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姓的起源和歷史

本文已影響1.99W人 

楊姓的起源和歷史,現在楊姓在百家姓中的排名是在第16位,可謂是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一個姓氏,“楊”字是用圖騰的樣式翻譯過來的,有太陽的意思。那楊姓的起源和歷史是什麼?

楊姓的起源和歷史1

一、楊姓的來源:

1、出自姬姓

據《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載,楊出自姬姓,且有着三種說法

①源於周武王孫,叔虞次子,晉侯燮父之弟。

②源於周宣王子長父。

③源於晉武公子伯僑。

2、出自揚姓

在古時候,“揚”與“楊”在發音上、寫法上都有着相似的地方,對此不容易讓人分清,所以就有着“楊”姓出自“揚”的說法,以邑爲氏。

3、出自改姓

起形式主要是因爲當時人們避難、收養、過繼、賜姓以及少數民族等改姓構成。

楊姓的起源和歷史

如:根據賜姓,出自隋代,楊義臣本姓尉遲氏,鮮卑族,爲北魏勳臣八姓之一。

隋文帝因對尉遲崇功業的追憶,下詔賜義臣國姓楊氏。

二、楊姓的歷史:

楊姓發源地是在今山西省境內。春秋時楊爲晉所滅,楊姓便向西發展繁衍,其先遷入陝西,後遷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縣一帶,而後繁衍至河南。

宋朝時期,楊姓大約有21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2.7%,排在王、李、張、趙、劉、陳之後,爲宋朝第7大姓。

明朝時期,楊姓大約有24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2.5%,爲明朝第6大姓。

當代,楊姓總人口已超過4000萬,爲全國6大姓之一,約佔全國人口的3.1%。

在《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楊姓歷代名人805名,佔總名人數1.77%,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八位;楊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數2.02%,排在第六位;楊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的1.96%,排在第十位;楊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2.12%,排在第十一位。

楊姓的起源和歷史2

1、出自姬姓。

周成王封弟弟叔虞於唐,人稱唐叔虞。唐叔虞的兒子燮繼位後,因唐地有晉水,就改稱晉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時被封爲楊侯,春秋時晉國滅楊,楊成爲晉國羊舌肸的封地。晉武公(燮的第10世孫)時封次子伯僑於楊,稱楊侯,是爲楊姓人的受姓始祖。伯僑之孫突食採於羊舌,爲羊舌大夫,是爲羊舌氏。突之孫肸,字叔向,又稱叔肸,因戴晉有功,被分封於楊氏邑,其子伯石以邑名爲氏,稱楊氏。公元前514年,晉滅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華山仙谷,遂居華陰,稱爲楊氏,史稱楊氏正宗。

2、出自賜姓。

三國時,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貴州的僚族分支)後,賜當地少數民族爲趙、張、楊、李等姓。

3、出自他姓改楊姓。

如福建林姓遷居廣東梅州後改姓楊。《北史》載,楊義臣本姓尉遲,後改楊氏。

4、出自他族改姓。

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施行漢化,有代北三字姓莫胡盧氏改爲楊氏。

楊姓的起源和歷史 第2張

5、以封地爲姓。

周武王之子(姓姬)叔虞,字子於。周滅唐

(今山西翼城西)後,把唐封地給他。並賞給他懷姓九宗。叔虞(又稱唐叔)的兒子燮繼位以後,因唐地南臨晉水,就改稱晉侯。這樣,虞就成了周代晉國的始祖。叔虞的後裔有封於楊者。楊,在今山西洪洞東南。春秋時滅於晉國,成了晉國大夫羊舌肸的封地。被封於楊地者的後代就用封地名“楊”作爲姓氏。

“故老相傳談軼事,問君足指果如何”。這是近代洪洞人王篤誠詩中的一句。

楊姓也是一個榮耀而古老的姓氏。不過,關於楊姓的來源,歷來衆說紛紜,有說是因官得姓的,有說是以地命氏的,很不容易找到頭緒。然而,有一個被公認的事實——楊姓出自姬姓,是周文王的子孫,更是黃帝的後裔。

《姓纂》上面說:“周武王子唐叔虞封於晉,出公遜子齊,生伯僑,天子封爲楊侯;子國,以國爲姓。”根據這段記載。可知楊姓是出自周武王,也就是周文王的衆多兒子中,最爲神氣的一房。

由伯僑所建立的楊國,當時的位置,在今山西省洪桐縣的東南,因此楊姓的發源地,應該是在山西。後來,到了春秋時代,楊國被當時五霸之一的晉國所吞併。

不過,《唐書宰相世系表》的說法,卻跟《姓纂》有點出入。該書雖然也認爲楊姓是出自姬姓,但卻指出最初以楊爲姓的,是周宣王的兒子尚父,而不是來自晉國的伯僑。也就是被周朝王室封爲楊侯,因而以官得姓的是尚父,而不是伯僑。

楊姓漢人於1000多年以前在長江以北繁衍。當時,楊氏就是一個出人頭地的顯赫家族,出了不少在歷史上知名的人物,像戰國時以主張“拔一毛以利天下,不爲也”,而跟主張兼愛的墨子大唱對臺的楊朱;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等等,都是大家所熟知的人物。

楊姓的起源和歷史3

起源一:出自姬姓

楊姓出於姬姓。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初期,周成王將自己的三弟叔虞封在了唐,也就是現在山西聞喜縣東北,史稱唐叔虞。唐叔虞的次子杼爲楊侯,這就是楊姓的開端。到了東周恆王時期,楊國被滅,這一支楊姓族人一直活躍在山西洪洞、陝西咸陽和河南洛陽三角地區,後來經河南、穿河北、涉湖南、越南嶺進入廣東。

而唐叔虞之子燮文由唐侯改封爲晉侯,到了十一世的時候晉昭侯時封其叔成師於曲沃。史稱曲沃桓公,曲沃武公統一晉國後滅楊國,並將楊國古地賜給了兒子伯僑,伯僑的後裔以楊邑爲姓氏,稱爲楊氏,具有將近2700年悠久的歷史。這支楊氏族人經歷了晉頃公“六卿之難”後背井離鄉,躲進了陝西華陰華山200多年,知道戰國魏襄王時楊章纔出現在歷史舞臺上重登仕途,東漢時候的楊震同樣出自華陰,楊震清正廉潔拒絕行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清廉的家風也開創了著名的堂號“四知堂”。

楊姓的起源和歷史 第3張

起源二:出自賜姓

在古代因爲建樹功勳很多人都會被賜予大姓,賜姓具有光宗耀祖的意思,比如隋唐時候楊義臣本姓尉遲,他的父親尉遲崇爲國捐軀後義臣被養於宮中,因爲常常在隋文帝楊堅身邊引起了隋文帝對於他父親的追憶,於是下詔賜予皇室姓氏楊。

起源三:出自改性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漢化改革,根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北魏時候有姓“莫胡蘆”,後因爲漢化改革的進行改爲“楊”氏。

楊姓發源于山西省,楊國被晉國滅後,楊姓族人開始向西繁衍,遷入陝西后有遷入陝西霍縣一代,後來經過慢慢的繁衍生息,楊氏的族人擴展到了河南省。到了漢代楊姓已經廣泛分佈於我們北方地區,春秋戰國時期楊氏族人開始南遷到江漢地區,也就是現在湖北潛江一帶。西晉末年的"永嘉之亂"和唐代的"安史之亂引發了中原氏族南遷,這其中就包括了楊氏族人。到了宋代,楊氏族人已經廣泛分佈於江南地區。

楊震的後代楊堅建立了隋朝,雖然隋朝在歷史上只有短短的38年,但也在楊氏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讓楊姓得到了巨大的發展。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