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脾氣有自殘行爲

本文已影響2.22W人 

孩子發脾氣有自殘行爲,孩子長大的時候,是會慢慢發生一系列的問題,比如說孩子脾氣差經常亂髮脾氣,甚至偶爾發脾氣到有自殘行爲發生,以下來了解孩子發脾氣有自殘行爲。

孩子發脾氣有自殘行爲1

孩子出現了自殘行爲有可能是非常嚴重的情緒問題,一定要積極干預和治療。如果主要的原因是發生了爭吵、情緒比較激動、孩子心情煩躁,從而出現一些自殘行爲,這個時候可以給予言語上的安慰,多給予鼓勵,然後多給孩子一些寬容,讓孩子有自由的空間。

一定是對孩子把它當做成人來看待,尊重他、接受他,這纔是比較重要的。如果已經是有非常嚴重的情緒問題,比如焦慮和抑鬱症的問題,孩子有可能開心不起來了,甚至悲觀、消極、有自殺自殘的行爲,這個時候是非常危險的。最重要的就是及時精神科就診,甚至考慮服藥治療,常用的一些藥物比如舍曲林、氟西汀、帕羅西汀等,對於兒童時期的情緒問題都有非常好的幫助,但是服藥一定要聽從醫生的指導,千萬不要自己吃藥。

12歲孩子脾氣暴躁自殘怎麼辦

1、父母幫孩子認清脾氣暴躁自殘的危害

孩子自虐只是感覺到一時的愉快和解脫,並不能意識到這樣做的各種危害性。家長髮現孩子有自虐行爲的時候,要及時給孩子講清自虐會產生的不良後果,讓孩子知道這樣做不但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還會給自己以後的生活帶來很多的麻煩。只有讓孩子從主觀上意識到這是一種不好的行爲,孩子才能從心理上接受父母的引導。

2、父母要教孩子正確的評價自己

自虐的孩子很有自卑心理,對於因評價自己過低產生自虐的孩子,家長幫助孩子認知自己的長處,要讓孩子明白人各有所長。讓他知道別人所短或許正是自己所長,這樣就算自己身上有不如人這處,他也容易從心理上接受。

3、父母幫助提高孩子的自信和勇氣

自虐的孩子因長期的不被理解和信任,心理上都是怯懦的。家長要要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增加他們的勇氣,平時有意讓他們去做一些簡單或擅長的事情,事情做成功之後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孩子從成功之中會找回自信,增加做事情的勇氣,從而克服因自卑心理帶來的自虐行爲。

孩子發脾氣有自殘行爲

4、父母降低預期,給孩子減壓

希望孩子將來有出息是所有父母的心願,但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不應該用同一樣的標準來衡量。尤其是學習方面,成績不能說明一切,多與孩子交談,找到問題的癥結所有,只要孩子一點點取得進步即可,千萬不要過於苛求,總拿別人家的孩子來比較。

5、父母要加強溝通,讓孩子抗壓

一直有人提議給孩子實施挫折教育,因爲現在的孩子太輸不起。過於要強的他們不知道“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要幫助孩子打開眼界,知道自己盡力就好,別太苛責。家長也要經常與孩子交流,知道他們心中所想,讓他們做各種嘗試之前,做好失敗的準備。

6、父母適當引導,帶孩子泄壓

誰遇到不開心的事或者有壓力時,情緒都會不好。這種情緒若不及時排解掉,鬱結於心危害巨大,易造成身體上的病變和精神上的鬱悶,時間長了就會釀成禍患。孩子有消極情緒可適當引導他們發泄出來,跑跑步流流汗,看場喜劇笑一笑,到曠野中喊一喊,或者看場球賽跟着大聲加加油,都是不錯的辦法。

孩子發脾氣有自殘行爲2

孩子發脾氣怎麼辦

1、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也需要從自身多尋找原因,是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對還是由於爺爺奶奶的過分溺愛造成的,只有將原因瞭解清楚後,才能給孩子一個健康的發展空間。

2、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在幫助孩子疏導的時候,還需要讓孩子看看榜樣的力量,在同樣的情況下,榜樣是這麼處理的,榜樣是怎麼控制自己的壞情緒的,讓孩子學會成長,學會自己掌控自己的情緒,做自己的小主人。

3、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要避免使用暴力去管教孩子,將孩子一頓暴打,又或者上去就是一頓訓斥,這樣容易對孩子的幼小的心靈造成傷害,不利於其健康發展。

孩子發脾氣有自殘行爲 第2張

孩子發脾氣形成的原因

1、氣質因素:從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上分折,常常存在情緒不穩定的特點,相對小的.刺激常喚起較強烈的情緒反應,波動幅度大,常同時伴有多動、自控力不足及適應不良。

2、家庭養育方式:在以溺愛、遷就、過度保護爲養育模式的家庭中,父輩及祖輩對孩子的生活往往是事事包辦、處處代替、關注過多,對孩子的要求常是立刻滿足。

3、父母行爲示範:對孩子而言,他們需要一個榜樣來模仿,父母好的行爲與不好的行爲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如果父母親性格急躁,控制能力不好,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缺乏耐心,動則朝孩子喊叫,情緒爆發,這樣孩子潛移默化會受到影響。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應該要儘量的包容孩子,給孩子講講道理,讓孩子明白怎麼做纔是對的,這樣纔是最好的,形成喜歡發脾氣的原因,應該要儘快的解決一下,解決了這個原因,纔有可能解決根本,孩子發脾氣怎麼辦?好好的和孩子相處纔是對的。

孩子發脾氣有自殘行爲3

導致孩子脾氣暴躁自殘的原因

1、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毋庸置疑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會成爲孩子對待其他人方式的樣本。缺少愛的孩子容易走極端。在家庭裏,如果頻繁遭受暴力,孩子缺少溫暖和愛意,當孩子內心的壓抑和焦慮沒有出口,從“被暴力”到施行“暴力容易走極端。在家庭裏,如果頻繁遭受暴力,孩子缺少溫暖和愛意,當孩子內心的壓抑和焦慮沒有出口,從”被暴力“到施行”暴力“,或許就是一步之遙。

2、過於嚴厲和過於溺愛導致孩子具有暴力傾向。

過於嚴厲的家長,當孩子一犯錯,會用體罰來約束孩子,這使孩子懂得了如何能夠傷害他人;而過於溺愛孩子的家長,在孩子表現出暴力傾向時,可能會一味縱容孩子,從而使孩子形成攻擊性的習慣。

3、社會日趨浮躁的負面影響也難辭其咎

放眼望去,我們的每次家庭聚會、朋友相見從歡聲笑語早已變成默默無語,每人無不是見面馬上拍照留念,上傳微信,低頭耕耘QQ空間,或是還有遊戲排行榜等着更新。

孩子發脾氣有自殘行爲 第3張

日常如何正確教育小孩

1、不要採取過激的方式

有的家長認爲,”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罵不容易成才“。所以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不是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而是不分青紅皁白先罵一通、打一頓再說。這樣粗暴的對待孩子,不僅沒有辦法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很有可能會在心裏留下陰影,性格容易變得偏激。

2、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裏,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空洞說教遠不及實際行動的影響力大。不是有這麼一則公益廣告嗎,母親給外婆洗腳,小兒子看在眼裏,便有模有樣學着要給母親洗腳。同樣的,”上樑不正下樑歪“,做家長的如果品行不端,那麼教育出來的孩子很難說不是一個失敗的複製品。可見大人的言傳身教真的很重要。

3、大人的意見要統一

有的時候家長之間相互要通氣,對於同一件事的看法要爭取一致,態度也要統一,切忌你說東我說西,你扮白臉我扮紅臉,更不能當着孩子面就相互數落。否則的話孩子往往會莫衷一是,不知道究竟該聽誰的。時間一長,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信也會蕩然無存,再想要管教孩子就比較困難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