感情鏈接,促進整個家庭的溫馨氣氛。

我家孩子三歲,語言表達能力不成熟,但是我依然每天堅持和孩子溝通,分享自己發生的事和內心的想法。

孩子有時候也想和我說她的小故事,就只用隻言片語來表達,我也可以感受到孩子願意和我溝通分享的那份情。

在和其他家庭成員之間,也是如此,有時候孩子爸對事情的看法和我有分歧,我們這個時候會選擇攤開心扉,互相溝通,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就給家庭和諧的氛圍打下了一定基礎。

所以溝通不僅是家庭成員彼此瞭解的橋樑,更是爲家庭的溫馨氣氛做基礎。

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第3張
  

二、家長哪些行爲讓孩子開始拒絕溝通?

1、 讓孩子閉嘴

不少家長還沒等孩子說完,就直接打斷孩子的發言。他們在教育孩子時,看到孩子犯錯,都不給孩子任何解釋的機會,直接上來對孩子進行批評。

有時候孩子想要爲自己辯解,還沒有說兩句,父母就說:“夠了,不用再狡辯。”

長時間孩子得不到發言機會,內心就會篤定:“父母根本不讓我說,那我以後就不說了,反正她們也不想聽。”

就是這樣埋下了一個小疙瘩,等父母回過神來,想要彌補過錯,孩子已經封閉自己,不再和家長溝通了。

2、忽略孩子感受

當你被人忽視時,內心是否充滿憤怒、悲傷以及無能爲力。一個成年人被人忽視時的傷害才只是一個孩子被忽視時所受到傷害的三分之一。

對於孩子而言,他們心理承受能力不強,家長在忽視孩子感受時,不僅是外界給孩子刺激,在孩子精神方面的打擊是非常大的。受過傷,孩子便不再敢開口說話,也不願意和父母有交流和溝通,不願意再面對每天傷害自己的人。

3、父母過於嘮叨

心理學上有一個效應是超限效應,是指一個人受到的刺激過多或者過強,就會產生逆反心理。

在教育孩子時,過多的嘮叨就是在強化這個刺激,孩子內心逐漸就會產生牴觸心理,變得越來越叛逆,不願意再和家長有溝通。

這裏有4個,說一句頂十句的“親子溝通技巧”,你想學嗎?

三、促進親子溝通的4個技巧

1、溝通方式要溫柔

我們在與別人交流過程中,往往會因爲說話的形式和語氣產生不一樣的.效果,給別人不同的感覺。

“你趕緊去給我吃飯。”這種強烈的語言形式會讓孩子內心會更加排斥,但如果用:“寶寶,我們吃飯的時間到啦,一起吃飯吧。”

這種溫柔的表達方式會讓別人更容易接受,即使孩子內心不願意吃飯,也願意和家長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在和孩子說話時注意自己的語音、語速和語調,儘可能輕柔,不要太快會給孩子帶來焦慮和恐慌,並且儘可能用溫柔的詞彙和語氣,和孩子溝通時是要對着孩子的眼睛,讓彼此之間的交流更多一些。

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第4張
  

2、 溝通內容要直觀

溝通除了形式上面的要溫柔,在內容上面也有講究。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內容要儘可能的直觀、通俗易懂。

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在接收到大量的信息之後,大腦只會處理自己能夠理解的信息。所以我們在給孩子傳達信息時,不妨就用形象的內容讓孩子更好理解。

當你想要讓孩子開始學習,這個時候不妨告訴孩子學習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優秀,獲得更多機會,學習對自己的好處,利用這些直觀的內容,讓孩子對學習的態度也更積極。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更容易理解大人想要表達的內容,和孩子講大道理時,他們反而會聽不進去,左耳進右耳出,所以在溝通中,要儘可能讓孩子理解,養成好習慣。

3、要多考慮孩子想法

在溝通方面不是一方單獨操作,而是雙方共同完成。所以我們溝通不能一意孤行,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多和孩子一起協商,要明確、具體一些的操作計劃,會讓孩子更加懂得如何去做。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要多考慮孩子的感受,這樣的溝通才會有效。

4、說與做一起,行動起來

好的溝通就是讓孩子能夠產生行爲的溝通,所以在溝通上面的最後一個技巧就是邊溝通邊行動。

當你叫孩子吃飯,這個時候可以走到孩子身邊,帶着孩子一起去洗手、讓孩子拿碗筷,一個步驟慢慢引導孩子。

與孩子溝通的技巧3

1、站在孩子的角度

把自己也變成孩子,走進他的世界,和他融成一片。因此,家長是否擁有一顆赤子之心,非常重要。

注意孩子的反應與態度。在和孩子說話時,仔細地把他的話聽完,瞭解他的想法及立場。

2、用心傾聽孩子

在實際生活中人們很難做到傾聽,尤其是很多家長做不到耐心傾聽孩子心聲,常常打斷孩子的傾訴,發表自己的看法,久而久之,孩子向家長關閉了自己的心扉,家長再也聽不到孩子的真實想法。

因此,爲了與孩子溝通,首先要做到傾聽孩子的心聲。不論孩子向你講什麼,都要耐心地聽他講完再發表看法,哪怕他向你講的是你最不願意聽的話題也要耐心地聽他講完再幫他分析判斷,因爲只有這樣,他纔會向你敞開心扉。

3、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就是尊重孩子的自主權,尊重孩子的個性。作爲家長,不應以自己的好惡來規定孩子的發展方向,不能以隨意的方式探究孩子的內心祕密,要尋找最佳的途徑,讓他知道家長既在關心他,又把他當作朋友來尊重。

4、正確引導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作爲父母,應首先看到孩子身上的優點,有的家長看到孩子身上都是缺點,試想,你整天看孩子不順眼都在指責孩子這也不對那也不對,還怎麼與他溝通。

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第5張
  

所以,需要家長正面引導孩子,一方面是找他的優點,另一方面是避免說不應該怎麼做,而要多說應該怎麼做,給他指出努力的方向。

5、改變語言的`模式不要命令式,不要威脅式,不要忠告式,不要反問式,不要貼標記式的。

如果不瞭解自己的孩子,我們將無法與他溝通。聽孩子說話,幫助孩子表達感受和想法,是我們溝通的第一步。

所以需要讓孩子充分思考發生了什麼,慢慢的表達,體會到父母對他的話感興趣。孩子會願意說,喜歡說。給孩子充分表達的機會,他們纔會願意聽我們說,我們才能說到點子上。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