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經典的事實論據

本文已影響1.41W人 

關於經典的事實論據,事實論據指的就是對客觀事物的評價。一般在作文中都會用到事實論據,其中就包含着一些經典的事實論據,下面分享關於經典的事實論據相關內容,一起跟隨小編來看看吧。

經典的事實論據1

關於經典的事實論據

一、貧窮造就了作家

年輕時的左拉很窮。爲了抵擋飢餓,他拿捕雀器在屋頂上捉麻雀,用掛窗簾的鐵絲將麻雀串起來在火上烤着吃;爲了堅持寫作,他把僅有的幾件衣服也送進了當鋪,只能用被子來禦寒。偶爾得到一個蠟燭頭,他竟會如過節似的高興,因爲今夜可以讀書寫作了。正是貧窮磨礪了他的意志,他終於寫成了轟動一時的《盧貢·馬加爾家族》。

分析:有人面對貧窮時會一蹶不振,有人卻能以貧窮爲動力,實現自己的目標。左拉爲我們樹立了榜樣。

話題:"貧窮是一筆財富""堅持不懈""苦難出人才"

二、艱難困苦鑄人才

米勒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作家。他生於農家,年輕時跟人學畫,因爲不滿其老師浮華的藝術風格,便離開了他的老師。後來,他在巴黎以畫裸體畫餬口,漸漸地他對此種藝術感到厭倦,但其他題材的畫也賣不出去,因此,一度陷於貧困、苦惱和絕望的深淵。爲生活所迫,他只好離開巴黎,住到鄉下。在農村,他依然未能擺脫貧困,但美麗的大自然、淳樸的農民和農家生活,激起了畫家的創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艱難,堅持創作,創作出了許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種者》等。

分析:人的一生都會遇到千辛萬苦,甚至疾病、死亡。不怕困難、挫折,努力奮鬥,定能書寫輝煌的人生。

話題:"成功與磨難""挫折的力量""苦難是一種財富"

三、磨難是財富

困難、挫折對有志者來說是一筆財富。蘇聯"宇宙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少年時患猩紅熱病而耳聾,被趕出學校。但他靠圖書館自學,顯示了驚人的數學才能。德國詩人海涅生前最後八年是在"被褥的墳墓"中度過的,他手足不能動彈,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滅,吟出了大量譽滿人間的優秀詩篇。

分析:也許沒有聲音的世界更能靜心思考,但"被褥的墳墓"絕難予人靈感,一顆堅強的心纔是根本!

話題:"磨難是財富""生命的力量"

經典的事實論據2

1、把閃電關在瓶子裏

在18世紀,人們還不能正確地認識雷電到底是什麼;當時本傑明富蘭克林認爲雷電是一種放電現象,它和在實驗室產生的電在本質上是一樣的。但卻受到了嘲笑。

富蘭克林決心用事實來證明一切。1752午6月的一天,陰雲密佈,電閃雷鳴,一場暴風雨就要來臨了。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威廉一道,帶着上面裝有一根金屬桿的風箏來到一個空曠地帶。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一道拉着風箏線,父子倆焦急地期待着。此時,剛好一道閃電從風箏上掠過,富蘭克林用手靠近風箏上的鐵絲,立即掠過一種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大聲呼喊:“威廉,我被電擊了!”隨後,他又將風箏線上的電引入瓶中。回到家裏以後,富蘭克林用雷電進行了各種電學實驗,證明了天上的雷電與人工摩擦產生的電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質。富蘭克林關於天上和人間的電是同一種東西的'假說,在他自己的這次實驗中得到了很好的證實。

分析:面對人們的指責,我們最好的回答就是用事實來證明一切。科學中沒有懶惰,只有勤奮和嚴謹。

2、把最壞的日子捱過去

凡高在成爲畫家之前,曾到一個礦區當牧師。有一次他和工人一起下井,在升降機裏,他陷入巨大的恐懼之中。顫巍巍的鐵索軋軋作響,箱板在左右搖晃,所有的人都默不作聲,聽憑這機器把他們運進一個深不見底的黑洞,這是一種進地獄的感覺。事後,凡高問一個神態自若的老工人:“你們是不是習慣了,不再感到恐懼了?”這位坐了幾十年升降機的老工人答道:“不,我們永遠不習慣,永遠感到害怕,只不過我們學會了剋制。”

分析:有些生活,你永遠也不會習慣,但只要你活着,這樣的日子你還得一天一天過下去,所以你就得學會剋制,學會忍耐。面對日子,把最壞的都捱過去,剩下的也就是好的了。

3.十英鎊的遺憾

蒸汽機之於世界的作用是劃時代的。有了它,大規模的機器便獲得了強大的動力。正是由於蒸汽機的出現,才導致了大工業時代的開始。

“1789年”,瓦特專利說明書上的這個時間是人們公認的蒸汽時代的元年。然而,這個時間本應該被提前。如果當時能有一位稍許寬容的紳士出現,人類就有可能在1689年便擁有初步實用化的蒸汽機技術。因爲在這一年,法國人巴本發明了可以進行演示的蒸汽機。這位謹慎而又貧困的先生虔誠地向英國皇家學會申請區區10英鎊的研究經費,用於改進和完善自己的發明。然而,刻薄的皇家學會認爲爲一個天真的想法提供資金,簡直是對經費的隨意揮霍,於是提出了一個探索者無法接受的條件:實驗必須保證成功!正是由於寬容精神的缺失,交流和溝通的機會失去了,失誤甚至錯誤中蘊含着的潛在價值遭到漠視,成功的機會便被無情地剝奪了。

分析:我們的確應該在寬容這個問題上多一些反思。寬容的美德有利於人們的交流和溝通,也有利於價值的體現。

4、“用生命做一次試驗”

巴斯德,19世紀法國著名微生物學家。他在進行科學研究時,把科學的發展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一次,一艘停靠在波爾多的輪船上發現了黃熱病人,巴斯德聞訊後立即趕往那裏,希望發現引發這種烈性 傳染病的病菌。有人問他:“你難道不怕危險?”巴斯德毫不猶豫地問答:“這有什麼要緊?生命處在危險的境地,這纔是真正的生命。爲了能使其他人活得更好,我願意用自己的生命做一次試驗。”當他來到港口時,檢疫人員堅持不讓他上船。巴斯德懇求說:“請寬恕一個學者追求科學的熱情吧!”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檢疫人員。正是靠着這種執著的精神,巴斯德才在傳染病研究上取得了驚人的科學成就。

分析:對科學的執著超過了對生命的熱愛——正是因爲有巴斯德這種奮不顧身的精神,纔有了今日醫學的繁榮景象。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