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在古詩詞中的象徵意義

本文已影響6.36K人 

大雁在古詩詞中的象徵意義,一是代表書信,俗話說魚雁傳書,或稱雁足系書。二是由於大雁南來北往,往返故鄉,日夜飛行,不辭辛苦。具體來了解下大雁在古詩詞中的象徵意義。

大雁在古詩詞中的象徵意義1

一、 點綴秋冬景象。

同樣是秋景,一則以雁陣驚寒之聲寫月白霜清之夜,一則以長空秋雁之形寫晴空萬里之日,前者悽清冷寂,後者逸興遄飛。“雁燕無心,太湖西畔隨雲去。”(姜夔《點絳脣》)時值冬日,北地的大雁隨了流雲,沿着太湖西畔悠悠飛去,雲本無心,雁亦天然,正像漂泊詩人任真自然的性情。

二、 寄託詩人對故鄉、親人的思念。

因爲大雁是候鳥,秋季由北往南,“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據說飛到湖南衡陽的回雁峯就停下了,次年春季又飛回北方。這種有規律而自由的飛翔在宦遊、遊學而有家不能歸或者遭遇戰亂無家可歸的人看來是值得羨慕的。

有趣的是,詩人在思鄉的時候寫的多是秋天的北雁南飛,很少寫春天的南雁北飛,彷彿春天專屬活潑可愛的小燕子;而且多虛寫雁之聲,少實寫雁之形。

三、雁”還有一重意思,就是信使。

所謂“鴻雁傳書”,與青鳥、鯉魚類似,可以傳遞愛情、親情、友情之書。關於雁足傳書的由來,相傳西漢武帝時,蘇武在匈奴北海牧羊十九年,漢朝使者對匈奴單于稱:大漢天子在上林苑獵到一隻大雁,雁足上有蘇武親手寫的書信,單于被迫放蘇武歸漢。

大雁在古詩詞中的象徵意義

書信倒不一定真有,但據科學考察,大雁每年要飛行好幾萬英里,一天就可以飛越數百英里,所以從匈奴飛回漢朝完全有可能。與之相關的還有“雁丘”的故事。

據說元好問曾道逢一捕雁者,將捕獲的雙雁殺死其一,另一隻脫逃後在死雁的上空盤旋哀鳴,後來一頭撞在地上,殉情而死。元好問聽說後便買下這對大雁的屍體,在河邊築了一座墳塋,名之爲“雁丘”,並賦下了傳頌千古的《摸魚兒問世間》。

四、 大雁還是自然、人事的見證,這一點和舊時燕子的作用相似。

“不見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飛。”(李嶠《汾陰行》)昔時金階白玉堂,即今唯見青松在,富貴榮華,桑田碧海,只有慣看秋月春風的大雁是人事變遷的見證人,是自然永恆的代表者,可是它面對這一切彷彿毫不關心,如此無情。

五、 比喻兄弟之情。

大雁飛行的'時候,排列整齊而有次序,這樣的隊列能減少阻力,而且大雁之間能隨時不斷地互相鼓舞,從而保證雁羣長時間遠距離的飛行,這樣的情況被稱爲“雁行(háng)”。

“叔于田,乘乘黃。兩服上襄,兩驂雁行。”(《詩鄭風大叔于田》)鄭莊公的兄弟共叔段乘着四匹馬拉的車子去打獵,兩匹服馬在中央,兩邊驂馬像雁行。雁行的整齊有序和互相幫助很像兄弟之間的關係。《禮記王制》:“父之齒隨行,兄之齒雁行,朋友不相逾。”

“雁行,並行而稍後也。”後因以比喻兄弟。

大雁在古詩詞中的象徵意義2

在衆多的意象之中,有兩種意象尤其值得關注,它們作爲自然物象而客觀存在,有着非常顯著的共性,同爲候鳥,同樣秋去春歸。它們便是燕子和大雁。

“燕”與“雁”作爲意象出現在詩詞中時,既有相類之處,卻也有不同的寄寓。

燕子

一、“燕”“雁”意象起源

燕子作爲一種常見的候鳥,每到春來,便成雙成對地出現在百姓屋檐下,銜草啄泥築巢。作爲傳統鳥類,燕子在詩歌史上很早就已出現,最早可追溯至《詩經·商頌·玄鳥》:“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玄鳥”被奉爲商族圖騰,據考證就是燕子。除“玄鳥”之外,燕子還有其他別稱,在詩詞中所看到的“烏衣”“玄乙”“社客”等都是它。從最開始的圖騰、神鳥,到後來的詩詞中,燕子漸漸化身爲與人親近之鳥。《古詩十九首·東城高且長》裏有“思爲雙飛燕,銜泥巢君屋”,以燕兒築巢傳達對愛情的寄託。

大雁在古詩詞中的象徵意義 第2張

到中晚唐時,詩人大量在詩中使用燕子意象,尤以杜甫、劉禹錫、李商隱、杜牧等詩人最常使用,其中杜甫與劉禹錫兩者均有30餘首詩歌作品中用到燕子意象。這與燕子意象的文化內涵以及時代特性均有密切聯繫。

大雁作爲一種大型候鳥,每到秋季便結伴飛回南方故巢,直到春季始回,秋高氣爽,雁字南飛。它在詩歌中的意象起源同樣可追溯至《詩經》:“鴻雁于飛,肅肅其羽。之子於徵,劬勞於野。”在這裏,鴻雁雖用於起興,但已經與在外服役、四處奔走、居無定所的征夫流民的情思有所關聯了。

大雁

漢時,在漢武帝劉徹筆下,大雁則與秋風有了聯繫:“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雁與秋,共時。至唐代,大雁意象大量入詩,與不同詩人主觀相結合,生髮了更豐富的情感寄託,以及多重文化內涵。

二、古詩詞中“燕”“雁”意象的相同寄託

燕子與大雁都是候鳥,在秋時飛往南方,而春時北歸,“綠暗紅稀春已暮,燕子銜泥,飛入垂楊處”寫燕子春回,《呂氏春秋》中則有“孟春之月鴻雁北,孟秋之月鴻雁來”。

雁在詩詞中,常有鴻雁傳書之意。這一用意最早源自《漢書》,與蘇武牧羊的故事相聯繫。此後,鴻雁傳書就常出現在徵人、思婦以及所有思念之人的相思之情中。

大雁在古詩詞中的象徵意義 第3張

杜甫希望鴻雁能夠帶來友人的消息,所以寫到“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天末懷李白》);王維寫徵人出行前思婦切切叮囑,“徵人去日殷勤囑,歸雁來時數附書”(《伊州歌》);李清照在《一剪梅》中有“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鴻雁飛

而燕子在詩詞中,同樣也有作爲信使之意,只是這個寄寓用得較少。唐時郭紹蘭《寄夫》中有:“我婿去重湖,臨窗泣血書。殷勤憑燕翼,寄與薄情夫。”

在詩詞中,同有“燕”“雁”歸而人去的離情別愁。許渾《送楊發東歸》中寫“紅花半落燕于飛,同客長安今獨歸”,書送別之意;而雁去喻離人愁的詩詞就更見得多了,最經典的莫過於,“碧雲天,黃葉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王實甫《西廂記》)。

三、古詩詞中“燕”“雁”意象之不同

1、代表的.時序、情緒不同

燕、雁二者雖然同去同回,但在詩詞中,燕子多作爲春的使者,代表春歸,而大雁卻是秋之信使,代表秋至。所以燕與雁雖然春秋季節皆有,但古詩詞中更爲常見的是“春燕”與“秋雁”。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一派生機,自然令人感到欣喜。所以燕子常作爲喜慶之鳥,就連鳴叫聲都是嘰嘰喳喳悅耳至極。晏殊寫“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這正是一年中最值得留戀的春光;白居易寫錢塘湖早春之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陸游“雙雙新燕飛春岸,片片輕鷗落晚沙”寫燕子春回景象之美好。

大雁在古詩詞中的象徵意義 第4張

燕兒

而秋則蕭瑟,大雁高飛,總讓人倍覺淒涼,其叫聲也常被形容爲“哀鳴”。范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秋雁思歸,人卻未還;高適“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寫秋來塞外風景之淒涼;李頎《古從軍行》“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情緒更爲哀切……

見燕知春光之美好、惜春時,見雁卻識秋之蕭瑟悲涼,也難怪爲何呈現在詩詞之中,燕總雙飛,而雁卻只孤鳴了。這固然與物象之客觀特性大致相符,但更爲重要的是,詩人們在物象身上投射的不同情感傾向,一則喜,一則哀。

大雁在古詩詞中的象徵意義3

1、雁在古詩詞中的象徵意義

相傳鴻雁能夠傳書。李煜在《清平樂》中說:“雁來音信無憑復”,春天大雁從南方飛歸北方,主人公眼見南方的大雁飛來,心頭頓時生出一線希望,興許大雁會帶來故國江南的音信。可等待半天,大雁飛過,音制信全無,留下的只是更深的失望.

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大雁的形象往往延伸出“雁陣”、“雁序”、“雁行”這些相應的形象來。強調的羣體、共同飛翔的意義。

“雁行”:謂相次百而行,如羣雁飛行之有序列。《詩經鄭風大叔于田》中有“兩服上襄,兩驂雁行”的詩句。

“雁序”:飛雁的序列。杜甫有詩《天池》:“九秋驚雁序,萬里度狎魚翁。”更有用“雁序”來喻兄弟的。

還有“雁陣”:雁飛行時排成的隊形。漢代焦延壽的《易林二復之豐》:“九雁列陣知,雌獨不羣。”這些詩文都是強調大雁和雁羣的關係。所謂“斷鴻”,是失羣孤雁。柳永道的《樂章集夜半樂詞》有:“凝淚眼,杳杳神京路,斷鴻聲遠長久。”張久齡雲:“孤鴻海上來。”

大雁在古詩詞中的象徵意義 第5張

雁的`寓意是什麼

1 、古稱書信爲“魚雁”。 在我國古代,魚雁和書信有着密切的淵源,古詩文中留有許多記載,如“關山夢魂長,魚雁音塵少”、“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等。因爲傳說古代剖鯉魚時,看見魚肚裏有書信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後來人們便把書信叫做魚書,而鴻雁是候鳥,往返有期,故人們想像雁能傳遞音訊

因而書信又被稱作“飛鴻”、“鴻書”等,而古稱信使爲“魚雁”,也叫“鴻鱗”。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有詩曰:“手攜雙鯉魚,目送千里雁。”

2 、“歸雁”指遠離他鄉,思念家鄉,回家的人。《歸雁》杜甫 春來萬里客,亂定幾年回?腸斷江城雁,高高向北飛。

3、 大雁還是情種,忠貞不渝愛情的象徵。“問世間情爲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說的就是大雁,因爲大雁是一旦配偶死去,就不再相配的禽類。 ..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