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的來歷

本文已影響2.39W人 

七月七是一個古老的愛情節日。此節的來歷和牛郎織女故事的發展,已經有幾千年的漫長過程。

七月七的來歷1

1、七夕名字由來

在古代的時候7月7日被稱爲七姐誕,而這一天的主要活動就是祭祀,由於祭祀多在傍晚,古時候晚上被稱爲夕,因此被稱爲七夕節,其他的雙七,星期,女節,乞巧節,等等稱謂都是根據民間傳說中的一些習俗而起的名字

但是最具中國發展特色的名字就是中國情人節,七夕節也就成爲了我國一個象徵愛情的美好節日,十分具有浪漫特色。

2、來源一:生命週期崇拜

在古代的時候,七七其實是一個生命週期,《黃帝內經》這本書說到,女人一般都活不過49歲,每七歲爲一個週期,也就是最多活11個週期。

這本書中還強調14歲來月經就可以結婚生子,活到49歲就已經馬上就要結束生命週期了。其實對古代的生命週期比較短是可以理解的,七這個數字在西方指的是相遇,所以雙七所代表的節日是十分具有意義的。

七月七的來歷
  

3、來源二:七姐誕崇拜

這裏所說的七姐,其實就是織女星所代表的織女形象,在民間一般信奉爲情侶,兒童以及婦女的保護神,一般古時候7月7日晚上不僅會設香案,還會備宴祭祀七姐

主要目的還是爲了求七姐保佑自己今後的健健康康,還未成婚的女子,希望自己可以有一段好的姻緣,如果已經結婚生子了,就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因此不僅是未婚女子可以過七夕節,所有的女性都是可以在這天得到尊重的。

4、來源三:牽牛織女星象崇拜

現在在一些污染比較少的地方,大家擡頭就可以看到兩顆最亮的星星,牽牛星和織女星中間相隔了天琴座,狐狸座,天箭座,等三大星團,而中間就是一道長長的銀河,再加上民間神話故事的.渲染

在古代的牛宿星宿體系中,怡河東岸就好像有兩個倒置的三角形,看起來就好像牛角,這顆星星就被稱爲牽牛,織女星是天琴座西北側一個全天象中第五亮的星星,比牽牛星還要亮

古代民間關於這種自然天象的崇拜,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一般認爲信奉這兩個星象可以保佑來年的耕種以及產量。

七月七的來歷2

七夕節的來歷 大家都知道,七月七日是七夕節,也稱乞巧節、女兒節、少女節、七娘會、七女誕、七孃媽生、雙七節、香橋會、巧節會、魁星節、曬書節、神仙節、七夕水、大水節、香日、情人節(臺灣)。

這是一個古老的愛情節日。此節的來歷和牛郎織女故事的發展,已經有幾千年的漫長過程。隨着時代的發展,七夕節的氣氛漸漸式微,但各地仍然流傳着牛郎織女故事,一些文化景點還有七夕節的節俗存在。

隨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上馬,七夕節被確定爲國家七大傳統節日之一,於是七夕節俗加快了恢復,節俗也有所創新發展。

七月七的來歷 第2張
  

七夕節的來歷

關於七夕節的來歷,從信仰和思維方式上說源於中國古人喜歡重疊數字記憶的習慣,七月七變成一個節日合乎人們的心理,但人爲倡導的作用也不可低估,那麼最早倡導七夕節的是誰呢?

七的崇拜和楚懷王首先置七夕 神祕的.數字七

七,自古以來無論中國、外國都對它很崇拜。古巴比倫王國的建造者閃米特人就尊七曜爲神,認爲它們輪流執政,主宰着人間的滄桑變化。閃米特諸侯以七爲大、爲多、爲全,對七星神的敬畏貫穿於宗教活動中。

比如造七座壇、獻七份祭禮、行七次叩拜等。古希臘人也認爲,人的年齡每七年遞增一次,胎兒每七天爲一個成長週期,治病時每七天爲一個療程。現代醫學研究證明,人體大多數以七年爲一個週期,少數八年爲一個週期。

猶太人也特別重視七,大約3000年前就把七稱爲奇蹟數。猶太教的經典《舊約·創世紀》中記載,上帝用六天創造世界和人類,第七天就是安息日,也就是禮拜日(星期天)。

七月七的來歷 第3張
  

在我國古代,人們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稱爲七政。

二十八宿按四像分配,每一個方位的宿數就是七。先秦時代有“天數以七紀”之說。古人對七的崇拜與星辰信仰有關,比如對北斗七星的信仰,月亮的圓缺與潮水的漲落有關。人體也有七竅、七魄的說。

古老的《黃帝內經》中說:“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天癸至,壬脈通……”古人也以一、三、五、七爲陽,但與九比,卻是以九爲陽、以七爲陰,男子生命以九計,女子則以七計。

在《太平御覽》卷三一中記載,“七月黍熟,七日爲陽數,故以麋爲珍”,麋是一種植物。又說“七月七日爲良日”。

魏晉時,七月七日要聚會遊樂。這天也是天宮神仙聚會之時。那麼天上織女與牛郎相會也就很正常的了。在七夕傳說中的織女,有說她是七仙女,南方人也叫她七孃媽。

七月七的來歷3

七月七,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七月七的來歷 第4張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爲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