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風俗詳細介紹

本文已影響1.93W人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端午節的風俗詳細介紹1

端午節起源

端午節在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的來歷有最少四五種,其中包括:紀念屈原;惡月惡日趨避;起於三代夏至;吳越民族圖騰祭。目前爲止,在民間印象最廣的端午節起源是紀念屈原。

傳說,我國古代英雄屈原在壯烈投江後,當地人們爲了找到他,便駕舟去救他,因此便有了端午節賽龍舟的風俗;又說人們將食物投擲給屈原被蛟龍吃了後,便用葉子將食物包起來做成包飯扔給屈原,便有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

端午節的習俗詳細介紹

1、吃糉子:糉子又叫做“筒糉”、“角黍”,糉子的外形有棱有角,裏面是黏米。在端午節吃糉子,從我國魏晉時代開始就已經盛行了。這種糉子食品,每年到了端午、夏至時期都可以食用。

2、賽龍舟:這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之一,傳說古代很多人感念屈原,乘舟去救他,這些人爭先恐後,因此漸漸地,在每年的端午節都有賽龍舟的習俗。通過賽龍舟驅散江中的魚蝦,免得其吃掉了屈原的身體。賽龍舟從吳、楚、越便開始盛行。

端午節的風俗詳細介紹
  

3、佩戴香囊、戴五彩繩:雖然這個習俗不如上面的兩個習俗普及面廣,但是也有很多地區在端午節時有佩戴香囊、戴五彩繩的習俗。

意義是爲了驅邪,香囊裏面裝有的是雄黃、香藥、硃砂等等,香氣四溢。而五彩繩則做成漂亮的手鍊、項鍊,佩戴在身上,很漂亮。

看完以上的內容,你是否對端午節的起源和習俗有了大致的'瞭解呢?端午節之所以作爲我的最大傳統節日之一,究其原因,是與歷史以及這個節日當中傳遞出的愛國情懷脫不開關係的。

每每在端午節吃到糉子,便叫人想起那值得敬畏的大英雄屈原。此外,在端午節那天去當地的賽龍舟活動中體驗一番,你能夠感受到非常不一樣的端午節哦!

端午節的風俗詳細介紹2

1、吃糉子:

糉子也是藥膳的一種。糯米具有益氣健脾、開胃消食的作用。用來包裹糉子的糉葉更有講究。北方大多用蘆葦葉,南方多用竹葉和荷葉。

2、掛艾葉菖蒲:

端午過後,邪氣主要是溼熱、穢濁,所以要芳香化溼,芳香化濁,端午節的習俗中總離不開芳香。

3、佩戴香包:

端午節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的風俗詳細介紹 第2張
  

4、飲雄黃酒:

雄黃是一種礦物質,俗稱“雞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並含有汞,有毒。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而成。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

5、賽龍舟:

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俗活動,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起源可追溯至戰國時代。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爲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重要的是全現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

端午節的風俗詳細介紹3

1、簪榴花

在古代的時候,很多女性都會在五月初五這一天在頭上帶石榴花,石榴花開花的顏色比較鮮豔,古時候覺得石榴花是非常裝扮人的。很多人都會在自己家裏的院子也會種一棵 石榴樹。

石榴也是比較吉祥的一種樹,每年端午前後會開花。顏色紅紅火火,象徵這日子過得也美。養護石榴樹的時候,也比較簡單,只需要將它種在院子裏面光照最好的地方,基本上不用可以澆水、施肥,靠天吃飯就能長得很好。

2、佩香囊

端午節也有佩戴香囊的習俗。一般香囊裏面都會裝上一些香料或者是花瓣還有中草藥,能夠起到驅蚊辟邪的效果。而香囊裏面經常放的丁香花、茉莉花、梔子花、玫瑰花,香味濃郁,放在香囊裏面隨身攜帶,不光能夠去除異味,還有安穩睡眠的效果。

其實咱們平時在家裏也可以養一些茉莉花、梔子花等花卉盆栽,這些都是夏天開花的花卉,而且散發的香味也會讓人心情愉悅。養護這些花卉時候,最好是用微酸性的.土壤,北方的土壤比較鹼,平時可以用點食用醋兌水30倍直接澆灌到土裏,能夠改善土壤的酸鹼性。

端午節的風俗詳細介紹 第3張
  

3、插艾蒿

端午節除了吃糉子,插艾蒿這個習俗也是必不可少的了。花花記得小時候會跟着父母上山直接採艾蒿。山上到處都是,拔回家之後用來煮水洗澡還能驅蚊蟲,消腫止癢。還有的人將艾蒿插到門框上。其實就不光是艾蒿,有些地方也會將菖蒲掛上。

現在很多人也會在家裏養菖蒲。菖蒲本身就自帶一種文藝氣息,它渾身上下散發着清幽的香氣,聞了之後就有一種神清氣爽的感覺。養護菖蒲的時候,要將它放在比較陰涼通風的環境裏,多用小噴壺給它噴點水,保溼溼度才能長得更好。

小時候花花看到大人們會將艾蒿曬乾了,然後做成艾條,用來熱灸,效果還是挺好的。不過花友們要是自己熱灸的話,一定要注意安全哦~

4、鬥百草

鬥百草也是端午節的一個特點,人們會去郊外採集一些沒有見過的花花草草,大家一塊猜測它們的名字,所以將這種習俗稱爲鬥草。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