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3篇

本文已影響2.61W人 

作爲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3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根據規則進行遊戲,培養躲閃的反應能力

2、學習朋友之間互相幫助

3、培養規則意識,注意安全

活動準備:

各種顏色的呼啦圈、各色小旗子、方向盤、長袖手臂套、各種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熱身運動

2、師:小朋友們:張老師今天帶你們去長臂山旅遊。你們想去嗎?好的。那現在請我們的司機把好方向盤小朋友們坐好了,我們出發咯。

(放開火車音樂進入操場地。)

二、但是,張老師要告訴小朋友們長臂山上有一個長臂人,天黑之後他會出來抓人的哦。他會把人抓過去關在監獄。然後再把他吃掉。

三、第一次遊戲:張老師就是長臂人,聽到雷聲就會出來抓人的。你們要趕緊逃哦。

四、第二次遊戲:小朋友很快就被長臂人抓到張老師發現山上有一些彩色的山洞,洞外面有長臂人最怕的光。如果小朋友快要被長臂人吃掉的時候就要趕緊逃到山洞裏蹲下去。不過,這個山洞有一個缺點:就是它的光只有3秒鐘的時間。(教師出示彩旗)所以,到時候張老師會用彩色的旗子提醒小朋友躲在哪個顏色的山洞纔是最安全。如果張老師舉起紅色的旗子小朋友就要趕緊躲到紅色的山洞裏。如果舉起黃色的旗子小朋友就要躲到黃色的山洞裏。要是有人被長臂人抓到監獄你們要趕緊想辦法拍一下她的手就可以把他救出來哦。

2、介紹場地

3、放打雷音樂……天黑了。長臂人要出來了。請配班老師當長臂人(教師示範玩遊戲)

三、幼兒開始第一次遊戲

四、集合請幼兒說說剛剛發生了什麼事。你是怎麼做的?

五、二次遊戲。

六、總結:今天的遊戲好玩嗎?下次張老師再帶小朋友們來玩好嗎?現在,天亮了。長臂人要回去了。我們也要坐火車回家咯……(排四隊開火車回家)……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教材簡解】

幼兒生活的世界是五彩斑斕的,就像美麗的顏色一樣絢麗,而紅、黃、藍作爲三原色,它們相互交融、混合,又會變成其他的顏色,這些神奇的變化更讓孩子們驚歎不已。《綱要》中指出:科學活動應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所以本次教學活動就是爲了滿足幼兒的探究興趣和操作願望而產生,激發孩子們探究顏色的興趣和積極性,爲他們提供一個廣闊的想象空問,進一步來探索發現顏色的神奇變化。讓幼兒在玩色這一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到了顏色的奇妙,在此過程中產生的濃厚興趣將成爲他們繼續探索的動力。

【目標預設】

1、瞭解藍黃兩色擁抱會變成綠色、藍紅擁抱變成紫色、黃紅擁抱變成橙色的現象。

2、引導幼兒大膽操作紅、黃、藍變色遊戲,並記錄實驗結果。

3、培養觀察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體驗自由探索的樂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重點難點】

1、引導幼兒在玩色過程中感受顏色的變化現象。

2、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感興趣,積極探索變色的奧祕,學習用語言表達。

【設計理念】

隨着教育的不斷改革和創新,科學教育越來越受重視,科學活動也越來越貼近孩子的生活。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但是,在現階段教育活動中,科學探索活動絕大部分都來自老師的預設,對於幼兒自發生成的活動我們探索的較少。在科學活動中,看似自主的探索,卻是在老師約束的框框內匆忙活動,有時,將活動伸展開來又侷限於知識、材料、時間、精力等準備的有限而沒有很好的展開,這些都足以使孩子們無法深入探索科學活動,無法解決圍繞在孩子身邊的科學難題,從而對科學活動產生距離感,最終失去興趣。面對科學活動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和疑惑,我們思考:科學活動中,要用怎樣的引導和形式,能始終保持孩子對探究活動的興趣與慾望,激發孩子探究的靈性。帶着思考,我將源於孩子疑惑中的科學現象,引領孩子嘗試着做真實、簡單的探索活動。

【設計思路】

我班的孩子在玩橡皮泥的時候,常把幾種顏色混合在一起,結果橡皮泥就變色了,這引起了孩子們的好奇:爲什麼這種顏色和那種顏色加在一起就會變顏色呢?孩子在疑問中對顏色的變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我從孩子的興趣點和問題出發,開始了我們的探索活動。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引起幼兒興趣。

1、師:今天有美麗的顏色寶寶到我們班裏來作客。看看是哪些顏色寶寶?(播放課件:藍色寶寶、黃色寶寶、紅色寶寶)看,藍色寶寶在和我們打招呼呢!(播放課件:藍色寶寶打招呼)藍色寶寶特別喜歡找好朋友,你們猜猜他會找誰做朋友呢?(幼兒猜測)瞧!藍寶寶找到黃色寶寶做朋友,親一親,抱一抱!好開心啊!誒!藍色寶寶怎麼不見了?

2、教師引導幼兒討論:藍色寶寶怎麼不見了?怎麼變成綠色寶寶了呢?(播放課件:綠色寶寶)你發現了什麼祕密?(幼兒自由想象、討論、交流)(分析:第一環節以創設情境和談話方式導入,充分調動了孩子探究的好奇心,孩子們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藍色寶寶不見了,變成綠色寶寶的祕密。)

二、操作實驗,引導幼兒探索

1、師:孩子們,把你的藍寶寶和黃寶寶親一親,抱一抱,看看有什麼變化呀?

2、幼兒自主操作,證實自己的猜測。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展示實驗結果。

3、引導幼兒在記錄表上記錄實驗結果。(教師提供記錄紙和筆)

教師小結:好神奇啊!藍色和黃色抱一抱就會變成綠色!(教師播放課件:藍色與黃色的擁抱)(分析:在第二環節中,爲幼兒提供材料操作實驗,從虛擬的課件轉入現實事物,獲得成功後再次回到課件,幫助幼兒理解主題中"擁抱"的概念,並記憶藍色與黃色變化的規律)

三、深化問題,拓展幼兒思維。

1、師:藍色寶寶知道小朋友們找出了答案,開心的跳起了圓圈舞。看,他拉着紅色寶寶的手轉呀轉呀,誒,轉到哪裏去了?(播放課件:兩種顏色快速旋轉變色)

2、提問:藍色寶寶和紅色寶寶又會變成什麼顏色呢?(播放課件:紫色寶寶)他是怎麼變出來的?你是怎麼發現的?(請一幼兒做實驗)紅寶寶和黃寶寶也想抱一抱,誰來幫助他們呀?(幼兒操作)(分析:當幼兒通過探索獲得一定成果,並感受到自己的探索與發現是有意義的同時,也就進一步地提高了幼兒對本次活動的熱情。)

四、提升經驗,幼兒自主探索。

1、師:顏色寶寶們還想找更多的朋友抱一抱,跳圓圈舞呢!如果讓他們和其他的顏色寶寶擁抱跳舞,又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教師提供各種顏色的橡皮泥材料)

2、教師引導幼兒大膽實驗操作,記錄實驗結果。

3、啓發幼兒將變色的過程編出兒歌:紅寶寶黃寶寶,抱一抱,抱一抱,變成一個橙寶……

4、幼兒學念兒歌《色彩的擁抱》。(教師播放課件:擁抱時的變化)(分析:這一環節中形象生動的課件模仿飛輪的旋轉對顏色變化的過程進行展示,又能夠更好的幫助幼兒理解並記憶。最後活動落下帷幕,首尾呼應,讓人惑覺整個活動有始有終,也給孩子帶來了下次再打開帷幕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的期待,爲活動畫下圓滿句號))

五、活動延伸,抒發積極情感

師:你們就像小小魔術師一樣,變出了這麼多美麗的色彩!那你們猜猜:要是三個顏色寶寶在一起擁抱跳舞會變成什麼顏色寶寶呢?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我們班的孩子對顏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認識了紅、黃、藍、綠、紫、橙、黑、白等不同的色彩,充分體驗到了色彩變化帶來的快樂,並掌握了紅、黃、藍三種顏色兩兩配色後的變化。整個活動以《小藍和小黃》繪本故事爲主線。分三個環節完成,層次清晰,第一個環節通過情景導入活動。第二個環節讓幼兒探索操作,引導幼兒觀察紅、黃、藍三種顏色兩兩配色後的變化。通過親自操作,讓幼兒更能切身感受顏色變化的神奇,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鍛鍊幼兒的動手能力。第三環節小結探索後的發現。在本次活動中我感覺做得較好的地方有:1、情境能夠貫穿始終,情境內容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內容的需要。2、集體教學活動中我始終以幼兒主動探索爲中心,給了幼兒充足的時間自己去探索操作,保證了每個幼兒都能動手操作,發現顏色的變化。

當然本次活動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分組活動沒有照顧到幼兒的個別差異,講述自己的發現時,沒有讓大多數幼兒發言。各種顏色的比例要課前試驗過,如紅和藍倒在一起變成紫色,紅色可以多點。課件的操作性不強,可作修改。這些都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的學習,吸取經驗和教訓逐步完善。

小百科:擁抱,人類行爲,禮儀名詞。拼音yōngbào,摟抱,多表示親愛。但也並非只能出現在情侶之間。出自清·和邦額《夜譚隨錄·樑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的實踐操作,感知和探索沙的特點,說出幹沙和溼沙的不同。

2、能積極主動探索沙的'多種玩沙,掌握一定的玩沙技能。

3、培養幼兒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質和享受玩沙的樂趣。

4、遵守遊戲規則,掌握遊戲的玩法。

5、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幼兒感知和探索沙的特點,說出幹沙和溼沙的不同。

教學難點:幼兒探索沙的多種玩沙,掌握一定的玩沙技能。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帶領幼兒分別在沙路、水泥路上走,體驗不同的感覺。

物質準備

沙灘(溼沙、幹沙),樹枝、篩子、小桶、水、小鏟、模子,杯子、圍裙每人一條。

活動過程:

一、激起幼兒學習興趣

小朋友,你們看老師這有什麼?你們先和它們認識一下吧。你們知道老師準備這些物品是做什麼嗎?今天我們和它們一起來玩沙,你們高興麼?發給每名幼兒一條圍裙。

二、幼兒動手操作。

1、教師和幼兒一起赤腳分別在幹沙和溼沙上自由活動,跑一跑、跳一跳。

提問:小朋友喜歡幹沙還是溼沙?爲什麼?

踩在沙上有什麼感覺?

讓幼兒用手玩一玩幹沙,鼓勵幼兒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感知。(幹沙很輕,不用費勁兒就可以拿起來。沙會跑,它會從手指縫裏掉下去,說明它很細。沙沒有味道。幹沙不能粘在一起……)

2、讓幼兒兩人一組用篩子篩沙子,邊篩邊觀察。

提問:篩子裏的沙子哪去了?小石頭會漏下去嗎? 沙子是什麼樣的?(沙子是由許多細小的顆粒組成的,沙能流動。)

3、請幼兒用力踩剛翻的新沙。提問:發生了什麼現象?爲什麼?

發給每人一個杯子,往杯子裏裝沙子後,往杯子裏倒水?會發生什麼現象?

小結:沙粒與沙粒之間有一定的空隙。

4、幼兒自由玩沙,探索玩沙的技能,教師分組指導

(1)、用各種深淺不同的模子做點心,看誰做得又快又好。幫助幼兒掌握這樣幾方面的技能:沙的溼度,用手壓沙的力量,往外扣點心時模子離地面的高度。

(2)、挖井、造房子等,豐富經驗:(挖土時要細心、耐心、及時整修、沙土要壓緊。)

5、鼓勵、啓發幼兒玩出新花樣。

小朋友們,你們是怎樣玩沙的?喜歡怎樣玩?(挖、裝、篩、可與水混合玩等等)

6、創作沙畫

怎樣才能使同一種圖案在沙裏看得最清楚?

幹沙梳平——幹沙壓平——溼沙梳平——溼沙壓平,分別比較。

三、小朋友間互評作品,談談玩沙的感受,教師表揚能與同伴友好合作、創造性玩沙的幼兒,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帶領幼兒觀看建築工人如何利用沙、石子、水泥攪拌成混凝土,知道沙的巨大作用,初步瞭解沙與建築物的關係。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是平時在觀察中,藉助我班幼兒感興趣的遊戲和事物生成的活動,根據《綱要》的要求,結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以幼兒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科學的設計了這次活動。幼兒通過親身實踐、師幼之間互相傳授經驗這兩條途徑,驗證沙的特性,體驗玩沙的樂趣。分組玩沙的環節,能讓幼兒進行各種在沙中的操作活動,同時,在教師分組進行指導下,幼兒能更好的玩沙,並得到一定的玩沙經驗!通過鼓勵的形式,讓幼兒想出多種除了教師提供的玩沙遊戲。最後讓幼兒自己來說一說玩後自己對沙的親身感受。活動中孩子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其中,積極回答問題並思考,很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