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緊張情景模擬

本文已影響2.81W人 

親子關係緊張情景模擬,教育小孩子父母們也要多講究一定的方法與技巧,若是教育的方法不正確,那麼對於孩子們的成長也是非常不利的,遊戲瞭解親子關係緊張情景模擬。

親子關係緊張情景模擬1

情景模擬(simulation)是指根據對象可能擔任的職務,編制一套與該職務實際情況相似的測試項目,將被測試者安排在模擬的工作情境中處理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用多種方法來測評其心理素質、潛在能力的一系列方法。情景模擬並不是一種新發明或創造。從古至今在人才測評的實踐中經常運用,只是在現代人才選拔測評對其程序和方法進行了一些規範性處理,並形成了一些比較有特色的方法被廣泛採用。

情景模擬也是一種教學方法。情景模擬教學法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有針對性的設計情景,並讓學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擬情景過程,讓學生在高度仿真的情景中獲取知識和提高能力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突出操作性、講究趣味性、注重實效性,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接軌、素質教育與社會需要的接軌。

沒有教育智慧,一切方法都是枉費。

方法具體了纔好用,可是越具體的方法適應的範圍越窄。只追求具體的方法而不追求對教育更深的理解往往徒勞無功,因爲家庭教育畢竟比刷盤子更需要靈活運用。缺乏對教育基本的理解,告訴他們如何做也是無用的。

親子關係緊張情景模擬

孩子身上的問題往往源自父母頭腦中的問題,父母頭腦中的問題不解決,孩子身上的問題也無從談起。不會思考和功利心態是大部分父母的致命傷。所以,我們注重教育方法的探討,更要注意教育智慧的啓蒙。

智慧一 懂得孩子需要什麼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孩子怎樣纔會“好”。如果說“好”意味着成功和幸福,那麼,孩子需要具備什麼素質才能爭取到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呢?

許多父母把教育目標鎖定在“考大學”上。事實上,並非只有上大學纔有機會,也並非上了大學就一定有機會。只注重學歷的追求,實爲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健康的人格、積極達觀的態度、適應環境和把握機會的能力纔是人生幸福的最基本的保障。

智慧二 懂得自己的言行對孩子意味着什麼

不必刻意觀察,孩子就感受到我們太多的東西,不必刻意模仿,孩子就模仿了我們太多的態度。我們想要怎樣並不重要,孩子從我們的行爲中看到了什麼、學到了什麼才重要!在孩子面前,我們不應該不加思考地生活和做事,我們必須小心,必須考慮自己這樣做對孩子意味着什麼。

親子關係緊張情景模擬 第2張

智慧三 懂得該怎樣去做

知道做什麼,叫做有方向;知道怎麼做,叫做有能力;沒有方向,努力和速度沒有意義;只有方向,沒有方法,方向本身沒有意義。父母並不好當,但是必須當好。凡事都有解決的辦法,我們不可知難而退,必須探究如何解決。請參看“沒辦法的時候怎麼辦”部分。

智慧四 懂得做人就是做父母

既然教育是爲了讓孩子將來能夠更好地生活,那麼,生活就是教育的方向。我們在生活中需要的,就是孩子將來需要的;現在考驗我們的,將來也會考驗孩子,我們面臨的煩惱、挑戰和機遇,將來孩子統統會面臨,雖然時代氣候不斷改變,但是與人相處、消化壓力、抵抗惰性和軟弱、剋制慾望、自我推銷、打開局面、把握機遇等基本問題是亙古不變的。我們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不僅爲孩子提供了值得借鑑的經驗,更傳遞給孩子一個積極的態度,所以,我們做人的時候,也是在做父母,我們生活的過程,無時無刻不是對孩子的教育。

父母健康的價值觀、人生觀是家庭教育成功最重要的條件之一。父母通過對孩子提出要求以及朝夕相處,無時無刻不向孩子滲透着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價值觀和人生觀決定了孩子的人生方向和感受世界的方式。

生活中,父母通過自己的做法給孩子示範,根據孩子面臨的具體情境向孩子提出建議和要求,給孩子創造更好的家庭氛圍和生活環境,以此來實現對孩子的教育。所以,生活的邊界就是教育的邊界,生活的過程就是教育的過程。

智慧五 懷有“成長意識”

從孩子誕生的那一刻起,我們的生活就開始因孩子而改變,有些人變得出乎意料地好,有些人變得意想不到地糟。孩子帶領整個家庭一起成長,孩子成長的方向是長大,大人成長的方向是父母。我們期望孩子健康成長,我們自己也要有“成長”意識,父母是“學”着做的,不可能一開始就會,不可能很快就會,做父母的本領要慢慢練就。有了這樣的成長意識,纔不會患得患失、自怨自艾。

智慧六 懂得自我懷疑的必要

我們眼中的孩子和孩子的實際情況往往有很大的差別,我們對孩子的理解緣於我們自己的經驗和理解方式,這並不總能靠得住。懂得自我懷疑,防止固執己見,抱着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態度,時時謹慎,用更爲多元的方式感知孩子,會開闢全新的親子關係和教育境界。

親子關係緊張情景模擬 第3張

智慧七 教育是幫助,不是塑造

教育就是幫助孩子成爲他本來可以成爲的人。智慧父母懂得和孩子一起觀察和發現孩子的天性。假如孩子比較有心計、企圖心強,那麼這個孩子有可能成爲某個領域的傑出人才,但是也容易因爲心事太重而承受壓力,遭受挫折;那麼,我們就應該在幫助他實現自己的目標的同時注意勸誡孩子不要被自己的抱負所累,人生不可能完美,要學會取捨和放下。假如孩子是個樂天派,什麼事情都不放在心上,那麼這樣的孩子獲得快樂會很容易,也不用擔心他會鑽牛角尖,但是很容易不思進取,不學無術,將來生活在一個較低的社會層次上;這時我們就要幫助孩子樹立一定的進取心。

很多父母常說:小孩子都一樣,哪有這麼複雜?這是一種“外行”的表現。人是生而不同的,各有所長和所短。有智慧的父母會幫助孩子揚長避短,但前提是先要發現孩子的所長和所短。孩子不是一塊任我們隨意雕刻的石頭,而是有着自己獨一無二的天性的個體,做父母的責任是幫助孩子發揮他天性中的長處,克服他的短處。遵照孩子的天性進行幫助,就會像庖丁解牛一樣遊刃有餘;而忤逆孩子的天性,按照自己的願望去塑造,就會像螳臂當車一樣自不量力。

智慧八 懂得教育的界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侷限,所以,每個人對孩子的教育必然也有自己的侷限。因此我們要給孩子保留他們吸收新的思想的空間。

親子關係緊張情景模擬2

青少年親子關係緊張的原因及對策

在心理諮詢中,經常可以聽到來訪的家長抱怨自己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不聽話,變得越來越難以理解,相互關係極爲緊張,經常吵架,甚至有離家出走等過激行爲。在此過程中,父母和子女均感到非常痛苦,但又無法解脫。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親子之間的關係惡劣到如此程度呢?究其原因,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可能較爲重要。

首先是青春期的逆反心理。

青春期這段時期也被稱爲“第二反抗期”,意思是隨着青少年進入青春期,身體長得已經越來越接近他們的父母,第二性徵已開始出現,並且對周圍社會的瞭解已經具有相當的程度,因此,他們往往認爲自己已經長大了,不願意父母再把自己當成小孩子看待;而在父母的心目中,卻一般習慣於把自己的孩子看得比他們的實際年齡還要小些,還很不成熟,還需要保護。這時,經常會使孩子感到父母過分把自己當成小孩子,過多幹涉自己的事,因而會產生種種不滿情緒,與父母發生衝突。此外,他們過去都是通過父母或老師的眼睛去觀察社會,根據父母或老師的喜好來判斷事物,現在,則會突然轉變成對父母或老師的疑問和批評。

因爲,他們覺得,如果想脫離父母而獨立,就必須要首先擺脫養育自己的人,包括父母、老師等。這種從父母的保護和依賴中掙脫出來,開始獨立的過程也叫做心理上的“斷乳期”。這是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必須經過的階段。在此階段,對父母所代表的成人世界的疑問或批評非常容易產生父母和孩子互相對立的緊張關係。在一些“家長制”氣氛較濃的傳統家庭中,這種緊張往往會衍化成親子之間的危機。有一對中年夫婦帶着女兒來到心理門診,希望心理醫師幫助他們解決女兒的心理障礙,經過諮詢後才知道其實這個女中學生是不滿父母對她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橫加干涉,爲了表現自己已經長大成人,竟決定採用“離家出走”作爲對父母“家長制”的反抗。對待這個案例,可以將重點轉到對父母的諮詢方面,幫助他們理解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實際原因,並檢查自己在子女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否適當。

親子關係緊張情景模擬 第4張

其次,是親子之間尚缺乏有效的溝通。

在一些傳統家庭中,家長,尤其是父親爲了維護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會刻意與孩子保持相當的距離,因此過去和孩子的交流就不多,現在對於青春期的孩子更加感到陌生,無法進行適當的溝通。另外,對於大多數現代家庭來說,家長對自己的獨生子女一般都照顧得無微不至,對他們的未來傾注了全部的希望。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能使他們獲得較好的教育,將來在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由於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學習,而對他們的心理世界卻瞭解甚少,很少和他們談他們自己的內心感受,造成雙方心理上的溝通發生困難。此外,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除了希望擺脫成人的約束,要求自主、要求獨立之處,在心理上既有閉鎖性的一面,又有選擇性地向外開放的一面。因此,青少年渴望有一個不受干擾的自己的生活空間,在其中充分體驗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苦惱和快樂。爲此,他們有時也不願意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希望私下默默地收藏和品味自己的小祕密,這也是造成親子之間缺乏溝通的重要原因。對於這種類型的來訪者,最適宜的治療方法是家庭治療,而且可以採用“記花帳”的.方法加強相互間的瞭解和溝通。

最後一個影響家長和孩子之間關係的重要問題是兒童早期的親子依戀。

親子依戀是指孩子和父母之間建立強烈而持久的情感聯繫。兒童早期的親子依戀是其情緒和情感發展的重要基礎,也可以稱爲個人情感發展的關鍵期。之所以說是“關鍵期”,是因爲,在0~2歲左右的兒童與看護者可以發展出非常密切的情感聯繫。兒童與父母若不能正常經歷這個階段,相互之間的這種親密聯繫就很難重新建立起來。有一個15歲的中學生,出生至4歲時,由於父母工作很忙,無暇照顧,就把他送到外地祖父母家撫養。這種情況在過去很普遍。這個男孩與祖父母建立了很深的情感關係。

4歲後父母把他接回來一起生活,發現他和父母很少有感情溝通,並且對父母有很強的敵對情緒,親子關係經常處於緊張狀態。父母想盡一切辦法投其所好,均不成功。這個例子給我們的啓示是,父母應該高度重視兒童早期的親子依戀,儘可能增加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並且父母在兒童早期儘量避免和孩子長期分開。此外,在家庭方面,父母應該檢查以往的親子交往是否正常,堅持那些有助於親子交往的活動,和孩子一起討論怎樣改善家庭的氣氛,並制定相應的家庭計劃。在學校方面,教師應該儘可能地使親子關係緊張的學生增加成功的機會,減少挫折感,從而增強其自信心。另外,還可以舉辦適當的團體活動,協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親子關係緊張情景模擬3

五種錯誤的家庭教育將造成親子關係緊張

親子間由於矛盾的潛伏和累積,更有甚者親子間會出現激化和對立的局面。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我們總會看見有個別家庭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極爲緊張,甚至有劍拔弩張,一觸即發之勢。那這種緊張的親子關係狀況是由哪些錯誤的家庭教育造成的呢?

家庭教育中最關鍵的問題不僅是溝通問題,還有愛、鼓勵、表揚都需要,但是我們要跳出來看到本質,家庭教育的最大關鍵就是——關係,心理學上叫親子關係。

如果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是良性的,即:家長與孩子之間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相互體諒、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學會無條件的愛孩子,學會感恩,家長與孩子相互信任。在這種良性的親子關係狀態下,不用怎麼教育,孩子會遙遙領先。反過來,如果關係是扭曲的,家長居高臨下、批評打罵孩子,不問孩子感受,孩子有心理話也不給家長說,家長與孩子之間相互牴觸、相互敵視、相互不信任,在這種關係狀態下,家長做什麼都沒有用,而且越努力教育孩子,孩子出毛病的機率越高。

親子間由於矛盾的潛伏和累積,更有甚者親子間會出現激化和對立的局面。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我們總會看見有個別家庭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極爲緊張,甚至有劍拔弩張,一觸即發之勢。

那這緊張的親子關係狀況是由哪些錯誤的家庭教育造成的呢?

1、親子間互動內容單一、貧乏

當代父母由於受功利主義和智能中心主義觀念的侵蝕和影響,被應試教育重重包圍,致使他們大多隻重視子女智力因素的發展,而忽視了其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有時,甚至全家人只圍着孩子的分數轉,隨着分數的高低起伏,而或喜或憂。因此學習與學習成績成爲父母在家中和孩子談論最多的內容,甚至成爲飯桌上的固定談話節目,而且父母只是一遍遍地嘮叨和說教。

除此之外,相當多的父母和子女的對話內容非常單調、貧乏,很多孩子和父母之間感到無話可說,無可交流。由於“話不投機”,青少年與父母之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情感障礙和理解不足。其實,生活本身是豐富多彩的:生活瑣事、自然奇聞、科學知識、倫理道德、國內外重大政治事件以及與孩子年齡相符合的性知識,都應該成爲父母和子女對話的內容。作爲正處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他們所需要的知識是多方面的。

親子關係緊張情景模擬 第5張

2、親子之間溝通程度不高,溝通困難,代溝明顯

由於許多家長缺乏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再加上他們的文化素質水平有限,同時隨着工作節奏的不斷加快,競爭壓力的日益增大,許多家長不得不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致使他們無暇顧及甚至忽視對孩子尤其是處於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和指導。這已成爲目前普遍存在的一個社會現象。

兩代人由於生活的背景和生活經歷不同,在很大程度上致使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間無話說,交流溝通出現障礙。有一項調查顯示,現在的孩子同自己的父母越來越疏遠,甚至從不與父母交談。該調查數據顯示,約有69%的學生感到無法與父母交流和溝通,對於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惑、煩惱,42%的學生認爲難以與父母交流,27%學生表示從不與父母交流。

3、親子間“互動"的方式、方法上,重“懲罰”,輕“獎勵"

“不打不成才"和“棍棒之下出孝子”似乎已成爲放之四海皆準的古訓,打罵似乎成了孩子成才的法寶。時至今日,父母根本不考慮子女的人格尊嚴和心理狀態,野蠻、粗暴的體罰及訓誡性的言語仍爲廣大父母教育子女的一個主要手段。事實上,過多地使用體罰及惡語,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巨大的傷害,會挫傷他們探索世界、獲取知識的積極性,使父母希望子女接受的事物反而遭到他們的厭惡,長此以往,還會導致親子關係緊張。

不少家長認爲既然是教育,就必須採取訓導的方式,於是批評、指責、規勸整日不斷。家長的刻板、乏味、重複的說教模式,根本不給孩子思考和理解的時間,也不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我們不止一次地看到聽到父母與孩子的交流,變成了父母單方面對子女的說教,而子女只能低着頭聽,這種教育方式不但收不到正面的教育效果,還必然會帶來一系列的消極後果。這樣長期下去會使孩子出現逆反的心理,甚至對抗和我行我素的情緒,並使親子間情感疏遠。

4、親子間接觸不足,難以滿足青少年成長的需求

當今由於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競爭日益激烈,迫於生計,不少父母不得不全力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很少有時間管教孩子,親子間互動頻率較低。有的家長只是在飯桌上或睡覺前,甚至等到孩子出現問題時纔回過頭來對孩子進行教育,有的也只是家長煩惱情緒的發泄或對孩子出現問題的老生常談,更有廣大農村父母紛紛背起行囊加入城市農民工的行列,將孩子留給年邁的老人或親戚,使親子問的互動完全缺失。

還有一些父母對子女的期望比較淡薄,既不想知道孩子怎樣生活,也不想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對其放任自流。由於親子間接觸不足,互動頻率低,孩子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關心,不能向父母傾訴自己成長中遇到的煩惱和疑惑,親子間感情得不到正常的溝通和交流,親子間的感情也易疏遠。

5、親子關係“邊緣一中心"格局極端化,甚至出現對立的緊張格局

一方面,相對於子女而言,父母佔有年齡、經濟、生活經驗等方面絕對優勢的資源,而處於中心、主控的地位,子女卻處於邊緣、被動地位,形成不對等的兩極。這樣,在片面追求升學等功利性動機的驅使下,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不斷地將自己的意志深化、發展。他們通常居高臨下,以自己的方式來審視孩子的境況,以自己的藍圖來規劃、設計孩子的生活、學習,強制性地輸出自己的指令,無視或忽視子女的現實需求和發展可能。

另一方面,由於夫婦雙方都參加勞動來維持生計,深深體會到生活的艱辛和困苦,抱有“自己怎麼苦也不能苦可孩子"的樸素思想,結果便在自己能承受的範圍內最大限度地滿足孩子的需求,使孩子成爲“小皇帝”、“小公主”。當然這種滿足大多都侷限在物質方面。這樣不講方式的過於溺愛孩子,將使孩子缺乏責任感和感恩的心。父母的巨大付出與子女的不知回報對照,也會使親子間的關係嚴重失衡。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