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污染給我們的啓示

本文已影響9.84K人 

環境污染給我們的啓示,環境污染是現在人類社會乃至整個地球都在面臨的危機,這場危機已經給大自然造成了許多不可逆轉的傷害,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分享關於環境污染給我們的啓示。

環境污染給我們的啓示1

堅持生態優先、踐行綠色發展。

生態環境問題是在發展中產生的,也必須在發展中得到解決。首先,要正確認識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係。二者不是矛盾對立而是辯證統一的關係。

生態優先理念就是警醒我們不能再走人類歷史上“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要認識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其次,推進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一方面,要推動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生態資源的經濟潛力,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爲金山銀山。

同時,嚴格落實考覈機制。要構建充分反映資源消耗、環境損害和生態效益的生態文明績效評價體系,而不是以單純的GDP爲標準。

重視生態民生,推進環境正義。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因此,要爲人民羣衆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生態產品。首先,要把解決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作爲民生的優先領域。

深入實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解決不同程度存在的重污染天氣、垃圾圍城、黑臭水體、化工圍城等影響人民羣衆生活品質的環境問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其次,在後扶貧時代,要推動生態扶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現生態富民,這也是區域環境平等的要求。

再次,要創新方式方法,加強對環境弱勢羣體的社會救濟。通過加強企業監管、設立環境基金、建立環境責任保險等途徑完善對環境弱勢羣體的救濟。

環境污染給我們的啓示

完善制度法規,推進多元共治。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衆共同參與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首先,健全環境治理的法律法規政策體系。

11月10日刊發的《霧霾之都:倫敦煙霧事件》一文,提出該事件倒逼《清潔空氣法》及配套措施的出臺。目前,我國已形成了涉及大氣、水、土壤、固體廢棄物、噪聲、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系統的環境法規。在完善立法的同時還要加強環境監管。

比如2016年以來的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已取得了較好效果。其次,創新方式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運用市場化手段,創新激勵機制,促進企業自覺履行環境治理的主體責任。再次,完善體制機制促進公民和環保社會組織的積極參與。

10月13日刊發的《水源之“危”:日本琵琶湖水污染事件》一文中談到,滋賀縣政府採取了相應措施引導公衆參與琵琶湖的綜合治理。

通過完善政府環境信息公開、拓寬參與渠道等提高公民生態素養,提高參與能力。

環境污染給我們的啓示 第2張

凝聚全球合力,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生態環境問題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也不可能有能力單獨進行有效治理。因此,需要凝聚全球合力,加強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

首先,廣泛謀求共識,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由於工業化過程中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貢獻”不同,因此,責任是“共同”的其實是有“區別”的。其次,以國際法爲基礎,維護公平合理的國際治理體系。反對“生態殖民”“生態傾銷”,維護國際環境正義。

再次,防止單邊主義,推動全球環境的多元治理。要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有效遵守和實施國際規則,不能合則用、不合則棄。

正如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這一主題,其順應了世界綠色發展潮流,表達了全世界人民共建共享地球生命共同體的願望和心聲。

環境污染給我們的啓示2

我們對環境做了些什麼?這是值得每個人深思的問題。我們的'公民至今仍有一部分人不是環保意識淡薄,就是沒有環保意識,有的還在自覺不自覺地破壞着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森林是地球之肺。可是在一些地方成片成片地砍伐森林,甚至連幼林也難以倖免;一些企業在建廠時就沒有環保意識,把河流變成了他們的排污池;一些廠礦排污嚴重超標,他們與環保部門“捉迷藏”,把污染物排入空中、排入河流;公共場所或馬路上,有些人隨地亂扔垃圾;有的公共汽車駕駛員,出了車門就不再有環保意識,把車廂裏的垃圾往馬路上掃;有些清潔工爲圖方便,把路面垃圾掃進下水道里;一些街頭飯館,剩飯剩菜連同污水倒得馬路遍地都是……這一幕幕,確實不能不讓我們感到憂慮。

如果我們不讓這些人加強環保意識,不去制止他們破壞環境的行爲,上個世紀末葉墨西哥城嚴重大氣污染導致許多居民罹患疾病的悲劇,將會在我們身邊重演。

環境與人類脣齒相依。人類走向文明的過程其實也就是人類愛護環境,環境施惠於人的過程。

保護環境,不僅僅是政府採取幾項措施,新聞單位廣爲宣傳,更爲重要的是必須使我們的每一位公民樹立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全民投身環境保護工作。也只有這樣,環境纔會報答我們。

就像一位著名的環保學家所說的那樣:“我們愛護地球像愛護我們自己,地球也將奉獻給我們她所有的一切。

人類生存在環境之中,人類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環境。這時,人的環保意識便顯得十分關鍵。

廢舊電器該如何處置,“白色污染”該怎樣解決,乃至如何對待周圍的一草一木,說到底都是一個環保意識的問題;有了這種意識,增強了這種意識,一些棘手的問題也就不再成其爲問題。

所以,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是環境保護的根本。

面對被破壞得千瘡百孔的自然環境,我們採取的措施也最終圍繞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環保意識的強弱反映了公民素質的高低,同時也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衡量標尺,畢竟,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都做環保專家,但可以讓更多的人有更多的環保知識

而環保知識的宣傳又要從枝枝節節做起,只能是潤物細無聲,而不可能一蹴而就。

環境污染給我們的啓示 第3張

首先是抓住媒體(這一宣傳陣地。這是進行環保宣傳的有效載體,它覆蓋面廣,能夠輻射各階層,各年齡段。利用好電視、廣播、報刊、網絡,形成四者的互動與交融。

比如多設立環保網站,宣傳環保知識,設立環保論壇;另外,作一些環保的紀錄片、公益廣告等,潛移默化之中,人們的環保意識必然得到增強。

其次是抓好教育這塊領地,當今中國已經形成人人重教育的良好局面。

而孩子從小受到的教育將對他的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起到決定性作用。讓孩子從小就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和形勢的嚴峻性,必將對環境保護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我們可以把有關環境的知識寫進教材,可以多在大學校園組織環保講座。

這樣,從青年學生抓起,環境保護便有了後勁,便會生生不息地延續下去。

還有,政府要加強宣傳力度,從上到下,統一意識,樹立宣傳欄、宣傳牌,發放傳單,讓環保知識、環保意識進農村、進社區;讓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社會各階層都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

當然,我們要出臺各種具體的規章制度,還要立法;對於破壞環境的“人類公敵”進行有力處罰,以儆世人。

法律法規要進一步具體化,對工業排污、農業污染、生活用品污染進行詳細明確的規定,使環境保護提到法制日程上來。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仍然任務艱鉅,經濟仍然比較落後,工業時代剛剛起步;人們的文化素質包括環保意識還不夠高,所以我國環保之路漫長而艱鉅。

然而,正如我國政府一貫強調的,要實現環境、資源、人口的協調發展,任何時候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爲代價換得經濟的一時發展。

這就要求我國經濟發展要走高質量、高效益之路,而不可盲目擴張。我國的教育事業在飛速發展,人們的綜合素質也在不斷提高。

因此,儘管我們的環保任務極爲嚴峻,但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會的全面進步,我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人類共同寄居的地球和共同享有的天空是不可分割的整體。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爲了地球上的生命,爲了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空間,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我相信,有了科學的方法,再加上我們的實際行動,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將擁有一片美麗而完整的藍天。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