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啓蒙音樂

本文已影響2.74K人 

嬰幼兒啓蒙音樂,對於孩子各方面的發展,是每個家長都十分關心的問題,尤其是在教育方面,大部分的家長也都會根據各種方法來引導孩子的學習,以下了解嬰幼兒啓蒙音樂。

嬰幼兒啓蒙音樂1

兒童在學習和發展自己的音樂鑑賞的過程中,都要有一個良好的環境。這些兒童年齡雖輕,但其音樂天賦極高,根據研究顯示,5個月大的寶寶就具備了對音樂的基本認知,10個多個月就能夠感受到其內部構造和所傳遞的訊息。

嬰幼兒啓蒙音樂

父母和兒童在家裏的交流,可以用溫柔的語言,唱各種優美的歌曲,或者到大自然裏去聽鳥的叫聲,海浪聲,風吹落葉的聲響,這些都能讓兒童的音樂感覺更加的豐富。

節奏是利用身體感受音樂,表達內心最直觀的一種方式,在0-3歲時,兒童的身體還沒有完全發育,我們可以用最簡便的彈奏和擺動的方式來感受音樂中的各種音樂成分。

嬰幼兒啓蒙音樂 第2張

跳躍是兒童最喜愛的一種交互形式,當小孩在母親的大腿上時,母親的雙腳會隨着節奏的舞動,而隨着音樂的節奏,跳躍就會成爲母親與小孩之間的一種音樂交流,讓小孩感受到一種節奏的平穩。

兒童的天性就是對音樂的喜愛,所以傾聽是最快最有效的方式,父母的哼唱、拍手、跺腳,都能使孩子感到新鮮和好奇。

寶寶從嬰兒開始就會有聽力,在寶寶出生之後會接觸自然界的各種聲音,這樣可以鍛鍊寶寶的聽力和集中能力,而聽力能力的養成是一切音樂活動的基本要素,我們可以根據這些聲音來鍛鍊他們的聽力和注意力。

嬰幼兒啓蒙音樂2

音樂教育有助增強記憶力

寶寶出生前4個月,聽覺系統就已經發育完成,只是他們還不太會運用聽覺系統。寶寶在媽媽肚子裏時便能夠感受到震動;寶寶出生後,開始對聲音越來越敏感,他們會很快記住媽媽的聲音,明白這個聲音就代表着安全感。

在幼兒階段,寶寶的大腦在快速地發育,從出生到1歲,寶寶的腦重量平均每天以1000毫克的速度在增加,6個月內幾乎每分鐘增加20萬個腦細胞。寶寶的大腦容量在5歲時已經發育了90%。所以想要讓寶寶的智力水平得到充分開發,一定要把握好5歲之前的時光,尤其是0至3歲期間。這就是大家常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在寶寶大腦發育階段,如同在白紙上填色,父母塗上什麼顏色,呈現的就是什麼顏色。如果給寶寶聽“口水歌”,未來寶寶能欣賞的就是簡單的旋律;如果給寶寶聽經典的古典音樂作品,寶寶就更守規矩。古典音樂中蘊含着和人類生命的節律相同的部分,與大腦的波形和心跳的波形形似。從小接受音樂教育的孩子,在初中階段會明顯與沒有接受音樂訓練的孩子有很大的區別。

加拿大安大略省漢密爾頓市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做過一次實驗,研究人員在一年中對4至6歲的寶寶們進行4次測試,其中一組寶寶在幼兒園放學後上音樂課,另一組寶寶不上。結果顯示,4個月後,兩組寶寶的記憶力出現了區別,額外接受音樂學習的寶寶們,不僅已經瞭解曲調、節奏、音調等音樂常識,而且對於數字的記憶能力,也明顯比另一組寶寶強。可見音樂教育對開發大腦有很大的幫助。

幼師轉做早教更有優勢

現在很多家長都會給寶寶報早教班,早教班的課程中都會涉及音樂方面的訓練。但目前國內專門針對0至3歲寶寶的音樂類早教班還不多,主要原因是國內缺少相關專業的老師。目前從事低齡音樂教學的老師主要來自幼師和音樂專業的畢業生。兩類老師相比,王丹認爲幼師轉做音樂早教老師更具優勢。

幼師都系統學習過舞蹈、聲樂、鋼琴,又有實踐經驗,對於怎樣和寶寶們打交道更熟悉。他們只需要進一步接受專業的音樂指導,就可以很快成爲專業的嬰幼兒音樂啓蒙老師。音樂表演專業的畢業生,雖然他們有很強的`演奏能力,但缺少對教育學、心理學的學習,更缺乏對嬰幼兒的瞭解。

例如,什麼樣的語言嬰幼兒能夠理解,如果老師問“這段音樂表現了什麼”,小朋友一定答不出來,但如果老師問:“剛剛,大家都聽到了哪些聲音呀?”小朋們就能模仿得出來。

嬰幼兒啓蒙音樂 第3張

作爲中華女子學院副教授,王丹致力於兒童發展與音樂教育研究近二十年,是教育部“十三五”課題“美譽聯合培養機制”子課題負責人,曾出版《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等書籍。近些年,王丹看到一個好的現象:現在國內的很多幼兒園非常重視音樂教育。據她所知,疫情期間廣州的一家幼兒園就專門開設了針對家長的實踐課,由老師親自指導家長怎樣在疫情期間對寶寶進行音樂教育。

親子教育要遵循生長規律

家長在早教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王丹說,家長是寶寶的第一任老師。寶寶被家長抱在懷裏有韻律地搖擺,就是寶寶最早接觸的節奏。搖擺會刺激耳朵內部的內耳前庭平衡系統,當頭與身體晃動的同時,會與大腦產生連接,加上家長的呼吸與唱出的搖籃曲發出的共鳴,都能給寶寶帶來樂趣。有研究發現,不到6個月的寶寶就能跟着音樂唱出簡單的旋律。所以家長要多哼唱旋律給寶寶聽,引導寶寶跟着家長一起唱。

初期,旋律的數量不用多,可以是單一的、不斷重複的旋律,幫助寶寶加深印象。

2歲的寶寶開始不安分、好動。這個時期家長可以給寶寶提供一些樂器玩具,通過寶寶自己用手敲打發出聲音,用新鮮感帶領他們探索音樂。這時,可以注重節奏感的訓練。跳躍是寶寶們最喜歡的活動之一,家長和老師可以藉由跳躍,帶領寶寶感受節奏。王丹介紹,寶寶們最能接受的就是四四拍和四二拍兩種節奏型,簡單明瞭,容易抓到重音。

優美的四三拍,寶寶還不能理解,很容易一頭霧水。通過節奏模仿,培養寶寶的節奏記憶、重複能力。在此基礎上引導寶寶創編能力。家長可以和寶寶一起,進行“指揮家”遊戲,通過敲打盤子、碗,鍛鍊寶寶對節奏的感知,進而由單聲部逐漸增加到多聲部。

如今,許多家長讓孩子從三四歲開始學習樂器,王丹認爲5歲以下的孩子身體方面的神經肌肉還沒有發育成熟,無法很好地駕馭樂器。5歲之前,還是應該通過聽各種音樂,享受身體韻律地擺動,製造聲響,完成簡單的節奏敲擊,先累計樂感。5歲之後,再開始嘗試學習樂器。

嬰幼兒啓蒙音樂3

適合幼兒音樂啓蒙的世界名曲

兩到六歲是寶寶音樂啓蒙階段,寶寶對音樂已經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家長可以在這個階段培養孩子的音樂欣賞能力。

兩歲的寶寶不僅能注重傾聽音樂,也能感受簡單的音樂作品。家長可以給寶寶聽下面這些作品,如:

1、中外兒童藝術歌曲:《我愛我的小動物》、《哈巴狗》、《螞蟻搬豆》、《小貓眯》、《粉刷匠》、《小星星》、《鈴兒響叮噹》等。

2、形象的兒童器樂曲:如:《鋼琴》,這是顧嘉林的鋼琴小曲,旋律美麗,表現了幼兒滑滑梯自下而上及快速下行的生動情景。《小鳥的歌》、《小鴨的舞》表現小鳥和小鴨的形象特徵。

3、欣賞中外(古典、現代的)各種性質各種風格的舞曲、進行曲、搖籃曲。

嬰幼兒啓蒙音樂 第4張

三歲兒童有更大的欣賞音樂的積極性,音樂能引起情緒上的共鳴,快樂活潑的音樂使兒童心情愉快,安靜的音樂使兒童心情平靜。但是他們對音樂作品的感情性質不易理解,他們聽音樂時最注重的往往是表現主題的特徵性因素。如摸擬性的前奏、尾聲、形象的伴奏音型等。但是聽進行曲、搖藍曲或歡樂的舞曲時能隨音樂走步、抱娃娃、興奮得手舞足蹈等。

三歲兒童己經能辨認音樂作品中的速度變化,他們的動作能隨音樂速度的變化而變化。

三歲兒童感知力度和音區的變化還有困難,如音樂旋律在高音區進行及低音區進行時,必須在成人指導下知道小鳥飛得輕快,小鳥唱歌聲音高,而大象粗笨聲音低沉厚重。三歲兒童記憶力是逐步形成的,他們能記住歌曲,主要靠與曲調緊密結合的歌詞,最輕易記住的是象聲詞如:“轟隆隆”、“喵喵”、“咩咩”,其次是形象具體的歌詞。

器樂曲有相應的標題,音樂形象鮮明,也能幫助兒童記憶。如:《小鼓樂隊》模擬打鼓吹號聲……四、五歲兒童己經能夠欣賞內容廣泛、性質風格多樣的作品,能區別音樂中有明顯力度和速度變化,尤其鮮明對比的音樂。但是還不能感知力度和速度的細微變化。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